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元符亲郊五首(馀同咸平,凡阙首皆用旧词。(《宋史·乐志》一:(仁宗景祐元年)帝乃亲制乐曲,以夹钟之宫、黄钟之角、太簇之徵、姑洗之羽作《景安之曲》以祀昊天,更以《高安》祀五帝日月。皇帝出入作《乾安》,罢旧《隆安之曲》。)) 其一 降神用《景安》,六变辞同 宋 · 郊庙朝会歌辞
四言诗 押微韵
无为靡远,深厚广圻。
祭神恭在,弁冕衮衣。
粢盛丰美,明德馨辉。
以祥以佑,非眇专祈。
元符亲郊五首(馀同咸平,凡阙首皆用旧词。(《宋史·乐志》一:(仁宗景祐元年)帝乃亲制乐曲,以夹钟之宫、黄钟之角、太簇之徵、姑洗之羽作《景安之曲》以祀昊天,更以《高安》祀五帝日月。皇帝出入作《乾安》,罢旧《隆安之曲》。)) 其二 升升用《乾安》,罍洗、饮福并奏(会要乐六之二注:景祐元年中书门下撰。) 宋 · 郊庙朝会歌辞
四言诗 押支韵
神灵拥卫,景从云随。
玉色温粹,天步舒迟。
周旋陟降,皇心肃祗。
千灵是保,百福攸宜。
元符亲郊五首(馀同咸平,凡阙首皆用旧词。(《宋史·乐志》一:(仁宗景祐元年)帝乃亲制乐曲,以夹钟之宫、黄钟之角、太簇之徵、姑洗之羽作《景安之曲》以祀昊天,更以《高安》祀五帝日月。皇帝出入作《乾安》,罢旧《隆安之曲》。)) 其四 彻豆用《熙安 宋 · 郊庙朝会歌辞
四言诗
陟彼郊丘,大祀是承。
其豆孔庶,其香始升。
上帝时歆,以我齐明。
卒事而彻,福禄来咸。
元符亲郊五首(馀同咸平,凡阙首皆用旧词。(《宋史·乐志》一:(仁宗景祐元年)帝乃亲制乐曲,以夹钟之宫、黄钟之角、太簇之徵、姑洗之羽作《景安之曲》以祀昊天,更以《高安》祀五帝日月。皇帝出入作《乾安》,罢旧《隆安之曲》。)) 其五 送神用《景安 宋 · 郊庙朝会歌辞
四言诗 押纸韵
馨遗八尊,器空二簋
至祝至虔,穹祇贶祉。
绍兴以后祀五方帝六十首 送神用《高安 宋 · 郊庙朝会歌辞
四言诗
神来何从,馺然灵风。
神去何之,杳然幽踪。
伊神去来,雾散云烝。
独遗休祥,山崇川增。
绍兴以后祀五方帝六十首 送神用《高安 宋 · 郊庙朝会歌辞
四言诗
忽而来兮,格神鸿休。
忽而往兮,神不予留。
神在天兮,福我寿我。
千万春兮,高灵下堕。
绍兴以后祀五方帝六十首 送神用《高安 宋 · 郊庙朝会歌辞
四言诗 押词韵第三部
灵不肯留,沛兮将归。
玉节猋逝,翠旗并驰。
顾瞻伫立,怅然佳期。
蹇千万年,无斁人斯。
绍兴以后祀五方帝六十首 送神用《高安 宋 · 郊庙朝会歌辞
四言诗 押灰韵
神之戾止,天门夜开。
礼备告成,云■(车井)亟回。
旗纛晻霭,万灵喧豗。
独遗祉福,用泽九垓。
绍兴以后祀五方帝六十首 送神用《高安 宋 · 郊庙朝会歌辞
四言诗
沆砀白藏,顺成万宝。
有来德馨,于昭神妥。
露华晨晞,飙驭聿还。
介我嗣岁,泽均幅员。
大中祥符封禅十首(馀同南、北郊(《宋史·乐志》一:时以将行封禅,诏改酌献昊天上帝《禧安之乐》为《封》,皇地祇《禧安之乐》为《禅》,饮福《禧安之乐》为《祺》。别制天书乐章《瑞安》、《灵文》二曲,每亲行礼用之。)) 其一 山上圜台降神用《高安 宋 · 郊庙朝会歌辞
四言诗 押先韵
岩岩泰山,配德于天。
奉符展采,翼翼乾乾。
涤濯静嘉,罔有弗蠲。
上帝顾諟,冷风肃然。
高安洪侯生宝祐三年 南宋 · 姚勉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三九、《雪坡舍人集》卷三三
宋德肖天,本支百世,丕显多士,亦惟世贤。
维端平初年,天开日明,忠正汇集。
平斋洪公首擢言路,正色极诲,为国荩臣,以德谏君,天畀有后。
子令孙懿,茂其家传,乃高安令尹洪侯起畏,则公之嫡长孙也,夙有颖姿,公特钟爱,见者咸曰:「是它日有祖风烈者」。
既长出仕,英称著闻。
暨来高安,烨有异政。
先是,邑吏鹰健虎暴,猱猾狼贪,靡所忌惮。
侯至,一犍以严,吏喘不敢息,由是讼已听,狱已决,民始得以情自达于令。
洞开重门,塞其旁蹊,投牒无所壅,教讼无所匿,曲直立剖。
民举手加额,虽受笞罚者,亦莫不悦然以去,谓侯为神明,相戒勿欺。
政声大传,愬者不之郡而之邑,他邑民亦越境至。
每听讼,庭下至无所容。
侯亦人谕以理道,星而出,星而未入,靡倦也。
迨俟去,讼日已希矣。
乡胥素弄民役,侯闭之一所,不使与外接。
按籍穷并挟诡,一洗飞田走户之弊,等税命役,民罔有辞,吏不得纵手,且役户无费,皆争先愿为之首。
易俗一乡,民最贫,不任役。
侯市田为助役,庄给之,民始不病。
愚俗负逋,辄茹毒草,戕婴儿以死,诬所怨,官诛吏求,多至破家。
侯遇此辄不理,杖而令其所讼者杖,而所讼者盖未之知也。
由是民相告语,毋敢自贼,躯活家全者,实阴拜侯之赐。
侯为邑,务以教化为大,旌义乡有郑女偕邻道士奔,谖为仙去,远近翕然仙之。
侯曰:「是安有是理」。
密迹得之,论如法,遂祛民惑。
侯曰:「异端之能惑,吾道之不明也。
明诸,其必由学」。
邑学古附于郡名焉,侯始鸠工度材,不一月而具。
讲有室,给有廪,冠规履矩,蹈德咏仁,昔无今有,诵弦之声蔼如也。
侯之初至也,或歌之曰:「聚我胥攒而拘之,举我仙庐而潴之。
我有奸蜮,曷其锄之」。
其既去也,则歌之曰:「我有役田,洪侯市之。
我有学宫,洪侯始之。
养我教我,谁其继之」。
侯去之一年,民思之愈至,相率为侯生,以祝侯寿。
既毕,来谒记。
余曰:「侯去且期矣,而民思之不释,岂非苦吏之纵,而思侯之戢乎?
患役之颇,而思侯之均乎?
抑讼者之不获理,而思侯之得其情乎?
诬人以死者之为民害,而思侯之全其生乎?
又否则士思其教,民思其养乎?
邪说思其息,人心思其正乎?
是祠之有无,于侯初无损益也,而祠之,可以见民之忱爱。
有仕于此者,捐帑藏为继富之政,以媚豪民,豪民亦或为之祠以媚。
去未几,而祠即废,上下之交媚者胥伪也。
今是祠也,不作于侯在高安之日,而作于去高安一年之后,驩然攻成,不戒以孚,夫岂有所媚而为之哉,是可以言遗爱矣。
《诗》曰:「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
去思也。
高安之士相与扶植侯之新学,高安之民相与增广侯之役田,是即侯之甘棠矣,不祠亦祠矣,况有此祠以旌其思哉。
余因是而有感焉。
侯之在高安也,吏戚而臞矣,民怿而腴矣。
使侯在,是民安之,而不知思,未必动思,正以其去也。
民方安其长之教化,为之长者已去之,治何由致,则官不久任之弊也。
天下不难治,内有贤公卿大夫,外有贤部刺史刺史县令且久任以成之,治矣。
今如洪侯,贤也。
洪侯之治,岂可邑而已哉。
刺史,为部刺史可也,为大夫为卿为公可也。
洪侯他日,其信有祖风烈乎!
洪侯之治,一犍吏耳。
今天下上台省,下郡邑,皆弊于吏。
使人人犍吏如洪侯,庶几治乎。
士大夫之纵吏者,吏未尝不怿且腴也,然私则必笑其主之闇,己得以售其欺。
犍吏者,吏虽戚且臞,而心则服之已。
不然,吏之过是祠者,何以曰:「此洪侯也,不可欺者也」。
噫,吏且有是言,民爱信然。
端蒙单阏祝黎赤奋若焉逢涒滩,邑人姚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