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孙公辅”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李简夫诗集后1091年12月4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三七、《苏文忠公全集》卷六八、乾隆《续河南通志》卷七八、乾隆《陈州府志》卷二七、《宋元学案补遗》卷九九 创作地点:安徽省阜阳市
孔子不取微生高孟子不取于陵仲子,恶其不情也。
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延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
李公简夫文学政事有闻于天圣以来,而谢事退居于嘉祐之末熙宁之初
平生不眩于声利,不戚于穷约,安于所遇而乐之终身者,庶几乎渊明之真也。
熙宁三年,轼始过陈,欲求见公,而公病矣。
后二十年,得其手录诗七十篇于其孙公辅
读之,太息曰:「君子哉若人,今亡矣夫」!
元祐六年十二月初四日
李简夫少卿诗集引元祐六年十二月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五、《栾城后集》卷二一、《文献通考·经籍考》卷七二、《永乐大典》卷九○八、乾隆《陈州府志》卷二四、道光《淮阳县志》卷一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熙宁初,予从张公安道以弦诵教陈之士大夫,方是时,朝廷以繇役、沟洫事责成郡邑,陈虽号少事,而官吏奔走,以不及为忧。
予独以诗书讽议窃禄其间,虽幸得脱于简书,而出无所与游,盖亦无以为乐也。
太常少卿李君简夫归老于家,出入于乡党者十有五年矣。
间而往从之,其居处被服,约而不陋,丰而不馀。
听其言,未尝及世俗。
徐诵其所为诗,旷然闲放,往往脱略绳墨,有遗我忘物之思。
问其所与游,多庆历名卿,而元献晏公深知之。
求其平生之志,则曰:「乐天,吾师也。
吾慕其为人而学其诗,患莫能及耳」。
予退而质其里人,曰:「君少好学,详于吏道,盖尝使诸部矣。
未老而得疾,不至于废而弃其官。
其家萧然,饘粥之不给,而君居之泰然。
其子君武始弃官以谋养,浮沈里闾,不避劳辱
未几,而家以足闻」。
陈人喜种花,比于洛阳,每岁春夏,游者相属弥月。
君携壶命侣,无一日不在其间,口未尝问家事,晚岁其诗尤高。
信乎,其似乐天也!
予时方以游宦为累,以谓士虽不遇,如乐天,入为从官,以谏争显,出为牧守,以循良称,归老泉石,忧患不及其身,而文词足以名后世,可以老死无憾矣!
君仕虽不逮乐天,而始终类焉,夫又将何求?
盖予未去陈而君亡,其后十有七年元祐辛未,予以幸遇,与闻国政。
禄浮于昔人,而令名不闻,老将至矣,而国恩未报,未敢言去,盖尝恐兹心之不从也。
君之孙宣德郎公辅以君诗集来告,愿得予文以冠其首,予素高君之行,嘉其止足而惧不能蹈也,故具道畴昔之意以授之。
凡君诗古律若干篇,分为二十卷。
新修夏邑县城门楼记 唐 · 孙公辅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一
昔左邱明书梁亡。嫌其亟城而至沟宫也。
溃。责其恃陋而不重闭也。
然则惩恶劝善之义。信不可遗于后代矣。
方今生人震越。虓虎啖嚼。
凡为侯大夫者。孰得不鉴于梁而悼于哉。
夏邑县城楼。图经即西汉乡侯之故墟。
闉阇陂侈。不可以禁淫佚。
台观崩弛。不可以示轨仪。
讯诸乡人。云此地有隐慝焉。
纵其神奸。慄若大忌。
故前后令长。皆昵于神而废礼也。
去年夏。圣人戒师于东方。
武军守臣刘公。虑以军兴势危。
赋重人困。易置官属
纪纲事法。遂假参佐范阳士宣伯通为兹邑长
伯通勤劳于民。旋即真命。
锡以朱服。示王命也。
怆夫先贤虽立谯门。谯门必能将将。
虽作尔墉。尔墉必能言言。
繇是正其小以及先王宫隅之制。饰其俭用倅诸侯台门之尊。
百工告利。多福纷萃。
则向时妖异之说。无复徵据。
神不神矣。君何神耶。
苟无馨香。曷肯变化。
是故直拔埃。譬一贤之挺生。
介然坚强。同五福之寿考。
端穆大壮。发扬斯干。
用而不知。我则为植。
其经费也。自抡材至卒工。
不碍匹夫之膏泽。必因庶役之馀羡。
其博施也。自贺燕至翔鶤。
尚贻终世之咸若。宁止吾属之遐览。
然后命阍人以守之。揭灵鼍以鼓之。
岁时则悬法于其前。灾眚则禜祭于其下。
禦大寇则未足。抑小戎而有馀。
且周文缓而灵台成。汉文约而露台舍。
惟彼哲王睿后。犹惧若此。
况人臣乎。訚訚伯通
可谓知礼。至如板筑之气势。
磨砻之固护。涂塈之滑泽。
采章之藻丽。则存诸咏歌。
非纪体所载。时公辅馆于伯通之署。
愿记其善。敢私于人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