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题目
与桓温笺 东晋 · 王羲之
出处:全晋文卷二十二
谢万才流经通,使之处廊庙,参讽议,故是后来之秀。而今屈其迈往之气,以之俯顺荒馀,近是违才易务矣(《晋书·谢万传》,《通鉴》一百。)。
劝桓温伐蜀 东晋 · 袁乔
出处:全晋文 卷五十六
夫经略大事,故非常情所具,智者了于胸心,然后举无遗算耳。今天下之难,二寇而已。蜀虽险固,方胡为弱,将欲除之,先从易者。今溯流万里,经历天险,彼或有备,不必可克。然蜀人自以斗绝一方,恃其完固,不修攻战之具。若以精卒一万,轻军速进,比彼闻之,我已入其险要,李势君臣不过自力一战,擒之必矣。论者恐大军既西,胡必窥觎,此又似是而非。何者?胡闻万里征伐,以为内有重备,必不敢动。纵复越逸江渚,诸军足以守境,此无忧矣。蜀土富实,号称天府,昔诸葛武侯欲以抗衡中国。今诚不能为害,然势据上流,易为寇盗。若袭而取之者,有其人众,此国之大利也(《晋书·袁乔传》)。
桓温府为郗超王珣语 魏晋 · 无名氏
押麌韵
《晋书》曰:桓温与超言。常谓不能测。倾意礼待。超亦深自结纳。时王珣为温主簿。亦为温所重。府中语曰云云。超髯珣短故也。
髯参军。短主簿。
能令公喜。能令公怒(○《晋书》郗超传。《世说》新语赏誉篇注引续阳秋。《书钞》六十五引晋阳秋。《类聚》十九、《御览》二百四十九、四百六十五并引《世说》。《白帖》二十一。)。
与征西桓温笺 东晋 · 徐彦
出处:全晋文
蔡徐州薨,主簿服斩。王征北薨于京都,王丞相时在丧庭。徐州主簿以服事咨公。公谓轻重可依蔡侯。时北中郎刘公薨于淮阴,州主簿相承持重。至郤太宰薨,州主簿改服齐衰。中兴以来,江南皆从之。公卿以下至邑宰,吏服其君齐衰,吏服其君齐衰,则无从服之文,而由来多有从服者。陶大司马遭兄子丧,府州主簿从服。时卞光禄经过,自说为太傅主簿,太傅丧母,已不从服,此是用晋令也。郤太宰遭姊丧,吏服惟疑,郤问谯秀,言不应从服,诸主簿仍便从服,既服君旁亲,则服君便应重矣,乃二公之薨,府州主簿服齐衰(《通典》九十九)。
手诏报桓温(十一月乙卯) 东晋 · 简文帝
出处:全晋文卷十一
若晋祚灵长,公便宜奉行前诏。如其大运去矣,请避贤路(《晋书·简文纪》。有司承温旨奏诛晞,帝不许。温固执至于再三,帝手诏报。《通鉴》一百三,温重表固诛晞,词甚酷切,帝乃赐温手诏。)。
不听桓温还姑熟诏(十一月庚申) 东晋 · 简文帝
出处:全晋文卷十一
夫乾坤体合,而化成万物;二人同心,则不言所利。古之哲王咸赖元辅,姬旦光于四表,而周道以隆;伊尹格于皇天,而殷化以洽。大司马明德应期,光大深远,上合天心,含章时发,用集大命,在子一人,功美博陆,道固万世。今进公丞相,其大司马本官皆如故,留公京都,以镇社稷(《晋书·桓温传》)。
与桓温书 东晋 · 简文帝
出处:全晋文卷十一
吾遂委笃,足下便入,冀得相见。不谓疾患,遂至于此,今者惙然,势不复久。且虽有诏,岂复相及。慨恨兼深,如何可言。天下艰难,而昌明幼冲眇然,非阿衡辅导之训,当何以定济也。国事家计,一托于公(《魏书·司马昱传》。昱疾,与温书,《晋书·桓温传》作「帝不豫,诏温曰,吾遂委笃,足下便入,冀得相见,便来便来」。已下十四句皆无。)。
丞相桓温碑铭 东晋 · 袁宏
出处:全晋文 卷五十七
文武开业,尚父定王佐之契;宗周不竞,桓公弘九伐之勋。脱履于必济之功,忘怀于屈伸之会。高氏出乎生民,公亮坦于万物。遂复改谋回虑,策马武关;总辔丹扸之途,扬鞭终南之岭。兵产则战无全敌,劝义则襁负云集。从以悬军轻进,因蓄靡储,而豺狼惧殪,保固窟穴;乃方轨回辕,反师凯入,虽奇功大勋未捷于一朝,而宏谟神略义高于天下。公惟秀杰英特,奇姿表于弱冠,俊神朗鉴;明统备于成德,巾褐衡门,风流推其高致,忘己应务,天下谢其勋业。辅相两仪,而通运之功必周,虚中容长,而方圆之才咸得,道济而不有,处泰而逾约,可谓固天时纵,生民之杰者也。铭曰:
美尽黄裳,道畅伊、吕。哲人应运,命世作辅。卓卓英风,略略宏宇。亮心高列,俊神间举。忘己济物,抚化翼世。河洛澄流,华梁卷翳。俾我仁公,弘道作镜。如何不吊,云峦落映(《艺文类聚》四十五)。
与桓温笺 东晋 · 郗超
出处:全晋文
超言:远近无他说,荀异问者,定虚耳。云段龛归顺,不知审不?王江州为宗正,似又定,前所传者,虚妄耳。异同自旨启。超言(《淳化阁帖》二)。
答桓温请还都洛阳诏(元年) 东晋 · 晋哀帝
出处:全晋文卷十一
在昔丧乱,忽涉五纪,戎狄肆暴,继袭凶迹,眷言西顾,慨叹盈怀!知欲躬率三军,荡涤氛秽,廓清中畿,光复旧京,非夫外身殉国,孰能若此者哉!诸所处分,委之高算。但河洛丘墟,所营者广,经始之勤,致劳怀也(《晋书·桓温传》)。
诏桓温 东晋 · 晋穆帝
出处:全晋文卷十
实赖英宰渊谋(《文选·褚渊碑》注引《晋中兴书》)。
议桓宣武公立庙 晋 · 邵戢
出处:全晋文
礼,父为士,子为诸侯,祭以诸侯,则宜立亲庙四。封君之子,则封君高祖亲尽庙毁,封君之孙则封君曾祖亲尽庙毁,封君之曾孙则封君之祖亲尽庙毁,封君之玄孙则封君之父亲尽毁庙,封君玄孙之子则封君亲尽庙宜毁,然以太祖不毁,五庙之数于是始备。至封君玄孙之孙则毁封君之子,封君之子玄孙之孙复毁封君之孙如此随代迭毁,以至百代(《通典》四十八)。
拜宣武墓诗 其一 东晋 · 顾恺之
押微韵
山崩溟海竭,鱼鸟将何依(○《世说》新语言语篇。文镜秘府论西卷。《御览》四百八十七。)。
拜宣武墓诗 其二 东晋 · 顾恺之
押阳韵
远念羡昔存,抚坟哀今亡(○《文选》二十三庐陵王墓下作诗注。)。
诏桓温 东晋 · 孝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十一
先帝遗敕云:「事大司马如事吾」。令答表便可尽敬(《晋书·桓温传》)。
为简文致桓温书草 东晋 · 高崧
出处:全晋文
寇难宜平,时会宜接,此实为国远图,经略大算。能弘斯会,非足下而谁!但以此兴师动众,要当以资实为本。运转之艰,古人之所难,不可易之于始,而不熟虑,顷所以深用惟疑,在乎此耳。然异常之举,众之所骇,游声噂𠴲,想足下亦少闻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或能望风振扰,一时崩散。如其不然者,则望实并丧,社稷之事去矣。皆由吾闇弱,德信不著,不能镇静群庶,保固维城,所以内愧于心,外惭良友。吾与足下虽职有内外,安社稷,保家国,其致一也。天下安危,系之明德,先存宁国,而后图其外,使王基克隆,大义弘著,所望于足下。区区诚怀,岂可复顾嫌而不尽哉(《晋书·高嵩传》)?
跋桓元子书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三九、《苏文忠公全集》卷六九、《佩文斋书画谱》卷七○
「蜀平,天下大庆,东兵安其理,当早一报此。桓元子书」。「蜀平」盖讨谯纵时也。仆喜临之,人间当有数百本也。
桓温(吕本作桓武公) 北宋 · 张耒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北征谈笑缚姚公,静扫诸陵见洛嵩。
不用登高笑夷甫,正缘此辈使君雄。
桓温旱燥帖跋(绍兴八年四月) 宋 · 米友仁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二、《汪氏珊瑚网法书题跋》卷一、《戏鸿堂法书》卷三、《佩文斋书画谱》卷七○
右《旱燥帖》,晋臣温手迹,字法淳古无俗韵,亦一代佳札。臣之事君,以忠而已,非贵乎虚拘苛礼也。古者奏事乃用亲札,而不以繁文尽恭。盖君臣之义同父子,各无所疑,通其情实之为美,于温此帖可以见。绍兴戊午四月初四日,臣米友仁恭题。
跋王晋玉所藏桓宣武画像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八、《东观馀论》卷下
窦蒙《南齐画目》中有《桓温像》一卷,上之上。此卷后题云「上品上」,正此画也。但长康乃晋陵无锡人,此云谯国人,不知何谓。袁倩、毛惠远宋人,沈炽文、姚怀珍梁人,当时秘府书画多此诸人题,但此卷以袁、毛、姚题于唐褚令后,恐误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