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郑一浙运使 南宋 · 韩淲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好在春秋学,宜乘笔力初。
邦畿缘伯讨,王道付儒书。
超乘亦人尔,焚舟其我欤。
两年嘉尚意,东上赴传胪。
议边防利害奏元符元年正月十二日 北宋 · 章楶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六七 创作地点:甘肃省平凉市
去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入内内侍省东头供奉官干当、龙图天章宝文阁徐湜到渭州宣谕臣:「近者,西贼猖獗,侵犯边垒,若非措置有方,精心体国,一道之民获免涂炭,致使贼兵不战而屈,极可嘉尚,故专使宣劳,卿更宜悉心毕虑,以副朕意。
应今后合有奏陈边徼机速利害,可并于入内内侍省投进」。
臣自念才质驽下,过蒙朝廷寄委,使当方面,凡百措置,悉受陛下成算。
至于昨来防秋,准御前劄子,约束尤更丁宁。
臣遵奉圣训,行下诸将,遂致贼马寇犯之时,别无疏虞,今陛下不收功于圣算,却以谓臣措置有方,精心体国,一道之民获免涂炭。
又令奏陈机速利害,并于入内内侍省投进。
仰荷恩奖,至于感泣。
臣虽衰老,筋力不强,营办职事,有死而已,悉心毕虑,敢违诏旨!
恭惟陛下慈仁恭俭,有祖宗之风,恤民爱物,又出天性。
臣今辄有边防利害,须至奏陈。
泾原自进筑已来,官中费用过钱物粮草,臣不能会计,但见诸处仓库空虚,凡百调度,多是逐时施行计置。
年岁丰稔,犹有办有不办之处,或遇水旱之灾,一两年不熟,臣恐不免贻圣主之忧。
且沿边事和雇车乘头口及调发保甲之类,盖出于不得已。
虽是官中优与雇直,及口食钱物,亦非民情所愿。
兼亦不免妨废农作,根本如此,不得不虑。
又如兵马,一年之间,凡五六七次调发,暴露拖拽,不无劳苦。
今日朝廷既展筑城寨,开拓疆土,一则要佔据地利,倾覆贼巢,二则亦欲招置弓箭手耕凿种孳,使之自卫家室,渐减戍兵。
今以边事未定,人人未能休息之故,所得地土,并各荒闲,耕垦全未成次第。
边人为言曰:「城里是汉家,城外是蕃家」。
臣曾为执政言此,窃虑未达圣听。
昨累准朝旨,令相度进筑天都鼐摩会处,务要通接熙河边面。
臣以谓如此措置,乃有了当期程,兼据却天都鼐摩会,正是西界膏腴耕牧衣食根本之地,又更咫尺黄河尔。
后只是全补边面,可望休息,遂具可以兴举利害,上之朝廷,已得回降指挥
见今营办,伺候春暖举动。
伏望陛下候将来进筑天都了当,便务剪截边事,休息兵民,久远之利。
若听边臣及好大喜功之人纷纷论议,更务向前进筑,深恐边事无有结绝之期,耗蠹国家财用,及使边民常食贵物,大非治安长久之计。
况边人议论,只是见得一边利害,如臣前奏李忠杰曾告臣言:「先往鼐摩会进筑时,将所须楼橹砖椽粮草防守器具百色所须之物一起般运前去」。
忠杰更不计脚乘阙少,无缘能一起般运,此事只见得一边利害。
宰执等与他不当责任之人,若闻忠杰如此语言,必以谓鼐摩会便可依此兴举,都不知空说则易,行之实难。
又新归顺人或擒捉到人所陈利害,亦有可听,有不可听者,如威明阿迈、穆赉多卜等为官军收捉过来,急欲自效立功,争来献陈计画。
以谓灵武可去,或要人马三万,或说五万,然都不计行军辇致粮草次第,又不详知本路兵马多少。
臣固难为与之诘难,默自筹度而已。
如臣上项所陈事理,边人与新归顺人及其他不当责任人所说利害,固自有是有非,只朝廷去取如何!
伏望圣慈斟酌兵民之力,及沿边储蓄厚薄,财用多寡,耕种已成与未成,边事可为与不可,特从睿断施行。
臣非敢爱惜躯命,畏怯避事,犬马之诚,实恐兴作不已,一有败阙,损国威灵,以滋后患。
惟乞圣慈深赐矜察。
〔黄贴子〕臣闻夷狄天之一气,从古无灭绝之理。
为今之计,但当练兵理财修饬边备,使中国形势常强,四夷不敢侵侮,畏威听命,乃是治安之策。
若欲深穷巢穴,扫荡覆灭,亦恐民力殚屈,财用匮竭,因之以水旱,他日虽悔无及。
望圣滋深思远虑,断自渊衷,天下幸甚。
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〇五。
大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 唐 · 刘轲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四十二
岁丁巳开成纪年之明年。有具寿沙门曰令检。自上京抵洛师。以缥囊盛三藏遗文传记。访余柴门于行修里。且曰。闻夫子斧藻偫言旧矣。讵直专声于班马。能不为释氏董狐耶。抑岂不闻贞观初慈恩三藏之事乎。敢矢厥来旨云。三藏事迹载国史及慈恩传。今塔在长安城南三十里。初高宗塔于白鹿原。后徙于此。中宗制影赞。谥大遍觉肃宗赐塔额曰兴教。因为兴教寺。寺在少陵原之阳。年岁寖远。塔无主。寺无僧。荒凉残委。游者伤目。长庆初。有衲衣僧昙景始葺之。大和二年安国寺三教谈论大德内供奉赐紫义林。修三藏忌斋于寺。斋众方食。见塔上有光。圆如覆镜。道俗异之。林乃上闻。乃与两街三学人共修身塔。兼砻一石于塔。至三年修毕。林乃化遗言于门人令检曰。尔必求文士铭之。检泣奉遗教。直以铭为请。非法允之冢嫡。谁何至此乎。轲三让不可。乃略而铭之。三藏讳元奘。俗陈姓河南缑氏人。曾父钦。后魏上党太守。祖康。北齐国子博士。父惠英。长八尺。美须眉。魁岸沈厚。号通儒。时人方汉郭林宗。有子四人。奘其季也。年十三。依兄捷出家于洛。属隋季失御。乃从高祖神尧晋阳。俄又入。学摄论毗于基暹二法师武德五年。受具于成都。精究篇聚。又学成实于赵州深。学俱舍于长安岳。于是西经前来者。无不贯综矣。初中国学者。多以实相性空。通贯偫说。俾彖象蹄笱。往往失鱼兔于得意之路。至于星罗棋布。五法三性。析秋毫以矢名相。界地生汇。各有攸处。曾未暇也。大遍乃兴言曰。佛理圆极。片言支说。未足师决。固是经来未尽。吾当求所未闻。俾跛眇儿视履。必使解行如函盖。始可为具人矣。且法显智严何人也。犹能孤游天竺。而我安能坐致耶。初三藏之生。母氏梦法师白衣西去。母曰何去。曰求法。贞观三年。忽海中苏迷卢山遽凌波而入。乃见石莲波外承足山。险不可上。试踊身腾踔。飒然飙举。升中四望。廓澈无际。而自占曰。我西行决矣。至凉州都督李大亮防禁特切。逼法师还京。法师乃宵遁。渡瓠芦河。出玉门。经莫贺延碛。艰难险阻。仆而复起者。何止百十耶。自尔涉流沙。次伊吾高昌王曲文泰遣贵臣以驼马迓法师于白力城。王与太妃及统师大臣等尊以师礼。王亲跪于座侧。俾法师蹑肩而上。资赠甚厚。送至叶护可汗衙。又以廿四封书。通屈支等廿四国。献花缯五百疋于可汗。称法师是奴弟。欲求大法于婆罗门国。愿可汗怜师如怜奴。其所历诸国。为其王礼重。多此类也。自尔支提梵刹神奇灵迹。往往而有。法师皆沥诚尽敬。耳目所得。孕成多闻。与夫世称博物者。何相万耶。详载如传。惟至中印度𨚗烂陁寺。寺遣下座廿人明详仪注者引参正法藏。即戒贤法师也。既入谒。肘膝著地。舐足已。然后起。法藏讯所从来。曰自支𨚗。欲依师学瑜伽论。法藏闻则涕泗曰。解我三年前金人之说。伫尔久矣。遂馆于幼日王院觉贤房第四重阁。日供担步罗果一百廿枚。大人米等称是。其尊敬如此。法师既名流五印。三学之士。仰之如天。故大乘师号法师摩诃天。小乘师号解脱天。乃白大法藏请留之。法师曰。师等岂不欲支𨚗之人开佛慧眼耶。不数日。东印度王拘摩迎法师。戒日王闻法师在拘摩处。遣使谓拘摩曰。急送支𨚗僧来。拘摩曰。我头可得。僧不可得。戒日神武雄勇。名震诸国。乃怒曰。尔言头可得。可将头来。拘摩惧。乃严象军二万。船三万。与法师同溯殑伽河。筑行宫于河北。拘摩自戒日于河南。戒日曰。支𨚗僧何不来。拘摩曰。大王可屈就。王既见法师。接足尽敬。且曰。弟子闻支𨚗国有秦王破阵乐。乃问秦王是何人。法师谈太宗应天顺人事。王曰。不如此。何以为支𨚗主。因令法师出制恶见论。然小乘外道。未即推伏。请于曲女城集五印沙门婆罗门等。兼十八国王。观支𨚗法师之论。凡十八日。无敢当其锋者。戒日知法师无留意。厚以象马橐装饯法师。又以素謺印书使达官送法师。所经诸国。兵卫达汉境。法师却次于阗。因高昌商胡入朝。附表奏自西域还。太宗特降天使迎劳。仍制于阗等道送法师燉煌于流沙。鄯部于沮沫。时帝在洛阳。敕西京留守梁国公元龄备有司迎待。是日宿于漕上。十九年春正月景子留守自漕奉迎于都亭。有司颁诸寺帐舆花幡。送经于宏福。翌日。大会于朱雀街之南。陈列法师西域所得经像舍利等。其梵文凡五百廿夹。六百五十七部。以廿马负而至。自朱雀至宏福十馀里。倾都士女。夹道鳞次。若人非人。曾不知几俱𦙁矣。壬辰。法师谒文武圣皇帝于洛阳宫。二月己亥。对于仪鸾殿。因广问雪岭已西诸国风俗。法师皆备陈所历。若指诸掌。太宗大悦。谓赵公无忌曰。昔符坚称道安为神器。今法师出之更远。时帝将征法师请于嵩之少林翻译。太宗曰。师西去后。朕为穆太后西京造宏福寺。寺有禅院。可就翻译。三月己巳。徙宏福。夏五月丁卯法师方开贝叶。廿年秋七月。法师进新译经论。仍请制经序。并进奉敕撰西域记十二卷。太宗美法师风仪。又有公辅才。俾法师裼缁褐袭金紫。法师因以五义褒扬圣德。乞不夺其志。遂问瑜伽十七地义。太宗谓侍臣曰。朕观佛经。犹噡天望海。法师能于异域得是深法。非惟法师愿力。亦朕与公等宿殖所会。及三藏圣教序成。神笔自写。太宗居庆福殿。百寮陪位。坐法师。命宏文馆学士上官仪对偫寮读之。廿二年夏六月。天皇大帝居春宫。又制述圣记及菩萨藏经后序。太宗因问功德何最。法师对以度人。自隋季天下祠宇残毁。缁伍殆绝。太宗自此敕天下诸州寺。宜各度五人。宏福寺度五十人。戊申皇太子请法师为慈恩上座。仍造翻经院。备仪礼自宏福迎法师太宗皇太子后宫等。于福门执香炉。目而送之。至寺门。敕赵公中书令褚引入。于殿内奏九部乐破阵舞。及百戏于庭而还。廿三年夏四月。法师随驾于翠微宫。谈赏终日。太宗前席攘袂曰。恨相逢已晚。翌日太宗崩于含风殿。高宗即位法师还慈恩。专务翻译。永徽三年春三月法师于寺端门之阳造石浮图。高宗恐功大难成。改用砖塔。有七级。凡一百八十尺。层层中心。皆有舍利。冬十月中宫方妊。请法师加祐。既诞。神光满院。则中宗孝和皇帝也。号为佛光王。受三归。服袈裟。度七人。请法师为王剃发。及满月。法师进金字般若心经及道具等。显庆二年春二月。驾幸洛阳法师与佛光王发于驾前。既到馆。于积翠宫终译发智婆沙。法师早丧所天。因扈从还访故里。得张氏姊。问茔垄已平矣。乃捧遗柩改葬于西原高宗敕所司公给。备丧礼。尽饰终之道。洛下道俗赴者万馀人。释氏荣之。三年正月。驾还西京。敕法师徙居西明寺高宗以法师先朝所重。礼敬弥厚。中使旁午。朝臣慰问及锡赉无虚日。法师随得随散。中国重于般若。前代虽翻译犹未备。众译焉。法师以功大恐难就。乃玉华宫翻译。四年十月法师如玉华。馆于肃成院。五年春正月一日。始翻梵本。总廿万偈。法师汲汲然常恐不得卒业。每厉译徒。必当人百其心。至龙朔三年方绝笔。法师翻般若后。精力刓耗。谓门人曰。吾所事毕矣。吾瞑目后。可以蘧蒢为亲身物。门人雨泣。且曰。和上何遽发此言。法师曰。吾知之矣。麟德元年春正月八日。门人元一大浮图倒。法师曰。此吾灭度之兆。遂命嘉尚法师具录所翻经纶。合七十四部。总一千三百卅八卷。又造俱𦙁画像弥勒像各一千帧。又造素像十俱𦙁供养悲敬上油各万人。烧百千灯。赎数万生。乃与寺众辞。三称慈尊。愿生内眷。至二月五日夜。弟子光等问云。和上决定得生弥勒内众否。颔云得生。俄而去。春秋六十九矣。初高宗闻法师疾作。御医相望于道。及坊州奏至。哀恸。为之罢朝三日。敕坊州刺史窦师官给葬事。又敕宜听京城僧尼送至塔所。门人奉柩于慈恩翻经堂。道俗奔赴者日盈千万。四月十四日葬于浐东。京畿五百里内。送者百馀万人。至总章二年四月八日。有敕徙于樊川北原。伤圣情也。法师长七尺。眉目若画。直视不顾。端严若神。自大教东流。翻译之盛。未有如法师者。虽滕澄什康会竺护之流。无等级寄言。其彬彬郁郁。已布唐梵新经矣。自示疾至于升神。奇应不可殚纪。盖莫详位次。非上地其孰能如此乎。又曰。
三藏之生,本乘愿来。
入自圣胎,出于凤堆。
大业之季,龙潜于并。
孺子谒帝,与兄偕行。
神尧奇之,善果度之。
不为人臣,必为人师。
师法未足,自洛徂蜀。
学无常师,鸟必择木。
迹穷夷夏,更讨身毒。
寺入烂陁,师遇尸罗。
王逢戒日,论得瑜伽。
瑜伽师地,藏教泉府
猬●98A7名数,玺抽圣绪。
我握其枢,赤幡仍竖。
名高曲女,归我真主。
主当文皇,臣当蔡梁。
天下贞观,佛氏以光。
光光三藏,是护是付。
付得其人,经纶彬彬。
梵语华言,胡汉相宣。
台臣笔受,御膝前席。
积翠飞花,恩光奕奕。
太宗序教,天皇述圣。
扬于王庭,百辟流咏。
三藏慰喜,灵祇介祉。
蔑彼滕什,曾无此事。
我功成矣,我名遂矣。
脱屣玉华,升神睹史。
发棺开殓,天香馥馥。
地位殊分,神人是卜。
中南地高,樊川气清。
修塔者谁,林公是营。
门人令捡,实尸其事。
铭勒塔旁,捡真法子。
吴推官十五见过 南宋 · 韩淲
 押漾韵
君来已三年,凡几过涧上。
杯酒逭我饥,言笑亦舒畅。
同游多时髦,意岸杂谑浪。
倡优发俚曲,貌态或动荡。
君今欲行矣,家山信无恙。
人情久则疏,是乃流俗状。
吾侪远逾密,此当足嘉尚
萧条麦秋寒,烟雨写青嶂。
江空一水桥,城郭两相望。
他时延陵西,彼此记閒放。
夜来夫如何,不和可无唱。
和伯辉去岁所寄兼怀曾君锡左司 南宋 · 韩淲
 押词韵第十一部
山扃竹林居,神情为之凝。
泉仙墨妙挥,特令人眼明。
是岂有心哉,亦匪不平鸣
其仙今如何,帝所振金声。
枕曲刘伯伦,漱石孙子荆
既言委陆沉,颇谓乃峥嵘。
放身尝一游,面势既经营。
极知天下士,不但同年生。
襟期两嘉尚,岁月有馀情。
我亦老宾客,祇欲身中清。
槁项秃发矣,空吟泽畔行。
五更转 明 · 沈鲸
 出处:六十种曲 双珠记 第四十五出
自那日。
兵戈攘。
勤王效奋扬下官方在军门用事。只见你爹爹呵。
蒙恩改调同营帐。
汗马联勋。
皆膺殊赏。
小生:既授显爵。
又与姑娘连姻。
可喜可喜。
小外:制纩衣。
藏雅句。
嘉尚
玉音特赐谐随唱。
合:是岂人为。
定由天相。
右谏议大夫工部侍郎沈公神道碑 宋 · 杨杰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四五、《无为集》卷一二
沈氏之先,出于周文王之子聃季,食采于沈,因而命氏。
光禄勋戎徙居会稽乌程,后改乌程吴兴郡,故沈氏以吴兴为望。
由汉以来,世为右族。
宋有庆之,梁有休文
润州司兵参军岌生愉,为怀州都团练判官
愉生僎,为同州冯翊
僎生师举,为太常协律郎
师举生籍,为衢州常山,讳籍即公之高祖考;
越州剡县讳德饶,公曾祖考也。
海州朐山讳仁谅,公祖考也。
工部尚书讳平,公烈考也。
太夫人胡氏,封安定郡太君
朐山徙居历阳,今为历阳人
源流深远,庆德相承,笃生良臣,器识宏博。
公讳立,字立之,少孤,力学,事母至孝,鞠育诸弟,率以懿行,乡闾耆艾推以为法。
文词敏瞻,场屋有时名。
天圣中进士第,历任桐城,畿县主簿,知绩溪洪雅二县,通判寿州益州,知池州杭州越州江宁府宣州沧州
入为三司户部钱判官判都水监
知审官西院
出为淮南转运副使两浙京西河北都转运使,充江淮两浙荆湖路都大制置发运使提举商胡埽,提举崇禧观以老焉。
大理寺丞殿中丞太常博士屯田、都官、职方三员外郎兵部郎中太常少卿集贤殿修撰右谏议大夫,赠工部侍郎
公自初任,已能夙夜勤职,廉义自持,孜孜民事,以报国家,故所至郡县,为部使者,皆以才称。
公尉桐城,盗不入境;
主畿内簿,吏不敢欺。
治小邑皆兴学舍。
在商胡,采摭大河事迹,古今利病,曰《河防通议》,世之治河者取以为据。
尝遇苏湖大水,民多艰食,公为发仓廪,出馀财,选择部吏,分主赈贷。
诸县有率大姓出为助者,公曰:「官廪充牣,乌用扰民」?
悉还给之。
若积粟之家能自贷借下户者,候其丰岁,官为理偿,民以为便,存活甚众。
初,领朔方漕,陛辞日,英宗皇帝曰:「知卿用心公家,故召卿经画边事,慎勿张皇」。
公遍历边郡,经度处置,人不以为疑,盖能承上意也。
公总外计,旧号冗剧,施设皆有条理。
于是纲吏绝侥倖之望,疲兵无冻馁之苦,金帛丰羡,仓廪充溢,天子闻而嘉之。
因奏计,上从容慰谕云:「知卿素有才力,更宜为朕用心」。
及存问家属、诸子次第,续遣中使赐中金二百两,以优其劳。
金陵日,上曰:「以卿清慎公勤,故以重地委卿」。
问所藏书,令进所编《名山都水记》三百卷,并家藏书目,乃赐诏书敦奖。
公为北朝正旦国信使,是岁契丹行册礼,遣傧介曰:「能同虏中百官之服,则入见;
不尔,当叙班门外」。
公正色曰:「远衔君命以通两国之好,安可门外见耶?
顷者迓北使到阙,会本朝讲元会之礼,亦未尝命北使易衣冠。
常礼,不可遽易」。
虏人无以答,遂以常服入焉。
使还,赐金紫,旌其不辱命也。
公尝撰《茶法易览》,具述之利害,于今者以为令。
熙宁二年,当转对,力言邪正治乱之道,语甚切直,识者知其所存。
公事三朝,白首一节。
生平乐经史,手不释卷。
自奉甚,其稍廪之馀,皆供纸札之费,故藏书埒于内府
累降中旨,就其第传录,以补官书之阙。
元献晏公而下,卿士大夫有歌诗序记百馀篇,以美其嘉尚
既退,归历阳,尝曰:「吾起家寒素,仕宦至两省
藏书三万卷以遗子孙,年馀七十而支体康宁,是无一不如意也」。
惟日与宾朋诗酒为乐,所著《名山都水记》、《茶法易览》、《河防通议》、《盐筴总类》、《贤牧传稽正辨讹》、《香谱》、《锦谱》洎文集共四百卷。
公治家有法度,教子有义方,故内外雍肃,诸子笃学,所至有能声,皆其善教之致也。
娶夫人吴氏,封濮阳郡君
继娶夫人董氏,封仁寿郡君
男六人:长安国,次安民,早卒;
安道,次安上,次安节,次安礼。
女四人:长适进士朱延之,次适宣州旌德县师德,次适秘书丞裴维甫,次适濠州司法丁源,并早卒。
孙男十四人:庆孙、寿孙、孝孙,并试将作监主簿
幼。
孙女三人。
公既薨,枢密直学士钱公为铭,以纳于圹中。
其后乡人耆旧怀公之德,过公墓下,则肃然致恭。
其孤请予文以书于碑。
其铭曰:
沈氏之源,浚于吴兴
会稽东阳,令闻继承。
逮于朐山,政肃典刑。
德积庆馀,我公以生。
起家文儒,策科帝廷。
筮仕甸畿,夙夜靡宁。
宰牧观风,若权在衡。
进秩侍从,始终不倾。
会计内外,转输富盈。
孝友于家,接物信诚。
利在邦国,爱均编氓。
典领都水,浚治有经。
民乃奠居,以耨以耕。
审官进贤,公哉黜升。
奉弊出疆,烨烨旄旌。
华服不易,宪度是凭。
不辱君命,正色虏庭。
书载史官,炳然丹青。
功成愿归,请符金陵
天子曰嘻,诏其屡登。
昌言启沃,衮章其荣。
惠浃政行,镇移宣城
囊封乞身,挂冠林坰。
天子念劳,嗟其颓龄。
俾奉琳宫,燕间紫清。
归老历阳,锦绣耀荣。
稚耋驩呼,豆觞出迎。
公还旧庐,乐康且宁。
三万卷,充屋架楹。
以示子孙,不传金籯。
寿乎有穷,不朽者名。
民怀其德,烹牲荐馨。
道左丰碑,信辞是铭。
从事赵汝谈特授行太社令 南宋 · 卫泾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一二、《后乐集》卷一
宗室之贤而文若汉间平、唐贺白,盖不多见。
如尔之力学好修,辞章雅健,良足嘉尚
寘之曲台,益懋器业,朕将有观焉。
可。
王安石专权谋利及引薛向领均输非便奏熙宁二年十月 宋 · 刘述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六、《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九、《通炮长编纪事本末》卷三八、《宋史》卷三二一《刘述传》、《宋元通炮》卷三一、《吴兴备志》卷一一
臣等历观自古以来为人君者,未有不以偏听失德;
为人臣者,未有不以专权致乱。
《志》曰:「听之不聪,是为不谋」。
盖以其不能广览远听,择所长而用之,而溺于私爱,甘于谀佞,忘义理之是非,惟辩给之嘉尚
《洪范》曰:「聪作谋」。
若其听受之偏,其能谋乎?
《书》曰:「臣之作福作威,害于而家,凶于而国」。
《易》曰:「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盖言臣之事君,将顺其美,正救其恶,有功而不敢尸,有善则归于上。
故人虽知其贤,而不得见其迹。
苟异于是,已非臣道,矧威福在己乎?
臣等切见陛下擢用王安石参知政事,未逾半年,中外人情嚣然不安,盖以其专肆胸臆,轻易宪度,而全无忌惮之心也。
臣等请言其略。
伏自陛下即位以来,精心万几,任贤求治,常若饥渴。
故置安石政府,必欲致时如唐虞,跻俗如成康
安石反以管商权诈之术,战国纵横之论,取媚于陛下。
陛下遽信其言,遂与陈升之同谋,侵夺三司之利,收为己功,开局置官,引三人者于本司议事,用八人者分行天下,惊骇物听,动摇人心。
其所辟用,皆门下亲旧之人,如吕惠卿、王子韶、卢秉、王汝翼之徒,岂能通晓钱谷,周知天下之利源乎?
复用薛向发运使,兼领均输之职。
信如诏书之言,徙贵就贱,用近易远,固亦无害。
然使小人为之,假以货泉,任其变易,纵有所入,则不免乎夺商贾之利。
商贾既不行,则诸路税课自然亏失,是先丧其岁时之常入,则国之经费何以仰给?
官司贩易物有难售者,须至均配在民,以取其直。
物既积壅,艰于速贸,则必有鬻田宅,破家业,以应期会者。
不然,则淫刑滥罚,从而加之矣。
古人有言曰:「财尽则怨,力尽则叛」。
民既怨叛,则恐癚雄之人得以攘臂于其间矣。
不识朝廷之意,果以是为便乎?
而况薛向之为人也,所至之处,多用耳目刺探州县长短,从而胁持之,即以裒銂非道之事,俾之承禀。
其赃贪畏懦之人,莫不俛首曲从。
其公正持守之者,须至违戾,则必为其中伤矣。
朝廷方委之兴事,万一有勉而听之者,则蝲绅之徒离心解体,将自窜于珀穴之中矣。
不识朝廷之意,复以为便乎?
去年许遵,文过饰非,妄议谋杀自首按问之法。
朝廷遂差王安石司马光定夺。
二人者所见不同,司马光则持至公之论,请依旧法,不可以谋为因。
王安石则任一偏之见,改旧法而立新议,以害天下之大公。
臣等抗章论辩,指安石之议为非。
复差吕公著、韩维、钱公辅再定,而皆附从其说,不思法制之难行,但务人情之茍合。
后来言者不已,又令密院同议可否。
文彦博等所定既协公道,陛下即以众人所议文字委富弼看详。
在病告,不俟其出,朝廷又却行安石所定首减指挥,良由同列畏其强愎,陛下惑其浮辩,乃至此尔。
小人章辟妄献岐邸迁外之议,疏间陛下友爱之德,罪不容诛。
御史中丞吕诲及臣等连章奏乞加窜逐,以绝疑萌。
陛下虽屡许其请,独安石百端沮格,且荧惑圣听,而陛下以为爱己,遂隐忍而不行。
是以吕诲陈安石党庇小人之迹,而复降黜,中外之议,喧然不平。
吕公著一言辟光之罪,即时贬责。
公著中丞也,何诲言之而获戾,公著言之而遽行?
公著安石生平相知,表里相应,亦恐言之未必从也。
岂非威福之柄不出于陛下,而尽由于安石乎?
且如近用吕公著御史中丞,与兄公职任相妨。
臣等亦曾论列,陛下不以为听也。
切闻陛下始欲用司马光中执法安石力荐公著,而欲罢公弼枢府之任。
公著以人言不协,又于兄弟之义难安也,遂亦辞免。
陛下乃听安石之言,遂两用之,此得为允当乎?
近又睹中书诸子,今后御史中丞独举台官,不拘官职高下,此亦安石之谋也,不过欲引用门下之人,置在台中,为己之助耳。
己之有过,彼则不言,此得为朝廷之福乎?
况祖宗以来,未尝有兄在枢府而弟为中丞者,亦未尝有举台官不拘官职高下,而知杂御史不同议也,亦未尝有不与学士院轮举也。
先朝所立制度,乃陛下家法,自宜世世子孙守而勿失。
今一旦信安石之言,乃欲事事更张,废而不用,良可惜也。
如上所条之事,岂非安石之专权,而陛下之偏听乎?
切见安石故人团练副使陆伸叙复著作郎,颇喧物议。
陆伸昨知柳州日,于治平亮阴中使妓乐饮宴,以至更深。
虞候兵士作闹,遂决挞虞候,至于身死。
情理至重,朝廷明有指挥,经恩未得叙用,仍不与亲民。
盖事与福建路提刑王陶,因不觉察其子贩盐,一般责降团练副使,比之陆伸所犯差轻,尚未甄叙。
陆伸身为郡守,官列朝行,不存臣子之礼,全无忠孝之义,将何面颜更求仕进?
若非与安石相知,岂能便得复官?
安石举亲情王无咎国子监直讲无咎昨自亳州卫真主簿,移台州天台县,系次远,不赴任,寻医,却于常州掌学二年。
后复授南康军南康县主簿,避见远官,又乞寻医,遂来京师,以聚徒教学为名,出入权门,营求直讲
御史孙昌龄迎合安石之意,奏无咎不候寻医年满,先次差充直讲
况流内铨,寻医人未尝有预先举授差遣体例。
无咎寻医后,自系违碍选人,即合入元初次远路分。
今有此优命,若非安石力加荐引,曲为主张,岂能冒宠侥痈,异于众人乎?
如此之事,皆安石欺罔不公之罪也。
谨按安石自应举历官以来,凡著书立言莫不知尊尚尧舜之道,以倡率学者,故天下士人之心无不归向,谓之为贤。
以至陛下亦闻而爱之,遂致位公府。
今遭时得君如此之专,当以平时所学仁义之道启沃上心,以广圣德。
今乃首以财利之议,务为容悦,言行乖戾,一至于此,刚狠自任,则又甚焉。
不知安石之心,待陛下为如何主也?
陛下天质颖悟,不世而出,尧舜至治,指日可复。
今反以霸国诸侯之术,唐室衰世之事,诱惑上听,何不恭之甚也?
孟子曰:「齐人莫如我之敬王也,我非尧舜之道不敢陈于王前」。
安石则异于是,其意无他,是欲持禄保位,觊觎宰相耳。
其癚诈之迹,顾不明耶?
奸诈专权之人,岂宜任在庙堂,以乱国纪?
臣等伏愿陛下奋乾刚之断,早罢安石重任,以慰天下元元之心。
曾公亮,位居承弼,礼遇三朝,自宜悉虑竭忠,奋身许国。
而反有畏避安石之意,阴自结援,更相称誉,以固宠荣。
安石奏对之际,惟肆强辩,多生横议,岂执政大臣体?
采祖宗以来宰相故事,若昭文在假,集贤不敢专行圣旨,岂如今日安石作参知政事,傲视同列,旁若无人,爱憎与夺,一出于己,败坏中书故事,皆公亮之罪也。
公亮久妨贤路,无补时政,亦堪罢免。
赵抃则括囊拱手,但务依违。
大臣事君固若是耶?
方今河北地震,连年不已,加之星文谪见,天下水灾,漂溺人民,不可胜数。
变异之来,无甚于此。
庙堂视之,恬不为怪。
臣等但恐渐更多事,使陛下不得安枕而卧,皆大臣之罪也。
伏望陛下思宗社之长计,措生灵于久安,委任老成有德之人,疏远迂阔生事之辈,臣等不胜爱君忧国之至。
孝行记咸淳七年五月 南宋 · 余植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四○、《景定严州续志》卷五
天地之性,人为贵。
人之所以异于物者,以其有纲常之道也。
则夫事亲以孝,乃人子当为之事。
五致未备,不足以为人。
然自世降俗微,知之者鲜,有能卓然尽其难能之孝而出于天性之自然者,是忱可嘉尚也已。
植学制此来,实在圣天子潜藩附庸之邑,去天咫尺,故斯民之濡染孝治者最深。
迩年,其民以孝行闻者凡五十人。
举善而劝不能,长民之职也,用刻姓名,以劝来者。
咸淳七年岁次辛未元日,拟承义郎、知建德府建德县主管劝农公事、兼弓手寨兵军正、赐绯鱼袋余植记。
梓潼真君行祠记景定二年 宋末元初 · 叶梦鼎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三三、《景定严州续志》卷四
景定二年大比兴贤,太府寺丞严陵钱侯即今之华坊,作梓潼真君祠。
世言帝命司桂籍,主人间科第者也。
教授郑君瑶以书来徵记,曰:惟严陵山水秀天下,钟奇产英,魁儒相继出,志道义、崇气节,不但以词藻名世也
声光荡摩,达于疃耕,濑钓之区,家诵书,人业儒,交勉为士君子之行,又不但以名第相眩慕也。
侯始至,谂其国俗而嘉尚之,凡学宫俎豆之事,庖廪之供,必敬必饬,乃复经始斯役,揭虔妥灵,蕲以相斯文、福多士,艺闱设棘,而祠宫适成群,六邑之彦,雷动雾滃,顾瞻奂轮,兴起风烈,至有感吉梦而占上游者,斯亦异哉!
余惟上以德艺宾士,士知自修而不蕲上之知,古之道也。
自科目兴,应书自衒,而古意日以薄,顾复使大冠修剑者流咸盻盻焉,乞灵于神,以志一得。
余始惑焉,既乃访之蜀珍,稽诸志谍,则知神之生也,世以忠孝显。
夫忠孝,百行之冠冕,其刚大浩然之气,精纯不二之心,耿耿宇宙间,殆日月并揭,河汉同流,风霆烈而山岳峙也。
眉山苏公所谓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其是物欤!
是以神之庙食被四蜀,人士严奉如锦官、夫子、石室、诸葛忠武,历千百载如一日,中更西事拂扰,黠酋暴客过辄投戈罗拜,是何威灵气燄!
动悟人物如此秉彝好德,无间哲愚,是必有以触其天矣。
国家吁俊尚贤,三岁有诏与郊,见神示之典,同万乘临轩,与册拜公孤之仪等,甚重事也,士由此选,盖将致其为臣为子之大节,明纲常以准世,弘德业以庇民,顾岂使之弄铅椠、侥禄利而已!
今贤侯身劝为驾,尔严之士方衮衮上春官、奉大对,当思天高地厚,中立此身,君亲之报难穷,忠孝之节易挠,惟无负于君亲,即无愧于天地,而亦不为尔神羞,此侯作祠之初意,所以望尔士者厚,而垂教思者远也。
抑神九十四化之说,祝史傅会,侮圣渎灵,世未有明辨之者,而神阴翼世教之意泯焉。
夫化者谓能神其道以化俗,非如释氏以幻为化也。
故神之福善也,恶者化而为善,神之佑顺也,逆者化而为顺,神之好是正直也。
邪者谄者化而为正直,皆忠孝之感也。
洋乎在上,必有监于斯言。
侯名可则,吴越五王后,丞相魏国忠靖公嫡孙,盖世载忠孝云。
太中大夫权兵部尚书、兼权吏部尚书、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兼太子詹事宁海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天台叶梦鼎记。
朝奉郎主管成都府玉局观方逢辰书。
朝奉大夫、新除宗正少卿、兼太子侍读留梦炎题。
乞赏汪伋汪份奏庆元二年六月 南宋 · 何澹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九八
顷岁假守庆元,适当大歉,有奉化县寄居修职郎、新汉阳县汪伋,不待劝谕,捐谷四万,减价赈粜,以救灾伤,又为本县代纳税钱五个月,以使细民从便兴贩,一时人户赖以存活。
淳熙年间亢旱,亦当令其弟份纳粟输官,本府以应格保明推赏,朝廷竟未给告。
伋好施不倦,继又为奉化小民代纳一年丁钱,以此知其前后务在济人,诚可嘉尚,乞还汪份之赏以示大信,量与伋循转,风示中外,为歉岁富人之劝。
按:《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二之三六。第四册第三八○○页
分韵得杖字三十韵 元末明初 · 陈谟
 押词韵第二部
西林崒雄峰,众山此其王。
秀如冲霄凤,险若排空浪。
高木郁扶疏,旭日明滉瀁。
何烦紫盖朝,默已通蓬阆。
太史览九州,于焉憩仙仗。
遂令百里间,疲癃走祈望。
高明当中天,拱卫罗万象
是日正重九,晴云开荡荡。
往来三四公,白发森相向。
始自泮水涯,青钱挂筇杖。
徐升武亭,宛见武安像。
飞步凌数阶,恍然层霄上。
始悟出城闉,顿隔蠓蚋盎。
稚松早腾拿,香草极条畅。
落星不上天,伏鸽犹在圹。
顾侯镇是邦,文武古良将。
马军送行厨,时羞压冬酿。
宠兹数君子,园绮相少长。
佳句况绝奇,意重千金贶。
朋徒有清欢,觞酌无限量。
侯惠不可忘,羁怀良自旷。
吾爱元阳子,至宝不慢藏。
掉头不能吟,养真有嘉尚
吾爱霞外人,飘萧云鹤状。
身藏一黍微,气溢九垓壮。
自惭局方内,探道肯多让。
言誇岂是玄,梦断犹成想。
譬如水中月,谁能擒不放。
归途醉昏昏,逸兴殊怅怅。
遥礼山上云,云深暮钟响。
峡州剌史崔昌遐秘书监 唐 · 薛廷圭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三十七
敕。
令之出牧。
优贤之任也。
苟昆弟当涂
即不敢膺其选。
避膏粱而示谦畏者。
果能行之。
乘气焰而苟温足者。
或自便矣。
具官崔昌遐
昔以令季。
作镇衡湘。
愿分使符。
出守荆楚
辍自秘府
委之夷陵
二天方惠于疲人。
三入复苏于旱岁。
亟陈章表。
牢执撝谦。
以为手足秉钧
固绝饥寒之患。
簪缨委地。
宜均休戚之怀。
且惜分飞。
惧妨贤路。
操履如是。
在志不回。
凡今之人。
兹用嘉尚
况尔践扬华显。
彬蔚彩章。
际此修途。
资之明识。
又安敢置尔于要剧之地。
烦尔于撝揖之劳者哉。
眷言三阁。
实秘九流。
简求常在于清贤。
临长必先于儒者。
矧留虚位。
允属佥谐。
更增驭贵之荣。
不改秩宗之任。
承休宠。
勉务优闲。
正议大夫秘书监
赐新除武节大夫遥郡刺史依前閤门宣赞舍人虢陕州镇抚使兼知虢州董震奖谕敕书四月三日 宋 · 綦崇礼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四七、《北海集》卷一六
董震:自兵缠雍洛,地隔江湖,顾王命之未通,岂人心之能固?
夙宵在念,焚灼于怀。
惟汝克殿一邦,并连他郡。
既倡端而效顺,将相帅以归真。
天无疾风,安知劲草;
人当乱世,乃见纯臣
载亮勤诚,屡形咨叹。
已加爵命,就畀藩方。
惟神相于至忠,矧事从于大谊。
庶由乃力,能一众情。
勉就功名,副予嘉尚
故兹奖谕,想宜知悉。
夏热,汝比好否?
遣书,指不多及。
武功大夫贵州团练使统制军马李宏奖谕敕书六月二十七日 宋 · 綦崇礼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四七、《北海集》卷一六
李宏:省福建江西荆湖南北路宣抚使司奏,潭州申:「马友自到,跋扈恣横。
六月一日李宏将马友处置讫」事。
朕以马友恃众阻兵,连年叛命,戒于多杀,姑务涵容。
而汝疾恶之资,出于天性;
体国之志,备见诚心。
歼厥渠魁,既少申于众愤;
抚其部曲,俾还齿于王人。
载览奏陈,良深嘉尚
故兹奖谕,想宜知悉。
夏热,汝比好否?
遣书,指不多及。
正学发潜卷为韶州李封君作二首 其一 明 · 卢龙云
 押词韵第六部
湛湛浈江水,英英庾岭云。
昔有幽潜士,于此扬清芬。
努力追千古,潜心事典坟。
豪华俗所悦,而乃厌尘氛。
圣功始克复,章句岂徒云。
名教自足乐,嘉尚志不群。
式闾慕高义,交者意独勤。
令子承先德,通籍迩明君。
应时树嘉绩,奕奕振前闻。
义方馀世泽,取赢属后昆。
归鹿 其三 清 · 李宗城
七言绝句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梧川先生集卷之一
闲情晚觉含杯趣,世事都输欹枕看。
进退安危谁复系,岩岩惟望鹿门山
附:备忘记(英祖) 备忘记。奖忠容直。王政之所先。故昔以唐宗魏徵之知遇。嘉其忠赏其直矣。李判府事以黄耇旧臣。自予在春宫时。以宾客辅导。忠款已知。大拜之后。靡懈此心。至老深笃。岂徒予之嘉尚。抑亦通朝之所共知。吏曹参议李宗城。受乃父之训。匡其君于诚。自玉署南床。以至下大夫。终始靡懈。随事补阙。居职去位。有怀无隐。或有其言过中。不豫于心。伊后思之。皆非为身计。久居经幄讲席。寂寥则必也思焉。政令有过处。心以为宗城之意奚似。厥后入侍。果补其阙。噫。予之于宗城。唐宗之于魏徵。唐宗则田舍翁之言。虽谕内后。予则谕其人。比诸魏徵。薄耶厚耶。宗城既欲为良臣。予独何忍为闇主。噫。宗城之心予知。岂可无赏。今下貂帽。自政院召而与之。仍命勿谢着还家。慰老父。(甲寅十二月二十六日。)
槟榔 明 · 王佐(汝学)
桃李虽不言(言,丛书作“云”。 ),下自成径蹊。
所珍桃李如,市里争奔驰(此言不求售而人自趋之。)
茫茫烟岛深,漠漠千园林。
云落羽扇乱,日高华盖森。
就之千万株,青翠悦人心(就人所见言。)
繁霜开夏花,清香飘水沉。
湛露满秋实,溅齿寒淋淋。
昨看嫩秀茎,青子何离离。
风霜飒变易,红紫离披垂。
年年炎洲叟,独擅居货奇。
小贩纳岁月,钜贾守藩篱(贾,明正德琼台志》卷九、诗选皆作“”。 )
主翁但坐笑,索价高层梯(高,丛书作“万”。 )。(言种者坐而享利)
风味何所嘉,非蜜非饧饴。
冲淡紫烟外,世人那得知。
入体散无声,满面春熙熙。
点唇脂失色,登颊酒无姿。
风味寻常事,浓华世俗肌。
所喜花草部(喜,诗选、丛书作“嘉”。 ),尤足重伦彝(言风味容色未足嘉尚,所者有关诸彝伦云。)
婚姻重然诺,河山誓不移。
宾客交堂阶,鞭霆来恐迟。
陆羽随先倡(随,诗选作“推”。 )杜康张后师。
三千周曲礼,孰敢事(事,诗选作“争”。 )先施(第六节言行礼,最为急切先举。)
消息忙归女,风情属赘儿。
银刀开宝匣,金蒂趁花枝。
交际尤珍重,蓬山路不迷。
故人京洛缶,游女汉皋汉皋,诗选作“结纰”。 )
俗尚恒为命,人情固自怡。
木奴轻楚帛(木奴,诗选作“价虽”。),树本越神赀(俗尚至此,极矣。以其有厚利而人趋慕之,如下文所云也。)
二广同风俗,八闽均礼仪。
车航隐囊橐,山海平路岐(此推极至于闽广俗尚人情之同,无间远迩,故趋利者视车航为囊橐之隐,而冒山海之险如平地,决性命以求之者,有由也。)
怪落金盘里,能光刘穆之(此总结诗意,言俗尚人情如此,无怪乎刘穆之虽贵至公卿,亦以金盘盛一斛誇耀于人也。《前汉书·李广传》:“李不言,下自成径蹊。”以比槟榔,亦然也。)
太常少卿李贻业宗正卿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七十九、全宋文卷一六、《徐公文集》卷七、《全唐文》卷八七九
敕:先王睦亲也,必求宗姓之贤者、朝行之名臣,为之表仪,序其昭穆。
今我有命,时惟旧章。
某官贻业,学以润身,文以行礼,贞以干蛊,直以事君。
有一于此,是可嘉尚,矧备四者,非所谓名贤乎?
今朕嗣续丕基,敷遵庆泽,是用选于掌乐,为我司属。
使吾宗室有信厚之风,非贻业而谁?
勉修厥官,无忝多训!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