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游玄墓圣恩寺丁巳 清末至民国 · 陈曾寿
 押个韵
青山为屏为辅佐,参天涌金刚座。
从来寺好在山门,夷叔片言真道破。
和尚坐具阔几许,一藏经数惊谁作(寺房五千四十八间,合一藏经之数。)
太湖接几光动天,帆影茶枪浮一个。
明眼未逢香雪奇,目极长空忧始大。
纱笼旧题翁陆洪,小人九四壁还涴。
佼者滔天庸者全,未死论定安足唾(壁间悬四状元书。)
僧导佛堂看履迹,彼何人斯严自课。
众惊入石趺印深,岂知念念薄冰过。
吾人来游暂一饭,流转千生蚁旋磨
出门还参柏子禅,身倦津梁斜欲卧。
注:〔题〕原无小注「丁巳」二字,据《诗存》、巾箱本补。
正月晦日期应宿同游浮山余往遍历诸峰而应宿不至遂宿会胜岩次日至华严寺作诗归示应宿兼寄朱竹君学士 清 · 姚鼐
 出处:惜抱轩诗集三
朝晖扬澜渡,明漪泛巃嵷。
舍艇杖筇入,两崖一道甬。
石若垂天云,与地离跟踵。
立柱袅纤箾,垂乳坠拥肿。
长风流其隙,飘摇殆将动。
初入浩笑廊,题名纷蠛蠓。
昏泐间一读,鼻磨目劳眮。
三曲既穿洞,一门俄出竉。
睥睨昔建矛,搏斗事呼詾。
中山信人杰,造迹拔砦勇。
浮云失前功,巨障有馀巩徐中山破浮山砦事,见本传,今尚有陈氏所筑岩门。)
超登万壑上,空宇散群壅。
尝闻此山木,连峰覆郁蓊。
陋僧不知惜,十八槱煴熜。
俯视惟壑谷,青葱若箸䉥。
上有石攒罗,象似岂寓俑。
江湖漫远明,峰棱点脩耸。
是时春始和,菜麦竞刺垄。
佳人终不来,逝鸟时企翪。
天风警虚襟,寒阴肃昼恐。
天池见纤鳞,人言乃龙种。
却立不敢浴,引手聊一捧。
浥水洗石莲,戏答群怂恿。
绕云梯颇峻,僧导使余踵。
右诣张公岩,欲乞馀铅澒。
夙闻九带禅,晰义启愚懂。
异哉不二门,兼绍洞山远公临济下嗣而受洞宗太阳和尚记以授青公使遥嗣太阳今洞宗皆其后也)
我登远公石,但见青草菶。
安得闻说法,颠顶灌酪湩。
日暝返龛阁,中心独怅懵。
青镫荧石壁,照佛两臂拱。
终夜风雨急,环岩吐泉孔。
坐待朝旸洞,果见先曈昽。
置案未尽餐,僧雏来趣董。
西北舍旧历,东南发新竦。
紫霞关其隘,穹蜷偃脩蝀。
僧登余未上,仙床危可悚。
最钜金谷岩,斑駮矗上涌。
赤玉挂弯环,青天受蟠拥。
岩窦立金容,纵横结梁栱。
其右辟石室,弇上窍若笼。
冬凝曜冰柱,春霤堕乳挏。
有童试掷爆,訇殷坁隤陇。
其外沸石泉,当户三曲踊。
长溪决两隘,霜锷拔鞞琫。
转入华严寺,高林堕鸟氄。
鲸铿震幽阴,奚啻破蛚蛬。
遂穿巨竹径,上诣可师冢。
婆娑芳桂阴,趺坐遗厦𢉛。
借问张文端,宁辞柱石重。
萧尔此淹留,何如惊辱宠张文端浮山十可坐处下其一也)
有志向浮山,自余始角总。
长序仲孚诗,锐思拨倥偬(余有左仲孚浮渡诗序)
悲哉吾仲孚,奄已乘翣輁。
而吾二十年,京洛仕㩉茸。
翰林持节来,思余隔尘塕。
嗟彼千里骥,倏以短辙覂。
至今壁上刻,光晶照珠珙。
惜我先后迹,与君不可总。
此生逋世役,几如说梏拲。
孰慰独游寂,灵怪交献奉。
所恨未闻道,仍将弃凡冗。
粪扫石坛隅,终身缚䈵。
远道或见思,作诗遗笑唪。
四阿含暮钞序 魏晋 · 释氏
 出处:全晋文
《阿含暮》者,秦言趣无也。
阿难既出十二部经,又采撮其要径至道法为《四阿含暮》,与《阿毗昙》及律并为三藏焉。
身毒学士以为至德未坠于地也,有阿罗汉,名婆素跋陀,钞其膏腴,以为一部九品四十六叶,斥重去复,文约义丰,真可谓经之璎鬘也。
百行美妙,辩是与非,莫不悉载也。
幽奥深富,行之能事毕矣。
有外国沙门,字因提丽先,斋诣前部国,秘之佩身,不以示人。
王弥第,求得讽之,得布此。
余以壬午之岁八月东省先师寺庙于邺寺,令鸠摩罗佛提执梵文,僧念僧护为译,僧导昙究僧睿笔受至冬十一月乃讫。
此岁夏出《阿毗昙》,冬出此经,一年之中,具三藏也。
深以自幸,但恨八九之年,始遇此经,恐韦编未绝,不终其业耳。
若加数年,将无大过也。
近敕译人,直令转梵为秦,解方言而已。
经之文质,所不易也。
又有悬数悬事,皆访其人,为注其下。
时复以意消息者,为其章注,修妒路者,其人注解,引经本也。
其有直言修妒路者,引经证,非注解也(《释藏藉》五,又《迹九》。案:此经篇目是释道安所题,疑此序亦道安作,而梁释僧祐以为未详作者。寻道安传,亦无壬午岁至邺寺事,故编入阙名类。)
宿明溪寺山僧导珍珠岩 明末清初 · 王夫之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苍崖乳溜渍苔乾,阴壑埋光生夏寒。
殷孽可怜添石㾦,飞鼯亡赖扑镫阑。
何如藻井铺霞绮,自敞珠宫迓日丹。
读易幽篁双径锁,当时悔不访仙坛。
灵峰寺熙宁六年正月 北宋 · 孔叔詹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六五、《灵峰寺志》卷九
晨自鄣南游灵峰,约二十里许,见其山绝巘幽深,重峰峭立。
苍松翠柏,拥护宝坊;
曲涧香泉,回环佛地。
时二月中旬,岩花乱放,麋鹿经行,绝无尘迹,真乃物外禅栖妙境也。
入寺时正向午,有僧数人,上殿诵经。
余自惭尘俗,屏立门外,乃有僧导入客堂,饷以斋饭。
已而携杖入后山,见桃花满树,如天半红霞。
行数十步,至东升门,登望云楼,四望晴空,如置身碧落间。
再上诵经台眺望,闻梵呗声出自林间,盖一老僧坐于台畔石上诵经也。
又至华严洞,洞口交映,若不知桃源之径者。
中有小屋,可容十人。
出洞上仙人台,台中有庵曰静山,中坐老僧,跏趺补衲,余至,略仰首斜盼而已。
寻石径而下约半里,至卧月庵,小坐片刻,至龙树泉,掬泉饮之,味甘美。
又至伴云庵,观西庵,观莲池,似莲花浮水面,下则层层皆绿叶也。
向东行,出梅花涧,潺湲有声。
又至映碧坪、秘藏岩,风荡林梢,泠然入耳,其旁则安养泉在焉。
山之景,至此略得十之二三。
时则夕阳西下,返寺膳宿,明月当窗,一灯如豆。
蒙头而卧,一寤天明,乃别山僧,至东清涧、钓月池、摄香居,直下大路归署矣。
熙宁六年正月十日记。
真州长芦天童觉和尚拈古一百则后序绍兴四年十一月 宋 · 向子諲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三○
余顷将漕淮南,梦僧导至一古寺基,有巨栋十数,大书其榜曰「隰州」,金碧焕然。
觉而异之,尝语人,莫能占。
后数月,主普照者,众讼抵狱。
余生于泗,而又从官往来廿馀年,悯禅席猥冗,因欲以振起之。
其徒走权贵门,皆为之地,余志终不可夺。
雪峰了住长芦,与比丘千五百人俱,今天童觉居上首,与众推出。
余乃劝请力行祖道,无有怖畏。
远近归依,户外屦满。
他日相见,问其乡里,则曰隰州人也。
忽省昨梦,若合符节,闻者莫不稽首赞叹,咸谓此事不可不书,而执笔辄懒。
退居清江之上二年矣,惠慈上人自天童,由雪峰,持二老书来,问讯勤恳,出天童拈提古德机缘,因记梦事之大略,题其后。
不独可以砥砺禅流,且为丛林盛事云。
绍兴四年十一月廿二日芗林居士向子諲书。
按:《宏智禅师广录》卷三,大正藏本。
景福寺路上作二首 其二 金 · 李奎报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出处: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八
蜻蜓点过清沟上,蜇蜴逃藏碧草中。
山路何须僧导去,磬声敲处认鸯宫。
紫竹僧导予寻十方庵 明末清初 · 谭元春
 押覃韵 出处:岳归堂合集卷三
隔风吹磬末,问僧此何庵。
其名曰十方,广大令我惭。
导从来处去,好径喜重探。
森森众香林,禅满任君参。
香饭触真性,古佛立相谈。
接引知无已,朝花先上龛。
悟矣松栝旁,相视如空潭。
辩公以诗谢香次韵却寄 其四 明 · 顾清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拔足红尘九十霜,云西自作水仙王。
他年为续三生话,元老东坡本一乡。
跋:得诗之夕梦与高进之乘舟入寺予欲观假山一僧导过东廊折而南行遇异兽而寤首章盖纪实也第不知假山果何在尔纪之以备他日一笑
敕谥宏智禅师行业记乾道二年六月 宋 · 王伯庠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九四
宣和六年向公子諲使发运事,梦僧导古寺,金其榜曰隰州,莫测也。
秋九月,泗洲普照王寺阙住持者,向公闻长芦第一座僧正觉倡曹洞宗,衲子信向,具疏与帖,请补其处。
既至,问其乡里,曰隰州,始悟昨梦,愈加敬礼师。
盖自此七坐道场,名振天下。
呜乎!
达人大士出应于出,为人天师,夫岂偶然也哉?
师姓李氏,母赵。
诞师之夕,光出于屋,人皆异之。
七岁诵书日数千言,少日遂通五经。
祖寂、父宗道,久参积翠老南之子佛陀逊禅师,尝指师谓其父曰:「此子超迈不群,非尘埃中人,宜令出家,异日必为大法器」。
十一岁得度于同郡净明寺本宗,十四岁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
十八岁出游诸方,诀其祖曰:「若不发明大事,誓不归矣」。
至晋绛间,或以无凭沮师,邑尹见师英拔,因以所执扇示之曰:「为我下一转语」。
师应声援笔书偈其上,尹大喜,为请凭以行。
渡河之,坐夏于少室山,日撷蔬茹供给病僧,蔬且尽,则采药苗继之。
龙门,遇乡僧挽师同归,师曰:「出家行脚,本为参寻知识,了生死事,乡关非所怀也」。
腰包径至汝州香山成枯木一见深所器重。
一日,闻僧诵《莲经》,至「父母所生眼,悉见三千界」,瞥然有省,急诣丈室陈所悟,山指台上香合曰:「里面是甚么物」?
师曰:「是甚么心行」?
山曰:「汝悟处又作么生」?
师以手画一圆相呈之,复抛向后,山曰:「弄泥团汉有甚么限」?
师云:「错」。
山曰:「别见人始得」。
师应喏喏。
丹霞淳禅师道价方盛,师乃造焉。
霞问:「如何是空劫已前自己」?
师曰:「井底虾蟆吞却月,三更不借夜明帘」。
霞曰:「未在更」。
师拟议,霞打一拂子云:「又不借」。
师忽悟作礼,霞云:「何不取一句子」?
师云:「某甲今日失钱遭罪」。
霞云:「未暇得打,你且去」。
时二十三岁矣。
霞退居唐州,大乘师从焉,住山升和尚淳之嗣子,举师立僧。
霞住大洪师掌记室。
宣和三年首座,时金粟智、雪窦宗、保福悟、凤山钊皆参随之。
明年,分座于庐山圆通照阐提席下。
真歇长芦,闻师名,遣书招之。
撞钟山迎,大众耸观。
师须眉奇古,倾然而黑,衣裓破弊,履袜皆穿。
真歇侍者易以新履,师却之曰:「吾岂为鞋而来邪」?
真歇与众恳请居第一座,时众踰千七百,见师年少,初亦易之,至秉拂,老于参请者无不心服。
又二年,住泗洲普照,实始出世,嗣法淳和尚
前此分寺之半为神霄宫,而又两淮荐饥,齐厨空乏,二时所须,杂以菽麦。
师至,命纯以粳,库僧辞不给,师命如初。
已而檀施填委,徽宗皇帝南幸,师领众起居,上见寺僧千馀,填拥道左,方袍整肃,威仪可观,异之,有旨召师面受圣语。
还其故寺之半。
师之受请而未至也,僧伽塔相轮中香烟腾空,直亘东南,师入寺乃止。
建炎元年舒州太平,又住江州圆通能仁。
自能仁谢事,游云居。
圆悟勤禅师住山,会长芦虚席,大众必欲得师,圆悟安定郡王令衿力勉共行。
入寺未几,知事以乏粮告,师不答。
时大寇李在抄界境上,领兵入寺,无不惶骇。
师安坐堂上,待其来,以善言诱之,在稽首信服,挥其众,辇金谷以供众,一方亦赖以
建炎三年秋,渡江至明州,欲泛海礼补陀观音,道由天童山景德寺
适阙主者,众见师来,密以告郡。
师微闻,即遁去,大众围绕,通夕不得行,不得已而受请。
未几虏人侵犯,境内诸寺皆谢遣云游,师独来者不拒。
或以为不可,师喻之曰:「明日寇至,寺将一空,即今幸其尚为我有,可不与众共之乎」?
已而寇至,登塔岭以望,若有所见,遂歛兵而退,秋毫无所犯,人皆欢服,以为神助。
伯庠闻师名旧矣,岁在戊午教授州学,如识其面。
尝访师,自小白舍舟道松阴二十馀里,楼杰阁,突出万山之中,固已骇所未见。
入门,禅毳万指,默座禅床,无謦欬者。
伯庠顷侍老先参政遍历襄江西南岳,未有如是盛也。
闻之长老尊宿,皆云天童旧众不满二百,师之来,四方学者争先奔凑,如飞走之宗凤麟,百川之赴沧海,今踰千二百众矣。
来者益多,甑釜将槁,主者惶惧不知所以为计,白师以僧粮垂尽,师笑曰:「人各有口,非汝忧也」。
言未既,阍者告嘉禾钱氏航米千斛舣于岸矣。
绍兴八年九月,被旨住临安府灵隐寺
将行,大众悲号,有乌万数亦哀鸣随师,踰数时乃散。
十月,有旨还天童。
前后垂三十年,寺屋几千间,无不新者。
异时长芦雪峰僧方盛时,各居一堂,别为四五。
童衲子既多,师以己意指授匠者为一堂以处众,千二百人悉皆容受,雄丽深稳,实所创见。
即两山间障海潮而田之,岁入三倍于前,凡众所须无不毕具。
此虽有为事,然他人睥睨不敢措手者,师优游其间,即日趣辨。
二十七年秋九月,忽来城中谒郡僚及素所往来者,又之越上谒帅守赵公令詪,因遍诣诸檀越家,若与之别。
十月七日还山,饭客如常。
八日辰巳间,沐浴更衣,端坐告众,顾侍者索笔作书遗大慧禅师,属以后事。
又书偈曰:「梦幻空花,六十七年,白鸟烟没,秋水天连」。
掷笔而逝。
龛留七日,颜貌如生,寿六十七,僧腊五十三。
大慧夜得书,即至山中,以十四日奉师全身葬东谷塔。
道俗送者增山盈谷,无不涕慕。
自师之逝,风雨连日,及葬开霁,事毕如初。
师具大慈悲,诱接不倦,投筹入室,潜符密證者不可胜纪。
师于受施无贪,行施无厌,岁饥艰食,竭己之长兼辍赡众之馀,赖以全活者亡虑数千万人。
居常施者金帛满前,悉归于众,丈室萧然,弊衣粝食,不破中餐,以终其身。
每薙发,聚之必生舍利五色,或发贯其中,有得堕齿者。
舍利生生不已,葬后人祈祷之,或得于茵席,或得于衣履,不常其处。
寺去水远,师凿石为畎,子母相衔,斋厨浴室无不周遍。
官家妇人有入寺者,欲盥手畎中,忽蛇跃而出,妇人惊倒,久之乃苏。
贵人子馆法堂西,酒肉自随,或止之,不从,俄而法鼓雷震堕地,贵人子惶惧而去,今有震迹存焉。
一日小行者僵仆于地,言曰:「我护伽蓝神也,与太白神角力,可令僧众诵咒助我」。
或曰:「何不以告堂头」?
神曰:「我闻觉和尚住此十馀年矣,每至寝堂欲见之,即战慄不能前,竟未之识也」。
其为文初不经意,下笔即成。
中书舍人潘公良贵请铭大用庵,亲为书石,叹曰:「与三祖《信心铭》相后先矣」。
师去世之五月,诏谥宏智禅师,塔曰妙光。
参知政事周公葵为之铭,凡师应世之迹见于塔铭者,兹不复叙。
呜乎!
此特师之事业可形于言者尔。
若乃妙用纵横,不痕不迹,全超空劫之前,洞彻威音之外,不可得而拟议者,又非文字之所能载也。
乾道二年六月日,左朝奉大夫、侍御史王伯记。
按:《宏智正觉禅师广录》卷九,续藏经第二编第二九套第五册。
徵甫在明碧云寺僧导流杯池 明 · 黎民表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鹫岭东回启石扉,岚光竹色递相依。
亭前古柳如人长,木杪春泉作雪飞。
椿叶初齐供客饭,藓花犹碧染行衣。
清凉此地堪招隐,久卧长安兴自违。
衡州黄二先生祠堂 南宋 · 程洵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三二、《尊德性斋小集》卷二、《新安文献志》卷一二
衡州在湘中为佳郡,然近城无名山可登览,独城南数里有山曰花光,坡陀曼延,竹树密茂。
中有浮屠精舍,依山临壑,萧然绝俗。
淳熙甲辰岁,洵始造官,即往游焉。
僧导予由寺后俛穿荟翳,陟山之巅,倚筇东南望,则云涛彩翠,旷然与天相际,而所谓耒阳县者,盖可彷佛意求于空濛杳霭之间也。
地有废亭遗址仅存,僧言是谓思杜亭。
问所以得名,则曰:「往时郡将有慕少陵杜公之为人者,谓耒阳公墓在焉,欲一至其所酹而吊之,不可得,因即此为亭,以致望思之意。
然亭颓圮久矣,莫有嗣为之者」。
因相与太息久之。
后二年,临江刘侯始来典州事,暇日复登焉,慨然有意兴起之,且求诸图记,则又知兹山昔豫章黄公南迁时所尝游也。
黄公以诗名天下,而句法悉本杜公,其制行亦略相似。
方其亡恙时,固已神交千载;
使没而有知,安知其不以气类相从于溟漠间?
于是捐缗钱,俾寺主僧普泾即亭旧址建堂,奉杜公祀,而以黄公配焉。
既又命洵记之,洵曰:湖岭自古为迁臣逐客与夫怀材抱道而郁不得施者羁游之地,衡阳又其舟车往来之会,自唐以来,过焉而徘徊登览于此者,不知其几何人!
往往十九堙灭无闻,而二公独能使后世追思慨慕如此,夫岂特其词章言语之妙有以起之?
盖其所立于世固有风节存焉,是以若此巍巍而使人不能忘也。
杜公遭时多故,流落饥寒,终身不偶,而一饭未尝忘君;
黄公䌷金匮石室书,不肯少屈董狐之笔,卒见挤权臣,坐钩党死不悔。
二公风节,不同事而同于忠,其俱为人思慕不能忘,有以哉!
孟子曰:「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是以论其世也。
是尚友也。
侯生数十百岁之后,而并慕二公于数十百岁之前,其志节抑又可见。
然堂未成而侯去郡,卒成侯之志者,泾也。
泾虽浮屠氏,而喜诗,其能成侯之志也固宜。
侯名清之,字子澄云。
西湖纪游示小杨癸亥 清末至民国 · 陈衍
 押词韵第十七部 出处:石遗室诗续集卷一
携汝寓春申,西湖隔咫尺。
屡游不同往,人谓矫而辟。
行将舍此去,勉复从兹役。
晨兴赴铁道,午达杭州驿。
湖滨假旅馆,可览全湖碧。
首至飞来峰,次觇泠泉脉。
次入云林寺,罗汉数五百。
又次上韬光,略望钱江白。
回车拜岳坟,瓜皮租何适。
先憩放鹤亭,兼访妻迹。
擘菱调藕粉,茶馀风生腋。
移舟楼外楼,一饭尝鱼炙。
荡桨漾三潭,印月波拍拍。
当中卐字亭,百折石桥窄。
归去啖黄瓜,渴吻润滋液。
跂脚卧藤椅,西月坠半壁。
翌晨往南山,涌金清波隔。
小车行苦跛,颇似历沙碛。
隐见望雷峰,净慈灿新额。
路转表一坊,有洞屋称石。
再进探烟霞,石磴廿年辟。
洞古石头滑,洞狭石壁坼。
傍午稍饥肠,汤饼从僧索。
菰香正北口,脆非煮箦。
僧导往理安,取径下山脊。
凡此两日游,行天日正赤。
张伞不乘舆,褰裙不著屐。
自笑七十翁,尚能陪履舄。
理安最全湖,楠竹深无隙。
其长皆参天,其密过树栅。
分明日在上,光气不下射。
复有玻璃泉,茗饮地可席。
凡此皆旧游,在汝皆新获。
归途又一洞,水乐闻自昔。
僧复导之往,披草遂陌。
已备马铃瓜,据石各分擘。
兹游虽草草,此洞搜幽僻。
虎跑吾无取,龙井遗可惜。
最后泛平湖,月色白今夕。
纪游少文言,省我费解释。
水观音画像赞1110年3月6日 北宋 · 释德洪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六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大观四年春二月戊子之夕,病比丘德洪累然卧缧绁之中,梦至一处,庭宇阒然。有僧导入室中,举烛视壁间,有钟山宝公菩萨之像。意欣然,欲得之,而像辄自堕手中。复展视之,则化为十二面观音慈严之相。心大惊异,遂觉,已三鼓矣。三月甲辰南州德逢上人以书来讯,且曰:吾以衣钵遣僧诣涟水画观音像至,其庄严妙天下之手。德洪追忆前事,问其遣僧之日,乃其得梦之夕。因自感叹,菩萨以大悲等慈哀怜照临,如是昭著,其恩何德以报之?惟以笔舌言词,喻海之深,誇日之明耳。谨稽首为之赞曰:
稽首净圣甘露门,无量胜身遍沙界。
应诸众生心所求,譬如春色花万卉。
西方肃杀忧愁地,故住宝陀落伽山
此方教体在音闻,故称名者得解脱。
一切众生杀心盛,痴暗不见不发心。
故现鹰巢蚌蛤中,亦作画师画其像。
菩萨岂有种种心,皆其悲愿力如是。
何人毫端寄逸想,幻出百福庄严身。
屹然欲动千光集,譬如将回紫金山
瞭然欲瞬众生好,譬如欲坼青莲花
蛮奴水王来献诚,想见细雨天花落。
众生五浊热恼中,色欲爱见所熏炙。
忽然睹此宝月相,一切毛孔皆清净。
成此不思议功德,皆因上人心所献。
愿我早熏知见香,愿我常披慈忍服。
愿魔障山速崩裂,愿大智慧常现前。
心精遗闻證圆通,自然静极光通达。
我当定如观世音,一切众生愿如我。
按:《石门文字禅》卷一八。又见《佛祖纲目》,《林间后录》。
朱买臣 明末清初 · 彭孙贻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茗斋诗
白发会稽守,行歌老负薪。
雨禽鸠逐妇,水驿鹭窥人。
僧导看遗碣,樵归踏古
当年驱驷马,意气激长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