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章法山房 宋末元初 · 丘葵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四壁羲文卦,曾因学易居。
今来三十载,只有一空庐。
境寂含群动,窗明纳太虚。
无人悟玄理,梅竹翠扶疏。
李氏山房清坐对雨 宋末元初 · 丘葵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千林同霢霂,一室淡虚明。
馀润浮窗眼,轻寒入鸟声。
纷纷度陇白,亹亹逼人清。
相对焚香坐,油然道气生。
高安道中有怀故人李彤1129年 宋 · 吕本中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
寒起溪边芦荻风,霜林病叶未全红。
雁随云落斜阳外,舟傍山行晚照中。
极目闲愁愁欲绝,满川离恨恨无穷。
天涯更送亲朋去,尊酒何时再得同。
李文若季敌访余高安留连累日临行赠之 宋 · 吕本中
十年奔走风尘中,学殖不进身愈穷。
梦断江南不得往,坐叹岁月如惊鸿。
君家政当匡庐路,时有僧行附书去。
每念君家草堂好,便欲移家就君住。
当时气象已参差,今日情怀况迟暮。
斯文未丧欲谁托,交游十人九不乐。
百川东下障狂澜,伯兄嶷然如断山。
苍苍在上久无意,空使妙句留人间。
两季只今名籍籍,北方人士所未识。
未歇中原胡马尘,且喜沙头风浪息。
高安相遇一长吟,盛夏苦雨成淫霖。
顾我无能甘畎亩,如君岂合在山林。
豫章老矣栋梁在,莫厌它时斤斧寻。
季敌检校南村田 北宋 · 李彭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风吹䆉稏半传黄,准拟中厨云子香。
潮水忽生添野水,山光便可接湖光。
难求尘外餐霞侣,未试囊中辟谷方。
径遣阿连检校,饥雷已复殷枯肠。
庐山怀叔粲季敌兼忆小子氓等次谢康乐寄惠连韵 北宋 · 李彭
诸峰霭遐瞩,上与箕斗近。
西风吹人衣,萧然无畦畛。
烟霞入诗句,欲吐初未忍。
但恨数往来,幽栖愧真隐。
真隐如虚舟,渺渺姑乘流。
何须长卿慢,暮年称倦游。
钟鸣起菌阁,天上隐琼楼。
焉能诱松桂,旷怀且少留。
少留平生欢,看云复长叹。
芝兰念羯末,茧栗惟雍端。
倚松聊停策,意远萦层峦。
风驶烟尚积,雨歇云犹攒。
攒云本无心,孤猿响山阴。
俯瞰白鹿洞,仰窥紫霄岑。
何时携诸少,清盟可重寻。
仲子日边去,归鸦闻暮音。
五月二十四日晨起隔壁闻季敌营诗戏作此嘲之 北宋 · 李彭
阿敌觅新诗,踪迹真诡秘。
如偷发关键,大惧惊邻里。
微吟虫得秋,幽讨虫搜耳。
排句归阵鸿,细字列行蚁。
诗成胆力壮,巨轴书侧釐。
远寄赏音人,稍欲见名字。
但求皇甫序,何暇公荣醴。
吾言可并案,嘲竟聊自洗。
李氏山房书记1076年11月1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六八、《苏文忠公全集》卷一一、《皇朝文鉴》卷八二、《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四三、《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六、《却扫编》卷中、《古今事文类聚》别集卷三、《文献通考·经籍考》卷一、《山堂肆考》卷一二四、《文编》卷五六、《文章辨体汇选》卷六○八、《明一统志》卷五二、《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三七、雍正《江西通志》卷一二三、《庐山纪事》卷五、同治《庐山志》卷六、同治《星子县志》卷四 创作地点: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
象犀珠玉怪珍之物,有悦于人之耳目,而不适于用。
金石草木丝麻五谷六材,有适于用,而用之则弊,取之则竭。
悦于人之耳目而适于用,用之而不弊,取之而不竭,贤不肖之所得,各因其才,仁智之所见,各随其分,才分不同,而求无不获者,惟书乎!
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
当是时,惟周柱下史聃为多书。
韩宣子适鲁,然后见《易象》与《鲁春秋》。
季札聘于上国,然后得闻《诗》之风、雅、颂。
而楚独有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士之生于是时,得见《六经》者盖无几,其学可谓难矣。
而皆习于礼乐,深于道德,非后世君之所及。
自秦、汉以来,作者益众,纸与字画日趋于简便,而书益多,士莫不有,然学者益以茍,何哉?
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
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词学术,当倍蓰于昔人,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
余友李公择,少时读书于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
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
藏书凡九千馀卷。
公择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剥其华实,而咀嚼其膏味,以为己有,发于文词,见于行事,以闻名于当世矣。
而书固自如也,未尝少损。
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
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而庐山固所愿游而不得者,盖将老焉。
尽发公择之藏,拾其馀弃以自补,庶有益乎?
公择求余文以为记,乃为一言,使来者知昔之君子见书之难,而今之学者有书而不读为可惜也。
庐山重建李氏山房 南宋 · 陈宓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六五、《复斋集》卷九
某少时诵苏文忠公《李氏山房书记》,恨不得造观焉。
及假郡绂此来,又以职事无因。
而至嘉定戊寅秋七月,友人方侯信孺以前淮南东路转运判官东归,取道庐阜,奉亲避暑,穷泉石之胜,至楞伽寺,昔之所谓白石庵者。
山房之故地,荒烟野草,景绝迹灭,为之喟然长叹曰:「兹山佛老之庐所在错峙,独所谓山房乃无一好事者复作焉,何以寓仰前哲诱后学之意」。
于是退搜旅橐,割金钱十万,俾某助金亦十万,又贻书江右帅曹公,不移时得缗如其数。
于是诿其役于是之主僧普诚。
八月而后成,为楼三间,闳袤虚敞,其下为堂,可燕可憩。
方侯既归,属某纪其事,抵乡,又以书来趣益力。
明年四月,某行视阡陌,窃一至焉,拜李公之像,徬徨瞻睇,见其山清丽而声正,环抱而空旷。
问楼之新旧孰谓小大,僧曰:「以新视旧,大三之二」。
因叹山深则境寂,楼小则得一意读书,此昔人所以成名。
今人结庐人境,崇深侈丽,外昡中移,宜其讲学之不专,其势然也。
又自叹汩汩朱墨,真成俗吏,而规恢旧观,乃出于过客邂逅之际,使百年废迹焕然一新,人之才其相远如此哉。
既书以答方侯勤恳之意,因刻石山间以遗后人。
且以书数种实之,若夫九千卷之藏,必有能足其数者。
子瞻内翰公择中丞山房 北宋 · 黄庭坚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幽人八座复中台,想见书堂山杏开。
四十馀年僧屈指,时因秋雁寄声来。
沈侍郎游楞伽李氏山房 其一 1179年7月 南宋 · 朱熹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庐山
喜陪后骑陟崔嵬,竹里泉鸣古寺开。
吟罢苏仙头白句,天风更送好诗来。
沈侍郎游楞伽李氏山房 其二 1179年7月 南宋 · 朱熹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庐山
天聪已许一言悟,年少悬知万卷开。
珍重当时读书处,低回空有后人来。
跋仲兄严州所书安遇山房题扁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五七、《攻愧集》卷七三
先君银青尝读葛文康公集,见其父清孝公行状云:「所居以『安遇』名轩,言遇无定遇,安有常安」。
先君欣然曰:「此吾之心也」。
遂以名所居之堂,自号安遇居士
先是,卜寿藏于报国山仁济院祖妣魏国墓左,因作小庵于山下,号「安遇山房」,命仲兄书其扁。
后既葬于长汀,而山房亦废。
仲兄遗墨尚存,从子溁装池求跋。
痛念父兄相继下世二十馀年,抚卷不胜感泣。
李山房与山谷帖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五九、《攻愧集》卷七五
山房不以书名,尝见行书,不知草圣乃如此,以是知前辈无不过人者。
所谓不有此舅,安得此甥也。
楞伽寺李公山房藏书阁 宋 · 喻良能
 押词韵第十五部
小阁峥嵘在空谷,云是先生读书屋。
不见善和数千卷,空闻邺侯三万轴
先生一去几经年,山色依然为谁绿。
只今赖有卫夫人,壁上萧萧数竿
休日招李山房杜北山访渭滨秋浦于孤山即席用韵 南宋 · 徐集孙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凛凛仙风匝葑田,徘徊怀古事茫然。
眼空湖海无尘累,身在蓬莱有宿缘。
孤策遍寻储鹤地,偏提自汲煮茶泉。
诗家眷属通诗谱,不枉微官客日边。
李山房 南宋 · 徐集孙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吟誉先君者,多埋葛岭傍。
几年千里客,一夕九原伤。
琴砚遗儿远,棺衾得友偿。
玉楼天上事,应有旧山房
建昌李尚书山房(时新修斋舍) 宋末元初 · 区仕衡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旧里鸣珂一下车,蓬山西观更谁如。
木天清梦何人到,花雨空林有客居。
楼迥更堪看蠡泽,云深犹自护匡庐
高斋曲馆新增色,读尽尚书万卷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