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释道行” 相关资源
诗文库
行轻重钱敕 盛唐 · 肃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四十四
九府陈规。百王不易。
或以轻为重。盖取适时。
以重为轻。用为救弊。
则有形分龙马。势写刀龟。
子母相权。变通斯在。
今国步犹阻。帑藏未充。
重敛乃人困不堪。薄征则军赋未足。
是以顷令改铸。务于济时。
开元行用巳来。颇亦公私宏益。
今可于绛州诸炉。加样起铸。
更增新郭。不变旧文。
每以一钱。用当五十。
利丰费约。实允事宜。
其钱以二十斤成贯。自馀钱监
并听依旧。享兹厚利。
足以富国。人安俗阜。
朕复何忧。仍令铸钱使勾当起铸新钱。
或有奸滥。所由奉法。
勿至宽容。仰州县明示钱样。
切须捉搦。勿使违越。
在京官寮。比无俸料。
桂玉之费。将何以堪。
宜取绛州新钱。给冬季俸料。
即仰所由申请。计会支给。
且艰难之际。家国当同。
顷者急在军戎。所以久亏禄俸。
眷言优恤。恒愧于怀。
今甫及授衣。略为赒给。
庶资时要。宜悉朕怀。
重修开元寺行廊功德碑(并序建隆四年七月 唐末宋初 · 刘从乂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金石萃编》卷一二三
详夫元气分形,寥廓俄成于幻境;
大明引曜,运行莫息于流光。
六根滋嗜欲之萌,□化窘荣枯之制,究成住坏空之理,得见闻知觉之心。
想乎百亿须弥,不出死生之□;
三千□土,未离烦恼之端。
则知实际常存,真空不坏。
一尘一劫,算寿量以宁穷;
非女非男,思了回之难解。
指无生示生之域,归无灭言灭之乡。
穷数知来,凤历不能考禅天之数;
运情□变,龙机不能测惠地之情。
于戏!
爱浪翻空,昏衢涨日。
无上觉皇之旨,设号能仁;
有缘群类之心,藏诸顿诣。
断回物起迁之见,恢化人不倦之慈。
决性海之本源,塞□山之支径。
广导四依之众,大开八正之门。
矧其灵迹相追,法轮不退。
月氏使者,初传石室之经;
疏勒国,远奉金襕之贡。
发挥圣道,遂质疑心。
睹佛日之载隆,扇玄风而益远。
昔唐之季也,四维幅裂,九鼎毛轻,长庚袭月以腾芒,大盗寻戈而移国。
帝车薄狩,夜逐流萤;
民屋俱焚,林巢归燕。
银阙绮都之壮丽,坐变丘墟;
螺宫雁塔之精严,仅馀煨烬。
天祐甲子岁华州连帅许国韩公建,迁为居守,重务域民,既香刹之新崇,列宝坊之旧号。
阅今存之院额,皆昔废之寺名。
当其制度权舆,经营草创,时移事改,鸟雀喧于坏檐;
风去雨还,旅于荒砌。
今皇帝开阶立极,御辩登皇,握上帝之灵符,眷先王之宝命。
绿绨白检,出荐荣河
紫盖黄旗,郁为嘉气。
五方述职,八表同文。
百神趋驾象之尘,四塞守输龙之约。
冰天月竁,咸辇赆以来庭;
衢室总街,每翘旌而举善。
庶人不议,多士以宁。
会涂山,思朝万国;
汤兴景亳,将显七名。
明年太师中书令琅琊王公,言自歧阳,入趋魏阙,欲量能而处位,先议赏以畴庸。
茜旆守方,俾镇咸秦之地;
丹书著誓,永传带砺之勋。
幢节再临,室家相庆。
我公玉麟荐瑞,金虎储精。
壮气雄风,早负人中之勇;
高牙畅毂,屡扬阃外之权。
纵横而识洞机先,薰灼而名居实下。
忠规孝道,独映缇缃;
伟度冲襟,旁吞江汉。
暨抳车致化,□刃皆虚。
导民而引义正身,询事而推恩广下。
去蝎政蠹民之弊,喧昔襦今裤之谣。
里巷相欢,奸豪屏迹,杜骄期于过侈,防巧诋于深文。
接畛连畴,污莱尽辟;
充衢塞隧,货贾咸臻。
昔者献月捷以告功,翼天飞而佐命。
徐城既陷,汉节遄加。
言念平阳,实邻并土,边鄙有荡摇之惧,疆埸疲侵轶之劳。
仰奉帝俞,遂膺朝选。
属云中塞候,罢警高烽;
河内咽喉,方求□将。
拔横槊据桥之勇,授拥旄仗钺之恩。
蒲坂之山河,移璧田之屏翰。
察俗于剪鹑之野,颁条于鸣凤之郊。
入境咸苏,从风率化。
而又荐临旧治,益焕殊恩。
辉焯数朝,便蕃八镇。
养堂侍膳,独耀班衣;
台衮鸣环,首亲文陛。
所居即化,所去见思。
晏子之一心,修净名之十行。
立勋劳于讨伐,屡积恩封;
享富贵于崇高,潜明福报。
居常则怡情法乐,扣寂禅抠。
再临北斗之城,每结东林之社。
政成事简,潜会冥符。
越有文慧大师赐紫嗣麟,净行出尘,□名跨世。
念灭而心随境灭,圆通而眼入大通
夙明三报之冥缘,共让十方之达识。
登峰造极,仰之弥高;
振壑澄澜,挹之无际。
洁操而金潭映月,孤贞而玉笥当秋。
西竺之七贤,才堪把袂;
方北山之二圣,聊可差肩。
回薰修渐信之疑,调𢤱悷难驯之性。
大师赤县神州之故地,黄图帝里之旧都,每愿耸激道心,阐扬法教。
靖嵩之游京口,士庶远迎;
支遁之入吴兴,高低延接。
主事等虔伸膜拜,勤请住持,许奉兴修,力行讲化。
升蜂台而演秘,挥象扇以谈经。
施财则雾集行檀,驰辩则雷惊蛰户。
一音斯畅,千里不违。
其有樊郑豪华、意气,皆愿焚身作供,刺血洒尘。
罢绮榭之坏材,咸充法宇;
辍琼厨之丰膳,并作斋羞。
于是慕匠庀徒,计功蒇事。
采丹梁于崿谷,砻碧础于昆陵
不周岁而倏若化成,不劳人而尽惊神速。
长廊回合,峻宇峥嵘。
飞甍抗翼以排虚,镂楶含葩而布藻。
增华崇丽,散彩交辉。
炜炜煌煌,望之则形离而势合;
燐燐乱乱,察之则魂惊而魄褫。
遂于四廊及讲堂诸壁,画高僧计四百五十尊。
然后访彩笔于菰城,饰彫墙于奈苑,得长康之妙手,迈袁茜之奇工。
会稽徒尚于沈标庐岳顿轻于宗炳
遂按宝唱僧录》,道宣《僧传》。
武昌石碌,不自他求;
蜀郡铅华,咸能自致。
含毫酌妙,浣肠涂掌之流;
赋彩传神,白足青眸之士。
殊姿异相,如归七叶之岩;
宝饰珍装,竞列千花之帐。
已而悉知悉见,若天若人。
袨服靓妆,继日而掎裳连袂;
鲜车怒马,凌晨而结辙齐驱。
上士不能勤行,非贤侯不能谛信。
恢张溢美,仰助雍熙。
终夜有声,似听鱼山之梵;
繁云上覆,远闻龙界之香。
观之者辐凑千祥,礼之者冰销万咎。
慈心所化,尽归不二之门;
愿力所持,可举大千之界。
邑人等以我公推诚布慧,服义酬恩,留邵伯之棠者不足称多,立栾公之社者未为尽善。
愿于梵刹,乞写真容。
汉阁议功,已画耿弇之像;
□州好德,争图陈寔之仪。
尽四体之妍媸,加三毛于俊识。
兼于邪廊诸壁画邑人,别树丰碑,纪其名氏。
僧正崇法大师赐紫宗著,围陀聚学,震旦驰名。
六入既除,万缘俱寂。
髻珠心印,密奉严持;
犀枕貂裘,不违檀施。
僧判显教大师赐紫希广,多闻增智,屡照无疲。
执惠剑以降魔,触虚舟而不怒。
筹盈室内,已成过去之因;
落针头,更待未来之果。
邑人等或贤侯幕府,珠綦玳席之宾;
上将爪牙,楚锷燕弧之士。
或七贵伐冰之胄,或五陵藏镪之家,或柞塞戍边,或蒲圭宰邑,并皆聿成胜事,共缔良因。
从乂也学谢该通,才非浚发。
中军之小品,莫剖精微;
上相之初筵,虚尘厚遇。
误承见托,勉述斯文。
赞弥勒之真容,合归傅亮
释迦之画像,远愧隐侯
永贲□林,用刊翠琰,乃为铭曰:
大雄示现,故号能仁
三祗鍊行,百福严身。
位登正觉,劫算微尘。
难穷寿量,迥拔沉沦(其一)
具四摄心,运六通力。
迦维妙典,娑婆灵迹。
辟解脱门,凿慈悲室。
道济群生,化周含识(其二)
昭宗之季,大盗挻灾。
鹑郊聚𢸨,凤阙飞灰。
都城谷变,幕府洞开。
招提乍建,法侣方来(其三)
年祀既深,栋梁摧朽。
越有高德,善行慈诱。
骇聋俗耳,作师子吼。
来集万善,去离三垢(其四)
戒珠含月,智刃飞霜。
其功不伐,其道弥光。
广化檀施,修崇宝坊。
画徵顾凯,材搜豫章(其五)
玳瑁□排,鸳鸯瓦密。
刻桷高□,飞檐矫翼。
布藻垂文,增华崇饰。
翠屋凝烟,丹楹赫日(其六)
众香为地,诸宝成宫。
觉身常乐,真相自空。
菡萏出泥,旃檀逆风。
法王无碍,神化难穷(其七)
僧写五天,廊成千步。
棹举迷津,披觉路。
白黑千众,人天八部。
远近归依,高低仰慕(其八)
象王献果,龙女持花。
声传赡部,教类耆阇。
连开定水,谷变燋牙。
功随愿力,福等河沙(其九)
于铄贤侯,荐承圣寄。
不忘付嘱,共成胜利。
贞石是刊,芳猷不坠。
再动毗岚,长存此地(其十)
建隆四年七月十七日建立。
推诚奉义翊戴功臣永兴军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特进检校太师、兼中书令、行京兆尹上柱国琅琊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五百户、食实封一千三百户王彦超
都料安宏。
侄仁祚刻字。
开元行 北宋 · 王安石
君不闻开元盛天子,纠合俊杰披奸猖
几年辛苦补四海,始得完好无疽疮
一朝寄托谁家子,威福颠倒那(张本作谁)复理。
那知赤子偏(张本作遍)愁毒,祇见狂胡仓卒起。
茫茫孤行西万里,偪仄归来竟忧死。
子孙险不失故物,社稷陵夷从此始。
由来犬羊著冠坐庙堂,安得四鄙无豺狼。
林间录序1107年 北宋 · 谢逸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七五 创作地点:江西省抚州市
洪觉范自在三昧于云庵老人,故能游戏翰墨场中,呻吟謦欬皆成文章。
每与林间胜士抵掌清谈,莫非尊宿之高行,丛林之遗训,诸佛菩萨之微旨,贤士大夫之馀论。
每得一事,随即录之,垂十年间得三百馀事。
从其游者本明上人,外若简率,而内甚精敏,燕坐之暇,以其所录编为上下帙,名之曰《林间录》。
因其所录有先后,故不以古今为铨次。
得于谈笑而非出于勉强,故其文优游平易,而无艰难险阻之态。
人皆知明之有是录也,所至之地借观者成市。
明惧字画漫灭而传写失真,于是刻之于板,而俾余为序以传后世。
予谓斯文之作,有补于宗教,如俭岁之稷、寒年之纤纩,岂待余序然后传哉!
愿托斯文以传不朽,此予之所以欲默而不能也。
乐广清谈而不长于笔,请潘岳为表,先作二百语以述己志,取而比次之,便成名笔。
世人或云若广不假之笔,不假广之旨,无以成斯美也。
觉范口之所谈、笔之所录,兼有二子之美。
何哉?
大抵文士有妙思者未必有美才,有美才者未必有妙思。
惟体道之士见亡执谢,定乱两融,心如明镜,遇物便了,故纵口而笔,肆谈而书,无遇而不贞也。
然则觉范所以兼二子之美者,得非体道而然耶?
余以是知士不可不知道也。
觉范名惠洪,筠阳人,今住临川北景德禅寺云。
按:《溪堂集》卷七。又见《林间录》卷首。续藏经第二编乙二十一套第四册《皕宋楼藏书志》卷六五,《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二二。
跋苏诏君赠王道士诗后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5月 宋 · 张元干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芦川归来集》卷九 创作地点:浙江省嘉兴市
文章盖自造化窟中来,元气融结胸次,古今谓之活法。
所以血脉贯穿,首尾俱应,如常山蛇势;
又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又如优人作戏,出场要须留笑,退思有味。
非独为文,凡涉世建立,同一关键。
吾友养直平生得禅家自在三昧,片言只字,无一点尘埃。
宇宙山川,云烟草木,千变万态,尽在笔端,何曾气索?
此篇顷见别本尚馀一联云「故岁去超忽,来日俄趣装」,方入断章。
虽曰达人大观,然太涉悲戚,殆似鬼中太白,真语谶也。
养直下世,今将一纪矣,九原可复作耶?
读之怆然,并为从周之子庭藻记之卷末,庶几风流不泯。
绍兴丁丑夏至后七日芦川老人书。
老禅 宋 · 张元干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芦川归来集》卷一○
惟师具无碍辩才,得自在三昧
上将军之权谋,烈丈夫之意气。
纵横妙用,卷疏大千;
迅发机锋,雷霆一世。
盖多生伶俐衲僧,作出世间本分尊宿。
论供养不止乎平生所至丛林,而缘法周旋,尤与贤士大夫号为密熟者也
人生众前,举扬批判。
音吐调畅,如叩洪钟;
语句流通,如倾黄河。
拗折拄杖,掀倒禅床。
放去收来,有杀有活。
老祖佛眼乃父,坐大道场,历七八数。
必皆神运斤斧,鼎新革故,不日而成,屹屹栋宇。
昔在涌泉,门庭大开。
幻出宝阁,国师再来。
闻师尝言,最胜幢塔,自我建立,无坏无杂。
它年灵骨,归窆此山。
于今三秋,老禅果还。
凡厥来祭,莫逆心契。
雾惨炉峰,缁白俱涕。
追怀曩游,福城东际。
自利利他,普及一切。
虽然踏著秤锤,不妨活泼泼地。
咦,尚飨!
贺新郎 其七 宋 · 冯取洽
 押词韵第四部
花庵老子以游戏自在三昧,寓之乐府。序:溪翁随喜和韵以咏叹之,不知维摩燕坐次,可授散花女,俾歌之以侑茗饮否?艾子,汝为老人书以寄之。
问讯花庵主
这一宗、拍板门槌,是谁亲付。
逢翰墨场聊作戏,那个是真实语。
算惟有、青山堪住。
玉立林幽真脱洒,又何妨、白石和泉煮
底用判,云游据。

朝三暮四从渠赋。
且随缘、家养园收,自然成趣。
此外盘蜗一室,人我两俱无负。
要参到、道心微处。
尽做逃禅逃得密,也难遮、拨草来寻路。
应为拨,懒残
宿澧州行馆夜雨因柬州守方维壬子 清 · 洪亮吉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黔中持节集
昨来行馆宿,蕉柏雨纵横。
更漏分明处,思君吏术精。
一麾出守,三拜昔知名。
他日涔阳浦,弥添望远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