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道如” 相关资源
诗文库
金绳院观音塑像记 南宋 · 员兴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四七、《九华集》卷一九、《成都文类》卷四○
圣人观万法而返于一,而其极也,一足以涵万。
流行散徙,挥绰洞达,上足以抗太虚,入窈冥,下至于融八纮。
内外万物,形状变化之情,人愈即之而无穷也,测之而无得也,逐之而无及也。
浩乎巍然,诘其何自而一,与夫一之所以运量至此,伊谁究之而谁识之耶?
意必有虚而明,圆而静,返流全一者之得之也。
昔者吾穷乎西方之学,以为莫尚乎体,复于一以致用,所谓观音大士者最其全一者也。
彼由闻而心圆照,物未至而心自融,心未起而闻自具,众机不张而一真内澄,是以闻薰闻修闻所闻,尽非有萌于物而有意于闻也。
众万控薄,举不外吾之闻,此其所以为闻也欤!
或曰吾耳之性犹圣贤耳之性也,循闻之本,非自外出,非不外入也,何独大士云耳哉?
然众生不复于闻,而大士独曰闻,复何谓也?
曰是非天下之所能备也,众生以心缘挠心,吾听内谬,则吾真内贼,孰哉?
郁郁乎是其中有弗一者乎?
今吾试窥诸天地之间,虚空与一气之相遭,而律之本于是焉生。
彼其乐之融于中而泄之金石者,天下非固求闻,而有不能不闻者也。
其声气之接,徐疾奋荡,往来偾起之变,善闻者运声以契妙,契妙以合一,浑浑洋洋,吾不知因声而后有闻耶,因闻而遂有声也。
是二者其真为一乎,其异耶?
若使众人杂听于康庄之逵,心之不冥而境之众多也,虽九奏乎吾侧,清者浊者疏亮者,直而条达、柔而蔓衍者,吾先兆乎常变作止之意尔。
执一则废二,执宫则废羽,执羽则废商,始焉心迎而距,终焉听杂而流,若是而自名于为闻,其果有得矣乎,抑其无得也?
知其无得,则知众生流浪,为声所蔽。
既以倒闻为机,蓄闻为误,至于六用迷惑,而不可正者斯已矣。
故夫古之聪听于乐者,必返于听之初。
形充空虚,其来无止,其去无朕,了众乐于寂然之初,而后众音之所不得遁,此天下之至听,而君子充其类以治性者也。
然则至闻无听,而后为闻,而况圣贤自性闻之者乎?
今彼大士以一精明而离二,生灭翳除,故闻复,则道恶乎往而不闻?
闻极故圆妙,则闻乌乎往而不可?
真闻现前而十方平等,虽一佛二佛以至千万亿佛,同一慈力。
虽一国土,他国土,以至恒河沙国土,同一悲。
仰体于无穷而化于无垠,大士之本闻犹未数数然也,乌睹所谓赞其闻矣哉?
成都金绳禅院主僧道如者,喜诵大士之教,以为金绳之地,塔庙胜处也,观音之像阙焉,于是戚焉以忧。
敕工具众宝香檀,抟土为像,衣金螺绀,朱瑟炫耀,法带卧具,玲珑宛转,与夫前施后列,逸浪层岩,恍惚怪怒,祥云瑞雾,花葩竹石,青红晃荡,疏旷简远之意,率皆匠之于心,穷之无端,而视之无涯,神施鬼设,岂所谓融于受,勃然应,沛乎其技之妙,而妙竟不自知也?
异时观音或因像致礼,因礼生悟,其不在兹乎?
陵阳员某见闻妙丽,即为著大士入道之因,且继之颂曰:
我观世间人,种种患无明。
一根不销复,六用自成障。
闻既不可得,况有闻闻者?
譬彼游都城,忽闻众乐作。
鼗鼓及钟磬,柷敔诸瑟琴。
是声本涵闻,非以闻故有。
而诸妄执者,先修声所在。
即声以为闻,是事非真实。
如是倒闻机,未几闻变灭。
循声故流转,旋流获无妄。
文殊所说,稽首观世音,不住一切相。
觉寂闻自融,闻性圆满故。
心精既遗闻,是则真闻者。
以致无量劫,及恒沙国土,皆以闻摄入,名究竟圆通。
我今释尘劳,敬礼光明像。
愿一弹指顷,修證亦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