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处良”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昌化吴安阡记 南宋 · 程珌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九三、《洺水集》卷一一
周蜡氏,掌凡骴禁,置楬县衣,昭虔示信,书其日月,来者可證,委曲丁宁,不轻造命。
我宋膺图,天临海镜,惠浃萌生,恩覃翔泳。
县内州县,有圃曰殣,保合太和,人全形性,昭天漏泉,布濩涵浸。
九卿赵公,擢秀天枝,皇皇玉节,周观八维,利事便条,兴植无遗。
起自吴门,护曹王畿,犹虑殣圃,狭不足支,又命州县,别阡异埼,以处良族,以收遗𩩢。
刘君大成,时令昌化,奉檄载驰,载詹载暇。
古县之南,平川之埧,乃垦乃基,乃垣乃𢉤,阡曰吴安,名以地借。
佛宫道庐,未藏之𩩱,悉瘗其间,毋复狼籍,消胔游魂,昭沐光价。
耋稚扶携,且且诧,曰公仁哉,及于枯谢。
初公漕淮,行之淮堧,刘君在滁,为仁义阡。
今命浙部,曰淮实然。
惟公爱民,无东西偏,十年一日,亦无后先。
三代辟王,视民赤子,保养生息,各安所止,王道灵长,闿端演迤。
粤惟我公,经纶方起,充此以旃,莫可量只。
㢸成泰和,措民安理,皞皞陶陶,养生送死。
民之望公,奚时而已,爰法唐碑,因韵以纪,俾民伐石,拱手以俟。
庵禅师真赞(为处良长老作) 南宋 · 陆游
 押先韵
洒洒落落五十年,一句不说祖师禅。
妙喜堂中正法眼,等闲灭在瞎驴边。
良禅师塔铭 南宋 · 陆游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五二、《渭南文集》卷四○、《吴都法乘》卷六中
禅师处良字遂翁会稽山阴刘氏子。
绍兴五年,甫九岁,以童子得度。
十三岁游诸方,仅胜衣笠,路人为之惊叹。
初为妙喜禅师宗杲侍者,又从卐庵禅师道颜书记
遂翁英迈玉立,游二师间,皆受记莂,馀事能文词,善笔札,诸方翕称书记
然亦以议论皦核,不少假借,不为诸方所容。
妄一比丘,辄得名山壮刹,遂翁独陆陆众中。
尝居嘉兴法喜院,举香为卐庵嗣,萧然数僧,食才半菽。
再岁,退庐会稽海上。
太常尤公延之临海,起遂翁领紫櫜,复以县大夫不乐,弃去。
久之,领昆山荐严资福寺,遂以疾逝,淳熙十四年六月戊寅也。
遗言藏骨庐山智林寺
寺,卐庵遂翁所同建也。
逝之日,手书求铭于予。
铭曰:
山栖谷汲,利欲靡及。
孰挤使踬,道成谤集。
庐阜峨峨,浮屠岌岌。
吾识其封,身没名立。
袁机仲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三、《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三八、《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七八
《易》说已悉。
若只如此,则固已深晓,不待谆谆之告矣。
所以致疑,正恐高明之见有所未尽而费力穿凿,使阴阳不得据其方盛之地,仁义不得保其一德之全,徒尔纷纭,有损无益尔。
今既未蒙省察,执之愈坚,则区区之愚尚复何说?
窃意两家之论,各自为家,公之不能使我为公,犹我之不能使公为我也。
不若自此闭口不谈,各守其说,以俟羲、文之出而质正焉。
然以高明之见,自信之笃,窃恐羲、文复出,亦未肯信其说也。
魏郑公之言以为「望献陵也,若昭陵则臣固已见之矣」;
佛者之言曰「诸人知处良遂总知,良遂知处诸人不知」,正此之谓矣。
世间事吾人身在闲处,言之无益,此正好从容讲论,以慰穷愁。
而枘凿之不合又如此,是亦深可叹者,而信乎其道之穷矣。
偈颂二十一首 其七 南宋 · 释智愚
 押支韵
诸人知处良遂知,良遂知处人不知。
因思积雨花狼藉,空写愁肠说向谁(举良遂座主参麻谷和尚,一见来,便携锄入菜园,略不相顾。复参次,谷便闭却门。遂扣门,谷云:谁?遂应声未绝,豁然大悟,云:和尚莫谩良遂好,若不来见和尚,几被经论误却一生。后来告众云:良遂知处诸人不知,诸人知处良遂总知)
偈颂四十二首 其二十四 南宋 · 释祖先
 押词韵第三部
诸人知处良遂知,良遂知处人不知。
王维已死无人画,留得青山对落晖(举良遂座主访麻谷,得旨后归谓众云:诸人知处良遂总知,良遂知处诸人不知。)
赵端明 南宋 · 方岳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九六、《秋崖集》卷二六
某拜十二月二十日所赐书,犹念旅食京华,饷钱五十万,伏读泣数行下。
时当多事,正将士效死以报知己之秋,乃今缓急临危,一筹不画,徒使先生负谤议于天下,则如某辈书生又何所倚仗?
先生眷眷不忘,一至于此。
客之负先生者多矣,先生乃犹待客不衰,盛德固有光,为门下士者独无愧乎?
此某所以泣也。
李察使之在亡,议者籍籍,审已脱命至招信,犹是先生不幸之幸。
不然,家置一喙,何以自明?
某奇蹇之踪,怀抱日恶,正以老亲疲羸转甚,启处良艰。
欲仕则侍疾有妨,几于不孝;
欲归则有辜知遇,几于不忠。
进退两难,天实临鉴。
长女如范葬记嘉定十年八月 南宋 · 曹彦约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六七、《昌谷集》卷一五
曹氏如范者,昌谷居士某字简父之长女,名柔则,无封邑,以字志也。
世为南康军都昌县清化龟山人,今徙居城下年馀。
十岁即颖悟孝友,若有阴相之者。
十八岁为同县人牛斗极妻。
居士湖北庾节,摄守鄂州将漕湖南,改帅长沙,皆以之随行。
及归牛氏,则所以事舅姑和叔妹者,犹前日孝友,得舅姑欢心,抚如己女,叔妹之所倚信,不翅己兄弟。
处良人以敬,抚婢妾以恩,治饮食、奉宾客以勤。
又能躬履俭啬,力任家务,举无违礼,如老成人,中外斩斩,无不称善。
居士自剑外乞归,移守宁国,待次乡郡,实归宁城下。
二十日,忽得吐下疾,踰一日遂不起。
虽痛楚委顿时,言语犹不乱。
享年二十有七,实嘉定十年七月十四日也。
呜呼痛哉!
所生母王氏,以其解事有情义,嫡母宜人黄氏所深爱,病时不顷刻舍二母。
病革时,黄氏犹抱持之。
生两男,皆不育。
有女闻娘,方七岁。
卜以其年八月十五日归葬于义风乡彭婆桥之南原,以便祭祀。
斗极已命于朝,为初品官。
其父与兄皆为朝列,门地方显,而妇贤不寿,命也夫!
前葬十日居士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