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上太师公相生辰诗十首(并序 按:诗颂秦桧生辰,序说:“返騩驭于慈宁”,诗说“挽回騩驭还长乐”,当作于绍兴十二年显仁韦后由金回临安后。而《宋史》本传定韩驹卒于绍兴五年,时间有矛盾,疑非韩作。) 其一 宋 · 韩驹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地灵人杰产忠良,瑞霭龙蟠虎踞乡。
天欲中兴神降岳,世将嘉靖弼生商。
和羹早报梅花信,寿酒先飞柏叶觞。
笑指山南成带砺,庞眉与国等绵长。
上太师公相生辰诗十首(并序 按:诗颂秦桧生辰,序说:“返騩驭于慈宁”,诗说“挽回騩驭还长乐”,当作于绍兴十二年显仁韦后由金回临安后。而《宋史》本传定韩驹卒于绍兴五年,时间有矛盾,疑非韩作。) 其二 宋 · 韩驹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运钟百六扰神州,国祚当时剧赘旒。
独藉奇材支大厦,允资巨力障横流。
啸呼左袒安刘氏,指顾南冠絷楚囚。
整顿乾坤康济了,千龄翊宇永同休。
上太师公相生辰诗十首(并序 按:诗颂秦桧生辰,序说:“返騩驭于慈宁”,诗说“挽回騩驭还长乐”,当作于绍兴十二年显仁韦后由金回临安后。而《宋史》本传定韩驹卒于绍兴五年,时间有矛盾,疑非韩作。) 其三 宋 · 韩驹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扬眉吐气快生风,万里归来虎帐中。
竭节任公营大计,解纷排难激丹衷。
只凭忠信行蛮貊,遂使声名等岱崧。
一德一心天所祐,定知福寿享无穷。
上太师公相生辰诗十首(并序 按:诗颂秦桧生辰,序说:“返騩驭于慈宁”,诗说“挽回騩驭还长乐”,当作于绍兴十二年显仁韦后由金回临安后。而《宋史》本传定韩驹卒于绍兴五年,时间有矛盾,疑非韩作。) 其四 宋 · 韩驹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交欢邻国独推诚,不顾流言断必行。
直欲生灵跻寿域,聊将干舞解平城
坐扶国祚齐箕翼,立挽天河洗甲兵
和议一成夷夏福,苍生击壤咏升平。
上太师公相生辰诗十首(并序 按:诗颂秦桧生辰,序说:“返騩驭于慈宁”,诗说“挽回騩驭还长乐”,当作于绍兴十二年显仁韦后由金回临安后。而《宋史》本传定韩驹卒于绍兴五年,时间有矛盾,疑非韩作。) 其五 宋 · 韩驹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谈笑能令国势强,一时忠义凛秋霜。
挽回騩驭还长乐,直把鸿勋纪太常
问寝东朝宫殿晓,来庭北使塞垣长。
辅成孝弟光寰宇,竹帛仍传万世芳。
上太师公相生辰诗十首(并序 按:诗颂秦桧生辰,序说:“返騩驭于慈宁”,诗说“挽回騩驭还长乐”,当作于绍兴十二年显仁韦后由金回临安后。而《宋史》本传定韩驹卒于绍兴五年,时间有矛盾,疑非韩作。) 其六 宋 · 韩驹
七言律诗 押文韵
跋扈骄矜势纠纷,兵威不戢定将焚。
权归宥密消兵衅,力扫欃枪息祲氛。
鸿剑将军休画策,捧觞都护罢论勋。
四方廊庙无馀事,咸仰伊周辅圣君。
上太师公相生辰诗十首(并序 按:诗颂秦桧生辰,序说:“返騩驭于慈宁”,诗说“挽回騩驭还长乐”,当作于绍兴十二年显仁韦后由金回临安后。而《宋史》本传定韩驹卒于绍兴五年,时间有矛盾,疑非韩作。) 其七 宋 · 韩驹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偃伯灵台涤翳昏,太平有象更何言。
百神禋祀承天贶,万里调元识定尊。
复见汉仪难并举,请观周乐足同论。
秉钧当轴诚知体,坐使先生道满门。
上太师公相生辰诗十首(并序 按:诗颂秦桧生辰,序说:“返騩驭于慈宁”,诗说“挽回騩驭还长乐”,当作于绍兴十二年显仁韦后由金回临安后。而《宋史》本传定韩驹卒于绍兴五年,时间有矛盾,疑非韩作。) 其八 宋 · 韩驹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骑壒蒙蒙一洗空,恢崇儒馆阐文风。
正当世祖投戈际,远迈元和沸鼎中。
坐使车书同万里,行看冠盖袭诸戎。
我公勋业追王佐,岂比区区颂泮宫。
上太师公相生辰诗十首(并序 按:诗颂秦桧生辰,序说:“返騩驭于慈宁”,诗说“挽回騩驭还长乐”,当作于绍兴十二年显仁韦后由金回临安后。而《宋史》本传定韩驹卒于绍兴五年,时间有矛盾,疑非韩作。) 其九 宋 · 韩驹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勤劳王室见周公,报赐宜膺曲阜封。
兆见维秦符佐命,祥开有魏庆畴庸。
申加井赋思方洽,倍衍圭腴赏正浓。
一德君臣千载遇,九州四海仰云龙。
上太师公相生辰诗十首(并序 按:诗颂秦桧生辰,序说:“返騩驭于慈宁”,诗说“挽回騩驭还长乐”,当作于绍兴十二年显仁韦后由金回临安后。而《宋史》本传定韩驹卒于绍兴五年,时间有矛盾,疑非韩作。) 其十 宋 · 韩驹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手扶日月补圜穹,锡第庸旌再造功。
乐奏钧天迎骑拥,诗歌湛露晏堂丰。
属车临幸龙颜喜,拔宅飞升帝眷隆。
燕雀非惟依托计,华夷亿万赖帡幪。
礼部为宰臣显仁皇后小祥请吉服奏 南宋 · 洪迈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一三、《容斋三笔》卷八、《洪文敏公集》卷八
练而慨然,礼应顺变。
期可已矣,惧或过中。
汉中天二百而兴,益隆大业;
舜至孝五十而慕,独耀前徽。
繇金家堰入皋亭西麓至崇先寺寺为宋显仁韦太后功德院 清 · 厉鹗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出处:樊榭山房续集卷第一
石路风轻逗嫩寒,繁花远近几千攒。
花明正要微阴衬,路转多从隔看。
春似合江堪载酒,朅来古寺记迎銮。
谁知当日龙沙恨,不见吹香到地残太后北归曹勋作迎銮七赋)
显仁皇后挽词三首 其一 宋 · 张纲
五言律诗 押灰韵
辅汉阴功大,生商宝运开。
俸从汤邑省,恩向外家裁。
奄忽乘仙驭,劬劳动圣哀。
园陵奉遗诰,终不费邦财。
显仁皇后挽词三首 其二 宋 · 张纲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长乐坤仪肃,思齐母道全。
九州供大养,八帙茂遐年。
仗簇江山外,哀缠日月边。
遗芳归史笔,万古照青编。
显仁皇后挽词三首 其三 宋 · 张纲
五言律诗 押东韵
仗去慈宁殿,神归永祐宫。
问安迷辇道,洒泣恸宸衷。
水逝长江月,天号宰木风。
平生尚慈俭,流泽到无穷。
显仁皇后上仙慰表 宋 · 张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六八、《华阳集》卷一二
臣某言:臣伏睹今月二十一日皇太后遗诰奄弃大养,号恸震惊,殒越失措。
臣某诚悲诚感,顿首顿首。
伏以皇太后诞生神圣,追配姜任。
方享遐龄,遽返仙路。
恭惟皇帝陛下孝爱本自于天性,哀衷必过于人情。
仰乞上念宗祊,俯从礼制。
少抑晨昏之慕,用安夷夏之心。
臣退伏田野,不获奔赴阙庭。
臣无任。
宁寿庆曲(原案:《宋史·高宗本纪》及《韦贤妃传》:绍兴十二年八月壬午皇太后慈宁宫十月甲申,皇大后生辰,上寿于慈宁宫。《宋史全文续通鉴》引何补《中兴龟鉴》曰:慈宁居养,侍乙夜而忘疲,寿庆启宴,称觞举仪。盖当时有寿庆之宴,故才邵献此曲以侑觞耳。附识于此。) 宋 · 刘才邵
凤凰山下瑞烟浓,湖海凝光秋正中。
流星驿骑如飞电,来奏吉语闻天聪。
龙舟移棹渡淮水(原案:《宋史全文续通鉴》:绍兴十二年八月丙寅皇太后渡淮,遣后弟韦渊往迓,遂扈从以归。),金车归来长乐宫。
诏书即日严法驾,出迎不惮劳清躬。
晓钟传箭金门开,翠华赫弈从天来。
绣旗拂云势偃蹇,䌽仗照日光徘徊。
汉宫威仪重烜赫,天宇披豁无氛埃。
里闾纵观万人喜,秋城一变成春台。
高樯影转龙负舟,平河清浅乘安流。
临平山色映雕辇(原案:《宋史全文续通鉴》:八月辛巳,上奉迎皇太后临平镇,上初见后,喜极而泣,军卫欢呼声震天地。),草木光荣佳气浮。
龙舆照耀金开鳞,御幄对起高连云。
欢声喜气传万里,盛事创见超前闻。
煌煌仪卫回丹阙,万骑千艘乘晓发。
道傍观者皆鼓舞,帝力难名但欣悦。
由来孝弟能通神,圣主成功在得人。
谁云高高难感格,一德协谋天所因。
皇帝盛德动天地,丞相嘉谋无比伦。
昭然独断纳远策,重见元恺承华勋(原案:《宋史·奸臣传》:建炎四年秦桧与妻王氏及仆婢自军中归行在,帝曰:“朴忠过人,朕得之喜而不寐。”此所谓:“圣主功成在得人”者也。言欲主和议,乞专与臣议,勿许群臣预。此所谓“一德协谋天所因”者也。绍兴元年同平章事二年落职,八年复拜,此所谓“重见元恺承华勋”者也。史谓才邵为时相所忌,出知漳州,而此诗乃颂若此,想是授旨而作。附识于此。)
圣情孜孜天不倦,宫中预建慈宁殿(原案:《宋史·韦贤妃传》:绍兴八年王伦使金回,言金主许归后,遂豫作慈宁殿,遥奉太后宝册。《枫窗小牍》云:九年十月二十一日诏,皇太后宫殿名慈宁,三十日毕工。)
绣栱云楣藏盛仪,广庭层陛宜清宴。
宝盛珍匣龙蟠拿,册写鸿猷金焕烂。
臣民观听尽倾耸,文物声明信葱茜。
共知睿意已潜达,行见天心从宿愿。
果然悔祸答清衷,信使交驰邻好通。
宫闱大庆得所欲,惟断乃成全圣功。
唐朝二圣虽重欢,才自蜀道归长安
当时歌颂中兴事,已自矜夸称至难。
德宗念母亦云切,宁受百欺诚意殚。
终然莫遇成永叹,屡诏访迎空百端。
以今准古孰难易,相去正如霄壤间。
殊方自与邦域异,一朝谋好銮舆还。
况复指期如素约,睟容剋日瞻慈颜。
信知卓绝冠千古,其间仅有安能攀。
孝心锡类兆民赖,湛恩协气充人寰(原案:《宋史全文续通鉴》:绍兴十二年九月壬寅,大赦天下。)
愿闻备乐播金石,刺经作制垂不刊。
扶桑晓色升红轮,阙庭瑞气朝朝新。
如川方至无穷尽,圣寿同过一万春。
显仁皇太后发引慰表(一 代方总领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一、《省斋别稿》卷二、《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卷四九、《唐宋元名表》卷下之一
陟彼屺兮,爰卜青鸟之吉;
维其时矣,遽瞻画翣之行。
祖载逶迤,圣情恻楚(中慰。)
恭惟皇帝陛下德钟天性,道贯人伦。
粤符素奈之谣,弥切蓼莪之感。
亲丧固所自尽也,内不废于三年;
圣德又何加孝乎,外已刑于四海。
逮兹遣奠,尤极哀悰。
顾淑灵已隔于东朝,惟追慕少宽于南面。
显仁皇太后发引慰表(二 代方总领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一、《省斋别稿》卷二、《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卷四九、《唐宋元名表》卷下之一
龟犹告吉,翟驾即涂。
念慈矩之长违,知圣情之永慕(中慰。)
恭惟皇帝陛下高行超于今古,纯诚贯于神明。
自罹文母之哀,益显有虞之孝。
送终尽礼,遣奠及期。
瞻披綍之在庭,宜杯圈之增感。
愿副群生之望,少宽罔极之思。
显仁皇后服制议绍兴二十九年十二月八日 宋 · 杨椿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中兴礼书》卷二六八、《宋代蜀文辑存》卷三九
尚书省劄子,奉圣旨:「祔庙毕,纯吉服,虽有前闻,缘正旦使人来,既不受贺,兼礼官已行申请,供张并用黄素及紫色,上下衣服,礼有折衷,可令给舍、台谏同礼官参酌典礼,于祔庙前议定取裁」。
议曰:三年之丧,虽贵遂服,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礼之正者也。
自汉以来,始有易月之说。
今十二日而小祥,又十二日而大祥,又二日而禫,礼之变者也。
国朝以来,天子于宫中实行三年之丧,而施之外廷,则用变礼。
既曰变礼,则于隆杀樽节、从权制宜,盖视其当而为之。
窃见明德皇后、章献明肃皇后自崩至葬凡七月慈圣光献皇后、宣仁圣烈皇后五月钦圣献肃皇后四月,阅日稍久,又使人吊祭之礼皆已毕事,故祔庙之后,可以即吉。
今来显仁皇后自上仙至今未满三月,而菆虞升祔之礼已毕,在士庶之家犹是百日未卒哭之内,若遽令群臣纯吉,无所不佩,揆之人情,实为未称。
又况正旦在迩,使人之来,既不受贺,又罢内宴,至于殿廷供张,并用黄素,则上下衣服未容纯吉。
椿等窃谓宜如今日之服,候将来人使回日,令礼官别条具取旨。
谨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