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代回王教授同 南宋 · 李刘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九二、《梅亭先生四六标准》卷三一、《翰苑新书》续集卷一九
八公同辰,推荐贤之毂;
一第溷子,寒坐客之毡。
辄用名闻,何勤私谢。
恭惟某官学省佳士,词场隽人。
何蕃貌不任其心,而行焯焯;
仲舒言有补于世,其对洋洋。
鸮既集于泮林,凤当巢于阿阁。
平昌足信,况有李翱之言;
翁归不私,何害山阳之托。
吾徒得君重耳,子亦来见我乎。
某过辱临存,更勤贲况。
扈甘泉之八十一乘,殊愧所蒙;
登凌烟者二十四人,更期自勉。
王同父墓志铭1203年秋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七六、《诚斋集》卷一三二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
贤否乌乎定?
曰定于众。
曷为定于众?
曰今有人焉,一贤之与十贤之孰贤?
曰一不若十。
十贤之与百贤之孰贤?
曰十不若百。
然则贤否不定于众,而奚定乎?
孟子论用人之法,终于国人皆曰贤,夫岂不以众乎哉!
然则匡章,一匡章也,国人称其不孝,而孟子独称其孝。
于陵,一于陵也,国人皆信其廉,而孟子不信其廉。
将奚从?
曰吾从孟子
然则国人众乎,孟子众乎?
曰国人寡矣,孟子众也。
独不见《春秋传》之论商、周乎?
商以兆人亡,周以十人兴,而《传》乃谓周能用众。
非人之众也,善之众也。
然则一孟子不众于国人乎哉!
孔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
夫天下之议论至君子然后为笃论,是一君子之论已众于天下之论矣,而况一国之论乎?
今吾州之士有王同父者,众君子之论,合辞皆称其贤,岂不又众乎哉!
同父之贤于是乎论定矣。
同父讳异,同父其字,世居庐陵桂溪
其先有讳怀者,生八子,长曰勋,次曰赞。
赞者,泸溪先生之五世祖也。
勋者,同父之九世祖也。
曾祖瑞,祖,父度。
祖与父再世荐名春官,皆有文名。
同父未冠丧二亲,发愤自树立,耕学穫文,钻砺追琢,至忘寝食。
不数年贯综经史,如月入牖,靡罅不照,操觚临纸,如泉出山,所向淙然也。
再试有司,连中,待试太学弟子员之选。
作楼百寻,储书充栋,署曰「艺芳」,以敩诸子。
纾于殖货而棘于序宾,啬于奉身而汰于济物,庄于正家而宽于御下。
每遇年饥,必发廪以活饿者;
其或水毁,必方舟以拯溺者。
斯非贤而能之乎?
于是乘成先生监丞周公赋诗称之,有「朋俦会集」之辞,有「天葩奇芬」之辞。
平园先生大丞相益国周公赋诗又称之,有「清芬蔼阶庭」之辞,有「剩馥沾党术」之辞。
艮斋先生尚书谢公作记又称之,有「君子长者」之辞,有「忠信孝弟」之辞。
夫是三先生者,一人称之此已贤矣,三先生同称之,此又贤也。
一辞称之,此已贤矣,特称之,屡称之,不一称之,此又贤也。
然则同父之贤,众君子之论皆无异辞,其贤于是乎论定,其不然矣乎?
同父娶罗氏,秘书丞日宣之孙也。
五男:谦中、养中、敏中,皆业进士,有声。
时中、执中及一女皆幼。
同父之卒以嘉泰壬戌闰十二月十五日,年四十六,其葬以明年十一月某日,其墓在某乡某原。
将辟,谦中迪功郎潭州长沙主簿徐楚之状来乞铭,铭曰:
附骥伊超,千里匪遥。
附凤伊飘,千仞匪高。
猗欤同父,洵敏且晤。
是缀是附,畴予敢侮。
维三先生,焯彼日星。
遹观厥评,遹成厥名。
维昔千驷,维死无纪。
维尔同父,维死无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