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叶校书山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省斋文稿》卷二五
承翰墨策勋,铅黄分职。
动诸儒之欣艳,指夷路以腾骧。
窃惟人物之盛衰,实在国家之教养。
识其大者,则方寸之木可高于岑楼;
斲而小之,则九仞之或亏于篑土。
故本朝重馆阁之选,为当世储公卿之材。
必作成于閒暇之时,乃获用于驰驱之际。
某官文华掞蔚,志气激昂。
学有渊源,尝范模于吕氏;
论无骫骳,由系援于汪宗。
浸更事任之烦,优简圣神之眷。
方为世用,宜并英游。
翻四部之书,始深涵于术业;
号万人之杰,行自见于功名。
修庆未遑,贻缄先逮。
佩谦牧之良厚,激感悰而弗谖。
军器监丞叶山召试馆职策题淳熙四年十一月十九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三九、《玉堂类稿》卷二○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问:古之君子道德积于中,则英华发于外。
因事而有言,譬如风行于水,云行于空,自然成文,岂假雕篆纂组之功也哉?
历观缀文之士众矣,顾不必问,姑以圣贤为质。
孔子称尧曰「焕乎其有文章」,考之载籍,敢问「焕乎」者安在?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求之经传,敢问「可闻」者何辞?
四科之设,文学预焉,然子游、子夏曾不能赞一辞于《春秋》,则所谓以文学称者果何见欤?
郑之四贤相须乃济,然居则应对宾客不容缓也,出而有事四方不偕行也,则所谓讨论润色者果何待欤?
妇人犹能赋诗,何后世老师宿儒反不通其义乎?
汉朝人莫不能文,何大臣少文不学犹见讥于史乎?
由汉以来,学士大夫所共推尊以为著书而不失古君子之遗意者,扬雄、王通而已。
然艰深浅易之讥,摹仿《鲁论》之诮有不能免,盖异乎自然成文者矣。
彼知其力不足而强为之欤?
抑为文者固当用意而准古也?
韩愈晚出于唐,独以六经之文为诸儒倡,其去取决不苟矣。
然推尊扬雄,以为过于老子老子岂易过哉?
至王通乃无一语评其是非,又何意也?
主上发言为经,肆笔成书,固已追迹帝尧之文思,比隆夫子之将圣,然万几之暇,犹有取乎艺文。
深惟本朝述作之盛远过前代,而所谓《文海》者精粗混并,不足传远,乃诏馆阁之士刊定而缮写之,使学者有所矜式,德意厚矣。
子大夫膺被特召,将接武于书林,古今文章,谅所熟复,盍极辨数者之疑以待上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