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明觉” 相关资源
诗文库
寿州法华院石经堂记832年 唐 · 李绅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九十四 创作地点:安徽省六安市寿县
如来以万门万行。普示偫生。
随其性根。用假方便。
水月观象。万泉俱鉴。
识真如者。知非在水。
慧灯传照。百千同朗。
识佛智者。知灯在觉。
是以如来开三乘谕。演菩提旨。
传十二轮。度生死海。
是经之要妙。诸佛之心印。
卷舒万法。彰示凡圣。
信解得入。入为真谛。
无我无我。无为无为。
无生无生。无灭无灭。
诸佛如来。不以寂灭自乐。
无生自处。故现生灭。
以示偫迷。入烦恼中。
解众生縳。入有相中。
示众生灭。是以诸佛如来。
以一切众生烦恼苦海无明罪垢为解脱方便。故经有火宅穷子。
以宏法谕。有众生。
有烦恼。离烦恼即诸佛。
有烦恼即众生。烦恼盖缠。
不知明觉。如寐如病。
佛为解寐疗病。众生昏业。
不能解释。故如来广清净教。
开是经典。用晓迷愚。
以示方便。闻是经者。
发菩提心。持是经者。
入如来智。一礼一敬。
皆资胜因。刻于贞石。
瞻仰常睹。表佛慈旨。
无言现言。刊诸莲宫。
永乘福慧。太和六年岁在壬子七月既望缺之二日书。
雪林彦和尚塔铭 南宋 · 释宝昙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八七、《橘洲文集》卷七
积翠之道,至晦堂益尊。
晦堂一传而为灵源、死心。
死心峻如雷霆,灵源盖端重简严者也。
以是而为法授受,四世而至雪林彦公
公见慈航,慈航见无示无示见长灵,长灵见灵源,是为黄龙六世孙也。
公未生之夕,其母梦有子跨白马而西,黎明生公
公少异于群儿,而质警敏,从乡先生诵六艺,终篇即乞身于父母,投郡开元泗洲为比丘
真歇领千七百衲子雪峰,公造其席。
未几出岭,首谒佛智四明山中。
闻慈航少年精神折冲于二老,径往从之。
自投机以还,二十年与之俱,尽慈航而后已。
繇五峰出世,阅十五暑寒,有力者屡挽之,公坐不动。
一旦为广惠而出,嗣秀王闻其风,以仁祠致之。
哀慈航为古人,归守其塔几年。
再住广惠,至雪窦终焉。
公磊落人,天资夙与道合。
余尝执其手与之登高临深,虽千仞之渊,无极之崖,婆娑其间,不见其颠隮悸慄之状。
识度深远,不妄与人交,交则示人以肺肝。
精通内外书,出语奇峭,亦不以介意。
衲子不堪其淡泊,望望然去之。
公谈笑自如,尝谓余曰:「我岂以佛祖为奇货而求售于今人也」!
示疾之日,其徒以医药进,辄举手麾去,颓然如坐深定中。
泉南人俗姓施名僧彦,寿七十有一,臈五十有七。
圆寂绍兴壬子八月二十日后七日全身葬于东塔
余,公友也,铭其塔,为其铭曰:
明觉之室,左雪林之藏,人天敬之其敢忘!
智京语录序 宋 · 胡寅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七五、《斐然集》卷一九
新化承熙长老明觉大师智京嗣法于普融平公盖临济宗也。
平之道盛行乎崇观政宣间,京执侍最久,深得师传,分化流通,所至缘合。
住承熙之八年,书来谓予曰:「平日拈提唱道,随和而应,本无一语而参,学者系风捕影,遂成痕迹。
是则有也,不识可为发扬,以慰二三子之勤乎」?
予曰:达摩面壁九年,如死灰枯木。
及对姬光安心之问,文采遂彰,或隐或显,固无缄口齰舌以终其身者。
然世远道散,人人说法,沛如云雨,浩若江海,纸墨传布,亦云多矣,乃欲与面壁同符,此达者所以莞然而弗信也。
子既纷纷言之,子之徒又从而记之,予又为子序之,于少林之旨岂不大有径庭乎?
虽然,言心声也。
言是事而曰我未尝言,不言是事而曰我未尝不为汝言。
自昧者听之,如婴儿未孩,易耳目而不知也,自达者观之,明镜之中岂有遁形哉!
故《传灯录》所载一千七百馀人,若深若浅,即言可判,如物之经乎权衡度量,焉可诬也?
具眼之士,因予序以观斯集之言,因其言以求明觉之心,因其心以求书记未参之所契、黄梅夜半之所付、少林断臂之所證,亦若是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