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与四路招讨司幕府李讽田棐元积中(一) 北宋 · 尹洙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五、《河南先生文集》卷九
某启:某初到郡,得前政所占民田不还直,且令纳税一事,某决欲行之。
自念秩卑,恐有司诘问,益淹久不便于民,是以白于郑公,公大以为然。
寻出榜谕民,给其直,且免其税。
此一事,诸君尽知之。
及韩公来,某临郡已两月,所得民间不便事益多,见诉尤不便者,必告之曰:「韩公且来,汝自诉之」。
及韩公来,以事自陈者千馀人,韩公必尽览之,究其事理,覆其根原,或见询于某,或命他官参定,然后行之。
其于事,固已精且详矣。
某岂私于此方之民哉?
亦由前日白郑公给民直一事,盖以公家之事,茍利于民,则韩公、郑公与某行之,皆一也,何必分彼此哉?
不意好事者以某附韩公,为事多所更置。
未审言者以某附韩公为善耶?
为不善也?
若以所更事为善,则不当谓之附也;
若以所更事为不善,则某前在泾州,郑公朝夕见延,其于边事,无不询也,无不虑也,独狱事不与闻,他则无细大皆往覆究极,于议论未尝有隐,郑公相顾之意,始终若一。
是则某之论议,有可采者也,于边事有所得者也。
茍一以不善赞郑公,则公怒而绝之,何能终始相顾如是也?
是果不以不善赞郑公者也。
不以不善赞郑公,而专以不善赞韩公,是厚于郑而薄于韩,则以好事者之言为不通也。
若以前日在泾为智,今日在渭为愚,又于有识之议为不通也。
此事闻已久,疑之不甚信,近日益有端绪,然不知郑公果以为信否。
郑公为元帅,某预掌一路兵寄,若好事者言行,则间隙日生,茍有戎事,某无所逃诛矣。
平凉去年经虏寇,残破之后,朝廷不以某不才,擢当此任,亦思有以自报,朝夕勤事,非公宴不迩声妓。
受署殆今五月,断狱不过十数人,皆历历可讯。
营田护寨,蠹于事者,韩公尽以刷去之,今狱讼益简,止以练兵为事尔。
诸君察某心,岂主于荣官哉!
子发相知尚浅,士规、益之皆目见某谪官,当时宁有歉于心耶?
古者刺史严明,郡守有投劾解印绶者,某岂重去此一官哉!
幸诸君为某辨于郑公,公果不悟,某立当解去,且以终郑公前惠,又不使他日戎事之际,使某忧疑自危,措置颠失,虽被大戮,或败国事。
愿诸君留意,见答。
与四路招讨司幕府李讽田棐元积中(二) 北宋 · 尹洙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五、《河南先生文集》卷九、《皇朝文鉴》卷一一四
刘伯寿牒取王文政文牍,寻以封送。
始,文政等以罪配隶牢城保宁为兵,会韩公来,以旧狱诉于公,公命覆其罪,茍不至深切,则移籍于广锐、蕃落。
文政等皆在泾,于是申上帅府,呼此二人。
幕府不俾二人者来,反令取其具狱,就泾视之。
既而帅命二人者来,止云材弱,射七斗弓,箭不满两握,其具狱则详之矣。
于是众议曰:具狱往而二人乃来,此必审其初罪不为深切矣。
其言材弱,射不中程者,虑以广锐处之也。
蕃落旧等材五尺三寸,近制短指者亦听。
狄侯命二旧卒方之,不少损,又命以射弯九斗弓,箭不满二指,在旧卒下等之上。
泾内地,不知蕃落所用皆短箭,故差缪相远。
若必以长箭程之,虽积功至大校,其少且壮者,亦不能应格矣。
又,蕃落中有犯奸若盗如此比睹军者甚众,决不复疑,但喜得胜兵者二人,遂易其籍。
帅府乃询云:「若二人者罪,安得不为深切」?
然后乃知帅府之意,不欲睹此二人于蕃落。
既已籍之,无如之何,乃答曰:「其罪不至极于恶」。
盖婉其辞,所以恭上命也。
不图又命刘伯寿覆其狱,凡泾人之相厚者,皆见责曰:「何乃不禀帅命」?
某闻之,甚骇其言。
若他事,则不敢知;
如止此一事,则非所以为不禀也。
何者?
始本路索此二人于泾帅,既不遣,复命取具狱视之。
若果以为巨慝,则当下令曰「此不足贷,二人无可遣理」,独归其具狱。
则某必审视其罪,虽其可贷,犹当奉承帅旨,奚必改籍此二卒耶?
韩公非素得视此二人具狱也,命本路究其罪,易其军与不易,皆系于本路也,不易不足为忤意,易之不足为迎合。
且本路军与民暨蕃酋以事自诉、以功自理于韩公者多矣,皆下其事于本路,且命详之。
其以事自诉得辨者十二三,以功自理应格者十一二,蕃酋所陈其可行者十不一二,皆不以先入之言为主也。
文符尽在,可取而覆视,岂必以此一事为违戾耶?
兹事极微,而某恳恳为言者,诚以害于体为甚大也。
昨日经略司行某事,其于法少碍,而事当然者,大吏持以前日王文政等无碍于法尚尔,今此恐见诘,奈何?
某叱去之。
某谓狄侯曰:「异日此曹有言,必请黜之」。
虽异日黜之,徒能制一吏,如将校何?
将校必曰:「此一细事犹不得遂其行,安能使我有畏哉?
吾独知畏元帅耳」。
此甚足为元帅忧也。
自某临本路,原州镇戎军决罪,有不至死而特死者,有当死而惨其刑者。
某与狄侯议,皆不问其状,盖知其守将可任以事,当申其权于下也。
又有卒犯罪,反持其主校过失者,某诘之曰:「若主校与汝共为隐,汝惧累以言;
或主校滥罚,汝不胜其虐以言,吾皆听汝,理有罪者。
今汝自有罪当罚,主校若贷汝,则过终不闻,是使主校皆畏过,莫敢笞其卒者,此军之大弊也」。
狄侯暨诸将皆曰「善」,然遂杖去之。
大将于士卒,人人能督察抚循之也,必有主校焉。
使军中皆畏其主校,则将无所事矣。
夫士卒不畏其主校,则饮博自恣;
饮博自恣,则卒至于贫穷;
卒至于贫穷,则无所不至焉。
为主校者,岂可使反畏其下哉?
故为将者,必察群校之贪虐者自去之,无使其下能持焉,则卒皆有畏矣。
是则大将者不使士卒独畏我,而不畏其主校;
又不使属郡之兵独畏我,而不畏其守将,此治兵之大要也。
某秩虽卑,然于本路言之,与狄侯皆大将之任也。
责任既重,朝夕于边事无不忧者。
闻士卒不畏其主校,则小以为忧;
闻属郡不畏其守将,则大以为忧。
今将使一路之人不畏其大将,则元帅安得而不忧耶?
故某所谓于事虽小,而于体甚大者,正以此。
某得以谏名官,凡事之曲直,犹当于天子廷辩之;
今乃不能自辩于元帅,反嗫嚅于幕府,岂畏懦耶?
元帅之体,不当以事诎于部将
是某凡辩论事,可取直于天子,不可取直于元帅
幸诸君少留意焉。
与蒋秘别二十六年田棐二十年罗拯十年始见之1053年 北宋 · 梅尧臣
 押先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我今五十二,常苦离别煎。
屈指数离别,正去一半年。
三君异出处,相见有后先。
蒋最会遇早,罗倍晚于田。
仕宦比我迟,官资居我前。
此亦漫轻量,无限归荒埏。
所喜笑语同,各惊颜貌迁。
发有霜华侵,目有蜘蛛悬。
有酒易以醉,有奚徒用妍。
醒来念功名,病螾希蜿蜒。
安得有园庐,宽閒近林泉。
养鱼数千头,种薤三四廛。
馀蔬皆称此,嘉果植亦然。
既无俗造请,穷冬事高眠。
囷贮白粳稻,酒沽青铜钱。
饭过引数杯,令儿诵嘉篇。
仰首看赤日,区区随天旋。
朝见出沧海,莫见入虞渊。
毕竟将何穷,磨灭愚与贤。
亿亿万万载,筋骨非玉坚。
桐棺三寸厚,在昔谁免焉。
去去欲及时,嗟嗟无由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