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慧布”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摄山栖霞寺诗并序 陈朝 · 江总
 押筱韵
祯明元年岁丁未四月十九日癸亥。入摄山慧布法师。忆谢灵运集还故山入石壁中寻昙隆道人有诗一首十一韵。今此拙作。仍学康乐之(广弘明集无之字。注云:三本、宫本有之字。)体。
霢霂时(文苑作新。)雨霁,清和孟夏肇。
栖宿绿野中,登顿丹霞杪。
敬仰高人德,抗志尘物(广弘明集云:宋本作由。)表。
三空豁已悟,万有一何小。
始从情所寄,冥期谅不少。
荷衣步林泉,麦气凉昏晓。
乘风面泠泠,候月临皎皎。
烟崖憩古石,云路排征鸟。
披径怜森沈,攀条惜杳袅。
平生忘是非,朽谢岂矜矫。
五净自此涉(文苑作生。注云:一作涉。),六尘庶无扰
注:广弘明集三十。文苑英华二百三十三作游栖霞寺新雨。又新雨下注云:集作时雨。诗纪百五。
营涅槃忏还涂作诗并序 陈朝 · 江总
 押萧韵
祯明二年仲冬摄山栖霞寺布法师。只(广弘明集作某。注云:三本作只。)尔待(广弘明集作时。注云:三本、宫本作待。)终。余以此月十七日宿昔入山。仰为师氏营涅槃忏。还途有此作。
可否(广弘明集作不。注云:三本、宫本作否。)同一贯,生死亦一条。
况期(广弘明集作斯。注云:明本作期。)灭尽者,岂是俗中要。
人道离群怆,冥期出世遥。
留连入涧曲,宿昔陟(广弘明集作步。注云:明本作陟。)岩椒。
石溜冰(广弘明集云:宫本作水。)便断,松霜日自销。
向崖云叆叇,出谷雾飘飖。
勿言无大隐,归来即市朝。
注:广弘明集三十。诗纪百五。
摄山栖霞寺诗序 陈朝 · 江总
 出处:全隋文卷十
壬寅年十月十八日,入摄山栖霞寺
登崖极峭,颇畅怀抱。
至德元年癸卯十月二十六日,又再游此寺,布法师施菩萨戒。
甲辰年十月二十五日,奉送金像还山,限以时务,不得恣情淹留。
乙巳年十一月十六日,更获拜礼,仍停中山宿。
永夜留连,栖神悚听。
但交臂不停,薪指俄谢,率制此篇,以记岁月。
俾后来赏者,知余山志(《广弘明集》三十上)
摄山栖霞寺诗序 陈朝 · 江总
 出处:全隋文卷十
祯明元年岁丁未四月十九日癸亥,入摄山,展慧布法师,忆《谢灵运集》。
还故山,入石壁中,寻昙隆道人,有诗一首,十一韵。
今此拙作,仍学康乐之体(《广弘明集》三十上)
自叙 陈朝 · 江总
 出处:全隋文卷十
历升清显,备位朝列,不邀世利,不涉权幸。
尝抚躬仰天太息曰:「庄青翟位至丞相,无迹可纪;
赵元叔上计吏,光乎列传」。
官陈以来,未尝逢迎一物,干预一事。
悠悠风尘,流俗之士,颇致怨憎,荣枯宠辱,不以介意。
太建之世,权移群小,谄嫉作威,屡被摧黜,奈何命也。
后主昔在东朝,留意文艺,夙荷昭晋,恩纪契阔。
嗣位之日,时寄谬隆,仪形天府,厘正庶绩,八法八典,无所不统。
晋武帝荀公曾曰:「周之冢宰,今之尚书令也」。
况复才未半古,尸素若兹。
晋太尉陆玩云:「以我为三公,知天下无人矣」。
轩冕倘来之一物,岂是预要乎?
弱岁归心释教,年二十馀,入钟山就灵曜寺则法师受菩萨戒。
暮齿官陈,与摄山布上人游款,深悟苦空,更复练戒,运善于心,行慈于物,颇知自励,而不能蔬菲,尚染尘劳,以此负愧平生耳(《陈书·江总传》,尝自叙,其略云云,时人谓之实录。)
摄山栖霞寺 陈朝 · 江总
 出处:全隋文卷十一
盖闻天有神宫,地云灵府
桑钦博记,始叙四衢之塔。
金朔著经,因知于步之寺。
至如峰形甑累,岫势堂密,亦乌足言哉!
南徐州琅邪郡江乘县界有摄山者,其状似伞,亦名伞山
尹先生记曰:「山多草药,可以摄养,故以摄为名焉」。
南瞻旧落顾悌镇戍之坞;
北望荒村,扈谦卜筮之宅。
山西南隅,有外道馆地,俄而疫疠磨灭。
三清遗法,未明五怖之灾。
万善开宗,遂变四禅之境。
倏见齐居士平原明僧绍,空解渊深,至理高妙,遗荣轩冕,遁迹岩穴。
宋泰始中,尝游此山,仍有终焉之志。
村民野老,竞来谏曰:山多狼虎毒蛇,所以久绝行践。
僧绍曰:「毒中之毒,无过三毒」。
忠信可蹈水火,猛兽亦何能为?
乃刊木驾峰,薙草开径,披拂蓁梗,结构茅茨,廿许年不事人世。
渡河息暴,扰箧无立,皆曰诚至所感。
法度禅师,家本黄龙,来游白社,梵行殚苦,法性纯备,与僧绍冥契甚善。
尝于山舍讲《无量寿经》,中夜忽见金光照室,光中如有台馆形像。
岂知一念之间,人王照其香盖,八未曾有,渊石朗其夜室。
居士遂舍本宅,欲成此寺,即齐永明七年正月三日度上人之所构也。
山情率易,野制疏朴
崖檐峻绝,涧户幽深。
卉木滋荣,四时助其雕绮。
烟霞舒卷,五色成其藻绚。
居士尝梦此岩,有如来光彩。
又因间居,依稀目见。
宝海梵志,睡睹花台
智猛比丘,行逢影窟。
故知神应非远,灵相斯在。
居士有怀创造,俄而物故。
其第二子仲璋,为临沂,克荷先业,庄严龛像
首于西峰石壁与度禅师镌造无量寿佛坐,身三丈一尺五寸。
通座四丈,并二菩萨倚,高三丈三寸。
若乃图写瑰奇,刻削宏壮。
莲花莹目,石境沉晖。
藕丝萦发,云崖失彩。
项日流影,东方韬其大明。
面月驰光,西照匿其成凫。
大同二年,龛顶放光。
光色身相,晃若炎山。
林间树下,赩如火殿。
禅师自识终期,欣瞻瑞应,以建武四年于此寺顺寂
岂非六和精进,十念允谐?
向沐宝池,方登金地者也。
文惠太子豫章文献王竟陵文宣始安王等,慧心开发,信力明悟,各舍泉贝,共成福业。
宋太宰江夏王霍姬,蕃闺内德。
雍州刺史田奂,方牧贵臣。
深晓正见,妙识来果。
并于此岩阿,广收财施,琢磨巨石,影拟法身。
太尉临川靖慧王,道契真如,心弘檀密,见此山制置疏阔,功用稀少,以天监十年八月爰撤帑藏,复加莹饰,缋以丹青,镂之铣荡。
五分照发,千轮启焕。
排天堂庑,玉露分色。
接岫轩墀,翠微抽影。
八定之似,步纤草而扬梵。
三慧之僧,挹飞泉而动色。
喜园凝静,岂傲吏之凡游?
深谷虚玄,非愚公之俗路。
是以王公搢绅之辈,郎吏胥史之属,步林壑,陟皋壤,升精舍,拜道场,无不洗涤无明,浣濯嚣暗。
非直心之砥路,孰能如斯者乎?
法师,志业该练,心力精确,度上人将就迁神,深相付嘱。
法师聿修厥绪,劝助众功,基业田园,多所创置。
先有名德僧朗法师者,去乡辽水,问道京华,清规挺出,硕学精诣,早成波若之性,夙植尸罗之本,阐方等之指归,弘中道之宗致
北山之北,南山之南,不游皇都,将涉三纪。
梁武皇帝能行四等,善悟三空,以法师累降徵书,确乎不拔。
天监十一年,帝乃遣中寺释僧怀、灵根寺释慧令等十僧诣山,咨受三论大义。
贾谊曰:「学圣道如日之明」。
孙卿云:「登高山知天之峻」。
今之探赜,其此之谓。
南兰陵萧𥇎,幽栖抗志,独法绝群,遁世兹山,多历年所,临终遗言,葬法师墓侧。
还符田豫,托西门之冢。
更似梁鸿,偶要离之瘗。
又案《神录》云:「楚靳神在今临沂县」。
齐永明初,神诣法度道人受戒,自通曰靳尚,即楚大夫之灵也。
大同元年二月五日,神又见形著菩萨巾,披袈裟,闲雅甚都,来入禅堂,请寺众说法。
昆岭之中,百神所在;
首阳之路,八驷并驱。
未有修净戒之品,诣得道之僧,整忍辱之衣,入安禅之室。
是知名山大泽,灵异凭依者矣。
慧布法师幼落烦恼,早出尘劳,律仪明白,贞节峻远,贯综三乘,不自媒衔,楷模七众,无所底诃。
曩日静憩钟岩,余便观止。
餐仁饮德,十有馀年。
顷于摄阜,受持珠戒。
佩服之敬,虽敢怠于斯须;
汲引之劳,且曷伸于报效。
夫言意难尽,铅椠易凋。
固比河山,莫如金石。
凡诸徵应,并预随喜,并勒于碑左,乃为颂曰:
漫漫心火,冥冥世流。
若寄,喻死如休。
三明未了,十智难周。
尽缠痴爱,岂离疮疣。
敬仰鸡足,恭闻鹫头
斯风可羡,其路何由。
我开梵宇,面壑临丘。
我图灵迹,果植因修。
兼金画绘,泐石雕锼。
连云出没,泄雨沉浮。
经行松磴,禅坐蕙楼。
涧风长泻,崖溜悬抽。
花台似雪,夏室疑
名僧宴息,胜侣薰修。
三乘谓筏,六度为舟。
金幢合盖宝驾驱辀。
地祇来格,天众追游。
五时无爽,七处相侔
辞题翠琰,字勒银钩。
贤乎乐饵,过客宜留。
营涅槃忏诗序 南北朝末隋初 · 徐孝克
 出处:全隋文卷十二
祯明二年仲冬摄山栖霞寺布法师只尔待终,余以此月十七日宿昔入山,仰为师氏营涅槃忏,还途有此作(《广弘明集》三十上)
净业礼忏仪序 北宋 · 释元照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三三、《乐邦文类》卷二
元照自下坛来,便知学律,但禀性庸薄,为行不肖。
后遇天台神悟法师苦口提诲,始知改迹。
遂乃深求祖教,博究佛乘,而于佛祖微言,薄有所领。
窃自思曰:「初心晚学,宁无夙善?
但不遇良导,作恶无耻,虚丧一生,受苦长劫」。
于是发大誓愿,常生娑婆五浊恶世,通达佛理,作大导师,提诱群生,令入佛道。
复见《高僧传》慧布法师云:「方土虽净,非吾所愿。
若使十二劫莲华中受乐,何如三涂极苦处救众生也」?
由是坚持所见,历涉岁年,于净土门,略无归向,见修净业,复生轻谤。
后遭重病,色力痿羸,神识迷茫,莫知趣向。
既而病差,顿觉前非,悲泣感伤,深自克责。
志虽洪大,力未堪任。
仍览《天台十疑论》:「初心菩萨,未得无生忍,要须常不离佛」。
又引《智度论》云:「具缚凡夫,有大悲心,愿生恶世,救苦众生,无有是处。
譬如婴儿不得离母,又如弱羽祇可传枝」。
自是尽弃平生所学,专寻净土教门二十馀年,未尝暂舍。
研详理教,披括古今,顿释群疑,愈加深信。
复见善导和尚专、杂二修。
若专修者,百即百生;
若杂修者,万千一二,心识散乱,观行难成,一志专持四字名号,几生逃逝,今始知归。
仍以所修,展转化导,尽未来际,洪赞何穷?
方便多门,以信得入。
如大势至,以念佛心,获悟圆通,入三摩地
复自思念,已前所造无量罪业,不信净土,谤法毁人。
业因既成,苦果必克,纵百千劫,所作不亡。
业性虽空,果报不失,内怀惭耻,晓夕兢惶。
于是躬对圣前,吐露肝胆,五体投地,苦到忏悔。
仍发大愿,普摄众生,同修念佛,尽生净土。
欲常修习,须立轨仪,故集诸文,成此法。
从始至末,第列十门。
并准圣言,咸遵古式,事从简要,法在精专。
所贵自备修持,岂敢贻诸先达?
后贤披览,知我志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