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夏侯玄 曹魏 · 晋宣帝
 出处:全晋文卷一
审官择人,除重官,改服制,皆大善。
礼,乡闾本行,朝廷考事,大指如所示,而中间一相承习,卒不能改。
秦时刺史,但有郡守长吏
汉家虽有刺史,奉六条而已。
刺史称传车,其吏言从事
居无常治,吏不成臣,其后转更为官司耳。
贾谊亦患服制,汉文虽身服弋绨,犹不能使上下如意。
恐此三事,当待贤能然后了耳(《魏志·夏侯玄传》)
夏侯太初蒋济叔嫂无服论 曹魏 · 何晏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九
夫嫂叔宜服,诚自有形,然《小功章》娣、姒、妇为嫂叔文,则恐未是也。
《礼》之正名,母妇异义,今取弟于姒妇之句,以为夫之昆弟,虽省文互体,恐未有及此者也。
凡男女之相服也。
非有骨肉之亲,则有尊卑之敬,受重之报。
今嫂叔同班并列,无父子之降,则非所谓尊卑也;
他族之女,则非所谓骨肉也。
是以古人谓之无名者。
岂谓其无嫂叔之字,或无所与为体也?
夫有名者,皆礼与至尊为体,而交与正名同接也。
有其体,有其交,故以其名名之,故服之可也。
苟无斯义,其服焉依?
夫嫂叔之交,有男女之别,故绝其亲授,禁其通问。
家人之中,男女宜别,未有若嫂叔之至者也。
彼无尊卑之至敬,故交接不可不疏;
彼无骨肉之不殊,故交疏而无服,情亦微矣(《通典》九十二)
何晏夏侯玄叔嫂服难 曹魏 · 蒋济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三
《记》云:「小功无位,是委巷之礼也。
子思哭嫂有位,盖亦谓知礼。
制礼者,小功有位也。
然则嫂叔服文,统见于经而明之,可谓微而著,婉而成章也(《通典》九十二)」。
夏侯太初肉刑论 曹魏 · 李胜
 出处:全三国文 卷四十三
且肉刑之作,乃自上古,《书》载「五刑有服」,又曰「天罚有罪,而五刑五用哉」。
割劓之属也。
《周官》之制,亦著五刑。
历三代,经至治,周公行之,孔子不议也。
今诸虐者唯以断载为虐,岂不轻于死亡耶?
云妖逆是剪,以除大灾,此明治世之不能去就矣。
夫杀之与刑,皆非天地自然之理,不得已而用之也。
伤人者不改,则刖、劓可以改之,何为疾其不改,便当陷之于死地乎?
妖逆者惩之而已,岂必除之耶?
刑一人而戒千万人,何取一人之能改哉?
盗断其足,淫而宫之,虽欲不改,复安所施?
而全其命,惩其心,何伤于大德?
今有弱子,罪当大辟,问其慈父,必请以肉刑代之矣。
慈父犹施之于弱子,况君加之百姓哉?
且蝮蛇螫手,则壮士断其腕;
系蹄在足,则猛兽绝其蟠。
盖毁支而全身者。
夫一人哀泣,一堂为之不乐,此言杀戮之不当也,何事于肉刑之间哉?
赭衣满道,有鼻者丑,当此时也。
长城之役,死者相断,六经之儒,填谷满坑,何恤于鼻之好丑乎,此吾子故犹哀刑而不悼死也(《通典》一百六十八)
议斩李丰夏侯玄嘉平六年二月 魏晋 · 阙名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五
丰等各受殊宠,典综机密,缉承外戚椒房之尊,玄备世臣,并居列位,而包藏祸心,构图凶逆,交关阉竖,授以奸计;
畏惮天威,不敢显谋,乃欲要君胁上,肆其诈虐,谋诛良辅,擅相建立,将以倾覆京室,颠危社稷。
毓所正皆如科律,报毓施行(《魏志·夏侯玄传》。公卿朝臣廷尉议。)
次韵谢吴太初(与。祖遇龙太学博士,所生父觉) 宋末元初 · 方回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落笔谁云古意赊,四灵何得擅东嘉
跨鸾未斫吴刚,对鹤频烹魏野
商略春词犀堕雪,留连夜酌烛生花。
如君三世工文墨,江左于今有几家。
夏侯玄乐毅1098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六六、《苏文忠公全集》卷六五、《历代名贤确论》卷五四 创作地点:海南省海南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儋州市
《魏氏春秋》云:「夏侯玄著《乐毅》、《张良》及《本无肉刑论》,辞旨通远,传于世」。
然以予观之,燕师之伐齐,犹未及桓文之举也,而以为几汤武,岂不过甚矣乎?
初,好老、庄道德之言,与何晏等皆有盛名。
曹爽党中。
亦不免李丰之祸。
以《易》之所谓深者,而以神。
及其遇祸,深与神皆安在乎?
群儿妄作名字,自相刻画,类如此,可以发千载一笑。
夏侯太初1045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六六、《能改斋漫录》卷八、优古堂诗话 创作地点:四川省眉山市
人能碎千金之壁,不能无失声于破釜;
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
吴太初哀辞庆历六年1046年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七二、《元丰类稿》卷四一、《曾文定公集》卷一六 创作地点: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
吴太初象先,今为单州单父人
父祐之,从事广州,勤事死州外瘴沴地。
象先以丧至州下,亦死,年三十一岁。
三试于礼部,不中。
余与之善。
后七年,其弟景初来,视余于临川庆历六年也。
余思象先,如初失之,为之追考其为人,为辞以哀之曰:
越山如鳞兮远海而穷,势阻以偏兮毒潜其中,子之自重兮卒与此逢。
我知子初兮其父之从,为其子孤兮吾未之恫。
孰神之苛兮又速子终,嗟嗟乎然兮维戚吾衷。
维子之生兮顺祥于宫,父母之欢兮兄弟以雍。
出与人游兮有守有容,其材甚良兮剞劂又工。
一日而弃兮卒偶蒿蓬,云谁不死兮万古一空。
吾辞传子兮无有春冬,子夭且屈兮犹寿而隆。
跋晋王右军夏侯太初乐毅论石碑 宋 · 王鸿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五八、道光《雩都县志》卷三一
右《乐毅论》一篇,乃晋中书令献之字。
子敬居幼学之岁,其父右军谓其书性过人,足以传嗣家法,手书此篇并《笔势图论》以授之,顾曰:「此,书之祖宗,玩习有成,他皆可能也」。
至其学力及父子之间能明相继,轾后轩前,无有伦拟。
粤自初刻,垂范于兹,虽更历朝,此名不朽,非有神物拱护,则好古之士恶能宝而有之、见而识之者哉!
近世欧阳先生指其石传于学士高公绅之家,绅死,子孙以质钱于富人,富人失火,墨本幸留人间,友人曾君辉中得以致予。
反覆遗踪,痌然载怀,遂用移石,藏于逊阁,世世子孙,得用循学,不以仅记姓名为自足也。
夫书虽曲艺,非精心致志,莫能造妙,如劳力废晷,无补于物。
通其道者,不犹愈于围棋击鞠,而自谓胜选,斗鸡载猃,而外诩歉快也哉!
故书其后,倘来者观之而自勉也。
三国纪年 夏侯玄 李丰 其十四 张缉 南宋 · 陈亮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三九
夏侯太初处死生祸福之际而不动,名不虚得也,而遇非其时矣。
二子之死义,乃与太初同命,尚何憾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