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重计策 北宋 · 李清臣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一五、《圣宋文选全集》卷二一
以王官易贩夫贪贾之钱力,其为国之慁辱,议者之所素病也,而终不得寝;
役上农而助郡国之漕挽,其伤败民产,天下之所共闵也,而终不可得蠲;
酒搉茶禁,治私盐,筴关河之征、廛闬之赋,凡百物之产,皆有常税,苛取之术,遍于天下,又为告讦之募、督索之刑,以威名而诛亡名之人,其败化乱义,有识者莫不惜此,而终不得少损。
赤子耗病而不得收恤,国体堕而朝廷不能顾是者,何故?
非由经用之急乎?
今夫兵有常赐,吏有常禄,官省之所费,郊庙之所奉,河防之备与夷狄之赂,是皆不可已之用,一旦弗继,则变故或缘是而起,其势诚不得缓。
故国家汲汲于此,而以财物为首务。
议及教化,则谓之虚语;
以金谷为要任,礼乐者谓之赘疣之官;
善聚敛掊克者,以为良能;
仁民爱物,则谓之不在职。
非朝廷之好物,势使之然也。
国之号为太平亦已久矣,宜可以追古之治,而政日益烦,俗日益薄;
民生长于无事之际,而常若遭罹兵寇凶灾;
天子仁俭如此,而四海惶惶,如值淫暴之世,亦可叹嗟也。
今凡可以得利之门,无不为之,不可以有加矣。
系民之颈,钤民之臂,其去攘夺者无几,而宜丰而有馀也。
罄入以为出,惴焉尚恐弗支,不幸而旁有他虞,则将有度外之索、非常之费,不知何术以足之欤?
国务莫先于此者矣,此未之救,则虽尧、舜不能以垂拱而治,虽周公不能兴礼乐,虽皋陶不能以措刑也。
夫有朝暮之危者,不及为百年之忧,若饘粥之乏者,未暇治药石之事。
有所急者有所缓,有所先者有所后也。
国家未欲为大治则已矣,如欲措刑而兴礼乐,大有为于天下,以格垂拱之治,则救弊之策,何俟而不先为哉!
臣尝学《易》,至于《泰卦》之变,未尝不叹也。
夫《泰》变则为《贲》,《贲》变则《蛊》,《蛊》生于《贲》,《贲》生于《泰》。
《泰》者大通之世也,《贲》者文明之世也,《蛊》者当弊而出乎文明者也。
今之时承祖宗之业,恩繁礼缛,文明之馀,蛊之所生也。
陛下抚养天下之人,未能为之节而又重之,大蛊有三,而他蛊尚不预。
费冗而为蛊,兵冗而为蛊,官冗而为蛊。
蛊生于昔而大炽于今,不可以不变矣。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国家之所惮为者,常谓蛊已成而势不可变,变而去之,则将群起而叫譊,陵突而怨上,不得已而又复之,是未知其道耳。
夫去蛊莫若渐。
人之常情,猝遽则扰骇,平缓则因恬。
以岁月去之而使之不知,善变者也。
急于功者,知蛊之不可不变,又欲一瞬而去百年之蛊,不已疏乎?
今之三司使,皆用天下重名之臣为之者,类不得久,非谴而罢去,则擢升于二府,如舟之寄于冲波,瞥尔而游,虽有志于此者,亦何能尽其用耶?
夫百口之家,以淫费多而附丽众,故资业日殚而不足。
汨汨不治,将至于寒饥。
悉力以供之,挐邀货利,则有寇贪不善之名,而招祸于外;
亟绝其费,而斥谴僮奴,谢去宾客,则有难已之势,不平之论,而构怨于内。
方今之弊,亦何以异于是,属之才者而使徐为之治,日辑樵牧,月勤其种树,岁谨其出入,则浮费消、畜积长而内外莫之知。
洛阳名朝士乞药直书675年 初唐 · 卢照邻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六十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东龙门山
幽忧子学道于东龙门山精舍。布衣藜羹。
坚卧于一岩之曲。客有过而哀之者。
青囊中出金花子丹方相遗之。服之病愈。
视其方。丹砂二斤。
谷楮子则山中可有。丹砂则渺然难致。
昔在关西太白山下。一隐士多元明膏。
中有丹砂八两。予时居贫。
不得好上砂。但取马牙颜色微光净者充用。
自尔丁府君忧。每一恸哭。
涕泗中皆药气流出。三四年羸卧苦嗽。
几至于不免。复偶于他方中见一说云。
丹砂之不精者。服之令人多嗽。
访知一处有此物甚佳。两必须钱二千文。
则三十二两当取六十四千也。空山卧疾。
家业先贫。老母年尊。
兄弟禄薄。若待家办。
则委骨于巉岩之峰矣。意者欲以开岁五月谷子熟时。
试合此药。非天下名流贵族。
王公卿士。以仁恻之心。
达枯骨朽株者。孰能济之哉。
今力疾赋诗一篇。遍呈当代博雅君子。
虽文不动俗。事或伤心。
傥遇晏婴。脱左骖而见赎。
如逢孔子。分秉以相忧。
越石原宪。不辛苦于当年矣。
惟当坐禅念室。以答深仁。
若诸君子家有好妙砂。能以见及。
最为第一。无者各乞一二两药直。
是庶几也。仲尼曰。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者乎。未有力不足者。
又曰。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在坐则参于前。在舆则倚于衡。
古人心可见矣。又曰。
仁远乎哉。我欲仁。
斯仁至矣。言能苟行之。
仁道不远也。朝英贵士。
博济而好仁者。何必相识。
故知与不知。咸送诗告。
请无案剑。同掩体骸云尔。
黄鹤楼卷后① 明 · 方孝孺
 出处:黄鹤楼集卷中、黄鹤楼志·艺文·文赋·明代
奇伟绝特之观,固无与于人事,然于其废兴,可以知时之治乱焉②。
黄鹤楼以壮丽称江、湘间③。
当天下盛时,舟车旌盖之来游,考钟鼓,肆管弦,燕会于其上者,踵相接也④。
元末诸侯之相持,武昌莽为盗区,屠伤杀戮至于鸡犬,求尺木寸垣于颓城败垒间而不可得,天下之乱极矣⑤!
及乎真人既一海内,建亲王镇楚,以其地为国都,旄头属车往来乎其上者,四时不绝⑥。
盛世之美,殆将稍稍复睹。
余恨不获见之。
而是貌其状甚悉,云涛烟树,咫尺千里,夏口汉阳,苍苍如目睫⑦。
展卷而卧阅之,恍然如乘扁舟出入洞庭彭蠡之上,而与李白、崔颢辈同游也。
今四方日就治平,而江、湘尤予所愿游者。
他日苟或一登,为之赋咏,以追踪于古之作者,或者其始诸此乎!
按:【校注】 (1)《黄鹤楼集》题作“黄鹤楼诗卷序”,据《逊志斋集》改。 (2)绝特:卓异,超乎寻常。原作“纪特”,形近而误,据《逊志斋集》改。无与句:谓与人事无关。 (3)《黄鹤楼集》于“鹤楼”前夺一“黄”字,据《逊志斋集》补。 (4)考:击。《诗·唐风·山有枢》:“弗鼓弗考。”毛传:“考,击也。” 肆:列。踵相接:接连不断,一个紧跟一个。踵,脚后跟。 (5)诸侯:原作“诸雄”,据《逊志斋集》改。莽:乱貌。 (6)真人:谓帝王。《史记·秦始皇本纪》:“吾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此指明太祖。此句《黄鹤楼集》作“大统既一海内”,据《逊志斋集》改。亲王:皇族中封王者称亲王洪武三年(1370)明太祖朱元璋皇子朱桢楚王十四年(1381)朱桢就国武昌。旄头:即旄头骑,指为仪仗前导的骑士。《后汉书·光武帝纪》:“赐东海王强虎贲旄头钟虡之乐。” 李贤注:“《汉官仪》曰:‘旧选羽林为旄头,被发先驱。’魏文帝《列异传》曰:‘秦文公时,梓树化为牛,以骑击之。骑不胜,或堕地髻解被发,牛畏之,入水。故秦因是置旄头骑,使先驱。’”属车:指楚王侍从之车。 (7)而是:于是。貌:描摹,图绘。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即今漂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此句《黄鹤楼集》作“兹焉睹其状”,据《逊志斋集》改。咫尺句:形容在短小的画幅内,能画出寥廓深远的景物。彦悰《后画录》:“(宋展子虔)尤善楼阁人马,亦长远近山川,咫尺千里。” 本篇题书黄鹤楼画卷,劈头却由“于其废兴,可以知时之治乱”发慨,述以时之治乱与名楼兴废的关系,表达作者历元末乱后喜庆明初世治的快慰心情。与北宋李格非《书洛阳名园记后》比读,二文虽主旨不一,彼忧患世乱,此庆幸世治,然于名胜之兴废以见世之治乱的机杼则同。末尾始结出览画而欲一登的愿望。
都城纪胜序端平二年元日 南宋 · 耐得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六九
圣朝祖宗开国,就都于汴,而风俗典礼,四方仰之为师。
高宗皇帝驻跸于,而杭山水明秀,民物康阜,视京师其过十倍矣。
虽市肆与京师相侔,然中兴已百馀年,列圣相承,太平日久,前后经营至矣,辐辏集矣,其与中兴时又过十数倍也。
且《洛阳名园记·后论》有云:「园囿之兴废者,洛阳盛衰之候也」。
况中兴行都,东南之盛,为今日四方之标准。
车书混一,人物繁盛,风俗纯厚,市井骈集,岂昔日洛阳名园之比?
仆遭遇明时,寓游京国,目睹耳闻,殆非一日,不得不为之集录。
其已于图经志书所载者,便不重举。
此虽不足以形容太平气象之万一,亦髣髴《名园记》之遗意焉。
但纪其实,不择其语,独此为愧尔。
时宋端平乙未元日,寓灌圃耐得翁序。
按:《都城纪胜》卷首,武林掌故丛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