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惟则”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河渎神灵源公祠庙碑 唐 · 王延昌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五
中国经渎。
河为长。
上应析木
下朝扶桑。
演昆崙。
踰积石。
缭大漠。
龙门
灌注九州之閒。
经营万里之外。
鳞介所宅。
神灵所都。
元冥总之以命官。
冯夷凭之以为伯。
唐尧观诸。
龙图肇见。
周公沈璧。
荣光发祥。
元符之来。
彪炳彰焕。
古先哲后。
罔不钦崇。
封居之仪
修坛墠之制。
存乎祀典。
代以为常。
班固序汉书。
所谓河祠临晋是也。
伟其南直太华。
北邻中条。
渭水过其旁。
汾雎揭其后。
风云相荡。
精气交驰。
于以礼神。
事之宜也。
不然。
发源自远。
地则多漫。
胡为不昭晰于他邦。
独受享于兹土。
前贤经始。
抑有其由。
至于春以泮冻。
秋以涸冻。
初以岁祷。
终以报祈。
尝醪有加。
骝驹是荐。
盖以在雍州之域。
通天子之都。
地既称雄。
礼云异数。
与夫淮流桐柏。
江出岷山
僻在遐方。
莫我京也。
幽赞之力。
实赖河公以洁为清澜。
至于数四。
息昏垫之苦。
绝羡溢之忧。
滨河之人。
阔无大害。
此灵长之德。
上善之功也。
祈以正直。
享以积诚。
未尝不诱其衷而降之吉也。
或进以便佞。
言以矫诬。
未尝不夺其魄而贻之祸也。
岁大旱而作霖雨
时夭札以惠嘉生。
依仁而行。
唯德是辅。
天宝岁。
安禄山称兵朔裔。
肆逆东夏
焰烻扇燥。
烝人焉。
宗社有缀旒之厄。
士庶有阽危之惧。
太上南幸。
肃宗北巡。
贼相张儒。
据有长安
贼将崔乾祜。
固守蒲坂
今关内河东副元帅中书令汾阳郡王郭公
时为兵部尚书门下平章事朔方节度使
训兵誓众。
超百二之险。
谓此邦底定。
京师可图。
虔祷于河。
潜军以往。
金鼓掩夜。
渠魁出奔。
遂收蒲城
神所道也。
及师次渭汭。
阴雾晦冥。
公假寝之际。
梦河神谓曰。
永丰仓侧。
将有急变。
不如速退。
姑以避之。
比全军及郊。
虏已云合。
克违寇难。
神所扶也。
其后李国桢之遇祸。
公复总戎故绛。
仆固怀恩之逆命。
公又出镇河东
大君日旰食。
中外骚扰。
公独奋无前之勇。
驰不测之地。
始按节而来。
终奠醑其迈。
所谋必克。
无往不平。
再安叛涣。
神所相也。
爰自兵乱。
以迄于今。
时更十年。
代历二圣。
国之氛霾。
惟河公荡涤。
国之土宇。
惟河公廓开。
国之忠良。
惟河公保祐。
国之奸慝。
惟河公殄摧。
诚靡幽而不应。
泽罔微而不该。
得一以灵。
不其宜哉。
汾阳王深惟据我。
屡崇昭报。
奉牲玉不敢爱也。
致精意未尝怠也。
蠲吉历选。
自郊徂宫。
奠于堂户之閒。
则神之昆弟具在。
酬于屋漏之内。
则神之伉俪攸居。
文墨相望。
男女无别。
公曰。
神人之主也。
礼政之源也。
人有上下。
则礼有内外之制。
人所谓否。
神其可考。
盍筑馆于后。
以安灵匹。
乃咨于副元帅副使太子宾客御史大夫河中府事崔公寓。
量功命日。
而后役于河西
县大夫李开。
不徵货财。
不殚日力。
曾不踰月。
克复于成。
大厦眈眈。
郁其特起。
内寝既立。
神仪穆然。
于是齿危发秃之老王端等进而称曰。
大河浩荡。
弊邑之望也。
自公杖钺。
三至我里。
灵应肸蚃。
未尝或欺。
国之克复。
实始于此。
安天步于臲卼。
定人心于驿骚。
大君成汤武之功。
贤相保桓文之业。
皆神之由也。
矧内寝棘翼。
今兹有成。
此而无述。
何以示后。
愿刻乐石。
以彰厥庸。
公教曰。
诸公之辞。
固不可抑。
颂祗则可。
无推美于予。
墨客闻。
敢系辞曰。
浩浩长河。
中国之纪。
洪流激射。
横制地理。
蒸云吐雾。
荐图效祉。
是曰经渎。
斯为德水。
圣唐六叶。
巨猾挻灾。
搟邑靡城。
如霆如雷。
汾阳矫矫。
杖钺而来。
乃临蒲坂
神实先道。
乃乱渭水。
亦必胥告。
嗟我上相
神之所劳。
汾阳之德。
温恭正直。
柔嘉惟则
忠勤是力。
秉心泉塞。
不测不克。
东西南北。
剿绝奸慝。
入登九命。
一人是毗。
出统三军。
四方是维。
维言祐之。
河公降禧。
众神在列。
曾未区别。
公为之节。
内寝攸设。
寝庙亭亭。
中外有经。
濯濯厥灵。
妃偶攸宁。
呜呼祠宇。
焜耀中土。
在河之浒。
在城之下。
刊兹片石。
昭灼千古。
扬州兵曹参军萧府君墓志铭 中唐 · 权德舆
四言诗 押真韵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三
君讳惟明。字某南兰陵人。曾祖浚。皇丹州刺史祖文远。皇睦州别驾。考重晖。皇金州别驾。自丹州已降。虽位不过守佐。而皆以行义似续。君即别驾府君元子也。天宝中秀才。数上。行过乎谦。竟不得居甲乙科。时苟未至。虽巧力无所措其用。否不可久。后累为知己所荐。自明州参军事扬州兵曹掾。凡四更官。皆有理效。多以名闻荐拜。或参从事之列。向非刃有馀而用无滞。畴能及此。晚岁病风。家于丹阳。葆真乐和。樽酒自适。轻财重义。推诚于朋友之閒。不饰边幅。以旷达自任。初君与令弟故司封郎中惟则同以儒服游京师。贤士大夫缔交慕义者如响。郎中以通才历职。而君亦累为名公所荐。年位未至。相次凋落。呜呼。以建中二年四月某日。所疾沈痼。终于丹阳私第。享年若干。以某月日。权窆于某所。从宜也。夫人扶风窦氏。妇道柔明。子沨浣汝等。年未志学。藐然无怙。刍挽时行。哀以求铭。铭曰。
南齐之后,福祉荐臻。
厥生兵曹洵美且仁。
如何中路,翳魄荆榛。
刻石穷泉,永志声尘。
庐山东林寺律大德熙怡大师碑铭 中唐 · 许尧佐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十三
大师讳熙怡姓曹氏桂阳人也。旧勋前烈。垂休积庆。史氏详之矣。夫真如不远。其要在乎无垢。妙理不深。其要在乎见性。本于真实。畼于虚空。俾聆芳咀润。孜孜请益。则大师之教也。大师体识深静。风度端敏。受具戒于南岳。修律仪于东林。常趺坐一室。而四方学者。差肩继踵。发此柔软。纳其归依。嘉言玉振。微文冰释。故崇德雅美。临坛持法。垂五十年。尝以至德初东林寺。居耶舍塔院。数逾二纪。而信心长者。怀甘奉贽。纷然并进。监厨守藏。不遑祗受。既而悉归精舍。颁于众僧。大师率门人。布衣粝食而巳。故推巳以见相。因相而归空。搜阅精微。钻研旨要。常若背闷。而针石不能及也。故中夜累叹。有神人抚背。殊形骇物。斯须乃去。自知穷讨经论。切磋心要。加以律仪端静。受持勤至。感通之应。固难尽书。至于山鹿归仁。林鸟效祉。大师之室。不足骇也。大历五年。跻五老峰。望彭蠡。临瀑布。乃构凌云精室。为经行之地。旁引泉窦。以涤尘垢。近蹑松壑。以求清凉。丹崖云岫。势若屏牖。然趋风望景。攀危辇重。翼如而至者。难以数计。积十馀年。乃止大林精庐。杖屦衣巾。屏居一室。行住坐卧。无非道场。乃淬法刃。燃慧炬。俾夫恂恂围绕者。割其缚。导其迷。洗然而自得也。贞元中。归东林戒坛院。以为吾道巳成。吾教巳行。十二年丙子秋七月二十七日。召门弟子曰。吾随化还。须臾寂灭。僧腊五十。报龄七十一。州闾赴吊。道路衔悲。宗师既没。法教畴依。莲沼涸。禅林凋折。以其年八月十四日。迁座于香谷原。从人欲也。大师精贯六艺。旁达百氏。常与故太鲁国公颜真卿丞相天水赵公憬故郑滑节度御史大夫范阳卢公偫今吏部侍郎宏农杨公于陵为参禅之侣。幽键洞发。宏言两得。门人法粲道镜道宁道深道琛道建利𧦬等。并三明继轨。四禅绍迹。缘起皆泯。空有两诠。卜商传阙里之教。龙树演迦维之法。其旨一也。咸以夙承甘露。愿勒贞珉。铭曰。
演畅微妙,经行道场。
昭大师,启迪无方。
孰云虚空,不可思量。
普涤缘念,永清心地。
异物幽赞,灵鸟效瑞。
景行如存,追思不匮。
白日在水,澄虚则明。
至人临池,无垢则清。
信而不渝,冲而不盈。
宛彼堂庑,空留法象。
门人绍德,禅灯继朗。
式播芳尘,以慰瞻仰。
头陀寺 北宋 · 米芾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一、宝晋英光集补遗、《米襄阳遗集》卷一、《海岳题跋》卷一、三希堂法帖
右,唐殷令名书《头陀寺碑》。
齐王简栖所撰,录于《文选》。
令名之子仲容,官礼部郎。
据《法书要录》云:「仲容奕世工书,精妙旷古」。
令名尝书济度寺额,后代程式。
父开山也,武德中尚书,故阙山字,而李氏讳不及淳、旦、照、基、诵者,正在贞观永徽间
跋尾书「惟则」者,集贤待制史惟则
小印「滉」字,即唐相晋国忠献韩公所宝书也。
元祐戊辰,集贤林舍人招为苕霅之游。
九月二日吴门,以王维画《古帝王》易于龙图阁待制俞献可昌言孙彦文
翌日,与丹徒藻字季忱检阅审定。
五日吴江舣舟,垂虹亭题。
襄阳米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