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忠正德文集序1201年12月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一九、《平园续稿》卷一四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高宗中兴,用宰相十五人,曰忠、曰正、曰德、曰文,兼而有之者其惟赵公元镇乎!
此非私言,高宗大书赐公云尔。
建炎三年,车驾巡幸江浙,内外多故。
公初为尚书郎,上已用其言罢王安石配享。
俄被简擢,岁中历司谏殿中侍御史,遂为中丞
上语范宗尹云:「鼎在言路极举职,所言四十事已施行三十有六」。
盖祖宗初除言官,即置簿载所言事目,考多寡当否,已行即朱销其下,外庭未必知也。
先是政和以后,爵赏日轻,公请惜名器,抑侥倖。
诸将恃功恣横,刘光世部将王德至杀韩世忠之将陈彦章,而世忠亦躬率部曲攘金陵连南夫府廨。
公摄鞫于台中,累疏乞正世忠罪,悍将稍稍知畏。
内侍冯益挟旧恩诟张俊,公极谕其横,卒斥逐之,遂以忠正进登西府
坐沮辛企宗节钺补外。
暨入相,辨正元祐臣僚非辜,荐任申先、张焘、范冲、朱震、王居正等,布列清近,一洗章惇、蔡京、王黼轻用侍从之弊。
虏入合淝,决策亲征,江淮底定,复还临安,皆身任安危,虑无遗策。
盖公解梁人,气节端方,学术纯正,笔力又过于人,凡处分军国机务多其视草,然后御劄付外,惟德与文又孰加此?
当是时,邪正洞分,纪纲大振,国势日尊,指期恢复。
恩平郡出阁封拜与孝宗一等,公请稍示降杀,同僚谗间遂行。
罢政之后,继以南迁。
言者每指公不主和议,而公平居未尝有一偏之说也。
高宗更化,复特进观文殿大学士
孝宗继志,赐谥忠简,又赠太傅追封丰国公,侑食高宗廷;
擢用诸孙,惟韫暨谧,为郎、为监、为部刺史二千石,宠灵焜耀,已历三朝。
公论既伸,九京可无憾矣。
某尝读《唐史·李德裕传》,爱其上《丹扆》六箴,禁止戚里请求,奏停盘条缭绫,忠言正论著于中外。
及大用,则欲尊朝廷,肃臣下,政出宰相,挟术诡时以进者每辟之。
不使中人监军掣诸将之肘,用兵伐叛,诏书付宰司乃下。
处报急机,武宗必命德裕起草。
与公事业,如出一揆。
其最可异者,德裕分司东都潮州司马,公奉祠四明,以散官安置于潮;
德裕明年朱崖司户而卒,公亦移置其地薨焉;
得年俱六十三。
始终相类如此,岂后身欤!
始公适潮,潮人敬爱不忘。
天道好还,谧今来守兹土,追怀祖烈,将刻遗藁附昌黎文以传。
凡拟诏百有十,杂著八,古律诗四百馀首,奏疏表劄各二百馀篇,号《得全居士集》,而古乐府四十为《别集》,属某题辞。
按国朝故事,眷待故相,多赐嘉名揭碑首,或二字,或倍之。
公之生也,幸拜宸奎,褒称四美,某已敷衍于前矣,盍就以名集,昭示万世,视碑额庶有光焉。
谧曰诺哉。
是为序。
嘉泰元年腊月
章德文侍郎题晞浣堂韵寄张法师 宋 · 吴芾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丹成人去几经年,怪石崚嶒树曲拳。
超脱每思攀逸驾,沉迷无奈缚尘缘。
胜游徒有骚人咏,绝景难凭妙笔传。
投绂归来应未晚,尚期一访洞中仙。
德文居士 宋 · 释克勤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二
朴实头脚跟著地,修行净意,是大便宜。
所谓说得一丈,不如行取一尺。
然见性悟理,情念俱捐,胸次廓然,离一切相,融彻虚通,然后透顶透底,物我一如,生与死齐,佛与众生等。
至于动静语默,触处逢原,举一毫一尘,靡不该收。
然后日用之中,如踞地师子,谁敢当前?
乃一相一行,得遍行三昧。
根机既脱,一出无心。
才有纤微,悉皆截断,方是向上人行履。
所以古老贵参玄之士先悟妙心,行无修之修,證无證之證,不用向外驰求,只自回光便了。
不见古人投机,隔江招扇,倒却刹竿,竖指吹毛,见桃花,闻击竹,皆是契證处。
佛法岂有许多来?
正要绝伎俩,当阳便承当,即是安乐修證之地也。
按:《佛果圆悟真觉禅师心要》卷下始。
章德文侍郎1173年 南宋 · 陈亮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四七、《陈亮集》卷三○ 创作地点: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
呜呼公乎!
穷之与达,判焉西东。
于其中间,又或不同。
一官自效,随事著功。
贵为公卿,有志不从。
庸讵知夫达之非穷!
呜呼公乎!
是非安在?
祗系其逢。
危疑之间,一发不容。
顺而止之,以图厥终。
此心未白,去国匆匆。
自古尚多,无愧于中。
呜呼公乎!
学博而粹,气毅以洪。
百未试一,论何时公!
为公叹者,是非穷通。
岁晚登门,遇知最隆。
老成已矣,泪搅心胸!
吏部侍郎章公德文行状1174年 南宋 · 陈亮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四四、《陈亮集》卷三四 创作地点: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
初,公年十六,属方腊唱乱睦之清溪,环浙之东鞠为盗薮。
公父朝散惧无全理,则分幼子及衣一箱付公曰:「以是属汝,吾以汝母亦从此遁矣」。
公奉命崎岖山谷间,仅得不死。
贼平,挟其弟归拜朝散,而箱故无恙也。
自幼颖悟,读书不苟,善为词赋,而穷经旨至废寝食。
绍兴二年进士第,释褐授处州青田县主簿
尝摄邑,两税旧法有上中下三限,是年夏税,太守风告诸邑:「及上限足者,吾任其材」。
公以为「民力不能办,且法不可为也」。
太守大怒。
公辞邑事,不可,则以次第督之,使无越旧限而已。
秩满,关升左从政郎,授处州丽水县
御前军器所干办公事,辟兼川陕宣谕使司书写机宜文字
以劳,得左承直郎
用荐者,改左奉议郎干办行在诸军审计司
磨勘,转左承议郎
公外舅枢密都承旨郑公刚中宣谕川陕,故辟公以行。
郑公留宣抚四川,而公归矣。
会权臣秦桧欲文致郑公死地,赖太上皇帝不可,犹以罪罢。
公亦为言者论去。
未几,转左朝奉郎主管台州崇道观,添差权通判宣州,转朝散郎
魏公良臣得罪里居,公尝以事忤之,良臣不堪,公不为动。
良臣由是知公。
秦桧死,良臣参知政事,奏除公两浙提举市舶公事。
舶司宝货之府,公自常俸外,例所可得,公一不取;
对人亦不辄非前例。
左朝请郎,差知建州
州军粮久不给,军情汹汹。
至之日,争走拜马前。
时公帑缗钱不能三万。
公徐谕之曰:「汝辈第各归营,得一月,当次第给矣」。
立案税籍,得豪民奸胥要领。
及期,军用沛然。
于是省教条,宽科率,与吏民相与守法而已。
不事风采,而去思盖不能忘也。
丁朝散及夫人忧,服除,得知鄂州
鄂当水陆之冲,虏分兵扼上流,朝廷出禁军戍鄂,一日至或须船千艘若马五千匹。
公度不可办者奏闻,馀悉给,无留难。
当此之时,朝廷置武事不问馀三十年,并边百姓至不识兵革。
虏卒弃好,流民不知所为,更居迭去,鄂往往不复故民。
公区处不遗馀力,民得不以兵事恐动。
州纳秋租才五千斛,上供至万斛,他须称是。
公视酒税籍,得赢钱,立办。
人不测其所以至此,往往神之。
公戚焉若不自得,人亦莫解也。
鄂民相与遮监司自言:「公实爱我,愿从朝廷别借公一岁」。
监司欲以闻,公笑谓曰:「诸公庸知非某意耶?
且朝廷未易欺也。
某不自爱,惧贻门下羞」。
不果闻。
两浙西路提举常平茶盐公事
漕司常贷常平缗钱二万万,至是已数年,漕司置不复言,常平亦不问。
公叹曰:「此非法意也,民不知赖矣」。
立移督之。
户部复请贷三万万,公甚难之。
衔命小校耻不即得,出不逊语。
公叱之曰:「此圣旨耶?
常平,民命也,犹当以法奏覆。
不然,奴何敢尔」!
退而叹曰:「官不可为矣」!
户部寻知不可,公亦不欲自异也。
今上登极,覃恩转左朝奉大夫
明年,转左朝散大夫
明年,召除尚书吏部员外郎,兼皇子庆王府直讲
乾道改元,为郎中,除殿中侍御史侍讲,迁侍御史
公上疏,大略言:「祖宗之大雠未报,中原之故地未复,尝胆之志可少忘乎?
欢好常败于变诈,师旅或兴于无名,歃血之好可久恃乎?
至于淮堧疮痍,江浙饥馑;
邦财未裕,军政久隳;
士风坏于奔竞,朝纲挠于私曲:此皆当今急务,不宜以偃兵而置度外也」。
又上言:「愿以财赋、边备二事专委大臣,集群臣之说,参订其可行者,置局措画,假之岁月以责其成。
如以为今之大臣不足任,愿精择可任者任之。
不然,因循苟简,臣恐后日不可悔也」。
又请「博求武勇,以备将帅之用。
三十年来,将帅以事废,罪不至误国者,愿一切与之自新」。
又尝因水潦,有旨侍从台谏条具阙失,公上言:「苟人事皆得其实,是乃应天之实也。
人材欲取实能,政事欲取实效。
诸所进用,必考其实,使一时虚名求售者不得冒进
然后申敕有司,视朝廷利害如在其家与其身,不得以文移虚具上下相蒙。
人修实行,事建实功,上施实德,下受实惠。
应天之实,宜无大于此者」。
时朝廷令两浙江东人户为田一万亩者,籴米三千石,抑配度牒、关子之属。
公以为「事类科敛,无体民经国之意」。
朝廷以经用不足,议权拘郡县职田。
公以为「所得不足以当大农一日之数,自为纷纷,损失大体」。
户部侍郎朱夏卿以交子兑发诸道常平钱一百万缗,公上疏,以为「自立常平以来,其间用兵多故,主计之臣固尝出意趣办,独常平以民命故,法不得睥睨,夏卿何为者,而敢轻坏成法?
又公凿交子不得支用,欺罔不顾忌,法不可赦」。
池州鲁察以竹生穗实为瑞竹,图之而囊其实来献,且言饥民实赖以食。
公上疏,以为「物反常则为妖,非穗实之物,是反常也。
竹生实则林必枯,是妖也。
以妖为瑞,是罔上也。
况饥民有食糟糠者,有食草根木实者,食土之似粉者,岂以为是珍于五谷哉,犹愈于死而已。
牧民,顾使其民至此,犹以为瑞而献之乎?
佞邪成风,渐不可长」。
又言:「给事中王时升似朴实诈,足以欺世乱俗。
右奉直大夫谢铎尝事伪楚,不宜叨世赏,无以示为臣者」。
上皆从之。
初,公尝上疏言:「陛下临御以来,首禁监司太守数易,今往往无故辄易矣。
添差官不许釐务,今稍稍放行矣。
初改官人惟许注知县,今有经营得堂除者矣。
有差遣人不许再易,今图换易者纷然矣。
至于荫补初出官者法当铨试,今有堂除免试者。
京官合入监当,今有径得职事官者。
私意胜而公法为虚文,不严加禁戢,则公道荡然矣」。
既而闻放未铨试人魏好信等已四五十人,参知政事虞允文意颇主之,公不乐也,即上言:「今春铨试,已中者率待五六年阙,而黜落者乃得美除
以援废法,以私害公,事虽小而所系者大,乞并行追寝。
不惟略存公道,亦清仕流之一端也」。
朝廷尝拣发诸路厢、禁、土军若五分弓手,就阅行在所,籍为忠勇一军,隶步军都指挥使戚方,约防秋罢遣还所在郡。
隆兴元年留不遣,明年又留不遣,至是,犹未遣也。
军人相与诣台自言。
公移牒枢密院,不报。
军人不堪,往往窜去。
公即上言:「足食足兵,为政之先务,圣人以为必不得已则去兵去食,而信终不去。
今因兵而失信,无乃不可乎」?
上语公曰:「此军朕所自阅,费不知限数,而欲尽遣耶」?
公奏曰:「臣所不知也。
臣所知者,人情事体尔」。
上曰:「然则当尽逃乎」?
公奏曰:「今逃数虽掩,而人人心动。
一旦空营迸散,不捕则废法;
捕则相率旅拒,损威失体,重为天下笑」。
上曰:「当与大臣议之」。
数日,公又上言,以为逃数已不掩,急遣犹虑无及。
上曰:「前日议犹未定」。
公奏曰:「议未定者,是不可之辞也。
臣言不行,无所逃罪,重为朝廷惜此举动尔。
枢臣迎合圣意,得无后悔乎」!
上颔之,曰:「更当徐议」。
虞允文时兼同知枢密院事,一日召戚方议之,事复寝。
一军窜逸无留者,又相与拒斗,不捕。
将校以下皆贬官,而独放罪。
公言:「方罪首也,不赦」。
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仍旧管军
公慨然曰:「是不足问矣」。
即上言:「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虞允文轻狂倾险,敢为大言,以文武自将。
今居其位而胸中无有,挟私任情,大略验」。
公以为允文不去,天下不复有法,连章论奏不已。
允文竟罢去。
参知政事钱端礼以肺腑与政丞相久虚府,朝议以为旦夕当同拜。
允文去而端礼之议亦寝。
公亦得罪去国。
初,公在浙西,梁俊彦得中旨措置酒库,公不以职事左右之。
俊彦不满,比去,问公所欲,公唯唯不对。
俊彦干办皇城司转官,独不行台谢故事。
公劾俊彦废法,俊彦竟以赎论。
会公除吏部侍郎,力请罢去,上怒公辞免不逊,有旨放罢,汀州居住。
或为公言:「是行,俊彦有力」。
公正色曰:「吾事君不知大体,分应得罪,俊彦何为者邪!
且圣明岂受人耳语」!
在汀七年,杜门观书,世念泊如也,独以不得展省先垄为恨。
既有旨自便,则归拜垄下,退语妻子:「今死无恨矣」。
明年,得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
明年,以疾卒于正寝,实乾道九年闰正月之二日也。
享年六十有八。
娶陈氏,早卒,赠宜人
再娶郑氏,四川宣抚副使公之女也。
子男五人:涛,右迪功郎平江府长洲县主簿
渭,左从政郎临安府富阳县,先公八月卒;
涣,以公致仕恩奏上;
充,从进士举
湜,奉公命出后公仲弟著。
女四人:长适宣义郎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司干办公事郑枢孙,次适进士,次适迪功郎江州德化县主簿杨注,次适承奉郎临安府粮料院郑庄孙。
孙男十人:机、桷、崧、云卿、矩、柄、采、棣,馀未名。
女三人:长适进士卢诚,馀幼。
涛将以淳熙元年九月十三日甲寅,奉公葬于永康县平乡碧湍里三石湖之侧。
前葬,涛以行实为请,且言:「先君实知子」。
亮屡道罪逆不能,固辞;
涛固以请。
亮自惟少年时不自爱重,晚悔悟,乡闾故不齿也。
独公一见得之,命其子弟相与共学。
一日来过,则具杯酒从容侍公语,间论天下人物,往往意合,知公金玉人也。
因叹世之量人者甚浅,不足据。
然尝闻之公之子弟:公尝诵古诗「每向秋山拾红叶,姓名那许世人知」,辄讽咏不能已。
可以观公之志矣。
然则纷纷固非其所屑也。
每自幸晚学得依,而公遽下世,为之恸,且涕下。
义当执笔状公之行,以告世之有道立言之君子,而语言荒乱失绪,辞不获,则姑次第之。
公讳字德文
其先建之浦城人
五代之乱,徙盐官
国初来婺,因家永康
曾祖洞,祖玠,父俣,累赠右朝散大夫
母应氏、陈氏,赠宜人
公及朝散在时为郡,朝散封右奉议郎,乡人荣之。
公有《论语》、《孟子》解各二卷,《易解》二卷,古律诗四卷,藏于家。
淳熙元年夏六月晦陈亮谨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