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兼山家学1189年10月 南宋 · 陆游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四○、《渭南文集》卷三一、《放翁题跋》卷六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
予始得此书时,犹未识昌国
后五年,始同朝。
详观其为人,诚法度之士,间相与论学,辄忘昏旦,乃知其得于子和先生者深矣。
昌国名其所居曰艮斋,亦以嗣兼山之学欤?
刘德脩黄文叔韵赠行1190年1月 南宋 · 杨万里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碧玉长篙黄篾篷,两淮烟月五湖风。
金梭织锦烦诗匠,琼尺裁云补化工。
去路江山随意绿,归时桃杏断肠红。
岷峨二妙贻双璧,万丈光芒照病翁。
祭罗元忠文(代内)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七七、《诚斋集》卷一○一
呜呼!
手足之亲,实维八人。
三兄五妹,相依以生。
仲氏夙丧,伯氏继往。
维我季兄,既老益壮。
嗟我夫妇,宦游东西。
庚寅之别,五年乃归。
昨一见兄,已有病颜。
今升兄堂,兄聿盖棺。
长松既仆,小草何附?
苍天苍天,有此恻楚。
翩翩者旌,近彼幽宫。
一觞永诀,悲不可终!
兼山阁雨中(一作张载诗)1156年7月 南宋 · 朱熹
七言绝句 押青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梵天寺兼山阁
两山相接(一作南北)雨冥冥,四牖东西万木青(原作清,据朝鲜本改)
面似冻梨(一作骷髅)头似雪,后生谁与属遗经。
兼山中庸说序 南宋 · 张栻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三四、《古文集成》卷九
万理归于一者也,万事本于经者也,万变统于元者也,万物成于性者也。
天德不明,则万理丧其归,万事紊其经,万变错其统,万物失其性,而天地之化或几乎息矣。
《中庸》之书盖以明夫天德,极体用之妙,措之天下而与天地并行者也。
《中庸》之学不传久矣,而传于本朝之程氏之门人。
虽其所造有浅深,要其本盭于正者鲜矣。
之所藏,有侯氏、杨氏、游氏之书,近又得兼山郭氏所述于其侄孙见义。
观其言有曰:「道无乎不在也,神无乎不为也」。
知无乎不在,我则不废天下之事,而求其道之大原
知无乎不为,我则不废天下之务,而求其神之妙用。
学者试以是思之。
中书舍人黄裳给事中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三、《攻愧集》卷三五
敕:朕惟舜命龙出纳朕命而名官以纳言,盖人君之命不难于出,而望其能纳也。
琐闼之职,为朝廷喉衿,古谊昭然,尤当遴择。
具官某天资直谅,学力粹深。
处之王邸,则有讲导之益;
擢之词掖,则推润色之工。
是用授尔以封駮之任,非以序而迁也。
事有不可,尔则尽言;
言而可从,朕不吝改。
惟能知舜所以名官之意,则能体朕所以命尔者矣。
朝奉郎给事中黄裳朝散大夫权工部侍郎谢深甫磨勘转官制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四、《攻愧集》卷三五
敕:严吏铨之课,所以示百寮之公;
优法从之联,犹不忘三载之考。
具官某再登朝著,亟上禁途。
朱邸横经,久藉讲磨之益;
琐闱批敕,尤高论駮之风谢深甫云:「翱翔朝著,密勿禁途。三辅政清,久资于弹压;贰卿任重,允赖于论思。」)
兹以年劳,应于治典。
爰陟文阶之等,寖升官簿之华。
其服恩荣,尚殚猷告。
新除兵部侍郎黄裳显谟阁待制依旧嘉王府翊善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六、《攻愧集》卷三六
敕:朕惟国朝谨教子之法,王府建翊善之官。
太宗务选正人,惟姚坦最称直士。
自时厥后,何代无贤?
我有论思之臣,俾专辅导之任。
具官某以天下士从吾儿游,自典秘书,已参讲席。
虽寖历琐闱之贵,曾不离朱邸之僚。
诵典谟百篇之书,既得明之制;
正《春秋》一王之法,尤多深切之言。
力辞武部贰卿之除,俾就文谟次对之秩。
于以究遗经之终始,于以示朕意之眷留。
尚服训词,益殚猷告。
显谟阁待制黄裳给事中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一二、《攻愧集》卷四○
敕:眇予冲人,临政伊始,惟我太上,知卿最深。
朱邸谈经,专任以辅导之事;
银台批敕,又属以出纳之言。
虽抗论而迁厥官,终留行而不使去。
至今日而复用,岂人力之能为?
具官某学贯九流,识通千古。
世居剑外,擅蜀士之雄文,地近关中,挟西人之劲气。
是非邪正,惟务体国;
利害祸福,不知有身。
久从吾游,备见尔蕴。
迨此纂承之日,付之封駮之司。
将求多闻,毋替谆谆之诲;
不负所学,会观谔谔之言。
倚注方深,权舆于此。
给事中黄裳礼部尚书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一四、《攻愧集》卷四一
敕:朕嗣膺大统,首擢旧僚。
建安七子之贤,先推徐干
商山四皓之盛,最数黄公
径跻八座之崇,庸侈一时之盛。
具官某学足以充其性,辩足以达其心。
贯穿经史之言,而纚纚可听;
论议古今之变,而历历如睹。
自予幼学,屡得良师。
若夫上皇委任之专,潜邸游从之久,无间于我,未有如卿。
规过举则何止血山之言,执正道则不数邪蒿之说。
开性天之所蔽,知学力之自来。
辛不容甘盘遁野之行,是宜被伯夷典礼之命。
孺子王矣,方夕惕以忧勤;
良言旨哉,尤日资于献纳。
其祗予训,益勉尔忠。
林氏兼山阁记名羽 南宋 · 陈宓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六五、《复斋集》卷九
三山林公,其从学晦庵先生最久,知足以发义理,行足以激懦贪。
假守延平,屈致书院,塑望讲习,设执经帖,然座下者尝百馀人。
如是者一年,某官将满,浩然引归,诸生挽而留之不可。
所居号龙门三滩,得全仁智之好。
一日以书抵某曰:「吾为重屋,命曰兼山,谓一岁之动止于冬,一生之动止于老,此某之所当止也。
言戒躁妄,行戒轻肆,读书期于明理,穷达安于有命,此儿辈之所当止也。
若夫寂然不动,万理中涵,静而止也。
感而遂通,物各有则,动而止也。
此圣贤之能事,某窃有志焉,而未之能也。
子为我记之」。
某自惟寡陋,辞不获,则曰:「《易》曰『艮其止,止其所也』,谓有当止者,则惟恐其不止,如君仁、臣敬、父慈、子孝、友信之止是也。
有不当止者,则不嫌于不止,若子谓颜渊未见其止,语之而不惰是也。
盖学无止法,唯不止然后能得其所止,此又卦外之意,而吾夫子之所终身不厌不倦者也,学者不可不知。
某病不能鞠躬请教,以是说献。
他日仗屡登斯阁,求订未晚。
峡州紫阳十先生祠堂祝文颜鲁公真卿欧阳公修字永叔元城先生刘安世老泉先生洵东坡先生轼。颍滨先生辙。伊川先生颐正公山谷先生庭坚字鲁直兼山先生郭忠孝伊川门人。颐正先生郭白云兼山之子。) 南宋 · 阳枋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八六、《字溪集》卷九
天运间气,钟英炳灵。
鲁公精忠,昭揭日星。
公肃哲,月霁西陵
禀姿贞固,令誉元城
旅处怀资,所存者神。
苏擅儒宗,文章天下。
正公道学,太史善价。
咳唾珠玑,辉华次舍。
万古不磨,所过者化。
兼山白云,妙穷羲画。
先天后天,布在方册。
伊傅发挥,坦然明白。
玉韫珠藏,神返其宅。
猗与休哉!
道无存亡,流行斯世,仁见谓仁,智见谓智。
忠质词华,刚健纯粹。
殊途同归,百虑一致。
皎皎流风,千古江山。
紫阳新祠,卧云扁颜。
睹象怀人,炳然如丹。
妥佑此邦,接武衣冠。
兼山会食 南宋 · 方蒙仲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惯从客里换春秋,愧见平生马少游
怀去仅赢一黄敕,传呼能得几苍头
浮沉冷宦存吾拙,梦寐清言写我忧。
屡欲相从奏咸夏,怕惊俚耳又休休(影印《诗渊》册一页一○九)
兼山黄公河海图二首 其一 宋末元初 · 方一夔
 押词韵第十一部
黄河从天落,北来受降城
划至韩城县,喷薄万雷霆。
何处杂泥滓,浊浊不复清。
奔迫梁楚间,赤子如浮萍。
近来到淮泗,烟波鼓长鲸。
无人起堤障,何时返沧溟。
惜哉神禹疏,高下昧地形。
胡中倘可注,曷不施经营。
兼山黄公河海图二首 其二 宋末元初 · 方一夔
 押词韵第十八部
逝川走东海,日夜无休歇。
咄此盘中涡,不长亦不竭。
日月走中天,于焉双出没。
骇浪掀扶胥,高于朔山雪。
蠵蜃吐楼台,蛟鼍护窟穴。
海若不徒夸,冯夷甘受屈。
吾闻三神山,恍恍银宫阙。
便随长风去,发轫首溟渤。
倘逢方平生,海底探明月。
坐待清浅时,归来未华发。
沈潜心大极。笃实象兼山。效验终明白。功夫要熟闲。气充天地内。身老简篇间。古道竟难及。唐虞何日还 其一 即事 元末明初 · 李穑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出处:牧隐诗藁卷之十二
把笔明窗妄自尊,幸今朋友少过门。
尽言乱国徵齐史,不入危邦验鲁论。
驰驿辽西沙月白,观鱼台下海天昏。
白头始悔劳成病,日日煎茶灌菜园。
沈潜心大极。笃实象兼山。效验终明白。功夫要熟闲。气充天地内。身老简篇间。古道竟难及。唐虞何日还 其二 即事 元末明初 · 李穑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出处:牧隐诗藁卷之十二
反观行止自知非,越次恩荣世所稀。
剑佩朝回花底散,丝纶夜草月中归。
阴阴夏木黄鹂语,渺渺烟波白鸟飞。
恨不当时乞身早,风尘四面欲斜晖。
沈心斋阁学爱莲图为兼山侍读辛亥 清 · 翁方纲
 押先韵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四十二石墨书楼集三、复初斋诗集卷四十二
竹溪先生图爱莲,卅载望重蓬瀛仙。
图成诸公发高唱,又在图后之十年。
时从詹事擢纶阁,仍宿旧衙竹边。
谁摹槐阴烈风雪,本自苕霅澄漪涟。
亭亭红云写玉镜,晚凉极浦吹田田。
淡然空明寓心迹,非香非色非画禅。
此爱超诸嗜好外,道眼收尽池光圆。
中通外直即忠孝,兰阶世世芬芳传。
贻厥孙谋永燕誉,君子之泽弥拳拳。
昔偕公孙庐阜咏,记与濂溪同夙缘。
詹事厅深缅信宿,一枝旧荫犹堂筵。
保安寺旁公旧寓,贱子亦托栖半椽。
开卷清风凛前哲,师承况感吴与钱。
梦绕蒲莲三十里,月明正放吴兴(卷中题者,青阳吴文简,先君子之师;嘉兴钱文端方纲所从受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