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汝阴太守上疏 南朝宋 · 王玄谟
 出处:全宋文卷三十九
王途始开,随复沦塞,非惟天时,抑亦人事。
虎牢滑台,非惟将之不良,抑亦本之不固。
本之不固,皆由民惮远役。
臣请以西阳鲁阳襄阳南乡,发甲卒分为两道,直趣淆渑,征士无远信之思,吏士有屡休之歌。
若欲以东国之众,经营牢洛。
道途既远,独克实难(《宋书·王玄谟传》。元嘉中,领汝阴太守,时虏攻陷滑台,执朱修之以归,玄谟上疏。)
与至彦之书谏回师 南朝宋 · 垣护之
 出处:全宋文卷三十九
外闻节下欲回师反旆,窃所不同。
何者?
残虏畏威,望风奔迸,八载侵地,不战克复。
方当长驱朔漠,穷扫遗丑,况乃自送,无假远劳。
宜使竺灵秀速进滑台,助朱修之固守。
节下大军,进拟河北,则牢洛游魂,自然奔退。
且昔人有连年攻战,失众乏粮者,犹张胆争前,莫肯轻退。
况今青州丰穰,济漕流通,士马饱逸,威力无损。
若空弃滑台,坐丧成业,岂是朝廷受任之旨(《宋书·垣护之传》。)
宋主书 北魏 · 拓跋焘
 出处:全后魏文卷一
彼前使间谍,詃略奸人,窃闻朱修之、申谟,近复得胡崇之,败军之将,国有常刑,乃皆用为方州,虞我之隙,以自慰庆。
得我普钟蔡一竖子,何所损益,无异得我举国之民,厚加奉养。
禽我卑将卫拔,非其身,各便锁腰苦役以辱之。
观此所行,足知彼之大趣,辨校以来,非一朝一夕也。
关中盖吴反逆,煽动陇右氐、羌,彼复使人就而诱劝之,丈夫遗以弓矢,妇人遗以环钏,是曹正欲谲诳取赂,岂有远相顺从
为大丈夫之法,何不自来取之,而以货詃引诱我边民,慕往者复除七年,是赏奸人也。
我今来至此土,所得多少,孰与彼前后得我民户邪?
彼今若欲保全社稷、存刘氏血食者,当割江以北输之,摄守南度,如此,释江南使彼居之。
不然,可善敕方镇、刺史守宰,严供张之具,来秋当往取扬州,大势已至,终不相纵。
顷者往索真珠珰,略不相与,今所馘截髑髅,可当几许珠珰也。
彼往日北通芮芮,西结赫连、蒙逊、吐谷浑,东连冯弘高丽,凡此数国,我皆灭之。
以此而观,彼岂能独立。
芮芮吴提已死,其子菟害真袭其凶迹,以今年二月复死。
我今北征,先除有足之寇。
彼若不从命,来秋当复往取。
以彼无足,故不先致讨。
诸方已定,不复相释。
我往之日,彼作何方计,为堑城自守,为筑垣以自障也。
彼土小雨,水便迫掖,彼能水中射我也。
我显然往取扬州,不若彼翳行窃步也。
彼来侦谍,我已禽之放还,其人目所尽见,委曲善问之。
彼前使裴方明仇池,既得,疾其勇功,不能容。
有臣如此,尚杀之,乌得与我校邪?
彼非敌也。
彼常愿欲共我一过交战,我亦不痴,复不是苻坚
何时与彼交战,昼则遣骑围绕,夜则离彼百里宿去,彼人民好,降我者驱来,不好者尽刺杀之。
近有谷米,我都啖尽,彼军复欲食啖何物,能过十日邪?
彼吴人正有斫营伎,我亦知彼情,离彼百里止宿,虽彼军三里安逻,使首尾相次,彼募人以来,裁五十里,天自明去,此募人头何得不输我也。
彼谓我攻城日,当掘堑围守,欲出来斫营,我亦不近城围彼,止筑堤引水,灌城取之。
扬州城南北门有两江水,此二水引用,自可如人意也。
知彼公时旧臣,都已杀尽,彼臣若在,年几虽老,犹有智策,今已杀尽,岂不天资我也?
取彼亦须我兵刃。
此有能祝婆罗门,使鬼缚彼送来也(《宋书·索虏传》。焘虽不克悬瓠,而掳掠甚多,南师屡无功,为焘所轻侮。与太祖书。)
朱修之 南朝宋 · 刘义恭
 出处:全宋文卷十二
义宣反道叛恩,自陷极逆,大义灭亲,古今同准。
无将之诛,犹或囚杀,况丑文悖志,宣灼遐迩,锋指绛阙,兵缠近郊,舋逼忧深,臣主盱食,赖朝略震明,祖宗灵庆,罪人斯得,七庙弗隳,司刑定罚,典辟攸在,而皇慈逮下,悯其愚迷,抑法申情,屡奏不省,人神悚遑,省心震惕。
义宣自绝于天,理无容受,社稷之虑,臣子责深,便宜专行大戮,以纾国难,但加诸斧钺,有伤圣仁,示以弘恩,使自为所,上全天德,下一洪宪,临书悲慨,不复多云(《宋书·南郡王义宣传》,大司马江夏王义恭诸公王八座与荆州刺史朱脩之书,书末达脩之,至江陵,已于狱尽焉。)
颜竣 南朝宋 · 刘瑀
 出处:全宋文卷三十九
朱修之三世叛兵,一旦居荆州青油幕下,作谢宣明面见,向使斋帅以长刀引吾下席,于吾何有?
政恐匈奴轻汉耳(《宋书·刘穆之传》,《南史》十五,《初学记》二十五。)
世祖京邑 南朝宋 · 颜竣
 出处:全宋文卷三十八
夫运不常隆,代有莫大之衅。
爰自上叶,或因多难以成福,或阶昏虐以兆乱,咸由君臣义合,理悖恩离,故坚冰之遘,每钟浇末,未有以道御世,教化明厚,而当枭镜反噬,难发天属者也。
先帝圣德在位,功格区宇,明照万国,道洽无垠,风之所被,荒隅变识,仁之所动,木石开心。
而贼劭乘藉冢嫡,夙蒙宠树,正位东朝,礼绝君后,凶慢之情,发于龆龀,猜忍之心,成于几立。
贼浚险躁无行,自幼而长,交相倚附,共逞奸回。
先旨以王室不造,家难亟结,故含蔽容隐,不彰其衅,训诱启告,冀能革音。
何悟狂慝不悛,同恶相济,肇乱巫蛊,终行弑逆,圣躬离荼毒之痛,社稷有剪坠之哀,四海崩心,人神泣血,生民以来,未闻斯祸。
奉讳惊号,肝脑涂地,烦冤腷臆,容身无所。
大将军诸王幽闭穷省,存亡未测,徐仆射江尚书、袁左率,皆当世标秀,一时忠贞,或正色立朝,或闻逆弗顺,并横分阶闼,悬首都市。
宗党夷灭,岂伊一姓,祸毒所流,末知其极。
昔周道告难,齐、晋勤王,汉历中圯,虚、牟立节,异姓末属,犹或亡躯,况幕府职同昔人,义兼臣子,所以枕戈尝胆,苟全视息,志枭元凶,少雪仇耻。
今命冠军将军咨议中直兵柳元景宁朔将军领中直兵马文恭等,统劲卒三万,风驰径造石头,分趋白下。
辅国将军咨议中直兵宗悫等,勒甲楯二万,征虏将军领司马武昌内史沈庆之等,领壮勇五万,相寻就路。
支军别统,或焚舟破釜,步自姑熟,或迅楫芜湖,入据云阳
凡此诸帅,皆英果权奇,智略深赡,名震中土,勋畅遐疆
幕府亲董精悍一十馀万,授律枕戈,骆驿继迈。
司徒睿哲渊谟,赫然震发,征甲八州,电起荆郢。
冠军将军臧质忠烈协举,雷动汉阴。
冠军将军朱修之,诚节亮款,悉力请奋。
荆雍百万,稍次近途,蜀、汉之卒,续已出境。
又安东将军诞、平西将军遵考、前抚军将军萧思话征虏将军鲁爽、前宁朔将军王玄谟,并密信俱到,不契同期,传檄三吴,驰军京邑,远近俱发,扬雍万里,楼舰腾川,则沧江雾咽,锐甲赴野,则林薄摧根。
谋臣智士,雄夫毅卒,畜志须时,怀愤待用。
先圣灵泽,结在民心,逆顺大数,冥发天理,无父之国,天下无之。
羽檄既驰,华夷响会,以此众战,谁能抗御,以此义动,何往不捷。
况逆丑无亲,人鬼所背,计其同恶,不盈一旅,崇极群小,是与比周,哲人君子,必加积忌。
倾海注萤,颓山压卵,商周之势,曾何足云。
诸君或奕世贞贤,身(缺)皇渥,或勋烈肺腑,休否攸同。
拘逼凶势,俯眉寇手,含愤茹感,不可为心。
大军近次,威声已接,便宜因变立功,洗雪滓累
若事有不获,能背逆归顺,亦其次也。
如有守迷遂往,党一凶类,刑兹无赦,戮及五宗。
赏罚之科,信如日月。
原火一燎,异物同灰,幸求多福,无贻后悔。
书到宣告,咸使闻知(《宋书·元凶劭传》。案《颜延之传》,劭召延示以檄文,问曰:「此笔谁所造?」延之曰:「竣之笔也。」又《颜竣传》云,「世祖人计,任总内外,并造檄书」。)
兖州崔长史665年 初唐 · 骆宾王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九十八 创作地点: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
侧闻丰城戢耀。
骇电之辉俄剖。
沙邱踠迹。
蹑云之辔载驰。
然则激溜侵星。
佩潜蛟于壮武
腾镳历块。
骋蹀骏于咸阳
且煦辙波鳞。
侧羡鳌潭之跃。
触笼云翼。
扃望鹏程之迅。
是以齐郊夕唱。
牛歌掞白石之词。
汉境朝趋。
车候警拂尘之思。
伏惟某公腾澜浴景。
浚灵派以含珠。
擢干捎云。
翊孤岩而耸
崇基謺秀。
匡霸道于周盟。
茂绪联辉。
赞文场于汉戚。
伟龙章之秀质。
腾孔雀于觿年。
叶凤彩之英资。
辩蟾精于弱岁。
灵台宏远。
骋霄练于霜潭。
册府幽深。
绚朝虹于璧渚。
心波湛汉。
泳耀魄于黄陂
情岳干天。
韬风云于嵇巘。
龙津共济。
竞欣登御之车。
室钦贤。
必揽澄清之辔。
郁文条而耀彩。
藻逸潘花。
蔚词锋而衒奇。
光浮卫玉
然则昆溪既琢。
必见山川之精。
树羽已悬。
行嗣云韶之响。
是以佐龟阴而演化。
务肃百城。
翼麟壤以宣风
恩覃千里。
徽猷克著。
逾盛德于休徵。
声绩聿宣。
轶英规于恭祖
佩吕刀而邵美。
已赞褰帷之游。
屈庞骥而流芳。
将骋仁风之驾。
加以侧阶引彦。
鉴鬷子之微言。
倒屣延宾。
辩王生之雅量。
故使圆流之下。
探照乘于长波。
高岫之巅。
连城于幽石。
某瓶筲小器。
蟭蚊末材。
环带峄桐。
戢晞旸之厚德。
傍邻汶筱。
慕贯时之贞劲。
但以容膝一邱。
曲阜之瓢遽切。
枕肱五亩。
成都之壁已穷。
担石厌于糟糠。
负薪疲于裋褐。
然而少奉过庭之训。
长趋克巳之方。
弋志书林。
咀风骚于七略。
耘情艺圃
偃图籍于九流。
洒惠渥于羊陂。
屡泛文通之
峻曲岸于莺谷
时遗公叔之冠。
虽不能纵逸韵于霜皋。
唳野致九天之响。
而颇亦蓄馀香于露薄。
垂芬有十步之芳。
而乃恧迹鲁鸿。
荆山之抵鹊。
簉名韩犬。
叹稽阜之横梁。
方今玉琯躔
金风动籁。
吴宫归乙。
望阴岫以依迟。
素林返雁。
候阳潮而低举。
籯金味道之子。
纁帛以弹冠。
屑玉含毫之人。
望弓旌而翘足。
窃不揆于庸识。
辄轻儗于扬庭。
所冀曲逮恩波。
时流咳唾。
傥能分其斗水。
济濡沫之枯鳞。
惠以馀光。
照霜栖之寒女。
得使伏枥驽蹇。
希骐骥而蹀足。
窜翩翾。
排鸳鸾而刷羽。
则捐躯匪吝。
碎首无辞。
虽复投报杨金。
君子以之贻戒。
效诚魏草。
小人之所怀恩。
轻渎威严。
深惧履尾。
载尘听览。
迫甚蹈冰。
谨启。
宋故推诚保德功臣宣徽南院使安武军节度使冀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傅使持节冀州诸军事冀州刺史御史大夫鄜延路马步都总管经略安抚使延州军州事管内劝农使上柱国广平郡开国公食邑五千二百户食实封一千六百户赠太尉谥曰康穆程公神道碑铭(并序 治平三年四月1066年4月 北宋 · 张方平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〇、《乐全集》卷三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高阳氏命南正重司天北正黎司地,其后为羲氏、和氏。
唐虞之际,实绍其业。
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
在周,程伯休甫其后也,程氏世系盖远矣。
公之曾王父讳守瑰,仕周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兼侍御史,尝更颍川阳翟,乐其风土,自之封丘徙居焉,故今占籍阳翟
公讳戡,字胜之
先公以治《春秋》登仕,故公初亦传三家之学,既习通矣,而委之曰:「君子惟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奚事一经」?
遂博综艺文。
天禧中,杨文公亿典礼部贡举,时推文宗,尤以藻鉴自任,考试进士精甚。
见公程文,大器赏之,遂为举首。
及廷试,亦在第四。
于时公之名动天下。
释褐泾州观察推官,代还,迁秘书省著作佐郎、知齐州长清绛州翼城县,以爱利为政,有声。
俄改秘书丞通判许州蕲州,迁太常博士,复通判虔州
赣人巧滑嚚讼,公治明审,数辨冤狱,发奸慝,吏民畏服,刑平政清,风绩推最。
尚书屯田员外郎徙知归州,转都官员外郎,数月代还,且甄用也。
涂次襄阳,闻父丧,徒步而归。
服除,召为侍御史
宝元元年,并、代地大震,坏城郭庐舍,民死伤者众。
公以选为并、忻等州安抚使,入境以便宜从事,宣布上之恩意。
诸失业不能自存者,所以救赒安集,施设周及,人情大安。
还白利害称旨,所建皆见嘉纳。
三司度支判官,迁兵部员外郎,寻兼起居舍人知谏院
钟内艰。
时西鄙有衅,朝廷多事,公纳忠开说,补益居多,时政赖之。
夺情俾领职,公确辞得终礼制。
既免丧,复还谏省,寻以本官兼侍御史知台杂事。
公之任言责,司宪度,切磨献替,以尊王体,正国论,未尝龊龊及诸细也,故时议者重公有远识。
惟帝心简在殊深,以例换三司户部副使
不阅岁,擢授天章阁待制陕西都转运使
刑部郎中、知渭州
自戎虏为不义,出车遣戍,平凉当其冲,骑寇三大入残夷,及是始通款。
公蒐补卒乘,缮完壁橹,绥抚新附,种落宁辑,军气以振,邑里始宁
枢府缺员,仁宗顾谓辅臣曰:「程某厚重,可大任也」。
有间公者,以为故事未有自待制二府者,遂不成命。
枢密直学士、知益州
贝州军乱,州将张得一失守抵罪,公以尝任得一,褫职移知凤翔府,易河中。
朝论皆谓坐累太重,踰月还旧。
顷之,徙永兴军
未几,迁左司郎中,领瀛州高阳关路马步都总管安抚使
甫至,迁左谏议大夫
祀明堂覃庆,迁给事中
契丹使过高阳关,称疾,请以纱巾见。
公曰:「疾可无见,见则以礼」。
北使惮公严正,乃具冠服如仪。
仁宗闻而嘉之,语曰:「程某有守,差强人意」。
还知审官院
他日,帝从容谕时相曰:「昔孟知祥后唐甲午岁得,至本朝咸平中岁在甲午,盗发益州,西土大扰,故蜀父老识之。
来岁复在甲午,人以为恐,其精择可镇静者」。
既而曰:「无易程某矣」。
召对便殿,亲谕此指。
且曰:「为朕再行,即召公执政」。
公顿首曰:「事君者有命无避,安敢以宠利居成功」?
帝属意良厚,优除端明殿学士、知益州
到部,彭州果有讹传兵起者,即捕斩之,人心以定。
孟昶归朝,守者务为安静,茍远嫌訾,至城堞毁圮,莫敢增葺。
公曰:「城以保民者也,故萃以除戎器,戒不虞。
聚而莫保,民何依焉」?
遂议版筑,浚池隍。
蜀城脩完,公之力也。
明年,召除参知政事
屡表逊避,优诏敦促,中人抚问者数四。
政府,有告急变者,称得遗札于路,关搆甚密。
尹以白于执政,相顾未决。
公曰:「独斩告者」。
或曰:「何遽尔」?
公曰:「是情易得也」。
尹试尝讯之,果告者二人,旧出入此军,微闻其中豪黠辈妄言,颇连诸校,因相与谋:此官司莫敢宽者,必当按状,竟之,因以图赏利;
不竟,亦无以反坐,非有同谋,莫取證尔。
遂斩告者。
皆服公之发奸诈明且决。
至和二年宰相文潞公复辅政,公以通姻引避,除尚书礼部侍郎,改枢密副使
公才长于政事,既历二府,练达治要,处心积虑,期有以报特达之遇。
而时为枢密使者,与公情旨不相得。
邕州守将以贿闻,而奏请增补溪洞酋长,且十馀上,公持不从,以为后必生事,数争辩帝前,因坚求解。
五年,以吏部侍郎观文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群牧制置使罢。
然帝察公议,每长有忧深思远之致,内直公。
寻亦罢枢密使者,拜公宣徽南院使检校太保鄜延路马步都总管经略安抚使、判延州
,大雨水,五龙川溢,东西两城将坏,居民詾惧。
公登城肃祷,水波稍复回还,遂退。
众谓公诚心若有所感然。
英宗践祚,视秩帝傅
是岁,就锡命,以安武节旄再判延州
初,戎承袭尚幼,没、臧、讹、庬四族颛国,谅祚益习事,患其逼,用季父磨乜之谋,诱讹、庬等诛之。
初,朝廷岁赐谅祚金帛,四族常分其半,首领入贡,辄货易图利,故四族盛彊。
至是并其所部,没入财畜,谅祚始擅其国,气骄意得,作为僭慢,遂改元,置官号,数为干请。
公上言:「戎狄贪婪,乃其天性,十求九获,犹怀觖望。
饥则噬人,饱则飏去。
畜养之道,宜以威克。
请专遣使,责其僭妄」。
朝廷因降诏诘问,虏虽不悉禀命,因是知为裁折。
公念西疆四道戍守千里,士马留屯,坐空储积,持久之计,必兼耕战。
自古言边备者,必以其土人劲锐,便驰射战斗,习知山川险易,其气俗然也。
请籍边户,择取丁壮,籍以为义勇。
庙堂议协,自陕以西,无虑得十六万人,更戍番休,以农隙训阅,丰财足食,安民保大。
武有七德,公近之矣。
虏自继迁之叛,狃于狙诈之利,至元昊尤多狡数,故能猎服诸戎,敢为国患,谅祚实轻谲易与者。
而朝论惩宝元庆历之难,抑游说者多过其实。
虏每与契丹、洮人相攻击,辄大点集,声欲犯境。
公独策其情,不为之动。
而常励诸将曰:「夫兵事以严,终可无用,不可不戒也」。
克勤小物,备预益修,故时推公沈毅有方略,得将帅体。
虏比年侵掠内属蕃部,秦渭尤甚。
言帅臣蔽匿,不以实闻。
乃遣内珰专领诸路蕃部事。
公上言:「熟户利于附汉,甚惮役属于虏。
我不能庇,内臣督领无益也。
且族帐星散,而数犒飨,呼召期会,更为烦扰。
不若委帅臣察其材勇,捍边有劳,部众所服者,间召赴阙,天子亲临抚阅,迁擢用之,此羁縻之术也」。
上善其言,以新命已行,难遽改,后竟以不便悉罢。
或请置重兵长安,为四路根本,选大臣总节制,诏公以利害闻。
公对:「四路距雍,远或千里,禀白待报,岂及机会?
责成四路,雅合事权,寇所侵轶,相为救便」。
从焉。
既而引年谢事,章十数上。
仁宗晚年赐诏曰:「卿年耆而德益隆,朕所加遇者,未可以期颐自高也」。
公惶恐不敢辞。
及加旄钺,复申前请,表又十上。
英宗特驰近侍赐手诏曰:「卿虽年高,而精力克壮,在廷历年,处置举合机要。
顷边多事,正当为备,卿勿复更有请」。
厚赐手封茗剂,以将恩意。
公陈情恳至,使者曰:「且有后命,勿受辞」。
公不获已,下拜受赐,力疾视事。
宾佐共白:公其啬精神,近医药,厚自持,府事僚吏请尽力。
公曰:「边帅岂深居养疾者耶」?
旦夕无少解,疾益侵。
帝闻悯之,诏还阙。
就舆上道,军民远送郊,莫不号恸。
治平三年正月乙亥,行次同州澄城县,索笔牍欲自具遗奏,草数字而薨,享年七十。
外见大星殒于寝堂,而闻发哭。
先帝轸悼,辍视朝,遣中使吊抚,厚赙其家,追襚太尉章绂。
常考功阀,合「康穆」二法以易名,礼也。
诸子奉𧚫帷以归阳翟四月,葬我康穆公于旧学乡先公之茔。
阳翟君后终濮州临濮
祖思议,隐居不仕。
考讳坦,国子博士
以公贵,追命三代,普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博士封成国公
曾祖妣田氏、祖妣刘氏、妣王氏,秦、魏、陈三国太夫人
公先娶谢氏,追封陈留郡夫人
再娶李氏,赠永昌县
继室以曹氏,枢密使司空侍中襄悼公利用之女也,封新平郡夫人
三子:曰庄、曰荀,尚书虞部员外郎
曰萃,内殿承制
七女,适供奉官郭承则,殿中丞崔良孺,大理寺丞宋彦国虞部员外郎恭祖侍禁閤门祗候王咸允,杭州节度掌书记孙贲濮州推官李恂
六孙:高,光禄寺丞
充、章、雍,太常寺太祝
奇,秘书省正字
公温而庄,宽而,尤乐易,喜谈笑,不为城府崖岸,善与人交,其度豁如也。
薄于自奉,食罕重味,器服仅给而已。
嗜读书,老而不倦,虽在戎旅,未尝释卷。
而首公勤职,盖天资然。
《易》著《乾》之四德曰:「贞者事之干」,「贞固足以干事」;
「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若贞与义,公实有焉。
用是出处显重且五十年,忠劳在朝,功利在民,为当时伟人,重德盛矣。
康定中与公并命处谏垣至和末,又代公为益部,以常同僚,而从公之游也旧,故知公之器蕴为详。
铭曰:
贞以干事,义以治民。
施于有政,康穆其人。
文学发身,贡名第一。
惟其德业,诚心为质。
升列谏垣,实陈昌言
法冠纠违,王体以尊。
遂服迩僚,式亮采。
帝察其衷,于心简在。
帝念戎难,内储蜀忧。
畴咨文武,属之怀柔。
公有常德,维邦之翰。
四方于宣,先登于岸。
西圉既平,西州既宁。
还跻二府,参斡机衡。
无有作好,无有比德。
刚亦不吐,王道正直。
高奴古塞,实扼氐羌。
镇守之重,咨公岩廓。
蠢尔戎,奸黩宪度。
公厉御策,奔踶入驭。
卒乘辑睦,壁橹缮完。
拊循蒐阅,军气桓桓。
议建民兵,法古农战。
保大经久,忧深思远。
关河晏然,以公在边。
两朝眷赖,弗遑引年。
公不敢康,将吏伤悯。
君恩见还,大星已殒。
元戎于征,麾纛启行。
及归里门,翩翩素旌。
一气同生,大期共尽。
惟此德名,流徽不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