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胜业寺 南宋 · 折彦质
五言律诗 押麻韵
故宫馀禹迹,胜地属僧家
古庙松阴合,幽亭竹影斜。
岭云吟外澹,山鸟定中哗。
谴逐成轻别,空怀客路赊(以上清王煦嘉庆《湖南通志》卷一九一)
措置积盐减并场灶等事奏绍兴二十八年八月 南宋 · 吴巘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四八、《宋会要辑稿》食货二六之三九(第六册第五二五三页)
朝旨:密行相度,措置积盐、减并场灶等。
今条具如后:一、本路盐场旧管催煎场一十四处,计三百四十六灶。
后因王煦措置,创添五场计七十五灶,又于旧场内增添三十一灶,共增到一百六灶。
目今既管一十九场,计四百五十二灶,又备盘三十四灶○二角,每年煎卖盐不下三百八九十万石。
大约每岁支发三百三十万石,常有积下盐三四十万硕。
今照应诸场,今年三月上旬终,共有见在散盐三百七十四万石,较之支卖一年未得尽绝。
今欲权将诸场见管盐灶斟量减并,拘收般角,在官桩管。
通州西亭丰利场四十六灶,见趁额盐二十六万一千七百七十一石三斗六升,今欲减备盘一十一灶,减退额盐六万五千七百七十一石三斗六升外,止置正盘三十五灶,以一十九万六千石为额。
金沙场三十灶三角,见趁额盐二十七万二千八十八石九斗四升五合,今止置正盘二十灶,以一十八万二千石为额。
馀庆场二十九灶○一角,见趁额盐二十万一千九百七十二石一斗三升五合,今止置正盘二十三灶,以一十六万一千石为额。
石港、永兴、兴利场三十四灶,见趁额盐二十五万三千八百七十七石九斗五升五合,今止置正盘二十五灶,以一十九万石为额。
吕四港场正盘一十五灶,并依见置灶额盐煎趁。
泰州角科等场四十三灶○二角,见趁额盐三十三万七千九百二十石,今止置正盘五十五灶,以二十八万一千六百石为额。
场三十二灶,见趁额盐二十六万六千四百八十五石五斗八升四合,今止置正盘二十五灶,以二十二万二千七百一石三斗三升为额。
虎塾场一十一灶,额盐三千五百八十九石,依旧。
古窑场一十一灶,额盐六万二千三百七十四石三斗,依旧。
掘港东陈场三十五灶,额盐二十一万四百五十八石三斗四升,今止置三十灶,以二十八万石为额。
丰利东西场二十五灶,额盐一十三万二千石,今止置二十灶,以一十万七千石为额。
马塘场一十二灶,额盐六万二千一百一十八石六斗,依旧。
丁溪场三十六灶,见以绍兴二十七年煎到盐三十三万八百五十六石为额,今止置三十灶,以二十七万六千石立为祖额。
梁家垛场二十灶,额盐一十一万三千六百一十四石九斗二升,依旧。
何家垛场二十灶,额盐一十二万七千二百一十一石,依旧。
小𭲏场一十灶,额盐六万九百五十四石四斗,依旧。
刘庄场二十二灶,额盐五万三百四十六石一斗,今止置一十五灶,元立额盐比之诸场数少,依旧数煎趁。
楚州新兴场二十灶,额盐一十二万八百四十石,依旧。
五祐场三十四灶,见以绍兴二十七年煎到盐二十三万二百石九斗为额,今止置二十五灶,以一十七万五千石立为祖额。
前项斟量减并八十四灶○二角,计减退额盐共五十二万六千九百五十九石八斗九升九合,系是减并节次新添灶座、备盘及旧来不辨灶分。
每岁煎买盐约度尚有三百三十万石上下,如每年支得五十五万袋,庶几支买相当,若及得六十万袋,则每年可以带支见在积盐三十万石,会计十年以上方得带支尽绝。
一、契勘催煎买纳官赏典,除任满比额敷定,减二年磨勘、免远短使、免试外,每岁又有自一分至一倍以上,转官、减磨勘、占射差遣酬赏。
今欲将催煎买纳官候任满,收趁今来减定数敷足,别无亏欠,与依格推赏外,所有岁终比较增亏赏罚,欲乞权住。
候将来支发积盐稍见次第,广要盐货支发日,别取指挥,却将旧法每岁比较赏罚。
一、契勘通、楚州诸场皆是兵火以前旧场,难以废并。
泰州管下盐场,创添到何家垛、小淘、古窑、刘庄马塘五场,内有马塘场见在沿海置灶,去邻近盐场地里窎远,难以废并外,有何家垛、小淘、古窑、刘庄各相去不远,委是可以废并。
虎墩场与古窑场地里相连,并属海安买纳场;
小淘场近古窑场,系属西溪买纳场。
今欲将古窑、小淘两场废并归虎墩场,煎到盐并赴海安买纳场卖纳,止存留监官一员,结衔欲改作监泰州虎墩场。
梁家垛至何家垛场地里接连,并属西溪盐场,今欲将何家垛场废并归梁家垛场,止存留监官一员,结衔欲改作监泰州梁家垛、何家垛盐场,兼本地分巡检
丁溪场刘庄场地里接连,系属西溪买纳场,今欲将刘庄场废并归丁溪场,止存留监官一员,结衔欲改作监泰州丁溪、刘庄盐场,兼本地分巡检
已上七场,欲废并三场,存留监官三员。
欲乞从本司于各场见任官内选择谙练有心力、可以倚仗之人,保明申朝廷存留,通理前任月日,其馀四员并依省罢法。
吕忱中除知泰州不当奏绍兴二十九年四月 南宋 · 任古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二六、《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一
忱中天资阴险,所至贪墨。
前此特以其父尝荐秦桧报私恩,连倅婺、信;
后以告讦林机,得江东提监。
之死,迹不自安,欲欺罔朝廷,以掩前过,遂按王煦常平米事,兴起大狱,连逮甚众。
朝廷差官考实,并无事迹,缘此降罢。
泰为淮东望都,任匪其人,且将害及一方。
杨检阅守泗。字学源。时以日本使护送到蔚山。将荣亲于金山 明 · 金宗直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一部 出处:佔毕斋集卷之二
沧海南头杨次公,异人争看百夫雄。
风流才播平康里,华问先腾日本东。
行橐诗因亲友重,寿觞酒为圣恩浓。
须知蓬荜光荣洽,正要云飞招野龙次公宋朝杨杰字。受命。馆伴高丽僧义天。游三吴。故以比学源。)
高丽进奉状1089年11月3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七三、《苏文忠公全集》卷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三五、《文编》卷二○、《西湖游览志》卷四、《古今图书集成》食货典卷一九四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元祐四年十一月三日龙图阁学士朝奉郎、知杭州苏轼状奏:臣伏见熙宁以来,高丽人屡入朝贡,至元丰之末,十六七年间,馆待赐予之费,不可胜数。
两浙淮南京东三路筑城造船,建立亭馆,调发农工,侵渔商贾,所在骚然,公私告病
朝廷无丝毫之益,而夷虏获不赀之利。
使者所至,图书山川,购买书籍
议者以为所得赐予,大半归之契丹
虽虚实不可明,而契丹之彊,足以祸福高丽
若不阴相计构,则高丽岂敢公然入朝中国?
有识之士,以为深忧。
自二圣嗣位,高丽数年不至,淮、浙、京东吏民有息肩之喜。
福建一路,多以海商为业,其间凶险之人,犹敢交通引惹,以希厚利。
臣稍闻其事,方欲觉察行遣。
今月三日,准秀州差人押到泉州百姓徐戬,擅于海舶内载到高丽僧统义天手下侍者僧寿介、继常、颍流,院子金保、裴善等五人,乃赍到本国礼宾省牒云:「奉本国王旨,令寿介等赍义祭文来祭奠杭州僧源阇黎」。
臣已指挥本州送承天寺安下,选差职员二人,兵级十人,常切照管,不许出入接客,及选有行止经论僧伴话,量行供给,不令失所外,已具事由画一,奏禀朝旨去讫。
又据高丽僧寿介有状称:「临发日,奉国指挥,令赍金塔二所,祝延皇帝、太皇太后圣寿」。
臣窃观其意,盖为二圣嗣位数年,不敢轻来入贡,顿失厚利。
欲复遣使,又未测圣意。
故以祭奠源阇黎为名,因献金塔,欲以尝试朝廷,测知所以待之之意轻重厚薄。
不然者,岂有欲献金塔为寿,而不遣使奉表,止因祭奠亡僧,遂致国母之意?
盖疑中国不受,故为此茍简之礼以卜朝廷。
若朝廷待之稍重,则贪心复启,朝贡纷然,必为无穷之患。
待其已至,然后拒之,则又伤恩。
恭惟圣明灼见情状,庙堂之议,固有以处之。
臣忝备侍从,出使一路,怀有所见,不敢不尽,以备采择。
谨具画一如左。
一、福建狡商,专擅交通高丽,引惹牟利,如徐戬者甚众。
访闻徐戬,先受高丽钱物,于杭州雕造夹注《华严经》,费用浩汗,印板既成,公然于海舶载去交纳,却受本国厚赏,官私无一人知觉者。
臣谓此风岂可滋长,若驯致其弊,敌国奸细,何所不至。
兼今来引致高丽僧人,必是徐戬本谋。
臣已枷送左司理院根勘,即当具案闻奏,乞法外重行,以戒一路奸民猾商次。
一、高丽僧寿介有状称:「临发日,国母令赍金塔祝寿」。
臣以为高丽因祭奠亡僧,遂致国母之意,茍简无礼,莫斯为甚。
若朝廷受而不报,或报之轻,则夷虏得以为词。
若受而厚报之,则是以重币答其茍简无礼之馈也。
臣已一面令管勾职员退还其状,云朝廷清严,守臣不敢专擅奏闻。
臣料此僧势不肯已,必云本国遣其来献寿,今若不奏,归国得罪不轻。
臣欲于此僧状后判云:「州司不奉朝旨,本国又无来文,难议投进。
执状归国照会」。
如此处置,只是臣一面指挥,非朝廷拒绝其献,颇似稳便。
如以为可,乞赐指挥施行。
一、高丽僧寿介赍到本国礼宾省牒云:「祭奠源阇黎,仍诸处等寻师学法」。
臣谓寿介等只是义天手下侍者,非国王亲属。
其来乃致私奠,本非国事。
待之轻重,当与义天殊绝。
欲乞只许致奠之外,其馀寻师学法出入游览之类,不许。
仍与限日,却差船送至明州,令搭附因便海舶归国,更不差人船津送。
如有买卖,许量办归装,不得广作商贩。
右,谨件如前。
若如此处置,使无厚利,以绝其来意,上免朝廷帑廪无益之费,下免淮、浙、京东公私靡弊之患。
不胜区区。
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高丽进奉第二状1089年11月13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七四、《苏文忠公全集》卷三○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元祐四年十一月十三日龙图阁学士朝奉郎、知杭州苏轼状奏:右,臣近奏为高丽僧寿介状称:「临发日,奉国指挥,将金塔二所附寿介前来祝延皇帝、太皇太后圣寿」。
臣已一面退还其状,仍令本州所差伴话僧思义只作己意体问所献金塔次第。
高丽僧寿介,知臣不为闻奏,方始将出僧统义天付身文字,以示思义,乃是欲将金塔二所舍入杭州惠因院等处,祝延圣寿,仍云随身收管,不可擅动元封,俟续有疏文到日,方可施纳。
以此显见高丽人将此金塔尝探中国意度。
臣既退还其状,将来必是自将此塔舍在惠因等院,既是衷私舍施僧院,即朝廷难为回赐,若受而不报,夷虏性贪,或生怨望。
伏望朝廷检会臣前奏,早赐指挥,如寿介等将上件金塔舍施,亦乞只作臣意度,一面答云不奉朝旨,不敢令僧院收留。
所贵稍绝后患。
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贴黄〕臣体问得,惠因院亡僧净源,本是庸人,只因多与福建海商往还,致商人等于高丽国中妄有谈说,是致义远来从学,因此本院厚获施利,而淮、浙官私遍遭扰乱。
今来又访闻得,还是本院行者姓颜人,赍持净源真影舍利,随舶船过海,是致义天复差人祭奠。
臣见令所司根勘,候见诣实奏闻次,今来若许惠因院收留金塔,乃是庸人奸猾,自图厚利,为国生事,深为不可。
乞令高丽僧从泉州归国状1089年12月3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七四、《苏文忠公全集》卷三○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元祐四年十二月三日龙图阁学士朝奉郎、知杭州苏轼状奏。
臣近为泉州商客徐戬带领高丽国僧统义天手下侍者僧寿介等到来杭州致祭僧净源,因便带到金塔二所,遂具画一事由闻奏。
已准朝旨,许令寿介等致祭僧净源毕,差人船送到明州,附因便海舶归国,如净源徒弟愿与回赠物色,即量度回赠。
本州已依准指挥,许令寿介等致祭净源了毕,其徒弟量将土仪回赠寿介等收受。
所有带到金塔二所,据寿介等令监伴职员前来告臣云,恐带回本国,得罪不轻。
臣已依元奏词语判状,付逐僧执归本国照会,及本州即时差拨人船乘载寿介等,亦将米面蜡烛之类随宜饯送。
逐僧于十一月三十日起发前去外,访闻明州近日,少有因便商客入高丽国,窃恐久滞,逐僧在彼不便。
窃闻泉州多有海舶入高丽往来买卖,除已牒明州契勘,如寿介等到来年卒无因便舶船,即一面申奏,乞发往泉州附船归国外,须至奏闻者。
右伏乞朝廷特降指挥,下明州疾速契勘,依此施行。
所贵不至住滞。
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桃源图 北宋 · 冯信可
桃源东回溪转长,桃花开时春日光。
幽禽出树乱红落,游鱼吹花流水香。
山人正住溪之浒,屋角花开自成坞。
寻源未许武陵,隐者但作桃花主。
拄杖穿花来水头,禽鱼亦解识风流。
往来况有樵云叟,何惜衔杯同唱酬。
一尊如出桃花色,花落尊中已无迹。
醉乡泠泠白日闲,黄尘滚滚青山隔。
明年此日桃花开,何人净扫溪阴苔。
我亦天台约刘阮,春风一棹酒船来(清王煦嘉庆《湖南通志》卷一八)
再题浯溪(《湖南通志》注:明道元年作。) 北宋 · 卢察
七言绝句 押文韵
逆孽滔天乱大伦,忠邪淆杂竟何分。
欲知二圣巍巍力,止在浯溪一首文(以上清王煦嘉庆《湖南通志》卷二七五)
题皇雩山图 南宋 · 赵慎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仙鹅飞去是何年,灵迹犹存古岭边。
老龙蟠疑护法,山幽禽语是逃禅。
手攀古木身忘倦,口吸香泉骨欲仙。
邻叟不知唐世远,犹言谢母旧因缘(清王煦嘉庆《湖南通志》卷一○)
无为集序绍兴十三年四月 北宋 · 赵士㣓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八、《无为集》卷首、《爱日精庐藏书志》续志卷四、《皕宋楼藏书志》卷七五
国家以文教作成海内近二百年,主上绍开中兴,息马论道者一纪于兹。
比诏有司修建太学,盖以儒术粉饰治具,渐磨士类,未始须臾置也。
无为在淮右为小垒,而多名士。
侍讲杨先生名杰字次公,道号无为子,实一时文人。
公自妙龄擢巍科,以雄文妙赋、醇德懿行得名于时。
中间立朝,议礼乐因革,人尤多之。
晚年尝奉使泰山,观日出于绝顶之上;
重九日赋诗,举酒于华山莲花之峰。
继被诏,从高丽僧统义天游,前辈以谓皆以王事而得方外之乐,故于瞿昙尤造理窟。
当时如大丞相王公,内翰苏公悉印可之。
年七十而终。
生平所著文集湮没未传于世,吁,可惜也!
岁在重光作噩之冬士㣓误恩假守是邦,服膺侍讲公之名旧矣。
视事之初,首询公文于󲦤绅间,岁馀搜获不一。
公遣词典丽,立意奥妙,因删除其芜颣,取其有补于教化者,编次成集。
将以为学者标准,上佐吾君偃武修文之意,不其伟欤?
其诗赋、碑记、杂文、表启共分为一十五卷,若释道二家诗文,则见诸别集云。
绍兴癸亥岁夏四月左朝请大夫、知无为军兼管内劝农营田赵士㣓谨序。
次韵奉和蒙著太尉澹山见示长句 南宋 · 钱伯言
七言排律 押真韵
澹岩宛在进江滨,多少篇章刻翠珉。
闻道凤凰将九子,恰逢花木正中春(自注:是日春分。)
杖游岂为知名久,历览悬知啸侣频。
林外鸟声应报客,溪头梅子已生人。
茅茨信我无三顾,物象因君遂一新。
试共携筇采灵草,幽岚何必与天邻(清王煦嘉庆《湖南通志》卷二一三)
杭州乞将慧因禅院改为十方教院住持事奏元祐三年五月 宋 · 吕大防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七二
近准都省付下杭州奏,据僧正司状,南山慧因禅院住持长老善思为患,乞别差人住持。
寻勘得本州祥符寺僧净源,近有高丽国僧统义天奏闻朝廷,乞来本州礼谒净源,求学佛法,显有讲学戒行,闻于海外。
州司给帖净源,往慧因禅院承替善思,开讲住持。
今据慧因寺知事僧晋仁陈状,当院元是禅院,今蒙本州补传教僧净源住持,窃知当州兴教寺元是禅寺,后来本州奏闻永作十方教寺,乞依兴教寺敷奏,永作十方教院。
州司勘会净源委有讲学戒行闻于海外,兼近据高丽国僧统义天舍施到教藏经文、佛像什物,安著四方僧众,逐日焚香修礼传教,已有伦序。
今来乞依兴教寺例,将慧因禅院改作十方教院住持,别无妨碍,伏乞朝廷特降指挥
本部寻符杭州钞录兴教寺乞依十方传教住持令文去后,今据本州状,钞录到嘉祐五年八月二十四日宁海军帖,近据僧正永兴等状,伏睹兴教寺奉使帖,请讲经僧梵臻归寺作十方禅教住持。
梵臻戒节孤高,讲业清苦,众所归向,学者抠衣。
今来兴教寺欲乞依本州天竺寺例,降敕永远作传台教寺十方住持。
本州寻勘会梵臻素有节行,为众所推,遂选请本僧住持。
今欲乞将兴教寺天竺寺例,作十方教寺住持,遂具状奏取敕旨。
八月一日中书劄子奉圣旨依奏,本部看详,兴教寺元系十方禅寺,后来改作十方教寺,今来杭州所奏慧因院已是十方禅院,乞改为十方教院,依得兴教寺体例。
太中大夫左仆射大防太中大夫右仆射臣纯如,太中大夫、守左丞臣存,太中大夫、守右丞臣宗愈,尚书阙,朝散郎、试侍郎、充实录修撰臣佃等言。
元祐三年五月日,承议郎祠部员外郎翟思(未到。)朝散郎、守主客郎中兼权臣陈轩上,朝散郎、试给事中顾临读,正议大夫、守门下侍郎孙固省,太中大夫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大防审,侍中(阙。)右劄依奏,谨据如右,谨以申闻,谨奏。
按:御宝。《慧因寺志》卷九,武林掌故丛编本。
浯溪元次山旧隐 北宋 · 陈统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次山曾此隐,溪壑水清漪。
废宅群山合,高名千古垂。
修篁森钓渚,乐石耸丰碑。
唯有乔林色,苍苍似昔时。
按:以上清王煦嘉庆《湖南通志》卷二○九
平江府刻漏铭 南宋 · 卫博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三七、《定庵类稿》卷四
平江今股肱郡,官府庶事既复升之旧,唯刻漏草创,其制非是,无以示民早晚。
郡守王煦实命改作。
某月朔,漏成,铭曰:
挈壶水兮任衡石,公无私兮见天则。
察四气兮正六律,时无易兮政不忒,通昼夜兮永无极。
逍遥山群仙传 其四 曾亨 南宋 · 白玉蟾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五六
亨字兴国,参之后也。
少为道士
天姿明敏,博学多能。
修三天法师之教,逆知来物。
名山列岳,有路必通;
妙诀灵符,无治不愈。
神人孙登见之曰:「子骨秀神惠,砥砺精勤,必作霄外人矣,子勉之」!
后隐居豫章丰城,闻真君道誉,投谒门下,愿侍巾几。
真君雅器重之。
神方秘诀,无不备传。
后骖龙车升天,今丰城县真阳观是其遗迹。
政和二年诰封神惠真人,其词略曰:「以尔骨秀神惠,天禀殊姿。
师事仙君,雅与道合。
功行甫就,偕游帝乡
大江之西,尚存坛井,凡祷辄应,吾民是依。
锡之新封,用彰厥懿。
朕命惟允,其监于兹。
可特封神惠真人」。
大宋杭州惠因院贤首教藏记元祐元年十二月十八日 北宋 · 章衡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二七、《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一○五、《慧因寺志》卷六、《两浙金石志》卷六、《越中金石记》卷三
资政殿学士太中大夫蒲公钱塘明年,政成民乐。
春正月,请晋水净源阇黎住持南山惠因道场,又施金立贤首华梵七祖之像,设帐座而祠焉。
转运使许懋孙昌龄同绘善财童子参善知识五十四轴,并供具三十事。
通判军州事、朝散郎李孝先姚舜谐其置经函六百馀枚。
高丽国祐世僧统义天聆芳咀润、礼足承教,印造经论疏钞总七千三百馀帙。
庄严壮丽,金碧相辉。
其弟子希仲等欲光昭伟迹,以文见属,因语之曰:昔者无上法王出现于世,以空化执,以福利化欲,以缘业化妄,以地狱化愚,故五蕴九识十八界胶固循环,回复于生老病死之中者,咸归度门。
至于妙用无迹,真空无体,本源清净,觉照圆明。
即《华严》海会称性极谈,无大无小,同證菩提,恢恢焉,炳炳焉,不可得而思议也。
暨乎能仁灭而法网散,宗途异而诤辩兴,马鸣菩萨乃造《起信论》,发明大乘,以摧邪说。
龙胜得之,开章释义,又入龙宫,诵《华严》,以传于世。
帝心尊者应迹终南,挟论集观,以授云华。
于时机感尚微,法雷未振,于是贤首菩萨统一心,宏五教。
大明既升,爝火斯息,大雨普注,群物咸润
清凉、定慧二大士又从而演之通之,如贯意珠,圆融无尽。
噫,去圣益远,精义渐隐,源公以超悟浩博之才,力扶祖训,集注大经,著述疏记,无虑数十万言。
始建教藏于苏之报恩、法华,秀之密印、宝阁、普照、善住。
今惠因虚席,又偶当世明公相与协力而兴之,阐扬尤盛,学者如归。
随根器,破疑惑,能脱缠缚者,入正解,悟本觉,离我人相者比比有之。
宜乎名流天下,化行东表,俾世之言佛法者,知贤首之为正宗。
刻之金石,无愧辞矣。
元祐元年十二月十八日朝散大夫提举杭州洞霄宫护军吴兴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章衡记。
承事郎、监杭州都酒务、兼权市舶司唐之问书。
奉议郎签书昭庆军节度判官厅公事、赐绯鱼袋文勋篆额。
资政殿学士太中大夫、知杭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充两浙西路兵马钤辖、兼提举路兵马巡检公事、轻车都尉河东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六百户、实封一百户蒲宗孟立石。
重修长水疏主楞严大法师塔亭记元祐三年五月 北宋 · 章衡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二七
昔玉氎既灰,世眼将灭,有智慧,集修多罗。
以一切众生迷失真心,分为四缠,叠为五浊,妄想于烦恼尘劳之境,汩没于生死苦海之中。
能仁悯之,此《大佛顶首楞严》所由作也。
开示第一义谛以斥因缘自然,举二源以證真妄,设三观以融法界,标四轮以明所起,观五阴以辩众魔,破六入以指根尘,论七大以诃妄计,列八还以别色相,释九位以成胜果,谈十种禅那以息邪静虑。
至于绾结华巾,开合宝手,飞光晃昱,照彻真精。
则是经也,作亿劫之津梁,实生灵之耳目。
去圣既久,遗文未剖。
宋兴,有大法师讳子璿觉性圆通,辨智渊博,撰《义疏》一十卷,并《科旨》二篇。
演畅微妙,学者宗之。
世号长水,因所居之地。
丞相王公遂为序以冠其首。
法师俗氏郑,钱塘人,生有异禀,九岁礼普慧寺契宗为师,十二为沙弥,十三度具戒。
太平兴国中,如秀州灵光寺,依洪敏法师,传贤首教观,探道睹奥,而于《楞严》尤明隐赜。
厥后登法席,开诱缁褐,无虑三十馀会。
于《金刚》著《刊定记》,于《起信》著《笔削记》。
又讲法界观、圆觉十六观等,亦无虑数十会。
大中祥符六年翰林学士钱公易赐号「楞严大师」。
宝元元年夏四月灭度,瘗塔于城南真如院。
杭州慧因道场住持法师净源,素学于长水之门,犹南岳之一,思之迁也。
元祐元年高丽国王子祐僧统义天承佛夙记,航海来朝,请益慧因之室,为长水嗣法孙,过真如,礼谒灵塔,葺新损陋。
主客员外郎杨公杰题其额。
净源师求余文以记。
夫鸡林之远中国也数千馀里,长水之弃世也五十馀载。
师其言,不遗其德,怅其亡,事之如生,可谓笃厚好学君子矣。
乐道其善而书之。
元祐三年五月既望朝散大夫提举杭州洞霄宫上护军吴兴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章衡撰。
按:《大佛顶首楞严经疏解蒙钞》,续藏经第一编第二十一套第五册。
敕赐杭州慧因教院记元祐三年八月二十八日 北宋 · 章衡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二七
杭之为州,领属县十,寺院五百三十有二,凡讲院所传,多天台智者之教。
惟贤首一宗,历年沈隐,是以法师源公力振宏纲,始立教藏于苏于秀。
元丰八年高丽国王子祐僧统义天闻风抠衣,愿承密印。
于时资政殿学士大中大夫蒲公来牧是州,以廊庙之器而临一方,其恺悌之政、威怀之略,指麾于谈笑之间,绰有馀裕。
乘间率宾僚游南山慧因禅院,观其缔构栋宇,规摹壮丽,惜其久寂而不葺,乃命法师主之。
又施金塑贤首七祖之像,僧统从而印造经论疏钞七千有馀帙,教藏之能事毕矣。
于是其徒晋仁等以状援例乞易禅院为教院,永世相承,以严师席。
蒲公即具奏以闻。
元祐三年五月一日,锡命报可。
崖谷辉焕,邦人踊跃,贤首之教,自是而兴。
其学之浅者,知由文字入不二法门,而不泥于文字;
其学之深者,见佛性于言下,而至于无言。
则此院易名之旨,乃示人像法之宗,如暗室而照明灯,如步海而驾大航,岂小补而已!
法师敬上之赐,刊敕于石,托予述而揭之,以垂不朽。
三年八月二十有八日朝散大夫提举洞霄宫上护军吴兴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章衡记。
维那沙门履渊,监院沙门晋仁,勾当广润大师昙真首座沙门道璘。
义大师子宁书。
住持传贤首祖教沙门净源
朝散郎权发遣两浙路提点刑狱公事、兼本路劝农、提举河渠公事、上轻车都尉、借紫杨杰篆额。
朝散郎权发遣两浙计度转运副使公事、兼劝农使、兼提举本路盐事、权杭州军州事、充两浙西路兵马钤辖上轻车都尉、借紫叶伸立石。
按:《慧因寺志》卷六,武林掌故丛编本。
宋故明州延庆明智法师碑铭 宋 · 晁说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二○
释迦世尊鹤林灭度,法付声闻则维迦叶,其付菩萨则有文殊,领受言教则在阿难。
既有是三,孰可阙一?
迦叶之后,二十四传至于师子,或曰二十八传至于达磨。
达磨在梁武时,始来东度,于六度中特以禅名。
达磨壁观,人谓七年,我知何日。
虽曰顿示,有渐方便。
初传《楞伽》,后五六叶则尚《金刚》。
既而南北分宗,荡然同异。
在迦叶传十有三世曰龙树大士,所著大论,译传东度。
北齐时慧文禅师一见證入,以传陈南岳慧思禅师,九十日而證。
再传隋天台智者顗天师,十有四日而證。
于是乎备六度,融万法,定而三止,慧而三观。
质其宗焉,一言之曰具,二言之曰法性
离数而有三千,即经而专观心。
经之宗曰《法华》,则《华严》、《阿含》、《方等》、《般若》,终于《涅槃》,众皆为《法华》,其为迦叶、文殊、阿难,皆吾祖师。
天台实传章安灌顶,章安缙云智成,缙云东阳慧威东阳左溪玄朗左溪为达磨宗者二十年,乃自东阳荆溪湛然。
荆溪而后,智者之言毕载于书,智者之言悉归乎正。
其为一大时教,不可得而加已。
荆溪天台行满广修传物外,外传梁元琇传周清竦传有宋义寂
以上皆在天台
晚传四明义通,通传知礼,是谓四明尊者,亦曰四明法智
禀生知之上,思义于童子之时,其于天台之门,犹诸荆溪
于时斯教特盛,异同亦多,其人往往龙象重望,未易柔服
或始同而终异,或始异而卒同。
一言之辩,勤乎十返,往来江山,绵亘岁时,非苟合者。
如事理总别者,三千具造,不观真心,惟观阴入,至今称四明尊者云。
时有大禅德在雪窦,相与亦倾尽,具传广智尚贤
广智初得于《净名》,最深乎性相,审知佛法为境。
其传神智鉴文。
神智破众溃以澄法智之海,炎慧炬以缉广智之明者。
其载三智之美,可传而不可朽者,有永嘉继忠
其师神智而贤明智中立姓陈氏明州鄞人,父荣。
母朱初梦日入怀而生,夜不三浴啼不止。
初与群儿戏,儿辈怖之。
因使出家,才九岁,授经不再读。
嘉祐八年,试开封府得度。
治平元年受具足戒。
延庆智广智广异之,曰:「年少新学,能辨析如此」。
广智卒,遂师神智甚力。
熙宁中,神智开帏设问,凡二百馀人,无有出师右者。
延庆首座,代神智讲。
神智自谓不如。
去,礼天台智者塔,遂谒温州,周旋者二年。
将归,曰:「行必绍法智之席,予有私焉。
尝梦摩利、韦陀二天,幸为位于延庆忏堂」。
居有间,神智去延庆,师固辞不果,非特符忠之言,实慰远迩士众之望,二天位焉,后众道场咸取以为法。
元祐间高丽佑世僧统义天者,聪明瑰伟之士,初为嘉兴源公而来,才际海岸,见师升堂,闻未尝闻,咨嗟失色,且叹曰:「中国果有人焉」。
既而义接谈,辩者累夕,倾其所学,欲折其锋,竟不得毫发。
主客杨次公多之,为师作真赞,以师为玉池莲中之人。
盖师每以净土法门诱进学者,欲使人人知释迦有净土,弥陀来秽土。
他时所志于心者,一日必瞩于目。
乃依《十六观经》而出视之,为弥陀大象以临池,周之以十六观寮。
池莲凫雏,天风翱翔,观士槁坐,人音断绝。
一涉其境,道心百倍,宁论信与不信,固自疑其身非圣非凡。
其费巨万,而施者却之愈来,工度累岁年,而落成不周岁。
任其役者曰僧介然,不劳不矜,若未尝有所事。
盖是境也,古未之有,今不知何为而有。
既二浙之所无,则天下之所无。
唐支硎山遵公所建法华道场,其能胜此者,有兵部刘尚书晏等所请敕号尔。
师一日辞去,众留之不可,虽太守亦不得强,且曰:「待六十岁再来」。
居隐学山栖真寺。
众方从之卒业,会僧职须才,复不能舍师,太守躬驾者五六。
出住宝云,实其祖师通公之道场。
宝云颓圮,无一全椽,师复新之。
咸曰师前日隆其三世之居,今又兴其四祖之宅,孰谓像法之末哉!
先是伽蓝神腹中得愿文一纸,后更百年,肉身菩萨重兴此地,师复退白云山,视隐学山为远,殆绝人迹。
众以师之来居,为之筑庵像宝云院,凡四年,亦无一日不讲。
至止观不思议境,叹曰:「吾道极此矣,有不思议境,则有不思议心」。
为作《不思议境辩正》。
又指五章之裂大纲曰:「寄果明因,以解成行。
举佛摄生,全生是佛」。
作《止观裂纲指归释疑》。
太守俾令佐请师出住西山资教院,辞之。
又请住延庆,不得辞,时六十岁。
之道业日厉于前,四众依归,亦视前为盛。
政和四年甲午四月辛亥,师谓侍者法维曰:「吾尝疾病,今闻异香,吾意甚适」。
乃召十六观寮长忏人出曰:「吾今与汝辈诀别」。
各默坐久之。
明日又告法维曰:「异香载闻」。
悉召其徒至曰:「各宜修进,再相见于诸佛会中」。
趺坐面西而逝。
越三日掩龛,颜色如生。
享年六十九岁,塔在南城崇法院祖塔之东。
师首度弟子十有四人,禀法弟子、领徒传道者百馀人,其往来登门者不啻万人。
佛事中所谓岁忏者,行于江浙,盛于温、明,明之盛又在延庆
师率其徒数百馀人,七昼夜行道坐禅,岁复增盛。
其在岁忏外,又择其徒法华忏者十年,一日,忏终禅观中见大舟一,众欲乘之不可,师独以往来,自是慧解一发。
其讲《法华玄义文句》、《止观》、《净名》、《金光明经》凡数十过。
师身不及中人,而望之凛然。
其言平居殆不胜出口,而讲雄毅,耸听折心。
或退接于室中,屈辩申谈,云兴泉涌,不足为喻。
具与儒生言,则反质之曰:「此道在孔子如何?
此语在《诗》、《书》如何」?
儒生不能对。
师与申言之曰:「无乃其若是乎」?
盖师于周、孔、老、庄之书亦无不究观,翰墨诗章皆出人上。
其诵《法华经》,平生以万数,诸佛号不在数中。
所著述曰《蛣蜣示迷》、《裂网指归释疑》、《不思议境辩正》各一卷,《南岳止观科》二卷,又有《诸经题义》、《诸文问答》、《门人授辞》、《杂文义》四种,未就卷第。
师晚在延庆,为众置田数十顷,曰:「愿以有限之田,为无尽之供」。
连年为俱僧大佛会中,曰:「不作因,焉得果」?
师之所为,必兼本迹,而后得之。
至于音声之馀,咒诵之功,除民疾,却鬼魅,救旱灾者,则人莫得而言矣。
师之高弟曰法中等,以说之顷岁宦游四明,庶几知师者,乃以法维状师行实,走东里求说之为之碑,义不得为辞。
伏念智者之为智也,异哉!
龙藏之传,身而觏之,固宜毕载。
而三观之外复著乎《圆觉》,四行之成就著乎《楞严》,智者言之于隋,其经译之于唐,虽欲不信,其可得乎?
所谓灵山亲闻者,此亦其躅与?
是故其教东及于日本,西返乎天竺,未之与亢也已。
或曰教外别传,不知教无等等,何外之有?
传授圆成,何外之有?
韶国师者,故自斥之。
当绝语言,不知此方以何为佛事?
或曰不立文字,不知文字非真亦非妄,乃以何者为文字?
尝求乎其人矣。
前乎智者而导其教者,曰梁傅大士北齐稠禅师
后来推极智者之教而尊之者,曰南山律师
其馀达磨法门义同赞者曰皎然禅师,晚则韶、寿二禅师
其密弘而取證者永嘉禅师,虽异涂而不敢不赞者曰贤首藏师,或叛去而窃用其意者曰华严观师,有公而异同,而意自有所在曰慈恩基师
唯是圭峰密弘用其言,而妄相排斥,专以四禅八定次第之学,何异儿戏以侮耆德。
唐谏议大夫杜正伦尝作《台教记》,惜其不传。
善乎梁肃之言曰:「佛法以天台司南」。
李华左溪言曰:「祗树园内,常闻此经,燃灯佛前,无有少法」。
柳子厚为无姓和尚言曰:「佛道愈远,异端竞起,惟天台得其传」。
又于永州龙兴净土院书《天台十疑论》于墙宇,使观者起信。
又为龙安禅师言曰:「传道益微,言禅最病。
今之空空愚夫纵傲自我者,皆诬禅以乱其教,冒乎嚚昏,放乎淫荒。
吾将合焉,马鸣、龙树之道也」。
唯是明智,其生既晚,异端益肆,积德于躬,无辩于彼,将自屈伏。
我言则光,顾予何者,辄与斯事?
窃少闻大道于圆照禅师
且有言曰:「他日勉读经教」。
其后三十年果得明智四明,视彼暗證禅魔禅鬼定文字法师乘坏驴车,无以正之,则不敢不自勉。
谨为明智序禅教之本末,而为之铭曰:
佛道译,圣言弥彰。
祸人以惧,仁人以昌。
有来达磨,壁观而止。
传失其序,竛竮之子。
前是龙树,五百年馀。
传乎迦叶,承乎文殊。
著论既,阿难所集。
我道已圆,佛乘之一。
慧文禅师,龙树崔嵬。
邃乎南岳,焕乎天台
惟我天台,法华三昧。
昔在灵山,雨华同会。
荆溪四明,先后有声。
一念三千,克一圆乘。
山外山众,孰如三智。
立公昭昭,三德而四。
既隆父席,亦兴祖基
百界千如,非我而谁?
宝舟,独乘而上。
岂我敢私,诸佛所向。
待绝灭绝,其然胡然?
秽土不除,净土现前。
法华净名,金光明观。
所未及者,涅槃缘断。
儒生之来,有文可载。
宴默何居,白云油海。
异端久出,矧我所逢。
我不尔辩,冰泮于风。
蛊神疠鬼,咸知尊事。
虽曰盲俗,岂不思致。
异香既闻,我将以归。
其归有所,涕泗孰依?
祖塔之东,琢此新石。
以告来者,永敬修德(《嵩山文集》卷二○。又见《四明尊者行录》,《宝云振古集》,《佛祖统纪》。)
智广:疑当作「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