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豫章行 汉 · 两汉乐府
乐府云。古今乐录曰:豫章行。王僧虔云。荀录所载古白杨一篇。今不传。乐府解题曰:陆机泛舟清川渚。谢灵运出宿告密亲。皆伤离别。言寿短景驰。容华不久。傅玄苦相篇云。苦相身为女。言尽力于人。终以华落见弃。亦题曰豫章行也。
白杨初生时,乃在豫章山。
上叶摩青云,下根通黄泉。
凉秋八九月,山客持斧斤。
我□何皎皎,梯落□□□。
根株已断绝,颠倒严石间。
大匠持斧绳,锯墨齐两端。
一驱四五里,枝叶自相捐。
□□□□□,会为舟船燔。
身在洛阳宫,根在豫章山。
多谢枝与叶,何时复相连。
吾生百年□,自□□□俱。
何意万人巧,使我离根株(乐府云。右一曲晋乐所奏。○乐储诗集三十四。《诗纪》六。《类聚》八十九作古诗。引山、泉二韵。○逯案。四库本乐府补阙字多处。不知根据何本。又大匠二句。似有窜乱。应作大匠持斧锯。绳墨齐两端。)
陇西行 汉 · 两汉乐府
乐府云。一曰步出夏门行。王僧虔技录云。陇西行歌。武帝碣石、文帝夏门二篇。○《诗纪》云。此篇之辞。前后不属。首四句乃与步出夏门行同。而辞意复备。逯案。《诗纪》此说甚善。细勘之。陇西行与步出夏门行实同属一篇也。一、步出夏门行辞云。邪径过空庐。好人常独居。卒得神仙道。上与天相扶。过谒王父母。乃在太山隅。离天四五里。道逢赤松俱。揽辔为我御。将我上天游。天上何所有。历历种白榆桂树夹道生。青龙对伏趺云云。文义不完。且与陇西行之前段大同小异。二、宋志、乐府皆言陇西行一曰步出夏门。是二调古辞亦原为一篇。特标题不同耳。三、凤皇鸣啾啾。一母将九雏二句。今属陇西行语。但《文选》注引歌录。二句正作步出夏门行。尤证陇西行、步出夏门行之原为一辞。四、九代乐章所载步出夏门行较今为备。十四句后又有凤皇鸣啾啾。一母将九雏。顾视世间人。为乐甚独殊四句。亦证二者同属一篇。节取又有不同。依此。今并二者为一篇。以符原歌旧貌。
邪径过空庐,好人常独居。
卒得神仙道,上与天相扶。
过谒王父母,乃在太山隅。
离天四五里,道逢赤松俱。
揽辔为我御,将吾天上游。
天上何所有,历历白榆
桂树夹道生,青龙对伏趺。
凤凰鸣啾啾,一母将九雏。
顾视世间人,为乐甚独殊。
好妇出迎客,颜色正敷愉
伸腰再拜跪,问客平安不。
请客北堂上,坐客毡氍毹
清白各异樽,酒上玉(各书作正。今从韵补作玉。)华疏。
酌酒持与客,客言主人持。
却略再拜跪,然后持一杯。
谈笑未及竟,左顾敕中厨
促令办粗饭,慎莫使稽留。
废礼送客出,盈盈府中趋。
送客亦不远,足不过门枢
取妇得如此,齐姜亦不如。
健妇门户,亦胜一丈夫(○玉台新咏一、《乐府诗集》三十七、《文选》补遗三十四、广《文选》十二、《诗纪》六俱引天上何所有以下。《乐府诗集》三十七、广《文选》十二、《诗纪》六作步出夏门行。引邪径过空庐至青龙对伏趺等句。又《白帖》二十九作古诗。引凤皇何啾啾二句。《文选》十八笙赋注作步出夏门行。引雏一韵。草堂诗笺二十二水槛诗注作陇西行。引夫一韵。《御览》二作古乐府。引一韵。七百八作古乐府。引𣮵一韵。苕溪渔隐丛话十二作陇西行。引夫一韵。韵补一作陇西行。引疏、持二韵。)
折杨柳行 汉 · 两汉乐府
乐储云。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云。折杨柳行歌文帝西山古默默二篇。今不歌。○《诗纪》云。《宋书》作大曲。
默默施行违,厥罚随事来。
末喜龙逢,桀放于鸣条。
祖伊言不用,头悬白旄。
指鹿为马胡亥以丧躯。
夫差临命绝,乃云负子胥
戎王纳女乐,以亡其由余
璧马祸及虢,二国俱全墟。
三夫成市虎慈母投杼趋。
卞和刖足接舆归草庐(乐府作芦。四解乐府云。右一曲魏晋乐所奏。○《宋书》乐志作大曲。《乐府诗集》三十七。广《文选》十二作折杨柳。《诗纪》六。)
西门行 汉 · 两汉乐府
乐府云。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云。西门行歌古西门一篇。今不传。○《诗纪》云。《宋书》作大曲。
出西门。
步念之。
今日不作乐。
当待何时。
逮为乐。
逮为乐。
当及时。
何能愁怫郁。
当复待来兹。
酿美酒。
炙肥牛。
请呼心所欢。
可用解忧愁。
人生不满百。
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
何不秉烛游。
游行去去如云除。
弊车羸马为自储(乐府云。右一曲本辞。○《乐府诗集》三十七。《文选》补遗三十四。《诗纪》六。又《文选》二十公燕诗注作古乐府歌。引时一韵。)
出西门。
步念之。
今日不作乐。
当待何时。
夫为乐。
为乐当及时。
何能坐愁怫郁。
当复待来兹。
饮醇酒。
炙肥牛。
请呼心所欢。
可用解忧愁。
人生不满百。
常怀千岁忧。
昼短而夜长。
何不秉烛游。
自非仙人王子乔
计会寿命难与期。
自非仙人王子乔
计会寿命难与期。
寿非金石
年命安可期。
贪财爱惜费。
但为后世嗤(六解乐府云。右一曲晋乐奏。○《宋书》乐志。《乐府诗集》三十七。广《文选》十二。《诗纪》六。)
雁门太守 汉 · 两汉乐府
乐府云。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云。雁门太守行歌古洛阳一篇。《后汉书》曰: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少好侠。尚气力。晚改节。敦儒学。习书读律。略通大义。后举茂才。除。讨击奸猾。境内清夷。永元十五年。还为洛阳。政平讼理。发摘奸伏。京师称欢。以为有神算。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延熹中。桓帝事道。悉毁诸旁祠。惟存卓茂焉。
孝和帝在时洛阳令王君,本自益州广汉蜀民。
少行宦学,通五经论(一解)
明知法令,历世衣冠。
从温补洛阳,治行致贤。
拥护百姓,子养万民(二解)
外行猛政,内怀慈仁
文武备具,料民富贫。
移恶子姓,篇著里端(三解)
伤杀人,比伍同罪对门。
禁鍪矛八尺,捕轻薄少年。
加笞决罪,诣马市论(四解)
无妄发赋,念在理冤。
敕吏正狱,不得苛烦
财用钱三十,买绳礼竿(五解)
贤哉贤哉,我县王君。
臣吏衣冠,奉事皇帝,功曹主簿,皆得其人(六解)
临部居职,不敢行恩
清身苦体,夙夜劳勤。
治有能名,远近所闻(七解)
天年不遂,早就奄昏
为君作祠,安阳亭西,欲令后世(《后汉书》注作代。),莫不称传(八解)
按:乐府云。右一曲晋乐所奏。○《宋书》乐志。《乐府诗集》三十九。《诗纪》六。又《后汉书》王涣传作古乐府歌。引君、人、论、冠、贤、仁、端、宽、勤、闻、昏、西、传十三韵。《文选》五十九故安陆王碑文注引仁、贫、端三韵。草堂诗笺二十一送梓诗注引私、闻二韵。○逯案。歌中民作人。世作代。治作化。皆系唐人避讳。
艳歌何尝行(一作飞鹄行,《宋书》作大曲) 汉 · 两汉乐府
 押词韵第三部
乐府云。一曰飞鹄行。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云。艳歌何尝行歌文帝何尝、古白鹄二篇。○《诗纪》云。飞鹄行。《宋书》作大曲。○逯案。此诗《诗纪》分为两篇。念与君离别以下另为一首。不著解数。不曰右一曲为晋乐所奏。仅于题下标曰二首。篇后附广《文选》歌辞。不免自乱其例。今据《宋书》及玉台新咏所载。以次列奏曲本辞。
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
十十将五五,罗列行不齐。
忽然卒被病,不能飞相随。
五里一反顾,六里一徘徊。
吾欲衔汝去,口噤不能开。
吾欲负汝去,羽毛日摧颓。
乐哉新相知,忧来生别离
踟蹰顾群侣,泪落纵横垂。
今日乐相乐,延年万岁期(○玉台新咏一。广《文选》十二。又草堂诗笺二十九暇日诗注引来、徊、开、颓、离、垂六韵。)
按:念与下为趋。曲前有艳。乐府云。右一曲晋乐所奏。○《宋书》乐志。《乐府诗集》三十九。风雅翼补遗下。《文选》补遗三十四作飞鹄行。《诗纪》六。又《类聚》九十作古诗。引来、行、随、徊、开、颓六韵。鸣沙石室修文馆《御览》及《御览》九百十六俱作古歌辞。引来、行、随、徊、开、颓六韵。《初学记》十八作飞鹄行。引言、难二韵。《白帖》二十九作飞来双白鹤。引徊一韵。黄氏集千家注杜诗补遗十铜官诗注引来一韵。事类赋鹤赋注作古歌辞。引方、行、随、徊、开、颓六韵。
艳歌行(乐府云。古今乐录曰:艳歌行非一。有直云艳歌。即艳歌行是也。若罗敷、何尝、双鸿、福钟等行。亦皆艳歌。王僧虔技录云。艳歌双鸿行。荀录所载双鸿一篇。艳歌福钟行。荀录所载福钟一篇。今皆不传。艳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篇。荀录所载罗敷一篇。相和中歌之。今不歌。) 汉 · 两汉乐府
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
兄弟两三人,流宕在他县。
故衣谁当补,新衣谁当绽。
赖得贤主人,览取为我䋎。
夫婿从门来,斜柯西北眄。
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
石见何累累,远行不如归(○玉台新咏一。《乐府诗集》三十九。广《文选》十二。《诗纪》六。又鸣沙石室古籍丛残类书残卷作古诗。引见、县二韵。韵补四作古艳歌。引县、绽二韵。)
白头吟 汉 · 两汉乐府
乐府云。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曰:白头吟行。歌古皑如山上雪篇。西京杂记曰: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卓文君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
皑如山上雪,皎如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平生共城中,何尝斗酒会。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蹀躞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郭东亦有樵,郭西亦有樵。
两樵相推与,无亲为谁骄。
凄凄凄凄嫁娶亦不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离𥱰。
男儿欲相知,何用钱刀为。
𪗰如马啖箕,川上高士嬉。
今日相对乐,延年万岁期(乐府云。右一曲晋乐所奏。○《宋书》乐志。《乐府诗集》四十一。风雅翼补遗下。广《文选》十二。《诗纪》二作卓文君白头吟。又《御览》十二作乐府歌。引雪、月、绝三韵。合璧事类二十八引月、别、头、流、啼、离六韵。《文选》集注五十六白头吟注引啼、离二韵。)
怨诗行(《诗纪》云。一曰怨诗行歌。) 汉 · 两汉乐府
 押沃韵
乐府云。古今乐录曰:怨诗行歌东阿王明月照高楼一篇。王僧虔技录曰:荀录所载古为君一篇。今不传。
天道悠且长,人命一何促。
百年未几时,奄若风吹烛。
嘉宾难再遇,人命不可续。
齐度游四方,各系太山录。
人间乐未央,忽然归东狱。
当须荡中情,游心恣所欲(○《乐府诗集》四十一。广《文选》十二。《诗纪》六。)
却东西门行 东汉末至曹魏 · 曹操
 押阳韵
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云。却东西门行。荀录所载武帝鸿雁一篇。今不传。
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
举翅万里馀,行止自成行。
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
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
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
奈何此征夫,安得去四方。
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
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
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
狐死首丘,故乡安可忘(乐府云。右一曲魏晋乐所奏。○《乐府诗集》三十七。广《文选》十三。《诗纪》十一。)
短歌行 曹魏 · 曹丕
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云。短歌行仰瞻一曲。魏氏遗令。使节朔奏乐。魏文制此辞。自抚筝和歌。歌者云。贵官弹筝。贵官即魏文也。此曲声制最美。辞不可入宴乐。
仰瞻帷幕,俯察几筵。
其物如故,其人不存。
神灵倏忽,弃我遐迁。
靡瞻靡恃,泣涕连连。
呦呦游鹿,衔草鸣麑。
翩翩飞鸟,挟子巢栖。
我独孤茕,怀此百离
忧心孔疚,莫我能知。
人亦有言,忧令人老。
嗟我白发,生一何早。
长吟永叹,怀我圣考
仁者寿,胡不是保(六解○乐府云。右一曲魏乐所奏。○《宋书》乐志。《乐府诗集》三十。广《文选》十三。《诗纪》十二。○顾炎武日知录曰:近日盛行诗归一书。尤为妄诞。魏文帝短歌行。长吟永叹。思我圣考。圣考谓其父武帝也。改为圣老。评之曰圣老字奇。)
艳歌何尝行 曹魏 · 曹丕
《诗纪》云。《宋书》作古辞。乐府作文帝。○逯案。古今乐录引王僧虔技录云。艳歌何尝行。歌文帝何尝、古白皓二篇。知此为魏文帝作。
何尝快。独无忧。
但当饮醇酒。炙肥牛。
长兄为二千石。中兄被貂裘。
小弟虽无官爵。鞍马馺馺
往来王侯长者游。但当在王侯殿上。
快独摴蒲六博。对坐弹棋。
男儿居世。各当努力。
蹙迫日暮。殊不久留。
少小相触抵。寒苦常相随。
忿恚安足诤。吾中道与卿共别离。
约身奉事君。礼节不可亏。
上惭沧浪之天。下顾黄口小儿。
奈何复老心皇皇。独悲谁能知(乐府云。少小下为趋。前为艳。又云。右一曲晋乐所奏。○《宋书》乐志作古词。《乐府诗集》三十九。广《文选》十三。《诗纪》十二。)
墙上难为趋 西晋 · 傅玄
 押词韵第三部
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云。墙上难为趋行。荀录所载墙上一篇。今不传。
门有车马客,骖服若腾飞
革组结玉佩,蘩藻纷葳蕤。
冯轼垂长缨,顾盻有馀辉。
贫主屣弊履,整比蓝缕衣。
客曰嘉病乎,正色意无疑。
吐言若覆水,摇舌不可追。
渭滨钓翁,乃为周所咨。
颜回陋巷,大圣称庶几。
苟富不知度,千驷贱采薇。
季孙由俭显,管仲病三归。
夫差耽淫侈,终为越所围。
遗身外荣利,然后享巍巍。
迷者一何众,孔难知德希。
甚美致憔悴,不如豚豕肥。
杨朱泣路歧,失道令人悲。
子贡欲自矜,原宪知共非。
屈伸各异势,穷达不同资。
夫唯体中庸,先天天不违(○《乐府诗集》四十。广《文选》十三。《诗纪》二十二。)
白杨行 西晋 · 傅玄
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有白杨行。今不歌
青云固非青。
当云奈白云。
骥从西北驰来。
吾何意。
骥来对我悲鸣。
举头气凌青云。
当奈此骥正龙形。
踠足蹉跎长坡下。
蹇驴慷忾。
敢与我争驰。
踯躅盐车之中。
流汗两耳尽下垂。
虽怀千里之逸志。
当时一得施。
白云飘飘。
舍我高翔。
青云徘徊。
戢我愁啼。
上眄增崖。
下临清池。
日欲西移。
既来归君。
君不一顾。
仰天太息。
当用生为青云乎。
飞时悲当奈何耶。
青云飞乎(○《乐府诗集》四十。《诗纪》二十二。)
怨歌行 曹魏 · 曹植
《诗纪》云。技录、乐府解题皆以为古辞。文章正宗作曹子建。○逯案。《乐府诗集》四十一怨诗行下引王僧虔技录曰:荀录所载。古为君一篇。今不传。又引乐府解题曰:古词云。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云云。《诗纪》本此。又案。《乐府诗集》五十三引古今乐录曰:魏曲五篇。一、明明魏皇帝。二、大和有圣帝。三、魏历长。四、天生烝民。五、为君既不易。并明帝造。以代汉曲。其辞并亡。是古今乐录以此为魏明帝诗。而《书钞》又引作魏文帝。众说纷歧如此。今据艺文《类聚》、《乐府诗集》、文章正宗等。仍编入曹植诗中。
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
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
周公成王金縢不刊
推心辅王室,二叔反流言。
待罪居东国,泣涕常流连。
皇灵大动变,震雷风且寒。
拔树偃秋稼,天威不可干。
素服开金縢,感悟求其端。
公旦事既显,成王乃哀叹。
吾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
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
乐表 南齐 · 王僧虔
 出处:全齐文卷八
臣闻《风》、《雅》之作,由来尚矣。
大者系乎兴衰,其次者箸于率舞。
在于心而木石感,铿锵奏而国俗移。
故郑相出郊,辩声知戚;
延陵入聘,观乐知风。
是则音不妄起,曲岂徒奏。
哥倡既设,休戚已征,清浊是均,山琴自应。
斯乃天地之灵和,升降之明节。
今帝道四达,礼乐交通,诚非寡陋所敢裁酌。
伏以三古缺闻,六代潜响,舞咏与日月偕湮,精灵与风云俱灭。
追馀操而长怀,抚遗器而太息,此则然矣。
夫钟县之器,以雅为用,凯容之制,八佾为体。
故羽龠击拊,以相谐应,季氏获诮,将在于此。
总章旧佾二八之流,示圭服既殊,曲律亦异,推今校古,皎然可知。
又哥钟一肆,克谐女乐,以哥为称,非雅器也。
大明中,即以宫县合和《鞞》、《拂》,节数虽会,虑乖雅体。
将来知音。
或讥圣世。
若谓钟舞已谐,不欲废罢,别立哥钟,以调羽佾,止于别宴,不关朝享,四县所奏,谨依雅则,斯则旧乐前典,不坠于地。
臣昔已制哥磬,犹在乐官,具以副钟,配成一部,即义沿理,如或可安。
又今之《清商》,实由铜雀,魏氏三祖,风流可怀,京、洛相高,江左弥重。
谅以金县干戚,事绝于斯。
而情变听改,稍复零落,十数年间,亡者将半。
自顷家竞新哇,人尚谣俗,务在噍危,不顾律纪,流宕无涯,未知所极,排斥典正,崇长烦淫。
士有等差,无故不可以去礼;
乐有攸序,长幼不可以共闻。
故宣丑之制,日盛于廛里,风味之韵,独尽于衣冠。
夫川震社亡,同灾异戒,哀思靡漫,异世齐欢。
咎征不殊,而欣畏并用,窃所未譬也。
方今尘静畿中,波恬海外,《雅》、《颂》得所,实在兹辰。
臣以为宜命典司,务勤课习,缉理旧声,迭相开晓,凡所遗漏,悉使补拾。
典全者禄厚,艺敏者位优,利以动之,则人思自劝,风以靡之,可不训自革,反本还源,庶可跋踵(《宋书·乐志》一。顺帝升明二年尚书令王僧虔上表,并言三调哥。又见《南齐书·王僧虔传》,有删节。)
请禁上汤杀囚疏 南齐 · 王僧虔
 出处:全齐文卷八
汤本以救疾,而实行冤暴,或以肆忿。
若罪必入重,自有正刑;
若去恶宜疾,则应先启。
岂有死生大命,而潜制下邑
愚谓治下囚病,必先刺郡,求职司与医对共诊验;
远县,有人省视,然后处理。
可使死者不限,生者无怨(《南齐书·王僧虔传》。郡县狱相承有上汤杀囚,僧虔上疏言之。)
辞判二岸杂事启 南齐 · 王僧虔
 出处:全齐文卷八
僧虔启,刘伯宠陶瑾称敕二岸,杂事悉委臣判,圣恩罔已,奖使入效,斯实臣下驱驰至愿。
且职事所司,不应多陈。
虽奉今旨,臣岂敢于外下意不先上闻?
正当罄率管见,令官长启审可否之宜,会须恩裁,此乃更乱天听。
或致烦壅,且得仍旧,以待能者,恐于事体,二三惟允。
伏愿少留神照,察览所启,非敢辞务,惧尘圣化。
谨冒输请,伏追震怍。
谨启(《淳化阁帖》三)
请用谢宪督运启 南齐 · 王僧虔
 出处:全齐文卷八
僧虔启,南台御史谢宪,乃堪驱使,臣门义旧,粗是所悉。
统内新故杂米数十万斛,实须督切,宪今请假在此,臣欲折以统摄,庶得速办,其频经督运,已有前效。
谨以启闻,伏愿听许。
谨启(《淳化阁帖》三)
王琰乞郡启 南齐 · 王僧虔
 出处:全齐文卷八
太子舍人王琰(阙十五字。)牒在职三载,家贫,仰希江郢所统小郡,谨牒,七月廿四日(阙)
僧虔梅鼎祚文纪》引《宝章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