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黄元之”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润州江宁县瓦棺寺维摩诘画像碑 唐 · 黄元之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六十六
夫魁北藏枢。秉三奇于紫掖。
昆西运轴。森万族于黄舆。
方领圆冠。棹九流而宗学海。
霓裳羽服。乘六甲而下仙岩
虽辰像微茫。不能味甘陈之识。
陬维窅邈。不能探章亥之功。
仁义与礼乐可遵。未出死生之境。
昏默与清虚可尚。才居天地之先。
且造化以六合为功。圣人以二门分教。
岂夫百千万劫。量其远近。
三十七品。语其功业者哉。
况性相之微。不可以名言得。
虚有之妙。不可以智力知。
三千之净土无边。八万之法门虚受。
能住不思义解脱者也。维摩诘者。
华言净名居士也。没于妙喜之国。
生于毗邪之域。大仙那提之子。
常修梵行。世号白衣居士焉
故总妙圆明。现身方丈。
无起无住。不去不来。
空色空而取真空。灭生灭而求寂灭。
或归之于无物。或得之于默然。
邪正于是路殊。语言由其道断。
居士真宗也。若乃家室不离而教传缁服。
子回向而身为白衣。让金之尊。
未即如来之位。晦玉毫之相。
空留长者之名。亦犹百谷之王。
以下莫能大。六虚之相。
居高而自卑。居士之洪谦也。
若乃移外方之诸佛。一室规乎四天。
对乐世之众生。一劫成乎七日。
毛孔之内。鼓大海之波涛。
芥子之中。郁须弥之巘崿。
掷世界于恒沙之外。不觉不知。
摄高堂于大会之前。同瞻同仰。
岚风动地。口吸莫以为难。
猛火燃天。腹贮但闻其一。
居士之神通也。若乃偫邪作梗。
诸恶延灾。众生茹焚溺之悲。
含识迫伤夷之患。由是骋自在之力。
纵无碍之威。破烦恼而击悭贪。
斩毒蛇而擒醉象。朦幢暂建。
面缚四魔。智剑才挥。
心降六贼。故使波旬振詟。
不能变帝释之容。外道摧残。
不能窃真如之业。居士之威力也。
若乃非相成光乎是相。故见于威仪。
无言假道于有言。方形于问答。
宏乞食之理。须菩提但觉茫然。
闻宴坐之谈。舍利佛不能加报。
摩诃迦叶息言于二乘。大目揵连吞声于四众。
亦由明镜内鉴。照之而不疲。
洪钟外发。扣之而必应。
是以五百弟子。同称我不堪任。
二千门人。尽得无生法忍。
居士灵辨也。若乃智总大雄。
心行菩萨。虽人我无相。
以拯救为怀。忧本无忧。
忧凡俗之忧。病本无病。
病众生之病。富室贫里。
等资其福田。酒肆淫房。
广谈其善诱。则知去重昏之小翳。
惠日而无私。□中根之大茎。
沾法雨而同润。居士之慈悲也。
若乃前际后际。无昧于因缘。
成时化时。不违于本愿。
光严悟矣。行念其道场。
新学豁然。坐知其宿命。
晨持乳钵。未息粗言。
中设饭盂。普均香气。
有疾菩萨。忧恼于是并除。
犯律比邱。疑悔由其倾盖。
居士之利益也。若乃恭承父训。
事方便以崇严。瞻望母仪。
奉智度而资受。结齐肩于法喜
坐咏宜家。期上足于尘劳。
行同入室。因风起对。
共赏慈悲。他日趋庭。
独推诚实。知识慕善。
道品所有居先。伴侣求真。
度法由其见托。居士之宗党也。
若乃上栋下宇。空寂为轮奂之资。
净服名衣。惭愧入裁缝之用。
开八正之路。则众马交驰。
坐四禅之床。则身心不动
智惠之果。秋垂无漏之林。
净妙之花。春发总持之苑。
禅悦为味。讵假珍羞。
解脱充浆。宁思玉液。
奏法音之乐。则丝竹藏声。
烧异品之香。则旃檀罢郁。
居士之游处也。于是随意所转。
觉路遐通。应缘而摄。
梁津尅济。恢勇猛之志。
则火□生莲。广□虚之因。
则水中现月。法本希有。
若都优昙之花。道之将行。
大备贝多之叶。举阎浮之国土。
礼敬忘疲。想毗耶之人天。
声尘不朽。居士之遗迹也。
得其道者。则三乘弟子。
羞称多闻。行其法者。
则七种学人。莫不爱乐。
是致四天赞仰而无暇。十地攀接而无阶。
王者资而九有清。偫生闻而六念作。
虽骊龙改地。共尊金粟之仪。
水土迁行。长奉宝台之供。
我国家神明造物。圣政调时。
涤瑕秽而玉镜清。刬浇讹而撝大朴。
牢笼七十七代。郁映万八千年。
率土之滨。罔有弗韪。
普天之下。共惟帝臣。
京坻积而铜爵鸣。钟鼓和而玉羊现。
将益四生之福。爰开十善之因。
精舍广祇陁之园。列郡扬净名之教。
万姓资其分别。八方畅其休明。
天地平成。于是乎汲引。
江宁县瓦棺寺变相者。晋虎头将军顾恺之所画也。
尔其上缠珠斗。下控金陵
六代为天子之都。三分入王孙之国。
礼让流行之地。英灵诞秀之乡。
鹫岩分虎踞之山。雁塔枕龙盘之水。
总幽閒与形胜。则瓦棺之寺焉。
昔有晋庄严净域。时梵侣以规模虽广。
雕饰未周。永念粹华。
每疚怀于须达。共成圆满。
而假力于檀那。凡厥施财。
莫匪鸣刹。顾君乃连扣资数百。
笇逾千万。大众眙愕。
不知其然。君习气精微。
洗心闲雅。虽缨弁混俗。
而缋素通神。乃白缁徒。
令其粉壁。于是登月殿。
掩云扉。考东汉之图。
西域之变。妙思运则冥会。
能事毕则功成。神光谢而昼夜明。
圣容开而道俗睹。振动世界。
谓弥勒菩萨下兜率之天。照耀虚空。
若多宝如来踊耆阇之地。由是士女骈比。
拥路争趋。车马轩轰。
倾都盛集。玉贝交献。
须臾而宝藏忽盈。青凫乱飞。
俄尔而铜山崛起。纳缯帛者继踵。
施衣布者架肩。当鸣刹而虽则可惊。
不崇朝而过其本数。非夫精义入神者。
孰能与于此乎。虽江山寂寥。
居处缅邈。年移代改。
留侯过隙之驹。郭是人非。
丁令辽城之鹤。由是观其道场妙矣。
谓应供而来仪。床枕俨然。
疑有怀于问疾。目若将视。
眉如忽嚬。口无言而似言。
鬓不动而疑动。岂丹青之所叹咏相好之有灵哉。
顶礼者肃如在之心。瞻仰者发归依之念。
信受演说之旨。大布于人天。
住持负荷之规。实存于牧宰。
刺史琛。怀轨物之量。
韫不伐之才。五服当列土之荣。
千里负专城之寄。移风易俗。
频垂董相之帷。揖道归真。
再拥文侯之彗。长史薛宏。
以仁贤雅望。迂德于仲举之舆。
司马成景贺。以卿相高才。
屈迹于士元之骥。俱游六艺。
籯金而常满。共逢三朋。
揽衣珠而永悟。县令陆彦恭。
风神俊迈。境宇恬虚。
虽驯雉巳彰。实割鸡焉用。
风亭月牖。还开见宝之词。
石冷泉清。颇恣分襟之赏。
修菩萨之行。则仰之弥高。
现宰官之身。则威而不猛。
相门出相。兹焉在兹。
伫闻抟击鹏衢。栖迟凤沼。
岂徒播兹风化。奏彼弦歌而已哉。
丞郑孝义。逸气飞腾。
英怀倜傥。擢命世之标干。
舍人之符彩。我之自出。
凤楼鸣五色之雏。家之积善。
牛渚降九派之族。宏才博学。
再阅康成之门。爱客好贤。
重睹当时之驿。朋友推其令誉。
人吏偃其高风。历州县而暂劳。
献盐梅而讵远。主簿于植。
才艺早著。水镜长悬。
将骋骥于高门。先渐鸿于下位。
尉史惟清。以雍容儒雅。
门专秉直之风。以磊落才雄。
岩引乘箕之宿。则知龙驹千里
非黄绶之所羁。鹤鸣九皋
惟青天之是瞩。家裘不坠。
望台铉而相辉。堂构克隆。
公侯而必复。寺主昙影及徒众并诸寺大德等。
并法身挺秀。觉意圆明。
屈拔提之尊号。怀盛明之忍辱。
四十二之贤圣。接踵比肩。
一十八之□虚。心持目想。
勇猛精进。将亿耳而齐驱。
博达多闻。与阿难而并骛。
言论辨了。有类鹏
体性利根。更嘉鸯掘。
故能经行不倦。拯济忘疲。
模楷四流。笙簧二谛。
邑人左补阙冯宗右拾遗孙处元等。并资忠履孝。
抱义怀仁。凝大江之精灵。
郁高山之景行。莫不衡门育德。
华省驰声。或长揖九徵。
或光膺八命。所以东南蓄宝。
江左有人焉。既而道俗披诚。
宾僚托款。滥见推于相质。
远不让于当仁。弟子谬忝词场。
频擢桂林之秀。言瞻法宇。
早从祗树之游。睹泡影之皆虚。
悟声色之非实。虽心为形役。
而志与道俱。思惟必在于佛乘。
梦想无忘于梵行。观居士之迹。
不可思议。阅居士之言。
得未曾有。恨不亲承圣旨。
捧袂于不二之门。躬奉尊颜。
跪履于大千之界。托菩萨之下位。
共拂天花。接比邱之末行。
同窥圣果。昔赞舞鸾之化。
每有愿于揄扬。今从问鹏之游。
岂得默而无述。尔时欲重宣此义。
是以敢作铭云。其词曰。
元气浩浩。大匠存存。
锤鞴精粹。折托乾坤。
四生有劫。六趣无门。
爱流夕涨。尘飞昼昏(其一)
巍哉世雄。应期来现。
妙矣居士。随缘利见。
大庇生灵。遂荒台殿。
劫尘遐邈。恒沙法遍(其二)
空床寂寂。虚室闲闲。
文殊奄至。波旬遽还。
拔毛沃海。剖藏山。
地分珠柱。天润玉颜(其三)
智惠无边。威灵具足。
广延宝座。高蹈金粟
振动人天。津梁道俗。
火宅垂荫。幽徒炳烛(其四)
于赫有晋。像教斯传。
缋事□矣。灵仪在焉。
神光夕照。瑞相朝圆。
赩如电掣。皎若星悬(其五)
我皇垂拱。诞膺宝位。
控引四流。陶钧万类。
法阐妙有。灵通梦寐。
政事以和。物无不利(其六)
天阴南斗。地拥东吴
江山作固。台垒称都。
俗富英俊。人多给孤。
庄严结构。炳焕规模(其七)
瞻彼邦邑。媚兹寮寀。
化偃一同。声驰四海。
王常莹。松筠不改。
乃眷道场。肃焉如在(其八)
薄游净域。永念毗耶。
香如致饭。衣似持花。
嚬容示疾。启齿降邪。
室怀方丈。会想无遮(其九)
杳杳三界。茫茫九有。
瞻仰睟容。思惟受手。
式刊贞石。佥图不朽。
盛烈鸿名。天长地久(其十)
医士黄元之 元末明初 · 刘基
先生轩辕之子孙,手提万物生死根。
神功微妙不可状,能使元气回游魂。
箧中永芽抽粟粒,丹光照耀三彭泣。
衔珠不受脩蛇报,采药常令白猿拾。
结庐几岁吴山阿,赤松玄俗时相过。
更向蓬莱下神水,并与人世清烦痾。
关西乐府 其一 清 · 申光洙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出处: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灵川申光洙圣渊甫著)
平壤箕子东明王之所都也。自古号佳丽擅国中。皇朝敕使如张芳洲,许海岳,朱兰嵎诸公。或称天下第一江山。或称如金陵钱塘。国朝升平屡百年。士大夫宦游者。画舫江楼。粉黛笙歌。留连沉酣。有秦淮烟月西湖之娱。然金陵钱塘。皆有,宋才子歌诗。辉映湖山。以饰大平。东国无乐府。西京题咏。唯牧隐李相国混外。近世三渊金翁作亦佳。然皆律体也。郑知常官船一绝。始得乐府音调。为千年绝唱。足与盛唐方驾。穆陵李达崔庆昌白光勋号三唐。一时又有徐益并次郑氏韵。颇称名作。先辈亦病其为采莲曲。盖非其至者也。仆亦尝游平壤。次其韵。如黄鹤楼崔颢诗在上。摆笔临江。几欲为金黄元之哭。甚矣。此道之难也。练光,浮碧之间。仆未尝不慨然彷徨。欲更赋关西乐府。以遗是邦之为方伯地主者。被之声歌。自念五十布衣。失意栖遑。不足为贵人重。恨不少年为客。悒悒而归。至今十数年。颠发种种矣。爱其湖山。如淡妆美人秀媚难忘。往往梦想在浿江舟中。樊岩尚书以节西也。都人士多为歌诗以送之。仆奉香宁陵未还。后乐浪使者至。飞书督诗。樊岩吾友也。风流文采。足与平壤山川相映发。仆亦宿念所动。为公欣然。如白首废将。十年田间。忽闻出塞金鼓马鸣萧萧。不觉弹弓一起。遂依王建宫词体。蘸药汁戏笔。作关西乐府。亦名关西伯四时行乐词。先之以夏者。以樊岩赴镇在端午也。凡西都之形胜谣俗。历代兴替。忠孝节侠。神仙寺刹。边塞军旅。楼台船舫。以至女乐游衍之事。靡不备述。亦可谓一部西关志。而往往纤靡之语。杂以闾巷俚俗。乐于风雅扫地。恐不免轻薄之诮。然较王建诗。百有加八。盖用禅家数珠法也。禅家持戒者。以百八珠念念脩善。循环不穷。仆平生喜其法手之常念。西土虽号纷华。游是邦者。常作此念。如数珠法。蛾眉𥊑睩。管弦啁啾。不足以溺人情性。然豪杰之士。富贵得意。而声色当场。能不迷者。亦几人哉。阿难世尊高足也。墯摩腾伽淫室。三旬不返。世尊现清净大法。救拔苦海。樊岩定力。吾未知与阿难何如。仆无世尊神通广大法力。百八乐府。又不足以辉映湖山。如唐,宋才子。亦安知其不为清净大法乎。请樊岩以吾诗。为禅家数珠。绮筵酒席。一歌一舞。念念自省。问主人翁惺惺否也。
西都佳丽似杭州,圣代升平四百秋。
第一江山兼富贵,风流巡使古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