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刘君俞” 相关资源
诗文库 题目
兴慈寺观君俞旧题 北宋 · 李复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松院前年到,同君共五人。
今来观旧迹,君已是前身。
遽掩千秋夜,空伤两岁春。
向风无可语,泪洒壁间尘。
刘君俞华严寺文禅师 其一 北宋 · 李复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华严法界出诸天,帝网重重绝世缘。
昔有高僧开宝刹,今留飞阁耸琼田。
身游色相无穷境,心悟虚空不住禅。
碧眼胡人香一炷,分来今欲对师燃。
刘君俞华严寺文禅师 其二 北宋 · 李复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灵山胜致古今同,下种开花一线通。
岘首道安酬凿齿,江西马祖对庞翁。
圆珠迥耀千渊黑,滴乳微倾六斛空。
我有宿缘香火念,閒来相与论幡风。
君俞牛头寺至兴教院又会文师 北宋 · 李复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杜曲樊川旧化城,东西相峙两牛鸣。
岩前宝塔藏遗烬,殿里长灯续旧明。
万法分流皆有相,一心息妄自无生。
丛林是处经行遍,会向东山记姓名
刘君俞城西寺避暑 北宋 · 李复
节欲春秋交,寒暑争愈悍。
故知阴阳气,盛极暑方变。
七月庚伏末,困弱但流汗。
天地大炉,造物虐相玩。
早衰虚实反,举动多颠眩。
安得甘露浆,凿顶沃清灌。
招提古浮图,岿壮压西甸。
烈风无时休,寂阴却炎暵。
几有篮舆兴,客来发我愿。
共游不暇徐,到寺日未旦。
童儿青芒屩,洁洒花雨散
斌駮溪石枕,凝滑水纹簟。
张置相对卧,境闲心不乱。
有时闻妙香,忽来传静饭。
饱起摩腹行,看尽长廊遍。
却呼竹窗僧,汲泉具茗碗。
道在语嘿间,浅深随所见。
同将烦恼蠲,尽洗清凉观
兹游岂无益,欲继慎莫缓。
次韵君俞三诗时在山下 其一 北宋 · 李复
 押庚韵
西陵大火流,南融已颓征。
凉风拂庭树,槭槭起秋声。
遥夜抱膝坐,耿耿河汉明。
岂无尊中酒,非君谁与倾。
次韵君俞三诗时在山下 其二 北宋 · 李复
 押侵韵
流水会大壑,层岑出遥林。
结茅穷窈窱,细路下嵚崟。
风露浩满野,默坐掩孤衾。
孤衾无与写,秋色日向深。
次韵君俞三诗时在山下 其三 北宋 · 李复
 押词韵第十八部
朝采南山,暮采南山
零霜百草腓,薇蕨行亦绝。
清溪有白石,欲煮未可热。
故人在东山,幽桂安得结。
泛舟潏水君俞用韩泛南溪韵作诗三首遂和 其一 北宋 · 李复
 押阮韵
出城泛南溪,朝暮可往返。
东西韦杜间,尺五天不远。
舟转皇陂曲,岸带青龙坂。
夷犹一篙足,不待双縆挽。
回临市桥舣,走就僧居饭。
面山高阁重,入门苍松偃。
黯黯雨意来,苍苍野色晚。
更欲穷上方,理履惭尚蹇。
泛舟潏水君俞用韩泛南溪韵作诗三首遂和 其二 北宋 · 李复
 押尤韵
溪水秋更清,天晴好行舟。
叩舷发吴歌,荡漾无时休。
朝戏朱坡下,暮宿青岭头。
胜事或有得,随意终日留。
往年思此乐,屡叹来无由。
今我方求田,意欲营东畴。
兹计傥能就,遂免卒岁忧。
身随鸥泛泛,心逐鱼悠悠。
南舍与北邻,杖策步可投。
更祈旸雨时,禾稌常有秋。
泛舟潏水君俞用韩泛南溪韵作诗三首遂和 其三 北宋 · 李复
山亏一篑功,泉废九仞迹。
精神去不回,虚牝黄金掷。
溯舟望南麓,近岸多巨石。
溪流曲折多,波喧奔湍激。
野竹拥杂树,纷纷两参列。
古松气不群,苍然数百尺。
晚花发幽丛,浮云动遥壁。
优游可忘年,去此皆妄役。
刘君俞 北宋 · 李复
悠悠东武云,来抱南山岑。
南山有寒泉,云影落泉心。
泉古湛不流,云静閒不飞。
相与待明月,千载发光辉。
重阳日独居洨水君俞出游杜曲惠诗酬以来韵 北宋 · 李复
众人有钱竞沽酒,嗟我独醒坐搔首。
荒径蓬蒿深映门,茅舍三间傍疏柳。
南山奔腾呼欲来,云散山容一笑开。
何似齐山江上客,菊花须插满头回。
刘君俞墓志铭元丰二年九月 北宋 · 李复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三○、《潏水集》卷八
士莫不知有学矣,然求之未明,得之亦莫之行,非学之难也,士亦有罪焉。
予之蒙愞狃俗,居常求不陷于罪,其有资于予友焉。
予友讳公彦字君俞姓刘氏高密诸城人也。
少从学于横渠子张子,刻励修洁,笃于孝友,恭谨恂恂,不妄言动。
其于学也务明辨深造而力行之,常曰:「善无待于外也,明于己而已;
道未能行于远也,施于家而已。
苟诚立于中,必有形于外」。
拳拳焉,虽造次颠沛,未尝少违。
其器高茂而心期嗜进,又不止于如此也。
人但见其温醇深厚,犹良玉出璞而圭角未露,心率爱之,有道者加以雕琢,光辉不可掩,将以礼天地神祇而致特达之用焉。
居贫欲仕,续食四上,卒无所就。
或劝其文章与时异,则曰:「文不可以畔道也,命不可以不俟也,安能言不由中,戾吾素学以轻悦于人哉」!
竟不少易。
始予见其颠连穷困,以为天之于善人阴必相之,将欲张之者必先翕之也,今遂穷以死,吁,可哀也已!
元丰二年七月二十三日,以疾终,享年三十。
曾祖大理寺丞,祖国子博士,父未仕。
娶杜氏,一男曰文孙,一女曰安孙。
其年九月二十八日,葬于长安县善政乡中台村。
赵郡李复志而铭其墓曰:
形虽往矣,志或存焉。
寿虽啬矣,善无憾焉。
其畀之,其夺之,莫之为而莫之致也。
徒动怛化之情矣,皆莫可以讯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