“释僧茂” 相关资源
诗文库
题总持寺 南宋 · 程公许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息台山上最高峰,异事相传管氏童(自注:三官松下弈棋,为管氏童延寿籍,此山之本事也。)。
檀币昔嫌三窟擅,斋盂今喜十方同(自注:曩为律居,分三房,施金皆为僧所擅。自参政李公请为先福道场,择僧茂终为开山,拓开兔窟,并为十方丈,有丛林气象。)。
中宵急洒竹间雨,万壑俄喧松下风。
欲记徽弦写心事,赏音唤起石林翁。
建吴井冽泉亭记 宋 · 施清臣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五、《吴都文粹》续集卷三一、洪武《苏州府志》卷四八
侯国而隶苏郡,往迹而迩僧居,西接横山治平梵刹之旁,吴台并峙,吴井未眢,盖近关之佳境也。粤自姬封斗野,都据具区,季末侈汰,纵无限之欲,夷山之巅,碧鳞参差以巍其层;穴原之腹,翠鸳周匝以宽其汲。左氏所谓吴夫差一日之行,所欲必成,珍异是聚。遐抚前载,莫容问矣。然山不可移则两台未泐,地不可改则一井未湮,有台以娱己,有井以蓄众,一千九百馀载所以仅存也。顾瞻此井,埏土内甓,潭焉一规,衡石外围,觚焉八锐,旁留识勒,模款可辨。首建唐楞伽殿,后重修吴朝大井,乃广明元年二月,笺演僧茂乾为之记。法镜禅师初造其寺井,则《吴志》言「当横山艮位,越来溪西百步」。隋开皇十年,越国公杨素筑城浚之,唐刻颠末如此。去此井南百步,又获《深沙亭录神变相记》,虽在沈瘗,略无剥蚀。亭则大中六年六月苏州刺史奏置此寺于上方,收拾馀材,创立神宇。考此寺环于山,井属于寺,皆昭昭也。乾道壬辰,相国周益公《南归录》系日纪行,至石湖云:「初,吴王筑姑苏前后两台,为城三重,遗址俨存,夫差西施宴游之地」。此言台也。游楞伽治平寺,门外八角大井,视阑刻字:「隋初平陈,杨素徙吴郡于此,近地尚有新郭之名。其后吴人不安,复还今城」。此言井也。创之于吴则井为台设,浚之于隋则井为城设,岂细人能私哉!盖兴替藉曩昔而为鉴,形势因天壤而并存,一草一木,嗜古者必记之方策,又岂流俗能识哉?迨熙宁中有里胥辈佃其地为茔,迄今一百七十馀载,挟后冒先,广包台井。治平主僧义超越诉诸节府,发运夏卿赵公目击广轮,力诛其欺,由墓之外悉归之寺。义超求叙端倪,余曰:「贰卿守吴,爱棠奕叶,正值庚子厄数,十有二政种种加恤,捐馀帑一百八十万缗以代夏赋,股肱郡视此特泰山之毫芒耳,抑岂算沙能喻哉」!复畀木章粒斛,结屋庇井,亲以「冽泉」扁之,山灵川后俱贺其遭,相与作證云。公名与缙,今兵部侍郎、知临安府。淳祐二年清明日,施清臣记。
题龟峰(康熙本作「题圭峰」。枋得流亡建阳时作。龟峰寺在玉亭乡,唐乾宁间僧茂蟾开山,宋释慧光化后塔于本山。乾隆《弋阳县志》:「信之戈阳,南去二十有五里,有山如龟。」戈阳县南二十里玉亭乡有三十二峰,中峰之顶,有三巨石,皆如龟形,号三叠龟,总名龟峰。) 宋末元初 · 谢枋得
押豪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
三十二峰(三十二峰 康熙本作「三十六峰」。)峰最高,脚踏高处真人豪。
远观灵山一培嵝(培嵝 咸丰、光绪本均作「培塿」。),俯视彭蠡无波涛。
眼明始见沧海阔,心閒却怜人世劳。
后百千年谁独立,万古一览皆秋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