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宗坦” 相关资源
诗文库
韩太保惟忠墓表元丰三年 北宋 · 李清臣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一八、《名臣碑传琬琰集》中卷四一、《鸡肋编》卷中
公讳惟忠,著籍真定,为灵寿人
忠宪公之曾祖,今定州丞相之高祖父也。
忠宪公贵,赠太保
夫人张氏,追封江国夫人
太保之子讳处均,亦赠太傅
丞相既贵,又加赠为太师中书尚书令追封昌国公
魏国,又徙韩国
夫人李氏追封韩国太夫人
韩国公之子讳保枢,累赠太师尚书令中书令追封鲁国公
鲁国公之子则忠宪公也,历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太子少傅,累赠太师尚书令中书令追封陈国公
子八人:长曰纲,故尚书司封员外郎
次曰综,故刑部员外郎知制诰
次曰绛,再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今以建雄军节度使检校太傅定州
次曰绎,故职方员外郎
次曰维,今以端明殿翰林侍读龙图阁三学士、吏部郎中许州
次曰缜,今以右谏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都承旨
次曰纬,故比部郎中、知解州
次曰𥾝,故光禄寺丞
韩氏自忠宪公进士,因侍鲁公京师,其后鲁公薨,遂葬于许。
忠宪公益贵,始占第太庙之通衢,而门族之盛,为天下冠。
在朝廷评其德,在士大夫语其学,在公卿之后论其世,咸多韩氏。
然高、曾生长灵寿,葬其处,则韩氏本河北人也。
盖自唐末更五代,天下之民,缠于兵火之毒者二百馀年,至太祖太宗起河北、有天下,垦除祸难,提携赤子,而置之太平安乐之地。
累圣继之,以休养生息为事。
其顾指左右,驾驭驰骋,莫非一时之豪杰。
考诸国史,则累朝将相颇多河北之人,若赵韩王普,实保塞人
曹冀王彬,灵寿人
潘太师美,魏人;
李文正公昉窦尚书仪之昆弟,真定人
王太尉旦,莘人;
张尚书咏清丰人
柳公开,元城人
李文靖公沆肥乡人
张文节公知白清池人
宋宣献公绶平棘人
韩忠献公琦安阳人
馀有名公卿相望而立朝者,不可悉数。
窃尝原其故矣,夫河北方二千里,太行横亘中国,号为天下脊,而大河自积石行万里,出底柱傍,缘太行大峰,斗折而东下,走大海,长岗巨阜,纡馀盘屈,以相拱揖抱负。
小则绵一州,大或连数郡,其气象如此。
而土风浑厚,人性质朴,则慷慨忠义之士固宜出于其中。
而虽或有不遇,不及自用其才,亦必掩郁渟滀,声发益大,泽浸益远,以施于子孙,亦自然之理也。
太保公基本其庆,而忠宪公以道德事仁宗皇帝,进退优裕,有始有卒。
定州丞相以忠厚正直事仁宗英宗以及今上,出藩入辅,亲当天下大事,不辞艰难,其昆弟群从又才贤,且皆显用。
呜呼,可谓盛矣!
太保公,岂非所谓不及自用其才而施于子孙者耶?
太保公至丞相才四世,而五世诸孙尤众,彦,终兵部员外郎集贤校理判三司盐铁句院;
宗道,今工部郎中淮南转运副使
宗右,大理寺丞集贤校理判官告院
宗哲大理寺丞通判祁州
宗师,度支员外郎、知相州
弼,大理评事
恕,大理寺丞
武,东阿显令;
儒,大理评事
宗良大理寺丞
厚、宗文光禄寺丞
直、宗本大理寺丞
宗迪,太常寺太祝
质,将作监主簿
宗敏秘书省校书郎
宗尧寿安县主簿
宗亮将作监主簿
望,郊社斋郎
宗坦太庙斋郎
矩,将作监主簿
太保公皆来孙也。
其六世诸孙玠、圭、瑗、琏、环、珙、珏、理、珦、琯、玭、𤪌,或已仕,或未仕,二十人未名,皆来孙也。
夫二汉元功儒林之后,与夫晋王、谢、唐崔、、韦、杜之族,至于与国同久。
今韩氏自忠宪公高祖四世赠一品,上下衣冠传七世,此特太保公之遗德已足以致之矣。
忠宪公大丞相与其诸伯仲,又以勤劳庆善承嗣之如此,则后又宜有兴者,遽可以世数量乎?
传有之:「一岁之计植之以谷,十岁之计植之以木,百岁之计植之以德」。
观韩氏所植之厚,岂独百年哉,视德之所至而已矣。
初,太保韩国公微而葬,其家相比也。
其后增筑之,稍如其品制,而墓益大,遂合而为一,独留墓首、异封志以告于后。
元丰元年秋九月丞相太原易镇定武,乃诣灵寿,既祠谒墓下,因属清臣为之表,而得阳翟孙曼叙书于石。
是不独著太保公之系,将以遍示天下为人之子孙者焉。
元丰三年正月十日,四世孙建雄军节度晋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特进检校太傅使持节晋州诸军事、行晋州刺史御史大夫、充定州路安抚使兼马步军都总管、兼知定州军州事及管内劝农使上柱国南阳郡开国公食邑九千户、食实封二千九百户绛立石。
朝奉大夫致仕公墓表 北宋 · 张舜民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一九、《永乐大典》卷三一四五
有以近世名卿数者,必曰河阳陈公贯。
公在仁宗朝为三司副使,累赠某官。
其在职也,不伤财,不害民,故其家子孙至今多贤,方历显仕者如大夫公,三司之幼子也。
公讳某,字子渊
先世迁徙见于《志铭》。
曾祖某官。
祖某,赠某官。
父某,赠某官。
公少则孤,三司爱之。
未及补任,而三司云亡。
自励克为学,昼夜不舍,以某年登进士第
是时陈氏昆仲登第者凡三人,非特乡里之荣,天下之人信贤人之必有后也。
始仕河南府河南县主簿岢岚军岚谷县,改著作佐郎,知渭州潘原县事,监解县盐池,迁秘书丞太常博士屯田员外郎,官制改朝奉郎同提举汜水辇运,兼知县事,迁朝散郎
今上登极,覃恩进朝奉大夫管勾定州安抚司机宜文字。
未行,请致仕。
感疾,以元祐丁卯七月戊午终于家,享年六十有二。
以年月日葬于某乡里。
初为河南县主簿,过仁宗山陵,朝廷以外待制李参河南府,专治大葬事。
是时仁宗享国永年,天下久不闻有山陵事。
大葬制度,自朝廷大臣宿儒不能知。
河南老吏未尝承行专讨,故牍脱烂水火,茫然不知所适。
所以参一以严莅之,诃呼责办吏民趣事,或以狡佞自免。
方是时,公摄领县事,有问趣应,一以取济,如素备然。
忌而知之。
岚谷地邻北界,烽火相望。
一日虏众数万至境上,堡聚窜避。
帅臣通判者安葺之,且觇贼势。
中官被差外出者无敢行。
公曰:「民事在县令,不可委之人」。
即策马出郊,昼行敌间,夜止村落,数日而复返,虏亦解去。
家人僚友危而谚之,公曰:「宁不自揆也,朝廷不失恩礼,疆埸无有侵欲,彼旦以大兵来与一县令为敌乎」?
既解去,侦者还,乃酋长猎骑尔。
潘原时,获杀人者亡其杖,狱久不明。
公默计使人掘其处,得大梃,即日承伏。
熙宁四年庆州屯兵夜溃出城,邻郡壁守。
人情詾恐,道路不敢行。
县民挈家走避兵,公视事如常。
日出郭观赏游衍陈乐而归,人情遂安
或者问,公曰:「此非叛兵,特溃兵尔。
是皆邠宁人,久役不归,急则趋家,宁肯之它也?
所昌言恐动,皆所在不逞,小民欲乘动移窃物尔」。
是时并边饥歉,死之太半。
州县执泥新法,莫肯赈济。
潘原不待报而发食,全数千人,病者亲视粥药。
仪州废,华亭县改格之始,居人未安。
府命公权华亭
逾月,潘原民索公归,华亭民愿留。
两县之众,争于帅前。
即命以归。
察访官过县,民遮诉,留公再任,质之诸司,保任如一语,遂以状上闻,得再任。
公在潘原六年,民犹诉留不已。
既去,即佛寺图其像,以时礼谒,至今不少衰。
盐池久例,募民供役。
分隶诸官影象工役,故凡盐官寡清白之誉。
公至,一切罢去。
久之,僚吏皆以为便。
权盐使李稷于常课外,浚求其利,操急苛细,人不敢少诉。
公谓于法不便,怒,使人伺公。
久之,竟无所得。
汜水,是时清汴已兴,朝廷忧河流少南,则割新堤。
都水使者上言,欲计塞河,使北流入新开口,以纾清汴堤防。
公抗议以为不可。
役既兴,水不改道,资费以万计。
朝廷罢役,贬水官而免公交罪。
遂不赴定武之辟,悃求谢事,因叹曰:「仕官忧辱,何时已哉。
吾不欲复为也」。
予接公于熙宁初年,自尔数数见之。
公抗直人也,与人无多言,而志爱久而弥厚。
心所不欲者,虽以千乘餂之不为也。
家储丰厚,亲戚贫乏者毋小吝。
工棋弈,人罕能及之。
娶李氏,封永县君,先公卒。
再娶陆氏,封同安县君
男三人,益之用公致仕补太庙斋郎,延之、损之,皆未仕。
女三人,一适承奉郎宗坦,二在室。
至元祐四年,其兄安寿方守解梁,以书抵予曰:「子辱与吾弟游,知其行事。
能为之次序,以表之于墓,吾死不恨矣」。
然予安得而辞之?
因为之表云。
谢转官表 宋 · 张守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八三、《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六上
纪十年尘腐之微劳,申加训谕;
增三品清华之峻秩,莫获固辞。
登受以还,怀惭罔措。
中谢。)伏念臣名浮于实,用过所长。
气既衰而当戒得之时,位己高而有疾颠之惧。
居常退抑,祈免悔尤。
况律令三尺安出哉,率祖宗坦明之制;
所损益百世可知也,实寮吏纂修之勤。
自惟罔功,何有于赏。
敢谓制禄之书来上,策勋之典遂行。
例辱进官之荣,曲怜承乏之旧。
此盖伏遇皇帝陛下以上圣之质,致中兴之图。
孝通神明,坐复宁人之疆土;
恩被动植,灼知臣下之勤劳。
既讲信修睦以和诸戎,故任贤使能以成其政。
善虽微而必录,功并久而不忘。
致令不才,叨此非据。
匪言扬而事举,已虞窃位之讥;
顾政拙而心劳,未识报恩之所。
偈颂一百六十九首 其八十三 南宋 · 释智朋
入无穷,出无尽。
把定要津,头正尾正(谢樻头副寺)
按:以上辑自宗坦编《婺州黄山宝林禅寺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