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周遇” 相关资源
诗文库
刘氏太原县霍夫人墓志铭 唐 · 周遇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九十一
天地之大德曰生。刚柔之毓质曰性。盛衰相攻。存亡凌替。理达希夷之旨。竟归终极之原。至若生有令淑而显茂。则纪述而铭焉。有唐故银青光禄大夫内侍省内侍伯致仕彭城郡开国刘公夫人霍氏。世系。文之昭也。当周之兴。封建子弟。因而氏焉。其后代变时移。今为京兆居人也。皇父晟。将仕郎家令寺藏署丞。公孝履资身。恪勤莅事。历官秩而益著勤瘁之名。奉春储而出纳之功无吝。幸以庆钟德门。是生爱女。夫人即公之长女也。夫人幼闻诗礼。早肃端姿。斋洁持心。温柔饰性。霜松比操。寒竹孤贞。闺门悦怿之仪。晨昏问安之礼。皆主之矣。告修。将移他族。遂适彭城公。百两之后。一与之齐。严奉舅姑。敬恭戚族。服浣濯之衣。俭而达礼。遵婉娩之教。妇道日新。饰其德而不饰其容。严其家而不严其身。名同夫贵。德与家崇。宠锡降封。太原华邑。昔公谓曰。我以代传钟鼎。门荫蝉联。先开府秉左广之权。吾令弟统右欢之帅。朱紫赫奕。棣𦹛鳞敷者四人。而悉忠于国。孝于家。学大戴礼。讽毛氏诗。坚白自持。秋毫无隐。功备史册。铭在景彝。戒满盈而慕冲谦。弃轩冕而好疏逸。功与名皆全矣。而思内则雍穆。吾心至矣。夫人结缡作配。三十三年。履正居中。其道益彰。洎浙右归阙。累移星岁。颐摄乖宜。寖成沈痼。夫人侍执汤药。馌奉饮膳。所举者无不亲尝。不顾寒暄。不离座隅。日月迭居。近于二载。夫人自此忧患。亦已成疾。先常侍奄从薨逝。祭祀蒸尝。不失如在之敬。至于卜远之日。疾将就枕。诸孤曰。违裕若是。岂在力任。夫人曰。吾逝生死同尘。何爱身命。一闭泉壤。永为终天。但无亏于节义。岂望苟自偷安。踊哭而往。毕遂其志。尔来日遘绵惙。针医不减。遽至弥留。以大中九年十一月十八日。终于来庭里之私第。享年五十七。呜呼。人之所贵者福与寿。积善既昧于徵应。隙光难驻其檐楹。青春路遥。白日将谢。妆楼俨设。玉匣渐见其尘封。轻影忽飞。夜台已知其息处。有子三人。嗣曰复礼威远监军使内侍省内仆局丞赐绯鱼袋。仲曰全礼。内侍省内府局丞充内养。季曰伸礼。皆才闻五美。学赡三冬。孝敬承家。忠贞蕴志。总戎而理遵约法。专对而辩注悬河。自钟艰疚。茹毒衔哀。泣血绝浆。罔顾晨夕。因心之孝。冀报其劬劳。思养之情。徒悲于风树。以明年正月二十九日。祔葬于万年县龙首乡先常侍茔西。礼也。奉命述叙。敬为铭曰。
夫人懿德,蕴其明识。
端姿洁朗,惠质柔直。
工修内范,容无外饰。
玉镜孤光,珉瑶润色。
问名成礼,作合君子。
四德道隆,九族称美。
门崇鼎列,功高岳峙。
泽及华封,辉光青史。
云路碧落,霜折琼枝。
其往如慕,其返如疑。
龙首之冈,浐川之湄。
魂游九原,与公同归。
感时和王以方 元末明初 · 刘崧
 押尤韵
雾雨晦平陆,穷林翳清秋。
众鸟各喧嚣,孤鸿独怀忧。
矰缴方可虞,稻粱焉得谋。
塌翼堕中流,泛然若遗舟。
屯云蔽白日,泽国生暮愁。
飘飘竟何适,莽莽奚所求。
且复敛踪迹,栖遁此林丘。
时哉周周遇,可以衔羽不(疑。)
黄州齐安永兴禅院999年8月15日 北宋 · 王禹偁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七、《小畜集》卷一七、光绪《黄州府志》卷三八 创作地点:湖北省黄冈市
齐安,郡名也;
永兴,院额也,盖僧耆故老通而呼之,遂以为常耳。
唐时旧州齐安河上,《院录》云因刺史杜仆射,以白云观建为斯院。
按唐史,未尝有官至端揆而刺黄者。
唐末杜洪据有鄂渚,北结梁人,东抗杨氏,黄鄂之属郡也,或以宗族典之。
于时皇纲弛紊,官纪僭忝,仆射之称,不为异矣。
其后随郡迁徙,立院于兹,兵掠火燔,曾无宁岁。
乾宁中杨行密尽有淮南之地。
天祐二年,杨公卒,其子渥称嗣。
吴王奉唐正朔,以部将孙彦思为黄州刺史,始造院宇,崇佛像。
彦思母王氏舍妆奁铸钟,于今尚在。
主院之僧,传法之祖,丧乱无纪,莫得而知。
今所述者,断自紫陵而下。
紫陵者,郢中名山也山僧晓禅,世谓之紫陵和尚
其后舍兹院,游凤翔,从清泰入洛,赐号国师
次曰同一,次曰行忠,次曰节运,次曰延真,次曰自正。
此五僧者,自前唐天祐止圣朝。
端拱初,有若蕲州三角山龙门禅院僧自南,开堂演法。
自南者,合淝人,世姓解氏,住持凡七年,复归蕲州四祖山
淳化中,有若蕲州白云山广教院僧智雨,嗣兴院事。
智雨者,涟水人,世姓朱氏,以至道三年十一月一日寂灭,俗寿五十一,腊二十七,临终召院众付嘱。
长老仁辩,遂宁人,得法于智雨者也。
即以其月十二日,用荼毗之法葬智雨,起塔于长圻村。
二十八日,仁辩会大众,升法堂,有僧玄资问曰:「如何是齐安境」?
答云:「后面青竹连道观,前头绿水接武昌」。
又问:「如何是境中人」?
答云:「大似不相见」。
此之住持传法僧。
院旧有堂厨各五间,淳化二年,郡人王福舍钱二百万造大殿,成再兴舍钱一百五十万造僧堂,郡之众户率钱二十万建老宿堂,又率钱十万立方丈室,左都押衙丁文燧舍钱五十万建浴室,蕲州王真舍钱四十万创菩萨殿,塑弥勒像,里人周遇舍菜圃,此之檀越。
知院元吉掌申牒公府,维那法俊掌提辖堂司,供养主文掌化募施利,典座道真掌庖厨,直岁省慎掌垦种,此之知事僧。
先是,众僧请院前闲田一段,又逋民庄一区,由是来麰蔬果丰焉。
住持传法僧无祖祢,道高众伏则推之,知事僧无资级,才堪心愿则为之,故上下熙熙,而忿争不作矣。
夫禅者,儒之旷达也;
律者,士之名教也
浮图氏离而为二,罕能兼之,其甚者,互相矛盾,过于仇雠。
长老仁辩禅其心以度人,律其行以伏众。
有来斯应,虚往实归,禅其心也。
一裘一饭之外,日诵《法华经》二部,律其行也。
某筮仕以来,治僧之讼多矣。
独爱其无亲疏,无人我,有贤智则尊而事之,有才力则信而使之,去而不强,推而无竞,浑然几乎道矣。
故总而为之记。
至于院宇之至向,田园之广袤,道具经典,租庸什器,请书石阴。
大宋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记。
与唐常卿(璘)(一)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七八、《铁庵集》卷一七
西湖禀别,又见春风。
昨自杭望升,虽不敢奏记,声迹犹可问而知。
今屏伏穷阎,望之真在天表,不胜江东暮云之思。
三四年间,所见居言路者皆积迁而入,改迁而出,若夫以豸冠径入径出,惟察院一人,可谓不失台谏本来面目者。
方其召自外方,不拘常格,缴进便殿,引对甚款,君臣之间,虽马周遇太宗不是过,使尽用其言,岂不足强国势而慑敌情?
每疑闽士多弱,自了斋后未易见。
察院虽家于福,实在嵩溪上头,气脉与剑溪接,故峻拔如之。
某间谒于台官宅,未尝见一日伸眉,言必及十三庙之神灵,请谏疏悉蒙赐教,读之凛然,真所谓见刚者。
惜不留为朝廷扫尽奸邪,收复元气,乃遽揽辔登车,为汉之八使。
金陵国北门,莫急于江防,而淮、京、蜀其表也。
今藩篱多破阙,何以为守?
胸中有全抚,若早用其策,亦岂不足强人意而救时危哉?
某杜门绝不知近事,自浮光后尝有异闻。
吾辈所望于陈制帅者何如?
为之累夕不能寐。
今闻其被召,果否?
尝疑天以生为德,岂忍借远丑以残坏人类至此?
必将有悔祸之日,使生灵复知有生之乐。
不然,虽林下之人,亦未知死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