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庆预” 相关资源
诗文库
偈二十二首 其二十二 北宋 · 释子淳
 押祃韵
出家儿,无休暇,终日忙忙空搆架。
临行一著太区区,眼见耳闻争不怕。
百骸狼藉撒奚了,普请般柴用烧化(以上宋庆预丹霞淳禅师语录》卷上《大洪山上堂法语》)
偈五首 其五 北宋 · 释子淳
 押寒韵
日照孤峰翠,月临溪水寒。
祖师玄妙诀,莫向寸心安(以上宋庆预丹霞淳禅师语录》卷下《增辑丹霞淳禅师语录·上堂法语》)
随州大洪山十方崇宁保寿禅院第四代住持淳禅师塔铭(并序政和八年 北宋 · 韩韶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四七、《湖北金石志》卷一○
甚矣哉,道之难明也!
分宗列派,所以互扬隐显,而彼我之论纷起;
回途转位,所以妙叶理事,而同异之说炽。
然趣真者滞于空迹,涉俗者汩于缘尘;
履践相应,绝念而游,抑又何其难也。
有导师出焉,虚而不疑,照而常寂,言行无玷,内外一如,自利利他,曾微间断,先洪山淳禅师是也。
师讳德淳俗姓贾氏剑州梓潼县人
自幼不喜荤辛,依县之大安寺出家,年二十七祝发受具礼,道凝上人为师。
初即讲席,探究教典,颇通义学。
既而幡然改曰:「名相累,如泥涂泥足」。
乃拂袖游方,遍参知识,历大沩真如哲禅师、宝峰真净文禅师大洪恩禅师室,皆承奖。
待后至大阳访道楷禅师,今沂川芙蓉老人是也。
一见师,器之,老人垂示,但云「退步就己,万不失一」,又云「空劫承当佛未出世时体会」,师忽妙契,由是迥超根尘,顿忘如见。
老人后住大洪,命师立僧学,识威仪,为众标表,峥嵘道望,推重一方。
崇宁三年甲申,王公信玉按刑京右,雅闻师名德,乃徇众,愿请住南阳丹霞山天然道场。
将行,老人历以佛祖传法偈及诸家宗旨因缘勘辨,师应机响答,焕若冰释,老人尤叹异。
丹霞丛席久废,先时圆明大师住持,宗门轨范稍复旧贯,至师乃大振起之,云水高人风闻辐辏。
师于是益辟田畴,缮室宇,以广延纳。
事为之制,条端有伦,一众萧然,安禅静虑。
山中素阙典师,启意导化,曲尽经营,迄至有成,靡不蒙益。
南阳之人每岁来会,奉持斋律,悟明性宗者莫可殚计。
环山十馀里,荤辛不敢入,虽邑吏田夫,犹能渐渍陶染,迁善远罪,以顺师教,况服膺至道者乎!
如是旬岁初终不少懈,人根寖熟,宜振。
乃辞疾退居于唐州大乘山之西庵。
有泉若醴,得于庵之前,汲之不竭,殆为而出也。
政和五年随州太守向公再请洪山保寿禅院。
院经回禄之后,巍峨云构,化为荒墟;
至悉力营缮,增壮于前,逾年之间,复就者十七八,衲子依投,众几五百。
方缘盛道广,七年丁酉春,示有微疾,三月十日忽谓侍僧曰:「勿复进药,时将至矣,安可久留」!
翌日书偈云:「来亦无言,去亦无说。
无后无前,一轮明月」。
是夜五更僧正觉至问讯,乃云:「我当自在去矣」。
良久,端坐而逝,世寿五十四,僧腊二十七
度弟子悟兴等四十三人。
嗣法出世者二人:利升,今住唐州大乘山普严禅院;
庆预,今住随州水南太平兴国禅院。
有语录、偈颂、颂古四卷行于世。
后八日戊申,门人奉全身建窣堵波于山之南恩禅师塔右,缁素恋慕,云物哀惨。
平生道行孤洁,貌古而气和,心真而言厉。
韶昔自颍川访丹山,每言吾今生以来未尝敢造业,当知业不可造,为患甚深。
自龆龀,立志超迈,摆脱尘劳,及趣空门,勇猛坚定,卓尔不群,可谓真丈夫矣。
其操行也深,其见法也彻,以忘机为化本,以离识为宗通,故能妙倡偏圆,传持曹洞,使沂川之道,光焰烜赫。
至于接物度生,慈悲恳切,殆忘身以徇之。
而住寿若此,弗克永世,兹所以望失群生而悲摧法梁也。
韶夙荷奖提,惭微报称,门人见属以铭,义不得辞。
铭曰:
正法眼藏,孰敢拟议。
普应群机,不受一切。
大哉师宗,旷然绝谓。
了无所了,味兮忘味。
师生潼川岷峨秀气。
善则门开,遍参方外。
别有云山,妙高耸峙。
针芥投机,空劫神会。
水霜一色,水乳相契。
理事兼融,体用无滞。
悯诸迷津,悲愿洪誓。
两座道场,无说显示。
虚舟以游,应缘绝意。
龙象摄伏,远迩咸至。
甘露法雨,普沾庶类。
言发成章,乃其馀事。
拈出古今,颂明宗旨。
白雪阳春,远继投子。
茫茫群生,巨川
洪浪滔天,慈航忽逝。
惟其不没,清风垂世。
嗣有显德,宗风未坠。
白云卷舒,青山秀异。
我铭师塔,忱辞无愧。
雪峰慧照禅师语录序 宋 · 张守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九三、《毗陵集》卷一○
慧照预禅师提如来密印,坐大洪山孤峰顶上,转大法轮,文字性离,言语道断,超佛越祖,心如太虚。
至于随缘应机,按引调伏,如太医王对病与药,金毛哮吼,百兽皆瘖。
建炎以来,襄汉莽为盗区,赤地千里。
大洪屹然其间,豺虎环视,垂涎而不敢犯,道俗依师获免者殆数千万人,夫岂偶然也哉!
余帅瓯闽,始挽师来乾元,继主雪峰,与其弟了住相后先,宗风大振,道价益高。
门人以师前后言句示余,叹曰:昔闻丹霞淳而不及识,乃识其三子,师盖嫡嗣也;
次即了,住永嘉之龙翔;
其季觉,住四明之天童。
一家三杰,皆为东南大导师,闻者奔趋,见者厌满,所至坐下常千馀众,凡经印可,便为丛林龙象,亦盛矣哉!
慧炬所烛,昏霾自消,犹且开方便门,以无说说普度一切。
无弦琴上品就宫商,白玉田中种成桃李,即见与闻,而自悟入,岂无其人邪?
绍兴八年岁在戊午二月晦日序。
洪山预和尚 北宋 · 释正觉
五言排律 押真韵
般游念未稳,又别住山人
雁影水中字,云心江上宾。
同条如是住,千里亦成邻。
深翠一枝玺,腐红五合陈。
回途登鸟道,华木故园春。
随州大洪山崇宁保寿院十方第二代楷禅师塔铭 北宋 · 王彬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二二、《湖北金石志》卷一○、《宋代蜀文辑存》卷四○
政和八年夏五月乙未芙蓉禅师以偈示众,书遗诫,付嘱门人,沐浴更衣,吉祥示寂。
越三日丁酉,荼毗,收灵骨。
秋九月甲午,塔藏芙蓉湖
后七年,住持大洪山慧照禅师庆预,师之受业高弟、嗣法的孙也,念湖山远在海隅,奉塔庙之礼常缺,喟然叹曰:「吾昔尝侍老师住大阳,迁居此山凡五年,天下衲子辐辏云萃,不远千里而来。
当时升堂入室者散之四方,皆续佛寿命,为人天师
今住世者如焦山成、大隋琏、鹿门灯、石门易、宝峰照,即其人也。
昔人藏衣曹溪,葬履熊耳,岂不以恩大难酬,示不忘本耶」?
乃遣其徒宗几迁致师灵骨,建浮图于大洪山之阳。
冬十一月,塔成。
明年冬慧照于山中,慧照喜谓曰:「吾芙蓉老师法海舟航,佛门梁栋,三十七年与大地众生作阴凉,机缘在世,不独衲子能言,搢绅士大夫咸知之。
今新塔未铭也,敢以为请」。
既仰慕芙蓉之高风,又重违慧照之勤意,义不获辞,退而铭之云:师讳道楷俗姓崔氏沂州费县人
少学神仙,得辟谷术,隐伊阳山中。
既久,知非究竟,乃弃所学,游京师,诣述圣院出家,礼德暹为师。
熙宁六年,试经用度。
明年,受具戒,游历诸方。
遍参知识。
最后至舒州投子山青禅师,一言造妙,师资深契,以明安衣履付焉。
去之韶山,结茅虎穴旁,虎为伏驯,探穴取子,初无忤也。
师虽宴坐山林,然道价四驰,千里向风。
元丰五年出世至示寂,凡七坐道场。
最初住沂州洞山,又迁西京乾元、招提,之大阳,随之大洪,皆当世元老名公卿以礼延请。
后被诏住东京十方净因,又徙住天宁万寿,皆中使奉命,恩礼兼隆,诸方荣之。
师所至,无缁素贵贱,皆直造室内。
其来京师,诸公卿贵人日夕问讯,无与道人处士杂坐,师皆一目之。
师行解相应,履践笃至,无明妄心,一毫不立,故不能矫情徇世,避人道之患。
竟坐辞身章师号,忤上意,得罪居淄州
久之,上察其无它,听自便。
复有旨下开封府访师,还其故服。
闻之,书四句偈遗中贵人王松年云:「石田焦谷又生芽,暮种朝收济几家。
巢父饮牛牛不饮,渔翁拨棹入芦花」。
众口传播,尹李公孝寿得之,察其诚心,乃为敷奏。
因从其志。
师始欲游天台、雁荡,过故里,为父老留,不得去。
枢密刘公奉世舍俸金,买芙蓉湖田,筑室延师,四方衲子归之,俄成丛林,今赐额兴化焉。
先是,芙蓉湖众水钟聚,㳽漫百馀里,师尝谓若决而归之川,可得良田数千顷。
常平使者闻其言,使邑令诣师受规画,凿渠疏导,悉如师说。
异时菰蒲沮洳之地,皆为沃壤。
乡人德之,乃相率舍田于寺。
岁入既丰,又推其馀以与马鞍山,后亦赡数百家。
师喜营建梵刹,见栋宇卑陋,则崇饰更新,规模宏壮,疑若基构艰难,然人以师故,施财助力,咸说乐之,工役未尝踰时。
才成即弃去,不回顾也。
师本田家子,为儿童时父令驱田中飞蝗,师舍己之田,先驱邻人者。
诘之,则曰:「损他利己,所不忍为」。
其利它之行,盖天性也。
师享年七十有六,僧腊四十二,度弟子九十三人,法嗣得骨髓出世者二十九人,皆缘法盛行于时。
丹霞淳公其后尤大。
庆预大洪,禅子至二千,清了长芦、正觉在普照,亦至千众。
盖天下三大禅刹,曹洞之宗,至是大振矣。
师应接机缘,已见语录,及德洪所撰《僧宝传》,承议郎韩韶《临沂塔旧铭》、鹿门法灯禅师《塔中记》载之已详尽云。
铭曰:
诸佛出世,为一大事。
以心传心,莫难承嗣
日在明安,得人惟艰。
正法眼藏,托于浮山
道未丧世,遗言不坠。
异苗翻茂,卒如师偈。
堂堂青公,法中之龙。
针芥投机,复有芙蓉。
自师承宗,曹洞始大。
良价不亡,大阳犹在。
凡今宗师,鲜克全提。
不滞空劫,则落今时。
惟师当机,正偏互唱。
木女讴歌,石人抚掌。
荐承明诏,七坐道场。
三十七年,为众举扬。
梦身幻宅,谁主谁客?
不有荣名,孰为罪谪?
一辞帝闉,终老海滨。
国师塔样,分付儿孙。
汉东沂上,十方天壤。
一切含情,万古瞻仰。
靖康二年夏四月十五日大洪山崇宁休寿禅院住持嗣、祖法孙慧照大师庆预立石。
玉册官武宗古刊。
隋州大洪山第六代住持慧照禅师塔铭 南宋 · 荣薿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八九
芙蓉道楷禅师有三贤孙,近年以道鸣于世者,曰庆预、曰清了、曰正觉。
二公游方时,已坐汉东两大刹,厥声籍甚。
既而鼎立东南,问望迭胜。
如磨醯□罗,眼眼明彻,由是天下之慕空术者翕然,益知佛氏之有人,洞山之有源,芙蓉之有孙,实首倡之也。
曩余识芙蓉于京师,晚得二公于江浙,犹以未面预公为恨。
令公子大洪居宁老乃状其行,来乞铭,老懒顾皇暇乎?
此虽然有一,又乌可以已?
余闻居随之大洪也,当群盗扰攘间,群盗环山如林,恬不为意,日据绳床,颐指閒暇,外饬其役之强毅者固守圉,以折豺虎之冲,内帅其徒之静专者谨禅诵,以觊国威之立。
若是者凡几年,卒与山岿然不拔,所活何翅万人。
士大夫之家赖以生者,犹七八百数。
虽艰难中所设施,举中礼法,往往迄今颇能道之者。
然则,岂惟有补于佛氏者耶?
故余勉为之书。
宁之言曰:「师,胡姓也,世居京山
生十有四年,依祖家于大阳;
又十年,遂□落发,子受具戒。
久之,器其所證,遣佐丹霞德淳禅师
道熟而世疏,得师为重。
政和三年,草寇李鬲者窃发于邓之鄙,寺之运粮丁数十辈,偶为贼所掩,尽夺其粮以去;
已而贼得吏,因视布囊有丹霞字者,谓贼所从来,将网而坐之,主事僧俱骇窜,莫敢睨。
师时主藏事,独恻然悯其无辜,以谓不已此□若殆且废,或玷吾释氏,乃越而代之,请以身讯。
阸于囹圄者踰半年,事竟辨白,识者高其行。
南阳之民,至有以『罗汉』命之者。
夫岂其平日法之心,微已兆于是与?
大洪,复以师从,仍总院事。
七年水南兴国虚席,随守命师主之,闻于朝,赐『慧照大师』之号。
开堂,谓众曰:『昔芙蓉老人处知其名得其地,丹霞师兄处忘其名失其地。
既然血脉是同,岂可枝柯背异』?
遂为嗣法子。
宣和三年,徙于大洪,居一纪馀犹一日,凡两告去,皆弗克及,归则一再有圆光之瑞,咸疑慈忍所忻相云,而师未始异也。
绍兴癸丑秋,乃遂引去,下庐阜,入七闽,闭关于雪峰之西室。
闽帅大参张公□稔其名,以府城之乾元延致之。
居亡几,移住雪峰崇圣。
雪峰古称海内甲刹,时真歇了公□广大缘法鼓之适谢事,而师继至,独静重,自持其盛,不减前日,丛林尤以为难
十年夏,忽示微疾,因索笔书偈曰:『末后一句□难名,转步回头十万程。
除却我家诸的子,更谁敢向里头行』?
俄顾谢大众,遂吉祥而逝,实六月二十二日也。
后七日,荼毗得舍利五色,莫知其几。
瘗骨于雪峰大洪之两塔。
俗寿六十有三,僧腊三十有八。
住山凡四处,说法凡二十三年,凡得度若惠雨者四百五十馀人,得法若鹅湖子亨者二十馀人;
其馀随根器而悟解者散在四方,盖未可以名数计也。
此其幻住之大略尔。
若夫生世之颖异,学佛之精到,奉身之简约,董众之笃勤,语录播传,搢绅之归重,兹不敢喋焉以请,是犹加金以黄助以香者也。
居宁得幸于公之久,矧公知芙蓉者,虽先师之不遇,宁之遇,犹先师之遇也。
公其铭之」。
铭曰:
道本一源,孰坎孰渊?
彻其源者,一滴百川。
猗嗟末流,鼓波自浑。
不心其心,徒言于言。
伟矣慧照,乐于晨昏。
履危坦若,其道乃尊。
惟肃惟通,惟诚惟惇。
芙蓉之子,芙蓉之孙。
千众拱环,无位而位。
功而不居,示以游戏。
闽汉渺绵,星河一天。
慧照斯在,宛其俨然。
维彼灵峰,谁再造汝?
□□此铭,无替千古。
绍兴二十三年七月一日左朝请郎权发遣随州军州、主管学事兼管内劝农营田事、借紫金鱼袋田孝孙立石。
按:民国湖北通志》卷九二,民国十年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