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守真” 相关资源
诗文库
茅山华阳先生解化之碑大观二年七月 北宋 · 蔡卞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八七
大观二年春,诏华阳先生来朝京师
夏四月丁亥先生至自茅山,上命道士二百人具威仪导迎,馆于上清储祥宫新作元符之别观。
先生病不能朝,劳问之使不绝于途。
是月十日,车驾幸储祥宫,因召见先生,与语久之。
前两夕,先生梦侍天帝所,相论说《大洞真经》,觉而异之。
及见上,乃以平日所宝《大洞经》以献。
上览之动色,曰:「朕洁斋书此经甫毕,及亲绘三茅真君像,适欲以授先生」。
是日,遂并赐之。
先生既授经,与上意合,则释然以喜。
车驾将还宫,复召见先生,所以抚存之甚厚。
后七日丁酉,有司以先生解化闻。
上震悼,命中贵人赐金营丧,特赠太中大夫,使使护其柩以还。
葬有日,诏臣卞作为墓碑,以诏无穷。
臣既受命,窃惟古之全德之人,本在于道,以资物而不匮;
贵在于己,以顺人而不失。
是故頫仰酬酢,无适而非真也。
及至后世,一曲之士,知为己而已,而其弊至于绝物。
抱虚守寂,老死于岩穴之中,自以为得矣,而功不加诸人,道不行于世。
始以自为,而所以自为者实少。
此昔之隐者所以有往而不反之论也。
华阳先生则不然。
方其栖真深峦,人迹罕至,则以上清符水愈人之疾,至不可胜数,其功利博矣。
及遭圣上以天纵大智作新斯民,本原道真,宗尚有德,则频年之间,数承命造朝,召入宫廷,燕见终日,造膝所谈,多所谓天下妙理。
向也云泉之为娱,而今也名显于朝廷;
向也樵牧之与俱,而今也道信于宫壸。
天下方士闻其风者,翕然化之,岂可与彼枯槁一曲之士同日而语哉!
先生姓刘氏讳混康常州晋陵人也。
其上世皆不仕,崇宁中以先生故,始诏赠其父守真宣德郎,母朱氏蓬莱县太君
先生少则虚澹不群,仁宗时试经为道士
脱略世故,日阅道书,而于《洞经》妙旨,独心得之。
患世无明师,乃散发登坛,以天为宗。
已而闻三茅道士毛奉柔者有道行,名闻一时,遂往依焉。
毛一见而奇之,悉授以大洞经箓。
其后乃结庵于山之积金峰。
居一日,有三羽人者,莫知其所从来,同造其庐,亟出,指庵之东隅谓之曰:「汝即此以居,抱神守中,德惠及人,当无愧于前人矣」。
顾先生额间曰:「此无作之地,道之所尚,非可以有疵」。
以手扪之。
明日,瘢灭不复见。
而求所谓三羽人者,终莫能得也。
先生繇是刻意勤行,而于接物利人,日益不懈,远近宗仰之。
哲宗时,召至京师赐号洞元通妙大师,而以所居庵为元符观。
未几,谒还故山。
上之元年,复召赴阙。
其明年,又告归,许之,赐以九老仙都君玉印,又诏增广殿宇,而命近侍总其事于中都,得专达焉。
寻降诰赐号葆真观妙先生
先生虽居山,而手敕询劳无虚月。
观将成,请朝天廷,以谢上恩,有诏敦勉。
其来,召对宣和殿,赐御书画。
于是增改观名曰元符万宁宫,而宫之正门,及景命万年、天宁万福两殿,太平飞天法轮之榜,皆上自书。
昭回之章,焜曜万古。
三茅崇奉之严,未有盛于斯时也。
明年夏四月先生又告归,诏赐所居庵,以「潜神」为名,而加先生以「冲和」二字。
居数月,又作《庆成颂》,及赐归山诗以宠之。
大观改元,诏屡趣召,先生固辞,许之。
于是有旨,命其传箓大弟子守静凝和法师笪净之入见,喻德意焉。
其明年先生乃来朝。
将行之前一日,庵中平时所养鹤辄飞去,先生闻而叹曰:「鹤去,吾殆不还乎」!
已而果卒京师
其年七月壬申,葬山南叠玉峰,诏特谥静一,而以其墓之祠宇为藏真观。
先生专气致柔,不与物忤,渊渟云行,动静两得。
眷待终始,身名尊荣,可铭也已。
铭曰:
芒乎道初,未始有物。
自气求之,则已芒芴。
昔之得者,造乎其先。
逮后沉冥,乃始无传。
泯泯胶胶,转徙之涂。
貌象樊然,心与之俱。
何以更之,俟静俟虚。
哿矣先生,与古为徒。
纯气是守,靡所营趋。
帝命造廷,翩然来思。
敢告所闻,妙入无为。
縻之高名,乐此岩栖。
乘化而尽,形则如斯。
镵石道周,后人之诒(《山志》卷二六。又见《句容金石记》卷四。)
题下原署:「观文殿学士、金紫光房禄大夫提举亳州太清宫上柱国南阳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三百户、食实封一千一百户臣蔡卞奉敕撰并书」。
仁寿院记至元二十二年二月 宋末元初 · 吕沆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八四、《竹坡类稿》卷二
歙溪而西可一舍许,其南有阿兰若,首枕金坐,依山带溪,昉赵宋大中祥符元年
面西南向,阴阳家以为不良于是也。
嘉定丙子僧守真徙向丙巳,然后宗风种子浸以蘩衍。
余晚倦游,归老杏城,上慕陶靖节香山居士,与远满等结莲社香火缘,洎乎所谓在家僧者。
日一开士闯门愿见,诹其所,则主仁义院师寿能。
师曰:「吾教中以无为法,以有为幻,有有不有,是谓大乘。
矧吾宇上接肇造,垂三百年,栋老楹欹,廪焉将压。
咸淳间先师正远虽尝首倡缮,欲为而未竟此意,畴敢忘是?
故我有可无,不可以无吾宇。
乃䌷乃绎,意匠是画,规模位置,悉有指授。
为殿为堂,为庑为廊,后辟邃□,左敞华轩,垩以塈涂,甃以陶甓,朴斲完好,构架孔硕,山藻丹雘,金碧烂如。
于是栖佛有宫,护法有神。
上及诸天,下距十地,莫不有像,端严形绘,备具备极。
或跨龙凤狻猊,或袒右服,珠琲孔雀,或跏趺生蟒,或擎杵降魔。
龙威神光,森爽欲动,举莫能殚。
有识无知,罔不瞻礼。
肇役咸淳五年,越宋历元,于今且二十稔。
盖为之以久不以暂,进之以暂不以遽,故仅卒有成。
嘻,岂为然哉?
虽然,是役也,非谋人,非假檀施,吾唯累圭,均委积,不有吾有以为之。
又率吾徒若富礼、德秀、衍庆、宣惠、庭翠,俾咸勤而则效之。
又斥赢馀赀田亩,充常住粥莫计,庶表里相资,庶以弗坠。
昔先君左史惠幸泉石,宠贲以诗,如『寺以仁义名,当求仁义实』之句,今犹焜耀鋑刊。
意公家世有夙缘,愿记之,以无忘厥始」。
余矍然谢,其奚辞!
今夫世之为浮屠者,则曰:「吾无以充包笠也」。
包笠蓄矣,又曰:「营巢架木,不如无心;
崇饰塔庙,不如□□。
浮生如寄,奚庸浪自苦」?
于是听其自起自仆,不复以为者有之。
间有知补弊葺坏之说,振锡击钵,打硬抄化,广张罪福因果,以诱四方善男信女,以规取锱铢,疑亦有志。
或者又明旴旋贪豢沉湎,随日所获,为口体谋,于是莫之能继而不暇以为。
今师独能遗有散聚,勚躬疚坏,无待布施,作诸种种佛事,信超轶常浮屠氏数等。
而不宁唯是,方且持律总众,竖佛以号其徒,亦悉倒橐罄囊,唯上之为向。
且兴起,且劳相之,不吝且不疑。
夫其捐财乐施,似仁;
纠假合之众,而毕力一心,似义。
向之切借仁义以文其名者,今将久不假归,掩为真有。
寖寖孟氏逃杨之意,差异蹩躠跟跂,甚至搥提之为者,不亦大可敬哉!
呜呼,若仁与义,本吾儒日用常典。
士大夫平居暇日,冠圆履方,口不绝谈仁义,似知实究竟处;
无几何而利心一生,虽骨肉所不遑恤者,世率有之。
或兄弟也而阋墙,或父子也而豺虎,仁义几斯尽矣。
闻师之行,不油然有觉其天者乎?
师俗氏叶,里人也。
敦愿而俭,识高而见,得精进心,具坚固力,宜其能此无难者。
彼其离性忘形,所立之卓如此,使冠其颠,而律以吾之仁义,进进岂易量哉!
吾于是重有感已,且因以谂吾党之士云
至元二十二年岁在颛蒙作噩二月既望,前朝议大夫、知泉州吕沆记。
创建守真 南宋 · 家铉翁
 出处:全宋文卷八○七二、《则堂集》卷四
扁、仓而后几历年,笃生此老;
燕赵之间维故里,宜有专祠。
是为旷代之神医,当享列城之丰报。
言念枌榆之旧社,犹存阛阓之岿坊。
高槐,尚想生平之华屋;
青芝赤箭,居多手种之灵苗。
神游虽返于清都,阴德犹敷于下土。
父老兴思于遗范,佥谋共集于新功。
禦灾捍患,舍斯人而谁归?
鸠工度材,在吾徒而敢后?
愿分梵宇仙庐之金碧,少损山祇社鬼之牲牷,昭我师活人之功,为廛氓徼福之地。
众志既叶,百堵遂兴。
跂斯翼,翚斯飞,伫看宫墙之突兀;
庙而食,尸而祝,永祈邦域之阜康。
凡在同盟,各垂喜舍。
按:守真先生以医道活人,有遗书垂世。
鼓山题名淳祐六年三月 南宋 · 俞奫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八七、《金石续编》卷一七、《鼓山题名》卷四
严陵俞奫,携子庆孙,寓通守真侯馆。
淳祐丙午清明前三日,偕道士泰叔来游,因遍览奇胜,恭读西山先生文忠公诗,倚暮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