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苏易转行横行奏状1132年1月16日 宋 · 程俱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三一、《北山小集》卷四○、《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一、《宋史》卷四四五《程俱传》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中书门下省兵房送到词头一道,为武功大夫荣州团练使苏易把截奉化县界,已蒙转一官回授,乞于今官上收使。
奉圣旨,苏易将所得转一官特于阶官上转行,其已降回授指挥更不施行,令臣命词行下者。
右,臣窃见自顷以来,武臣转官皆自武功大夫转入横行,寖以冗滥,顿失祖宗之法。
得者既众,则官益以轻,使人人皆怀欲得之心,无有纪极,在于厉世劝功之时,其为弊害尤大。
苏易止是把隘奉化,不经斗敌,便转一官,回授有服亲,已是优恩;
既降成命,今来乃于阶官上转行,即合转右武大夫,乃是昔时西上閤门使
而朝廷即从其请,收还回授指挥,其于祖宗之法、号令之宜,皆非所应得也。
臣契勘祖宗之法,文臣自守将作监主簿尚书左仆射,武臣自三班奉职节度使,即是以次迁转之官。
而武臣閤门副使客省使为横行,不系磨勘迁转之列。
既不系磨勘,即非皇城使所得转入之官,其除授皆须特旨。
故元丰肇新官制之时,以承务郎特进寄禄官,以监主簿仆射之名,而武臣独依旧,不以寄禄官易之者,盖有深意也。
政和,不唯轻改武臣官称为郎、大夫,遂并与横行易之,而为转官之等级。
此皆当时有司不习典故,不思祖宗之深旨,率意改更,以开侥倖之门,大抵如此,故流弊日深也。
祖宗时如曹玮屡更边帅,功名杰出,乃以閤门使秦州
张亢扬历最久,官止于客省使
且以元丰三年言之,是时官仪人物最盛且多之时,而閤门使止有十四员,引进使一员,四方馆使二员,副使五员而已,诸将之为横行者皆在数中。
种谔、韩存宝、李浩、李昌祚、姚麟之流是也。
崇仪副使岷州,擒宗哥首领,败鬼章而得引进副使,后以擒山后生羌冷鸡朴而得东上閤门使
当时横行既少,官职贵重。
官职贵重,则人以为荣,人主庆赏之柄亦重,不然则反是矣。
且文臣之所谓庶官者,转不得过中大夫,而武臣乃得过皇城使,此何理也?
横行职事亲近人主,恩数多类从官,故祖宗时官至皇城使者尚少。
其有至皇城使而合转官者,多是只与遥郡刺吏。
今乃于武功大夫上一例转行,其为冗滥甚矣。
自改使为大夫已来,经靖康建炎覃沛之后,常调之官,下至皂使仆厮之馀,转而为横行者不可胜数,而运战之物不以功之高下一例转入者又不可胜数也。
自古名器不慎,官职太轻,变易旧章、紊乱体制,未有如十馀年以来者也。
今横行之官无虑数百千员,其弊可谓极矣。
夫官职重轻,在朝廷所以用之而已。
朝廷爱重官职,不妄与之,则官职重;
若朝廷轻以与人,得者冗滥,则官职轻。
官职轻则得者不以为恩,未得者常怀觖望。
何谓得者不以为恩?
异时横行至少,得者即为异恩。
今则人人可以循次转行,则彼才器超绝之人,军职立功之士,与常进碌碌之流,官称一同,了无差别,所在之处,百千为曹,则亦何足贵者?
使彼挈短量长、计功比类,则所谓得之不以为恩者有矣。
何谓未得者常怀觖望?
盖与之既轻,得之容易,则其流必滥。
既滥则冗,理之必然。
则彼未得者将曰,某人之才,我岂不如;
某人之迁,岂以功伐;
然彼为横行,而我独平进。
则所谓未得者常怀觖望者有矣。
岂唯不以为恩与常怀觖望而已,而安危治乱之萌实存其中,盖不可不慎所与也。
关、张官为将军,则虽以黄忠之才之功,先主亦欲为将军,而诸葛武侯以为不可遽与关、张等,如此则官职安得不重?
唐德宗时,勋官冗滥,于是有以开府骠骑告身一醉者。
然则官职重轻无它,唯朝廷所以用之如何耳。
臣不胜愚惷拳拳虑国之诚,忘其么么,敢因苏易之请,曲折布陈。
亦冀陛下深思熟计,有以救其弊而已。
苏易所转一官,伏望圣慈只令依前降回授指挥施行,庶使有功而得之者皆知为异恩,而非可以循致者也,则官职重而劝激深矣。
所有词头缴纳中书门下省外,谨录奏闻,伏候敕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