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智讷” 相关资源
诗文库
妙空长老(一)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五○、《鸿庆居士集补遗》卷七、《内简尺牍》卷一○
某启:比遣问悤悤。
最师来,出答诲,翰墨之光粲然溢目,无一点老人衰薄之气。
开读三反,喜闻履兹寒令,四大轻安。
某欲具小舟一诣而久未果,第山灵地主不嫌俗驾,必偿此愿也。
不宣。
妙空长老(二)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五○、《鸿庆居士集补遗》卷七、《内简尺牍》卷一○
某再启:灵岩绝境,龙象所栖。
某守苏时,为山门决数十年兼并乾没之讼。
公荣筑智积殿庐,又得以文字纪述岁月,殆有夙昔之因也。
别纸推予之过,则不敢当。
妙空长老(三)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五○、《鸿庆居士集补遗》卷七、《内简尺牍》卷一○
某再启:适观草圣千文,惊叹之馀,辄作数语置之纸尾,而以续貂为愧。
最师画字已分去一派,诗语不凡,亦不在近世名缁之下。
老将家风,固自应尔也。
灵岩智积菩萨殿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八○、《鸿庆居士文集》卷二二、《吴郡志》卷三二、《姑苏志》卷二九、《吴都文粹》卷八、道光《苏州府志》卷四一、《江南通志》卷四四
梁天监中,以吴王馆娃宫故地为灵岩寺
寺成,有异僧负钵囊以入愒殿庑下,长身釐面,梵相奇古,其徒莫之省也。
夜半,索笔墨自图其像于殿之东北壁而去,黎明不知所在,众始惊异之。
居亡何,有胡僧顾见其画,唶曰:「此西土智积菩萨像也,何为在此」?
于是道俗奔走来观,稽首归依,擎跽作礼,鼓舞抃蹈,欢喜踊跃,如师出世。
唐宰相陆象先吴人也,有弟失其名,得危疾,国医不能疗。
一日,有僧扣门问疾,象先引至卧内,索杯水噀之,一噀而病良已。
象先惊谢,出金币数床。
弗受,顾谓其弟曰:「我灵岩寺僧,他日还,其来过我」。
遂去不复见。
其年,象先弟以尚书为郎,观察桂管,道吴中,趋灵岩如约。
问僧所舍云者,遍访寺僧求之,亦非是。
方怅然欲还间,俄见殿壁所画像肖焉,如言如笑,如见师友。
惊喜亟拜,施钱五十万,羞齐供,作佛事,裴回数日而后去。
其事载于吴越沙门智贤之文,传于山中父老之口,见于《大哀经菩萨品》云。
灵岩故刹,历隋、唐、五代四百馀年;
至宋兴,改赐秀峰禅院
绍兴中,诏赐今太傅咸安王韩公荐先福,更号显亲崇报,而丛林之盛,为东南冠。
智积旧有殿在寺之东庑,庳迫破露,不足以称四方祈向奉事之意。
长老妙空佛海大师智讷,饬其徒妙机、浩乘、惠珍、冲正者,募众力大之。
高甍巨桷,雄视一方,像设中严,云披月满,极庄严相好之妙。
人天环绕,梵呗之声震动山谷;
涕慕感泣,又如师始亡于是。
过余晋陵,求文以为记。
余曰:「众生执迷,展转六趣,出没生死,莫觉莫悟。
诸佛菩萨哀悯一切,或示现神通,或化出光景;
天龙负殿,山鬼筑垣,卓锡而石泉涌,挥麈而雨花坠,凡所见闻,同悼齐喜;
投体归命,斋心悔过。
厌离五浊,如燖鸡出汤;
欣慕至道,如去子见母。
如瞽发矇,如迷得路,发菩提心,修无上道;
轻财乐施,造种种福。
百世之后,陵谷变迁,蜕骨所藏,传衣所寓,在在处处,照耀大千;
一睹遗像,心目了然,恍如宿者,曾受弗记。
双林大士泗州僧伽灵岩智积,皆是也。
讷公福慧两足,为世导师,常以去骄吝,破贪痴,合于吾儒之说者。
辅其教,议论伟然,有过人者。
自王公贵人、大家巨室、缙绅士大夫,皆尊异之。
故出世三十年,说法行道,化服同异,凡所建立,人劝成之。
隆楼桀阁,穹堂广宇,几遍淮吴,岂止智积一殿而已。
余尝谓讷公才不减澄观,属时多虞,可以驰骋一世,列于功名之士。
今老矣,凡五住灵岩,前后二十年,又筑堂于寝庐之旁,榜曰五至云。
绍兴十五年岁次乙丑,八月日,晋陵孙某记。
妙空佛海大师智讷画赞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八四、《鸿庆居士文集》卷三二
眉覆颧,耳属肩。
比丘,老臞仙。
五叶换,一镫传。
天雨花,地涌莲。
有画史,幻朱铅。
具相好,普现前。
清净目,光明拳。
如说法,常炽然。
径山妙空佛海大师塔铭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八六、《鸿庆居士文集》卷三二
绍兴二十七年岁在丁丑径山妙空佛海大师讷公,持钵诣秀州华亭县。
县人朱飞卿者闻师名,具伊蒲之馔,卜日驰书以请公。
十一月二十六日至其家,据坐说法。
缁素咸会,有僧出,膜拜问生死根命,公酬对,语未卒,举拂扣床,一击而逝。
道俗奔赴,空巷相登,赞叹作礼,如佛灭度
于是其徒具舟载归山中,则已有治命矣。
七日而敛,举体如生,以十二月十四日葬公全躯于寺之白云庵
呜呼,死生之变亦大矣!
子路问死,而孔子不以告。
彼上人者,常住真心,如入涅槃正路。
而四大无常之身,视如弃屣,一弹指顷危坐而寂,斯亦奇矣。
靖康初,余守历阳,被召过仪真,公时住天宁寺,营僧伽一塔高数百尺,又建一大轮藏,壮丽甲于淮海。
余叹曰:「公才吏用,不下澄观,方时多故,而隐于浮屠中,可惜也」。
其后五住灵岩,筑一室于方丈西偏,余榜曰「五至」,赋诗刻之。
至是,公之高弟大梅山长老德最过余,泣曰:「公,佛海三十年之旧,且厚善,宜得铭,公其勿辞」。
遂授以铭。
公名智讷姓夏氏,秀之崇德县人
方在母,梦一妇人著黄衣,寘一儿盆中,举而授之。
生而颖异,年甫四岁,事其兄慈相师道孜。
十四得度,器质不凡,追营香火,练习戒律,已如成人。
久之悟,叹曰:「吾修无上道而求之文句中,是刻舟也」。
即舍去,学禅于桐川天宁寺
一日,度涧有文书出流水中,公揽取视之,即《心经》也。
读至五,蕴皆空,恍然若有契于心。
当是时,姑苏瑞光寺净照师崇信,以道学为一时所宗,公往从之。
净照曰:「宿世沙门也」。
未几,净照徙住真州长芦寺,会学去来率数百人。
公学成行尊,齿其高第,淮人敬爱之,曰:「有如讷公而不坐道场,可乎」?
延住天宁禅寺,恩赐「妙空大师」。
仪真,三江三吴舟车之会,檀施大集,鼎新一刹,几至万础。
建炎初,住杭州灵隐
昭慈圣献皇后车驾临幸,诏公升座,赐号「佛海」。
明年,金人陷钱塘,公被执至军中,大酋解缚,置一榻尊事之。
比去,饬十骑送还。
咸安王韩公世忠表请平江灵岩为功德院,荐先福,命公主其院。
已去复留,凡五更住持,前后二十馀年。
最后奉诏住径山能仁禅院,遂示寂。
公仪状奇庞,容止端默,虽行出世閒法,而以营塔庙,修斋供,作佛事,金帛之施,岁一出之,橐中无留蓄。
在仪真时,州民王氏妇病没,后配孟氏又病,一日,其姑诵经佛室中,闻扣壁声,问之,曰:「王氏也。
我有遗橐簪珥之属,尽归孟氏,可斥卖一二,召天宁讷公说法,使我解脱,舍汝家而去,孟氏亦复无恙」。
家人即日驰告公,公至,王氏凭附一女子立公侧。
说法竟,王氏欢踊跪谢如生。
后数日,见梦曰:「我已别受后身矣」。
而孟氏病良已时。
徐俯师川书其事为记。
灵岩时,平江大姓胡氏设大斋,耆宿皆会。
前一夕,梦人告曰:「诘朝有骑赤马、衣黄褐衣至者,辟支佛也」。
黎明,物色求之,而公裘马如梦所告者。
胡氏举室迎拜,一坐尽惊。
灵岩寺据绝顶,而井饮不给,盖数百年矣。
公择地庀工,伐石凿井,出泉清甘,人不病汲,今号「佛海泉」云。
公又尝筑室十数椽于府城之北,为退休之地。
信安王孟公忠厚为请于朝,赐名「庆恩」。
公既归白云矣。
公没之岁,偶脱一齿,至是群弟子并敛公爪发,琢石为浮图,即庆恩之寝庐瘗之,祠事焉。
公寿八十,僧腊六十七。
得法净照,为云门六世孙。
住丛林四十二年,度弟子三百馀人。
铭曰:
四大无常,名为幻身。
纩息已定,奄为空云。
性觉妙名,如古井水。
一真湛然,不受生死。
有大比号佛海师,不起于坐,只履西归。
本自不生,今亦无灭。
我铭著之,如指摽月。
径山照堂一公塔铭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八六、《鸿庆居士文集》卷三二
径山有大比丘号照堂者讳了一姓徐氏明州奉化县人
方童幼时,遇群儿嬉戏,隅坐旁观,似不言者。
忽闻梵呗之音,则跃而起立。
其父曰:「必法器也,当令事佛」。
生十年,大云寺祝发受具。
年十六,从广寿光法师天台教。
读经数万言,穷日夜不息。
已乃悟,叹曰:「如来最上乘,无挟而径造者也。
吾所读者,古人之糟粕而已矣」。
当是时,诏住相国寺智海院妙湛师思慧者,具正法眼,为世导师,道俗宗向,如佛出世,一时丛林之盛,听法坐下常数百人。
师从之数年,独能尽其学,为高第。
于是下汴绝淮,径吴中,浮浙江,上天台,入雪峰,遍见耆年老宿,表里洞然,中无疑者。
妙湛来莅黄檗,师亦自雪峰至,学成行尊,众推为上首。
居无几,亦坐黄檗道场,领众说法,继妙湛后而学者倍其故。
师姿相奇庞,寡言笑,危坐一榻,湛然如方井水。
有来扣者,云涌泉落,愈出而愈亡穷。
性介特,务自阔远,不交人事。
将诣雪峰朝议大夫曾恬与师厚善,属师致书抵福帅大资张公守。
师意其为己,纳笥中勿出。
久之,石泉虚席,公曰:「黄檗上首故是」。
强将之下,即日移书遣骑迎师,师谢不愿,使者至五反而后受。
他日,公过师,师出书,且致不即遣之意,公喜韫椟之珍,深藏而不市,吾与师宾主无愧矣。
居三岁,改莅圣泉
左丞叶公梦得来守福,曰:「黄檗古佛道场,今世名缁,孰逾一公者」?
使者具书币以逆。
师至,而阖境缁素奔走出迎,欢呼踊跃,声振山谷。
盖师自石泉出世,更三大刹,积十五年,演唱真乘,启悟后觉,人人向道,以佛为归。
已而后将至,稍通饷谢,易置诸禅,师一夕舍去,归卧雪峰故庐。
泉南叶守庭圭,尊德乐道之士也,延之云门,再迁法石。
庭圭代还,师亦反西湖云峰庵,即妙湛所栖,闭户终日,人莫见其面,若将终焉。
俄被旨住径山能仁院,是岁绍兴二十四年也。
径山无一垄之地可耕,而学徒数千指。
师入据方丈,檀施大集,不求而办。
山有芝岩方丈遗址,师尝指其处,顾谓其徒曰:「吾将筑石室居焉」。
其徒不省所谓。
明年三月,示微疾,退处明月堂,唱箧中衣,供佛饭僧。
翌日丁卯黎明,索笔书四句偈,投笔而逝,趺坐如生。
俗寿六十四,僧腊五十,度弟子四十人,得法者七人。
乃即芝岩建窣堵波,举全躯其中。
门人正文等,因妙空佛海师讷老请余志其塔,余思之而未暇,文三过余而请益勤,乃投以铭,俾刻之。
铭曰:
径山之阳,龙公所家。
听说师法,诸天雨花。
相彼幻身,如空中云。
脱骨芝岩,夫岂其真?
道处现前,而作佛事。
与龙为友,历千万祀。
筠州圣寿院法堂记元丰四年六月1081年6月17日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五、《栾城集》卷二三、同治《瑞州府志》卷一八、同治《高安县志》卷二二 创作地点: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圣寿院
高安郡豫章之属邑,居溪山之间,四方舟车之所不由,水有蛟蜃,野有虎豹,其人稼穑渔猎,其利粳稻竹箭楩楠楮,民富而无事。
然以其崄且远也,士之行乎当时者不至于其间。
元丰三年,余以罪迁焉。
既至,幸其风气之和,饮食之良,饱食而安居,忽焉不知崄远之为患。
然以有罪故,法不得释官而游。
间独取郡之图书,考其风俗人物之旧,然后信其宜为余之居也。
东晋太宁之间道士许逊与其徒十有二人散居山中,能以术救民疾苦,民尊而化之,至今道士比他州为多,至于妇人孺子亦喜为道士服。
唐仪凤中六祖以佛法化岭南,再传而马祖兴于江西
于是洞山有价,黄檗有运,真如有愚,九峰有虔,五峰有观,高安虽小邦,而五道场在焉。
则诸方游谈之僧接迹于其地,至于以禅名精舍者二十有四。
此二者皆他方之所无,予乃以罪故,得兼而有之。
余既少而多病,壮而多难,行年四十有二而视听衰耗,志气消竭。
夫多病则与学道者宜,多难则与学禅者宜。
既与其徒出入相从,于是吐故纳新,引挽屈伸,而病以少安。
照了诸妄,还复本性,而忧以自去。
洒然不知网罟之在前,与桎梏之在身,孰知夫崄远之不为予安,而流徙之不为予幸也哉?
然郡之诸山近者数十里,远者数百里,皆非余所得往。
独圣寿者近在城东南隅,每事之閒辄往游焉。
其僧省聪本绵竹人,少治讲说,晚得法于浙西本禅师
听其言亹亹不倦。
郡人有吴智讷者,治生有馀,辄尽之于佛,既为僧堂之后室,又为聪治其法堂,皆极壮丽,凡材甓金漆皆具于智讷
堂成,聪以余游之亟也,求余为记。
余亦喜聪之能以其法助余也,遂为记其略。
四年六月十七日
妙空佛海讷和尚 宋 · 释宗杲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四一、《大慧禅师禅宗杂毒海》卷下
妙相怡然,眈眈虎视。
恢云门一字之玄风,阐三句为人之巴鼻。
扫浮非归实,是把定佛祖要关,不许衲僧吐气。
夫是之谓妙空佛海老人,建法幢于大道颠危之际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