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宝严” 相关资源
诗文库
唐巨峰招同郭地山张宝严朱一峰黄侣琨众香院赏牡丹 清 · 王文治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梦楼诗集卷二十
今春风雨太匆匆,九十繁华一霎空。
绝艳忽将衰鬓照,浓云深得戒香融。
名山两度邀浮白(前年宝严张子亦有此会。),尘海三生感梦红。
向晚难禁银烛下,箫声遥送画栏东。
松溪五友图诗并记 清 · 王文治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出处:梦楼诗集卷二十一
据石几持卷而高谈者,翊衢也。却立于后侧,首俯观而窃听者,鲍鸿起也。与翊衢对坐而有所指陈者,张宝严也。执卷若有所会,别坐而旷观者,郭以简也。自外而来,后有二童子,一荷笠,一负书,相随而度石桥者,宝严之从兄舸斋也。松云复沓,密若无天,山高石寒,人迹难至。前有清溪一道,挟飞瀑激流,淙淙疑有声,竟不知人世间何处有此境也。名之曰「松溪」,亦意之所适而寄焉者尔。五友者,皆工诗,好游览,足之所届,辄能形诸吟咏。此图殆画中有诗云。犹忆余少时,与鲍海门郭立斋暨张石帆、殷石琴、李琴夫诸君洒然而游,朗然而吟,陶然而醉,一时称为盛事。诸君集中皆有诗纪之,惜其时无工画者,故未图诸卷轴。今鸿起为海门从孙,舸斋海门佳婿,以简为立斋嗣子,而氏之有香草堂,张氏之澄华室,皆余及海门诸君昔年觞咏地也。海门诸君下世已久,存者仅琴夫一人,亦老病不得数晤,追维畴昔,良用怃然,爰系以诗。
江上曾经载酒游,渔童樵父识风流。
百年一觉松涛梦,山翠犹含曩日秋。
昊天寺宝严 元初 · 郝经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旭日烧铜轮,赤气绕车毂。
平步登青天,陆海一龙窟。
宝藏沙劫开,突兀翻地轴。
瑰奇入霄汉,缔构穷土木。
高穿翡翠笼,直到莲心出。
错落金鲸鳞,蹭蹬木蛇腹。
致身知几层,如觉重锦束。
巧碎雕锼心,力尽撑拄骨。
合沓三天神,倚叠万国佛。
丹青杂珠琲,新若手未触。
盘盘老风烟,天门锁寒玉。
乾坤一柱旁,日月互生没。
六年五入燕,空为眼中物。
于今始一登,顿觉超凡俗。
旷宇凌高寒,飘飘肆遐瞩。
海卷碣石回,天压阴山覆。
芦沟一衣带,居庸险何足。
苍苍金台云,青青蓟丘
昔贤今不见,怅望空注目。
下视极羽渊,黄熊尚盘屈。
窟宅几千祀,潜奸富凶毒。
魑魅不能禦,何人与驱逐。
燕云割山河,神州疆理蹙。
称臣又呼父,万古天王辱。
一登还百忧,惨澹意回复。
安得脱世网,对此倾醽醁。
慷慨浇心胸,醉向天边宿。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顺天府
同马才卿暇日登昊天寺宝严塔有怀 元 · 王恽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秋涧集卷十六
高标直上跨苍穹,物外方知象教雄。
九陌市声开晓色,两都乔木动秋风。
遥怜汉马屯湘渚,安得长书附去鸿。
寂历村墟野烟外,谁家帘幕夕阳红。
十月十七日孟阳茂初步至宝严湾枫林烂然因寻故人瞿元初墓徙倚寺前石桥作短歌记之 明末清初 · 钱谦益
 押词韵第一部 出处:牧斋初学集卷第九
谷林之西石城东,窃红殷红烧(去)秋空。
谁知宝严湾更好,四山合沓藏千枫。
呀然一径通窈窕,流丹绚赤相蔽蒙。
护惜霜风起屏幛,包裹锦绣围房栊。
我来步屧如相引,照眼灼烁惊芳丛。
忽如渔郎造花径,缘溪瞥见花茸茸。
又如天台山匼匝,好女离立矜春容。
烟林向背乱朱碧,日景穿漏皆玲珑。
背日丹枫画不出,坐卧弥觉此语工。
道旁宿草故人墓,黄土正掩红叶中。
追忆生平腹痛语,安得杯酒浇蒿蓬。
人言此坟古塔址,指点丘垤看巃嵷。
白杨萧萧响空谷,长似铃铎悲回风。
沉吟感叹古寺侧,斜阳犹照一亩宫
寺门寒水石桥下,恰有一叶流残红。
笑翁禅师行状 南宋 · 释大观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三六、《阿育王山志》卷一一
师名妙堪号笑翁四明慈溪毛氏子。
生有道韵,顶相平满,额广伏犀。
甫冠,锐欲超俗,父兄不夺其志,乃从邑之芦山院野庵道钦薙发受具戒。
使遍参,历依金山息庵观净慈肯堂充灵隐松源岳诸大老之门,未泮所疑。
时天童无用全禅师妙喜竹篦勘验来者,特卷裓东还,造丈室,用得之眉睫间,问曰:「汝游山僧耶」?
师曰:「行脚僧」。
用曰:「作么生是行脚事」?
师以坐其一墄。
用笑曰:「此僧敢来捋虎须,且令参堂去」。
职师侍香激扬,维劄「尽无用之用」。
嘉定甲戌,妙胜虚席,制使程公覃帖请出世,一香为无用粘。
三年移金山
又三年移报恩。
宝庆乙酉,移虎邱。
明年,闽帅方岩王侍郎请主雪峰
绍定己丑,有诏主灵隐
三年,迁明之大慈开山,移翠岩。
淳祐壬寅,有诏主净慈。
育王久虚席,朝论念迦文真身所在,思能振起者,精择得师。
表辞一再,不许。
淳祐癸卯,领寺,夙弊尽洗,气象一新。
法堂最圮,会其费夥,上出内帑以赐,师倾钵塍,荆湖制帅孟无庵拱又以数万缗助,乃撤旧辟新。
其馀腐桡漫漶,乃葺乃涂。
师以寺昔被遇昭陵而下三朝皆有奎画之笔,今上独未有,乃奏请焉,金榜玉画,交映岩谷。
京兆大资赵公与筹奏以师再莅灵隐,党僧辈惮其严,借势沮之,师亦以痼疾恳辞曰:「既老且病,不能应世矣」。
通守永嘉曹公邰拉同寮徐公献子入山问疾,且谋与制使颜侍郎请于朝,用佛照故事,以东堂佚老。
师笑曰:「吾今日行矣,复何言」。
乃书偈曰:「业镜高悬,七十二年。
一槌击碎,大道坦然」。
掷笔而逝,当淳祐戊申三月廿七日也。
寿七十二,腊五十七。
度弟子二百馀人。
嗣法黄龙道详、翠岩宗古、明因寿岳、连云惟枋、报恩德云、荐福道粲等。
当育王命下之日,师在翠岩,知事往白,涓刚礼仪,师曰:「汝姑去,俟吾报」。
一夕,叶舟从一行一力,昧爽松径,小休于亭,遣报寺曰:「老僧已至,但设堂供表礼足矣」。
太守有不悦于师,一日驺从入山,守绝不与师语,偕至舍利殿,忽问曰:「舍利在何处现」?
师以手指曰:「在此」。
俄绀珠金光发自所指处,一众欣悦,守改敬焉。
初育王有僧名超者,厚于财,死因致讼,财没军资库
至师已廿馀年,方营舍利殿轩,得旨以此其费,而亡僧之名始脱官籍矣。
平居制行,冰檗长物亦不轻用,惟于补常住资,众缘倾倒,无靳色。
如斲石屋以覆明教嵩之窣堵,尊先哲也。
市田归里之宝严院,以助修期,报怙恃也。
至于重锓《妙喜语要》,补刊《大塔铭》,皆表章正宗而开导后学之事。
其涉世如用行,寓缘如云凝,不低颜以趋时,不屈法以顺人,其为人行事皆无用之用。
又以《语录》一编并刊以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