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论赏刘裕等将士诏 东晋 · 桓玄
 出处:全晋文
刘裕以寡制众,屡摧妖锋,泛海究追,十殄其八,诸将力战,多被重创,自元帅以下,至于将士,并宜论赏,以叙勋烈(《宋书·武帝纪》上)
周续之太尉刘裕 东晋 · 刘柳
 出处:全晋文
臣闻(案,刺史太尉笺不称臣,此宋书追改耳)恢耀和肆,必在兼城之宝;
翼亮崇本,宜纡高世之逸。
是以渭滨佐周,圣德广运,商洛匡汉,英业乃昌。
伏惟明公道迈振古,应天继期,游外畅于冥内,体远形于应近,虽汾阳之举,辍驾于时艰;
明扬之旨,潜感于穹谷矣。
窃见处士雁门周续之,清真贞素,思学钩深,弱冠独往,心无近事,性之所遣,荣华与饥寒俱落,情之所慕,岩泽与琴书共远。
加以仁心内发,义怀外亮,留爱昆卉,诚著桃李。
若升之宰府,必鼎味期和,濯缨儒官,亦王猷遐缉。
臧文不知,失在降贤
言偃得人,功由升士。
愿照其丹款,不以人废言(《宋书·周续之传》,江州刺史刘柳荐之于高祖,俄而辟为太尉掾,不就。)
刘裕 东晋 · 韩延之
 出处:全晋文
闻亲率戎马,远履西畿,阖境士庶,莫不骇。
何者?
莫知师出之名故也。
今辱来疏,始委以谯王前事,良增叹息。
司马平西体国忠贞,款怀待物。
当于古人中求耳,以君有匡复之勋,家国蒙赖,推德委诚,每事询仰。
谯王往以微事见劾,犹自逊位,况以大过,而当默然邪?
康之前言有所不尽,故重使胡道所怀。
道未及反,已奏表废之,所不尽者命耳。
推寄相与,正当如此,有何不可,便及兵戈。
自义旗以来,方伯谁敢不先相咨畴,而径表天子,可谓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刘裕足下,海内之人,谁不见足下此心。
而复欲欺诳国士,“天地所不容”,在彼不在此矣。
来言“虚怀期物,自有由来”;
今伐人之君,啖人以利,真可谓“虚怀期物,自有由来”矣!
刘藩死于阊阖之门,诸葛弊于左右之手,甘言诧,方伯,袭之以轻兵,遂使席上靡款怀之士,阃外无自信诸侯。
以是为得算,良可耻也。
吾诚鄙劣,尝闻道于君子。
以平西之至德,宁可无授命之臣乎!
假令天长丧乱,九流浑浊,当与臧洪游于地下耳(《晋书·司马休之传》,《宋书·武帝纪》中,《魏书·韩延之传》,《南史·宋本纪》。)
刘裕书谏伐蜀 东晋 · 周祗
 出处:全晋文
自义旗之建,所征无不必克,此可谓天人交助,信顺之徵也。
今大难已夷,君臣俱泰。
顷五谷转丰,民无饥苦,劫盗之患,亦为弭息,此诚渐足无事,宜大宁治本,蜀贼宜平,六合宜一,非为不尔也。
古人有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今往伐,万有馀里,溯流天险,动经时岁。
若此军直指成都,径禽谯氏者,复是将帅奋威,一快之举耳。
然益土荒残,野无青草,成都之内,殆无孑遗。
计得彼利,与今行军之费,不足相补也。
而今往艰险,雨雪方降,驱三州三吴之人,投之三巴三蜀之土,其中疾病死亡,岂可称计。
此一疑也。
贼必不守穷城,将决力战。
今我往劳困,彼来甚逸,若忽使师行不利,人情波骇,大势挫衄,此二疑也。
且千里馈粮,士有饥色,况今溯险万里,所在无储。
若连兵不解,运漕不继,虽之将,何以成功。
此三疑也。
今云可征者皆云:“彼亲离众叛”。
愚谓不然。
彼以一匹夫,而能致今日之事,若众力离散,亦何以至此。
官所遣兵,皆乌合受募之人,亦必无千人一心,有前无退矣。
为治者固先定其内而理其外,先安其近而怀其远。
自顷狂狡不息,诛戮相继,未可谓人和也。
天险如彼,未可谓地利也。
毛修之家雠不雪,不应以得死为恨,刘敬宣蒙生存之恩,亦宜性命仰报,今将军欲驱二死之甘心,而忘国家之重计,愚情窃所未安。
阙门之外,非所宜豫,苟有其心,不觉披尽(《宋书·刘敬宣传》,义熙三年高祖表遣敬宣率众五千伐蜀,国子博士周祗书谏,不从。)
刘裕侍中车骑将军三月庚子 东晋 · 晋安帝
 出处:全晋文卷十二
古称大者天地,其次君臣,所以列贯三辰,神人代序,谅理本于造昧,而运周于万叶。
故盈否时袭,四灵通其变;
王道或昧,贞贤拯其危,天命所以永固,人心所以攸穆。
虽夏、周中倾,赖靡、申之绩;
莽、伦载窃,实二代是维。
或乘资藉号,或业隆异世,犹《诗》《书》以之休咏,记策用为美谈。
未有因心抚民,而诚发理应,援神器于已沦,若在今之盛者也。
朕以寡昧,遭家不造,越自遘闵,属当屯极。
逆臣桓玄,乘衅纵慝,穷凶恣虐,滔天猾夏。
遂诬罔人神,肆其纂乱。
祖宗之基既湮,七庙之飨胥殄,若坠渊谷,未足斯譬。
皇度有晋,天纵英哲,使持节都督扬、徐、兖、豫、青、冀、幽、并江九州诸军事镇军将军、徐、青二州剌史,忠诚天亮,神武命世,用能贞明协契,义夫响臻。
故顺声一唱,二溟卷波,英风振路,宸居清翳。
冠军将军毅、辅国将军无忌振武将军道规,舟旗遄迈,而元凶传首,回戈叠挥,则荆、汉雾廓
俾宣、元之祚,永固于嵩、岱,倾基重造,再集于朕躬。
宗庙歆七百之祐,皇基融载新之命。
念功惟德,永言铭怀。
固已道冠开辟,独绝终古,书契以来,未之前闻矣。
虽则功高靡尚,理至难文,而崇庸命德,哲王攸先者,将以弘道制治,深关盛衰。
故伊、望膺殊命之锡,桓、文飨备物之礼,况宏徵不世,顾邈百代者,宜极名器之隆,以光大国之盛。
而镇军谦虚自衷,诚旨屡显,朕重逆仲父,乃所以愈彰德美也。
镇军可进位侍中车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使持节、徐、青二州刺史如故。
显祚大邦,启兹疆宇(《宋书·武帝纪》上)
刘裕为宋公诏十二年十月 东晋 · 晋安帝
 出处:全晋文卷十二
夫嵩、岱配极,则乾道增辉,藩岳作屏,则帝王成务。
是以夏、殷资昆、彭之伯,有周倚齐、晋之辅。
鉴诸前典,仪刑万代,翼治扶危,靡不由此。
太尉公命世天纵,齐圣广渊,明烛四方,道光宇宙。
爰自□□初迪,则投勤心王国,妖蝥孔炽,则功存社稷。
固以四维是荷,万邦攸赖者矣。
桓玄僭逆,倾荡四海,公深秉大节,灵武霆震,弘济朕躬,再造王室。
每惟勋德,铭于厥心,遂北清海、岱,南夷百越,荆、雍稽服,庸、岷顺轨,克黜方难,式遏寇虐。
阿衡王猷,班序内外,仰兴绝风,傍嗣逸业。
秉礼以整俗,遵王以垂训,声教远被,无思不洽。
爰暨木居海处之酋,被发雕题之长,莫不忘其陋险,九译来庭,此盖播诸徽策,靡究其详者也。
曩者永嘉不纲,诸夏幅裂,终古帝居,沦胥戎虏,永言园陵,率土同慕。
公明发遐慨,抚机电征,亲董侯伯,棱威致讨。
旗旝首涂,则八表响震;
偏师先路,则多垒云彻。
旧都载清,五陵复礼,百城屈膝,千落影从。
自篇籍所载,生民以来,勋德懋功,未有若此之盛者也。
佐睿圣之主,因三分之形,把旄仗钺,一时指麾,皆大启疆宇,跨州兼国。
其在桓、文,方兹尤俭,然亦显被宠章,光锡殊品
况乃独绝百代,顾邈前烈者哉!
朕每弘鉴古训,思遵令图。
以公深秉冲挹,用阙大礼,天人引领,于兹历载。
况今禹迹齐轨,九隩同文,司勋抗策,普天增伫。
遂公高挹,大愆国章,三灵眷属,朕实祗惧。
便宜显答群望,允崇盛典。
其进位相国,总百揆,扬州封十郡为宋公,备九锡之礼,加玺绶、远游冠,位在诸侯王上,加相国绿綟绶(《宋书·武帝纪》中。案:《九锡文》傅亮作,疑此及《晋爵宋王诏》亦作,以无左证,故编于此。)
慰劳刘裕义熙十三年 东晋 · 晋安帝
 出处:全晋文卷十二
逋寇阻隘,晏安假日。
举斧函谷,规延王诛。
群师勤王,将离寒暑。
公躬秉鈇钺,棱威首涂。
戎辂载脂,则郊垒叠卷;
崤陕甫践,则潼塞开扃。
姚泓窘逼,弃城送死。
蓝田偏师,覆之霸川。
甲首成林,俘获蔽野。
伪首奔迸,华戎云集。
积纪逋寇,旦夕夷殄(《宋书自序》)
刘裕义熙三年二月 东晋 · 晋安帝
 出处:全晋文卷十二
有扈滔在,夷羿乘衅,乱节于纪,实桡皇极。
贼臣桓玄,怙宠肆逆,乃摧倾华、霍,倒拔嵩、岱,五岳既夷,六地易所。
公命,藏器待时,因心资敬,誓雪国耻,慨愤陵夷,诚发宵寐。
既而岁月屡迁,神器以远,忠孝幽寄,实贯三灵。
尔乃介石胜机,宣契毕举,诉苍天以为正,挥义旅而一驱。
奔锋数百,势烈激电,百万不能抗限,制路日直植城。
遂使冲鲸溃流,暴鳞奔汉,庙胜远加,重氛载涤,二仪廓清,三光返照,事遂永代,功高开辟,理微称谓,义感朕心。
若夫道为身济,狱縻厥爵,况乃诚德既深,勋贯天人者乎。
是用建兹邦国,永祚山河,言念载怀,匪云足报。
往钦哉!
俾屏余一人,长弼皇晋,流风垂祚,晖烈无穷。
其降承嘉策,对扬朕命(《宋书·武帝纪》上。)
武帝闽中 南朝宋 · 傅亮
四言诗 押阳韵
鞠旅扬城大搜徐方
旅旌首路,元戎启行。
弭楫洪河,总辔崇芒(《诗纪》作冈。○《类聚》五十九。《诗纪》五十三。○逯案。宋武帝有平关中姚秦事。无平闽中事。闽。关之讹。)
武帝谥议 南朝宋 · 颜延之
 出处:全宋文卷三十七
圣哲同风,功美殊称。
盖出乎道者无方,故形于物者不一。
伏惟道塞人神,信通期运,爱敬所禀,因心则远,英粹之照,正性自天。
体苞潜跃,虑周卷舒。
龙德在阴,虽艰贞而不闷。
因时而惕,故有来其必亨。
在晋之季,皇途荐阻,搀抢干纪,璇玑失驭。
天鉴灵武,民属圣明,不假十室之资,不籍百乘之赋,首义驰风,一鼓静乱,涤除泰阶,消殒薄蚀。
斯亮登庸之基,经纶之始者也。
内难虽弭,外图未辑,河华海岱,负固相望。
荆濮燕亳,侯服交侵。
眷言帝畿,思康王路
戎不再驾,遗氓即叙。
斥堠之所未羁,亭徼之所不译。
莫不饰诚请罪,款塞来宾,故能洒埽中岳,致庙九山,神道会昌,宝命既集,损之而益,后身愈先。
既而仪形帝载,揖让天历,改玉乎文祖,班瑞于神宗。
贯革寝机,文武搢笏
故宸居两楹,坐一八表,国训成均之学,家沾抚辜之仁。
大美配天,必终之以俭德。
道固万叶,犹申之以话言。
允所谓教思无穷,树之长世,取高上代,顾邈前王矣(《艺文类聚》十三。)
宋武帝 初唐 · 朱敬则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七十
盖圣人不能为时。
亦不能失时。
历观帝王之祚。
未有不因人坠涂炭而得志。
或天下嗷嗷。
新主之资也。
是知秦有阎赵之隙。
汉罹之灾。
晋由曹氏之专。
宋实桓元之篡。
始得奋其智力。
救此倒悬。
陈浞羿之辜。
问滔天之罪。
刘裕天锡神勇。
雄略命世。
不待借思汉之讴。
未暇假从周之会。
同盟二十七。
愿从一百人。
雷动朱方。
风发竹里。
龙骧虎步
独决神襟。
长剑一呼。
义声四合。
荡亡楚已成之业。
复遗晋久绝之基。
祀夏配天。
不失旧物。
虽古人用兵。
不足加也。
至乃网罗俊异。
待物知人。
动必应时。
役无再举。
西尽庸蜀。
北划大河。
自汉末三分。
东晋拓境。
未能至也。
或问。
前史云。
克敌得隽。
奇迹多于魏武
此确论乎。
君子曰。
得隽虽多。
前非大敌。
若乃黄帝蚩尤
高祖项籍
光武抗寻邑。
曹公挫本初
此是奇迹也。
至若慕容超政不在躬。
奴仆下品。
姚泓宗枝猜贰。
借手于人。
卢循祅寇之馀。
谯纵新造之国。
因衅取乱。
何足可称。
至乃潜算樽俎之间。
明见千里之外。
揣机料日。
不爽锱铢。
亦古之志士。
何以加焉。
但礼乐文明。
日不暇给。
垂风迈德。
盛所未能。
人望不逮于建安
天命乃光于魏武
又问曰。
弃德非道。
舍旧无亲。
有宋功臣
多不及嗣。
岂理须然乎。
请闻其要。
君子曰。
且夫奸雄者非淳德之称。
谋勇者乃果决之辞。
故昔之同盟。
拟覆前敌。
故无材不露。
无心不披。
譬若同舟遇风。
宁有隐哉。
高鸟尽
狡兔死。
其材能我之俦也。
我非积行累能。
彼之知也。
思己之所行。
恐彼之已叛。
是以雄猜内发。
衅兆易萌。
以之菹醢。
葛由之覆亡。
然则高谈之道。
不忍论之行。
思燕齐之血食。
见汉宋之不仁。
尉缭秦王之屈节。
范蠡勾践之忍人。
不出于商山
汉王之侮慢。
严光潜形于草泽。
刘秀之未宏。
有旨哉。
又问曰。
宋祖入关。
老相驾马。
赫连畏逼。
姚氏淫昏。
中原士庶。
耻为臣妾。
王师众整。
颇有礼焉。
所以扣马攀车。
请住关右。
宫室陵寝。
是大汉之遗踪。
关山重复。
乃有周之长世。
人与不取。
违众独归。
项籍见哂于韩生。
宋高又失于父老。
其旨可得闻乎。
君子曰。
论项即非。
在刘为是。
项王之材。
天下可以力制。
人心可以势夺。
因宫室之严。
守山河之固。
此九州之上腴。
彭城之足算。
刘裕家本江南
全军远克。
未能制命夏魏。
施号秦凉。
虽曰关中
实是边地。
鞭长不及马腹。
风末不(阙二十六字)王贾德曰。
贪归受禅。
所留不过爱子。
待归一举而可取。
卒如其策。
智士哉。
凌歊台(台在当涂县北,宋高祖所筑。)838年 唐 · 许浑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创作地点: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凌歊台
宋祖凌(一作功)(一作歊,一作高台)乐未回,三千歌舞宿层台。
湘潭云尽暮山出,巴蜀雪消春水来。
行殿有基荒合,寝园无主野棠开。
百年便(一作应)作万年计,岩畔(一作上)(一作石)碑空绿苔。
六朝宋武帝 唐末 · 周昙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栖栖老楚未遭时,债主(一作悲愤)凭陵似迫危。
人杰既为王谧识,刁逵诛斩独何悲。
延庆寺会景纯正仲希道介夫明叟纳凉同观建邺宫中画象翰林墨迹延庆寺刘裕故宅中有寿丘山1059年 北宋 · 曾巩
 押词韵第十七部 创作地点: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
禅方寿丘山,平昔宋公宅。
好风吹雨来,暑气一荡涤
我与二三友,欢言同几席。
神清轶埃壒,趣合尽肝膈。
岭竹翠尚新,水花红可摘。
以此侑樽酒,隤然岸巾帻。
建邺旧丹青,金銮馀翰墨。
绰约桃李颜,超遥龙虎迹。
𥾝矣霸王邺,信哉文章伯。
感古已踌躇,慕奇复叹息。
泊无势利心,自觉衿虑适。
起坐相扳牵,迟留日将夕。
宋武帝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二、《栾城后集》卷一○、《历代名贤确论》卷六三、《古今图书集成》皇极典卷一六五
东汉之衰,曹公始践五伯之迹,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志本欲尽扫群雄,而后取汉耳。
既灭二袁、吕布刘表,欲遂取江东而不克;
既破马超韩遂,欲并举巴蜀而不果。
再屈于吴蜀,而公亦老矣。
于是董昭进九锡之议,幡然听之,而桓文之业,至此尽矣。
然方是时,公在河朔,而汉都许昌,虽使主盟诸夏,而不废旧君,上可以为周文王,下亦不失为桓、文。
公不能忍,而甘心王莽九锡之事,此荀文若之所以为恨也。
司马仲达父子,其势盖与公异矣。
拥兵天子之侧,固已不顺;
既杀王淩,害诸葛诞,非人臣矣;
又降刘禅,服曹氏之所不能服,非贪其土地而利其民人也,志亦在九锡耳。
虽欲复为桓、文,尚可得乎?
宋武既诛桓氏,收遗晋而封植之,又克谯纵,执慕容超,逐卢循,擒姚泓,立四大功,天下莫能抗。
然其志不在桓、文,而在九锡,亦已卑矣。
方帝之克长安也,中原震恐。
元魏虽姚氏之昏姻,而不敢救;
羌、氐虽关中之唇齿,而不敢争。
此其智力有馀,足以有为之时也。
若能因其兵势,据秦陇之形胜,引吴越之饶富,以经略中夏,成曹公河朔之势,则王伯之功可冀,顾所以用之何如耳。
然其兵未入秦,而使傅亮南走建业,发九锡之议。
刘穆之死,南方无复可托,虽已入秦,而无留秦之意。
举千里之地,付一孺子而去。
赫连勃勃乘之,兵将死者过半,狼狈而反,仅乃得脱。
以帝之明,非不知诸将之不足以保秦,而志有所在,不暇他虑矣。
悲夫!
以目前之利而弃百世之功,有曹公削平之业,而俯从司马父子攘窃之陋,此君子之所追恨也。
孔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涖之,则民不敬。
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涖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古之为国,必具此四者,而后能成大功。
武帝之用兵,无敌于天下,可以言智矣。
至其弃秦而归,以求九锡之淫名,尚可以为仁乎?
惟其仁智不具,故其功业止于是也。
宋武帝 宋 · 何去非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六七、《何博士备论》卷下、《唐宋名贤确论》卷七、《历代名贤确论》卷六三
天下之事日至而无穷,而吾有以应之莫不中理者,在乎善用其机。
况乎争天下之利,处两军之交,不得其机以决之,则事亦随去矣。
盖机之为物,不可以期待,不能以巧致者也。
卒然而会,迅忽眇微,及其去之,疾不容瞬。
先机而起,于机为妄赴;
后机而发,于机为失应。
是以御天下之事于一己而权不移,制天下之变于无穷而智不诎。
夫机有待之百年而不至者,有居之一日而数至者。
待之百年而无可乘之机,则吾未尝迟之而求于先发;
居之一日而机数至,则吾未尝厌之而怠于必应。
呜呼!
人能知此,然后可与济天下之大业矣。
昔者,越王勾践辱于会稽之栖,迨其返国,苦身焦思,拊循其民,求有以报于吴也。
盖七年而民求奋于吴,其臣逢同大夫种范蠡之徒止之,以为未睹其可乘之机以发之也。
于是乎敛形匿迹,以伺其隙者凡十八年。
一旦吴王空国北从黄池之会,遂一举而败吴,再举而亡之。
西晋自永嘉之乱,群胡四起而分中原。
元帝窜身南渡,收区区之江左以续宗祀。
而群胡自相搏噬,骤兴骤灭,百年之久。
至于苻坚,并夷略尽,乃空国大举而图江南,遂及淝水
百万之败,反未及国,而慕容亡燕之裔并起而乘之。
垂收陕东而冲乱关右,苻丕坐困邺城,求我粮援。
既而垂以幽冀之民馑死殆尽,其党溃叛,退保中山、冲相持,其势俱惫。
于斯时也,可谓千载一至之机也。
晋人有能乘燕秦相弊之馀,因淝水克敌之势,选师择将而命二军,一军北收邺城以举燕代,一军西趋咸阳而定关陇,据旧都之固,复七庙之坠,镇抚士民,以殄馀党,则武帝之业一朝可复,而大耻刷矣。
晋人抚机而不知发,乃方出师漕粟,以慰其既来,而尺土不获,而师以丧败。
谢安以气怯而失机也。
宋武帝以英特之姿,攘袂而起,平灵宝于旧楚,定刘毅于荆豫,灭南燕于二齐,克谯纵于庸蜀,殄卢循于交广,西执姚泓而灭后秦,盖举无遗策,而天下惮服矣。
北方之寇,独关东之拓跋,陇北之赫连耳。
方其入关,魏人虽强,不敢南指西顾以议其后。
而秦民大悦,以谓百年愤辱去于一朝,相与涕泣而留之,以其为汉室之裔,乃以长安十陵、咸阳宫室以动其情。
使武帝因三秦悦附之民,治兵蒐骑而留拊之,通江淮之漕,下巴蜀之,举荆豫之师,发青齐之甲,以与赵魏从事于中原,则天下之势不劳而遂一矣。
然其席不暇煖,举千里之秦属之乳褓之儿,引兵遽还,无复顾虑,大违秦民之望。
盖一举足而赫连蹑踵以收关中,如探物于怀间。
此宋武以志卑而失机也。
察夫宋武之心,非以秦雍为当捐而赵魏为足惮也,然其亟去而不顾者,盖以其艰难百战,凡所以造宋之基业者皆在乎江左故也。
往日南燕之役,卢循乘虚而下,几失建业
今之速返者,畏人之议其后而为卢循之举也。
此所以轻捐关中而不顾也。
又其起于渔樵匹夫之微,崎岖转战,以经略江左者凡三十年。
今之西师者,徒欲成败晋之资,而其志虑之所在,亦曰代晋而已,未暇为王业万世虑也。
使司马氏卒不复见中州之定,而群胡遂为不讨之雠者,由再失天下之大机也。
嗟夫!
集大事者恶夫志卑而失机,宋武兼之矣。
诗悼德舆通判寺丞 宋 · 李光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扁舟访我海边村,笑语俄惊隔九原。
萧寺新题云有态(自注:德舆访别日,尝留题于姜山,诗语颇工。),故乡清誉玉无痕。
伤心姹女能传业,衔痛慈亲尚倚门。
纼绋情乖临穴送,一尊聊酹若敖(自注:德舆无子。)
凌歊台(本宋武帝凌歊台 宋 · 程俱
七言排律 押尤韵
凌歊正在尘歊外,四起云山翠欲浮。
丹槛昔时空胜事,锦袍何处想灵游。
鳌分一岛来平野,鲸吸长江带两州。
手决飞云天作幕,坐侵寒露月垂钩。
向来时有千岩梦,对此浑消万古愁。
醉目归鸿天际没,地高空阔更宜秋。
宋武帝(在大冶县铁山 南宋 · 王十朋
七言绝句 押元韵
规模仍旧晋乾坤,遗恨于今失所尊。
庙食铁山精爽在,铸兵思欲定中原。
宋武帝 宋 · 杨雯
 押先韵
溪声答松风,巨石出老拳。
古树不知名,岌岌蛟龙缠。
夕阴互出没,秋华带芳鲜。
葱葱帝王气,栋宇垂千年。
虎贲秉霜戟,惨淡生云烟。
宫人翠龙驾,手持玉连蜷。
昌明坐恍惚,精神雷在天。
大呼司雍间,旬月无秦燕。
昔为万夫特,今受众目怜。
石马亦埋没,岁时草芊芊。
小臣异代士,见之泪迸泉。
齐人思爽鸠,人哀杜鹃。
江东旧正朔,礼奉敢不虔。
但愿君王心,不忘载荻船。
下山又再拜,白日当空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