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正使畅月朔日。宣诏礼成志喜韵(按壬申十一月翰林学士韩世能吏科给事中陈三谟来颁万历皇帝登极诏。先生为馆伴。此下十四首。系馆伴录。)壬申十一月 明 · 卢守慎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稣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讴歌颙望拱新皇,诰谕覃恩焕旧章。
礼始候迎须备体,音随宣布自成方。
炉烟袅上龙涎气,宫扇晴开雉尾光。
总为圣明方继照,天时人事共灵长。
林塘郑惟吉先生三从兄。)城口(隆六年壬申九月万历皇帝登极。颁诏使义州时。郑判书惟吉为使。西厓柳先生成龙,权正擘及先生。皆以从事官在行中。相与唱酬。自此至车辇道中。) 明 · 郑惟一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文峰先生文集卷之二
郊门薄日下遥空,一剑初随相国公。
云里首回瞻北阙,桥边骑去向西风。
苍茫客路飞寒叶,迢递秋天叫别鸿。
从此关河杳千里,几劳归梦凤城东。
家豚次李敬亭闻皇帝讣音述感韵示我。仍和其韵(按庚申明神宗皇帝升遐) 明 · 申之悌
七言排律 押阳韵 出处:梧峰先生文集卷五龟堂漫录
于皇圣德法乾强,五十年间万国康。
一统王正来远迩,九畴皇极备柔刚
文章远迈周家盛,勋业何论汉道昌
环海煦濡联鼓舞,偏邦眷顾重存亡。
恩湔羞累曾难报,功济艰危更未量。
灰烬宗祊蒙汛扫,腥膻父老饮馨香。
风霆远拓豺狼窟,藩翰重恢日月光。
庶勉朝宗期不后,仍祈寿富乐无央。
那知宵旰忧金虏,忽报谅闇奉玉箱。
上星辰拱北,物中葵藿亦知阳。
分区制礼殊中夏,食土含恩一远方。
感痛如丧那可已,追惟没世竟难忘。
瑶宫宝剑空湖水,万岁千秋隔帝乡
陟降未应遗下土,日监犹冀眷东疆。
神宗皇帝 其一 明 · 李民宬
七言排律 押阳韵 出处:敬亭先生集卷之四
抚临中国卌年强,天下几于号泰康
延阁名臣罗秀彦,登坛猛将峙雄刚。
金瓯罔缺三阶正,玉烛时和百物昌。
耆武朔陲摧槁孽,出师东国转危亡。
华封寿如堪算,海屋添筹未易量。
咸仰圣图增广大,洪惟至治本馨香。
裳垂紫殿躬玄默,礼正青宫日重光。
路献象狮纷合遝,乐同胡越未渠央。
星惋耿耿环宸极,泥诏煌煌累箧箱。
周几遽传闻末命,无计驻斜阳。
忻深虞帝遵尧典,痛钜殷宗伐鬼方
八月贺仪无复举,三韩号慕最难忘。
髯攀鼎水知何处,日出扶桑近我乡。
只表吾王忠赤炳,永蕃皇室树封疆。
神宗皇帝 其二 明 · 李民宬
七言排律 押阳韵 出处:敬亭先生集卷之四
北门骄子负凶强,边衅初兴海宇康。
选将屡形当食叹,出师时属来薇刚。
纶巾杖钺军容肃,紫塞埋胡汉道昌
自古殷忧应启圣,从来善败亦无亡。
鸿毛遇燎何须喻,螗臂婴轮不自量。
未奏辽城新鼓吹,俄颁魏阙旧裘香。
曾闻嗣圣超媐诵,岂乏宗臣似霍光
弓剑鼎湖愁渺渺,旌旗鹤野想央央。
宁嗟萋斐织成锦,每感便蕃阅满箱。
万口齐声呼华岳,千秋如见在汾阳
苍梧望断虞巡日,青社班遥毕领方
诬辨宗祊恩莫并,危扶涂炭德焉忘。
人称礼义中华制,天叙彝伦帝子乡。
世世恭承东渐化,浿江如带隔皇疆(东史。鸭绿江亦号浿江。)
北宋九帝赵匡胤为周点简、归德节度使,以庚申代周,称宋太祖,在位十七年。弟太宗,二十一年。子真宗,二十五年。子仁宗,四十一年。英宗嗣,濮安懿王子也,立四年。子神宗,十八年。子哲宗,十五年。弟徽宗,二十五年。传子钦宗,二年。丁未金入汴,与太上俱北,前后殂于五国城。共一百六十八年) 明末清初 · 郭之奇
 押支韵
赵点简受周厚恩,乘其孤寡,自立陈桥。议者比之全忠、敬瑭,非苛也。及其得国之后,揆文奋武,克宽克仁郑王之奉,终于开宝;周庙之祀,成于雒阳荆湖悉定,蜀汉继平李煜光禄钱俶礼贤。逆肠叛胆,莫敢不臣。封袱赐卮,推心以待。消释藩镇,亲赞孔、颜。贷诸州以鹿台钜桥之藏,挈天下于龙行虎步之弟。可不谓逆取顺守,轶汉唐而追三代乎?太宗嗣业,版图混一,文治蒸蒸,诚无忝于太平有道之主。惜其改号更名,怒侄贬弟,翻令《湘山野录》顿开烛影斧声之疑耳。少年天子,垂帘引见。澶渊却虏,南北弭兵。洎夫孤注来谗,神道设教。天何言哉而欺世,臣尽鬼矣以逢君。虽以仁宗继统而母后临朝,西鄙多事。逮彼庆历,拔茅汇征,共成四十一年之美政。呜呼,仁矣!宗实入,裁决出人意表,足称英君。婴疾不起,而励精有子。四海欣欣,拭目观治。既乃惑于拗人之经术,变乱祖宗之成法。近远纷然,西北启衅。坏败天下者,非神宗耶?高后以女中尧舜,尽除新法。岂意绍述遽起,官家别用一番人。时方以元祐为元嘉,而不知绍圣之转为熙宁也。弟佶继立,终成父兄之志。四凶六贼,相终始于国家;三镇两河,胥委弃于胡虏。然则开天下之乱者神宗,成天下之乱者神宗,二子耳。道君奔而钦宗绍,胡马分牧,南朝无人。谋国仅一李纲,复罢之以谢金师。卒之粘没喝邀帝至营,干离不以太上北去。宋之徽、钦,卒为晋之怀、悯矣。为奸臣所误者,非己之自误欤?
陈桥时比澶州时,香孩儿已易孤儿。
取国虽同晋梁术,垂谟远出汉唐规。
榻无他睡东南定,杯可同销上下疑。
五星奎聚今初睹,太平天子好为之。
金匮还教臣普记,太原徒叹德昭痴。
烛影难刊湘野录,苑花空乐侍臣诗。
拥道储君方众属,澶渊虏退曷天欺。
砌台不假完钗嗣,辽盟夏款复何期。
四十一年流濊泽,濮安懿子守鸿基
岂意南人专倚任,败坏天下岂非而。
女中尧舜除新法,官家此事宜深知。
绍圣更元群正落,道君作主万民离。
四凶六贼相终始,两河三镇恣胡骑。
北辕举族畴阶厉,昏德重昏尔为谁。
九月初二日神宗显皇帝遗诏于京口成服哭临恭赋挽词四首 其一 明末清初 · 钱谦益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出处:牧斋初学集卷第一
竹符颁郡国,玉几罢音徽。
率土悲风动,敷天泣露晞。
清霜明秘器,红叶掩容衣
恸哭江城暮,秋笳起落晖。
九月初二日神宗显皇帝遗诏于京口成服哭临恭赋挽词四首 其二 明末清初 · 钱谦益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牧斋初学集卷第一
太妊胎而教,甘盘学后臣(指江陵张相
营斋尝念母,步祷为忧民。
静摄周函夏,分封断鬼神。
南郊传累德哀策属何人。
九月初二日神宗显皇帝遗诏于京口成服哭临恭赋挽词四首 其三 明末清初 · 钱谦益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牧斋初学集卷第一
在宥群方理,高居庶物新。
天为摧丑虏关白平秀吉自毙),地不爱金银(言开采之役)
杨柳深宫月,梧桐别院春。
升平多故事,载笔询遗民。
九月初二日神宗显皇帝遗诏于京口成服哭临恭赋挽词四首 其四 明末清初 · 钱谦益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牧斋初学集卷第一
北极升遐日,南徐恸哭时。
攀髯生有愿,临穴死无期。
侍从朱衣隔,胪传玉笔遗。
奔丧吾岂敢,亦欲报恩私。
显皇帝大阅图为吴金吾(国辅)己亥 清 · 朱彝尊
五言排律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曝书亭集卷第四
万历初太师张文忠公(居正)秉国劝驾大阅时兵部尚书吴公()实典禁旅俾图以传子孙锦衣都督同知(国辅)尚书曾孙也出以观客图长三丈馀内自宫阙外至陵寝极于沙漠止焉繇是莱阳宋(琬)作赋南昌王(猷定)作记而(彝尊)作诗以述之
神庙垂衣日,江陵总百官。
揆文先奋武,虑乱本居安。
殿上萧何履,朝中贡禹
孙通明礼乐,方叔莅师干。
驾驭英雄在,超腾士马驩。
车徒看翼翼,禁旅尚桓桓。
画史真能事,披图得钜观。
丹青荣顾恺,宫室拟胡宽
历历开城阙,高高叠井干。
虚无凌倒影,缥缈结重栾。
太液波还静,长杨露未乾。
妆楼原自锁,圆殿不禁寒。
仙仗移平乐,霓旌拥上兰。
忽惊千骑并,旋讶六营团。
作气陈金鼓,前驱建玉銮。
轻云承翠盖,丽日表朱竿。
遂列堂堂阵,爰升将将坛。
小侯班四姓,大阅用三单。
紫燕双丝络,花骢七宝鞍。
呈能群角抵,教射集星弁。
觯饮筹无算,《铙歌》曲渐阑。
行知尘冉冉,归想佩珊珊。
远势工尤极,平原绘更难。
萧疏连板屋,迢递出峰峦。
百里生毫末,诸陵望郁盘。
蓟门无堠火,函谷泥丸
元老谋犹壮,诸孙手泽完。
锦题探箧笥,湘簟展琅玕。
对此成希觏,因之感万端。
雨烟飞蜀锦,霜雪皎齐纨。
赋愧王延寿,谣同梁伯鸾
仪章长在目,珍重岁时看。
神宗皇帝御书歌(并引)癸巳夏 清 · 朱彝尊
 出处:曝书亭集外诗卷第一
癸巳夏,客华亭,表兄唐子禛出外曾祖唐文恪公廷对策见示,上有「神宗皇帝御书」六字,笔画严整,探箧如新。予念先文恪公赐第时,先唐公三载,而其真迹经乱遗失,制诰无一存者。兄能于流离播徙之馀,守而勿失,又何贤也?作长歌纪之。
与兄堂前道家世,知我清门雅相似。
开函示我对策文,上有神宗御书字。
忆昔先皇太平日,十四年春前宁立。
当时待诏三百人,诏赐唐公居第一。
玉堂学士如堵墙,临轩侍读舒文章。
锦袍宫帽从中出,白马朱幡降路傍。
古来书法工飞动,字大尝令笔多纵。
此日经营楷法严,祖宗得士由来重。
沈吟往事迹未陈,高堂披拂犹如新。
明时入告多苦语,忧危百代思良臣。
吾家先人昔廷对,赐第前公更三载。
经纶文采事亦同,真迹飘零竟何在。
桑田沧海市朝迁,盛事今来未百年。
故物尚存多难日,传家为羡子孙贤。
永明奇后阁谒九莲观音为神宗孝定李太后恭制长歌 清 · 李因笃
太行西北山北来,中有凌空之高台。
月挂苍岩龙虎啸,云生赤迹风雷哀。
千松万松立窈窕,十步五步行徘徊。
纵目清凉在霄汉,抠衣灵鹫逼蓬莱。
鹫岭后阁屹如峰,九莲阁中瞻圣容。
庄严具足得未有,草莽何知争为恭。
炎山忽飘孤屿雪,静夜时落翠微钟。
秋色苍茫吊余址,夕阳明灭怀故封。
神宗垂拱五十载,太后斋居多光彩。
内启祠尝恩不遗,旁搜象教力仍逮。
五台禅龛近京辅,两宫敕赐兼鼎鼐。
时移物换凋碧梧,篆冷灰飞逐沧海。
出门惟睹白雪飞,涧水松风听不违。
攀弓抱剑悲相向,鹤驾鸾旂久未归。
此刹翻同灵光在,他年仿佛魂魄依。
君不见画壁金铺光照眼,贝花隐隐发灵机。
月沙李相国朝燕京时。与熊阁老对棋。赌得万历皇帝御赐盆而来。以给其门人闵木川后骞。而闵家子孙。又传于黄阳川以章矣。崇祯后丁巳李相公玄孙学士鼎辅始闻其古根尚在。因人推去。感而作诗己未 清 · 蔡之洪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凤岩集卷之二
仙子何年降紫宸,穷阴世界独精神。
忆曾沙老朝天日,赌得熊家别地
花易主三终返故,枝经霜百尚抽新。
京周旧物惟玆卉,须护清香莫染尘。
泰安灵应宫铜殿明神宗 清 · 杭世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出处:道古堂诗集卷三
九天光景结珑玲,八柱岧峣耸泰青。
环佩有时归窟宅,风雷镇日锁窗棂。
乾封雨禅邀天瑞,琼笈琅函閟道经。
古柏参覃遮不尽,满阶青雾昼冥冥。
新获明永乐周定王兰亭小本。万历益王重摹刻者。记以七言长歌(男命准补注。准按明史。周定王名橚太祖高皇帝第五子。洪武三年庚戌夏四月封子九人为王。封王吴。后改王周。○益王名祐槟宪宗纯皇宗皇子成化二十三年丁未秋七月封子五人为王封祐槟为益王。○永乐。成祖文皇帝年号。○万历。神宗显皇帝年号。晋穆帝永和九年暮春王羲之与亲友四十二人。修稧于会稽兰亭。挥毫制序。兴乐而书。遒媚劲健。谓有神助。后连日再书数十百纸。终不能及。羲之自珍爱之。秘藏于家。七传而至智永子徽之派也。舍俗为僧。居越之永欣寺。以能书名。其兰亭序跋。授弟子辨才。辨才宝爱此帖。藏之室中梁上。置匣贮之。人所罕见。唐太宗深好右军。收真迹几三千六百纸。惟未得兰亭。寻访此帖。知在辨才处。乃敕追师入内庭。场供养恩赉。因问及兰亭。方便善诱。无所不至。辨才确称往日侍先师。实尝获见。自师没后。荐经丧乱。坠失不知所在。既而不获。遂放归越中。后帝谓侍臣曰。逸少之迹。莫如兰亭。求见此书。劳于梦寐。此僧耆年。又无所用。若得一智略之士。取之必获。房玄龄乃荐监察御史萧翼可充此使。太宗遂召见。奏曰。若作公使。义无得理。臣请私行至彼。须得二王杂帖三四通。太宗依给。遂改冠微服。至洛潭。随商人船下至越州。衣黄衫宽长。潦到得山东。书生之体。日暮入寺。过辨才院。止于门前。辨才遥见问曰。何处檀越。答以北人。寒暄既毕。语意投合。延入。围棋抚琴。情甚相得。每恨相知之晚。晓乃去。约以再会。绸缪踰月。因谈论翰墨。曰。先世皆传二王楷书法。自幼耽玩。亦有数本自随。辨才欣然约以明日携至。如期而往。熟视数过曰。是则是矣。非得意时书。贫僧有一真迹。曰何帖。答以兰亭佯笑曰。数经乱离。料真迹岂在。辨才曰。先师宝惜此帖。临终亲付于吾。付授有绪。明朝来看。至。辨才自梁上匣内出之。故指瑕摘类。分竞不定。自示翼之后。不更置梁上。并翼二王帖。皆留几间。辨才时年六十。尚日临数过。老而弥笃。往还既密。无他猜疑。辨才偶出严迁家斋。来谓守房弟子曰。忘净巾在内。乃为撤关。取兰亭并二王书。亟出于永安驿。呼驿长凌愬告之曰。我是御史。奉墨敕在此。可报尔都督齐善行驰至则宣示墨敕。促召辨才。时犹在严迁家。闻命不知所以。见所谓御史者。乃也。闻取帖已。惊倒仆地。久始苏。遂奉帖驰驿以进。太宗大悦。以玄龄举得其人。赏锦丝千段。擢拜员外郎。加入五品。赐银瓶一,金缕瓶一,玛瑙碗一。始怒老僧悭吝。数日后。仍赐物三千缎,谷三千石。辨才不敢自私有。施于寺。建塔三级。帝既得帖。命供奉赵模等。各榻数本。分赐皇太子王近臣。而时能书者如欧虞褚诸公。皆临榻相尚。后以真迹从葬昭陵。世无从见矣。右见何延之兰亭记,尚书故宲并唐野史。载原帖。后周王书也。晋穆帝永和九年暮春三月三日。常游山阴。与太原孙统承,公孙绰兴公广汉王彬之,道生,陈郡谢安石高平郗昙重熙太原王蕴叔仁释支遁林。并逸少子凝,徽,操之等四十有一人。修祓稧之礼。挥毫制序。兴乐而书。用蚕茧纸鼠须笔。遒媚劲健。绝代更无。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有重字。皆搆别体。就中之字最多。)甲午 清 · 申纬
 押麌韵 出处:警修堂全藁册二十二山房纪恩集一
薛氏兰亭称定武(准何子楚跋语。唐太宗诏供奉。临兰亭序惟率。更令欧阳诵自榻之夺真。勒石留之内府。他付之于外。一时贵尚。争相打拓。内府石本。人不可得。石独完善。石晋不纲。契丹自中原辇宝货图书以北。至杀胡林德光死。永康立国。乃交兵。弃石而归。庆历中李学究者得之。韩忠献婿也。始以墨本示公。公索石观。李瘗之地中。后其子出石。始售于人。必千钱。由是好事者稍得之。所谓定武也。大观中。诏取此石。后于薛氏家。其子嗣昌进上御府徽宗龛置宣和殿。太平寰宇记。河北道定州博陵郡。皇朝为定武节度元和郡县志。定州战国时中山国。与六国并称王。地方五百里。汉分赵钜鹿。置常山中山二郡。魏道武定州。准按蔡方炳增订广舆记。常山顺德府中山。属真定府。陆应扬广舆记。真定府定州。汉中山博陵定州。续通鉴长编。元祐八年六月苏轼定州。准按苏文忠集。有雪浪石斋铭及诗。此是定武故宲也。又被命南迁途中。寄定武同僚诗。适见恩纶临定武。又惠州上元夜诗。去年中山府。老病亦宵兴。曾宏父稧帖审定诀。书家一词称定。审定由来有要领。),大小肥瘦纷无数(准宋姜尧章续书谱。夫临摹之际。毫发失真则精神顿异。所贵详谨。世所有兰亭。何翅数百本。而定武为最佳。然定武有数样。今取诸参之。其位置长短大小无不同。而肥瘦刚柔工拙要妙之处。如人面无有同者。以此知定武虽超石刻。又未必得真迹之风神矣。唐窦泉字格。龟临洞穴。没而有馀日肥。鹤立乔松。长而不短曰瘦。黄文节曰。兰亭真迹。今竟失之。书家晚得定武石。髣髴存古人笔意。摹写或失之。肥瘦亦自成妍。战国策。吕不韦谓其父曰。立国家之主几倍,曰无数定云耳。)
永乐藩王大小临(准文献通考封建考。陈置九等郡。有王,嗣王藩王开国郡县。公开国县。伯开国县。子开国县。男沐食侯,乡亭侯关内侯。○临摹也。古人谓摹书为临书。),小者尤赫驰书谱(准益王跋云。兰雪亭图本大小各异。而小者尤精。米海岳宝章待访录。王右军有书家谱。在山阴王氏家。越州教授王涣之以书抵某。具言有此书。又孙过庭有书谱。姜尧章亦有续书谱。)
邸第绿阴百花过(准前汉文帝纪。至邸而议之注。郡国朝宿之舍在京师者。率名邸。前汉高帝纪。为列侯者赐大第注。孟康曰。有甲乙次第故曰第。翁覃溪萧翼兰亭图诗自注云。昔之为是图者。皆作萧与辨才对坐之状。予出意作萧得展帖。阅百花放尽。又诗云。花开岁在贞观四。直接永和三月三。当有据而今失考。)兰雪轩中闰夏五(自注。兰雪周王轩名。王自跋云。永乐十五年闰五月九日。书于东书堂。)
小砚新铭割紫云(公自注。王有小砚铭云。割紫云之片石兮。漾璧水之元光兰雪凡十五字。见翁文达集中。),磨墨试腕工临古(准苏文忠答舒教诗。非人磨墨墨磨人王十朋注云。公尝曰吾有佳墨七十丸。而犹求取不已。不近愚耶。石昌言蓄廷圭墨。不许人磨。或曰子不磨墨。墨当磨子。今石昌墓木拱矣。墨故无𧏮。元郑杓衍极寸以内法在掌指。寸以外法兼肘腕。掌指法之常也。肘腕法之变也。陶隐居真诰。张芝所以能善书。工学之积也。范至能米元章献之帖。元章少时书法。盖自沈传师后。始入大令之室。结体超轶。一用其笔意。此帖元章所作。临池用工如此。)
真迹何必崇三点(公自注。是帖崇字。不从三点。准欧阳文忠集古录。太宗皇帝万机之馀。留神翰墨。尝诏天下购募钟,王真迹。集为法帖十卷。摸刻以赐群臣。宝章待访录。王右军兰亭燕集序。唐粉蜡纸双钩摹在苏激处。精神笔力。毫发毕备。下真迹一等。此几冯承素辈拓赐大臣者。翁覃溪苏米斋兰亭考。崇字则定武本三点俱见者。最上之。旧本又载崇字。山下三小点全者。如赵文敏所得独孤本。赵子固落水本。越州石氏本。天目山房本是也。准按我国新罗鍪藏寺碑。中国赏鉴家俱称其深得右军之髓者。而内崇字山下三点。亦皆全云耳。),瘦者已知其法乳(准周王自跋云。定武有肥瘦本。而瘦者尤好。达摩大师观心论。佛成道时。由食此清净法乳。方證佛果。又微妙法乳。乳养一切。求解脱者我。)
宋人之书狂渐讹,王之所欲严绳矩(公自注。王自跋云宋人之书不肥则狂。殊乏气韵。准孟子王之所大欲。可得闻欤。苏文忠韩康公绛挽词。旧学严诗律。续书谱。泯规矩之方圆绳钩之曲直。)
然且已非永乐旧,后二百年重抚取(准益王跋云自永乐十五年。讫今万历。世祀历逾二百。不无漫漶。余每病之。大者已刻之邸中矣。复出小本。命吴下精工。再摹一通。以还旧观。准按永乐十五年丁酉至万历三十年壬寅。恰为一百八十六年耳。吴郡沈幼文章。田摹勒。)
潢南道人(公自注。益王号也。)兰雪,雅好翰墨名迹聚(准玉篇。雅素也。史记张耳陈馀传。张耳雅游注。韦昭曰。雅素僧文莹玉壶清语。唐彦猷询与弟彦范诏。俱标一时才雅之誉。彦猷知书好古。彦范文章气格。高简不群。尤精翰墨。遣一小札。亦必华笺。米海岳书史太宗皇帝文德化成。靖无他好。留意翰墨。润色太平。查慎行云。鲁直常谓东坡心通得于翰墨之外。翰墨字。又见集古录。)
端冕不倦听古乐(准益王跋云。端冕听古乐而不倦。古人以为难。自谓此胜田腊驰骋。不几多乎。学记疏。武王践阼以下。皆大戴礼武王践阼篇也。云端冕者。谓衮冕也。其衣正幅与玄端同。皇氏云。武王端冕。谓衮冕也。乐记。魏文侯端冕。谓玄冕也。师尚父亦端冕。陈应麟云。按大戴礼无此文。苏文忠子由记园中草木诗。汝独观不倦。孟子。今之乐。由古之乐也。),王之所嗜卓有树(准柳柳州崔黯书云。凡人好词工书。皆病癖也。吾尝见病心腹人。有思陷土炭嗜酸咸者。不得则大戚。观吾子之意。亦已戚矣。杜文贞诗。树立甚宏达。)
髣髴周邸有益邸(准楚辞。存髣髴而不见。),何幸贞珉延一缕(公自注。益王跋云。余虽不能书如先王。而翰墨之好。雅亦髣髴。准珉石之美者。古人谓金石文字。曰吉金贞石,贞珉字。见翁覃溪集中。湘山野录。江南徐省骑善小篆。映日视之。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
莫云面目各殊异(准史记项羽本记。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之。楞严经。如何是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献之书谓之古肥。张旭书谓之今瘠。古今殊异。肥瘠颇反。续书谱。数画并施。其形各异。),子孙血脉传初祖(准南唐后主李煜书评曰。善法者。各得其右军之一体。若虞世南得其美韵而失其俊迈。欧阳询得其力而失其温秀褚遂良得其意而失其变化。薛稷得其清而失其拗窘。颜真卿得其筋而失于粗鲁。柳公权得其骨而失于生犷。徐浩得其肉而失于俗。李邕得其气而失于体。张旭得其法而失于狂。献之俱得之而失于惊急。无蕴藉态度。传灯录。梁武帝通天元年。达摩来自西土。为初祖。慧可为二祖。僧璨为三祖。道信为四祖。宏忍为五祖。慧能六祖。自中华五祖之下。曹溪六祖为南宗。神秀大师为北宗。又达摩西来为禅宗初祖。递传至宏忍为五祖。自北而下。分南北二宗。南宗以慧能六祖。北宗以神秀六祖。)
何时此帖东渡海(准此帖宗见何延之兰亭记及范至能跋米帖。),又二百年喧书圃(准按自万历三十年壬寅。讫今甲午。恰为二百三十三年。)
遂与冯家砚背本(公自注。余前所获葫芦砚。冯承素缩本兰亭。已有诗。准按葫芦式砚。环刻兰亭缩临足本。背镌大唐开元十三年。奉圣旨臣冯承素恭摹凡十九字。又有乾隆宸翰云。米记韩冯惜未见。今看承素砚存真。虽欣无翼联珍羽。艰致却惭似褚人。壬辰小春御题凡三十四字。尾有印二方文曰乾隆法书。苑王右军兰亭稧序帖真本。以茧纸书。唐太宗初得之。命赵模冯承素,诸葛贞之流拓本。以赐诸王。冯临兰亭。又见宝章待访录中。),针眼蟹爪争媚妩(准姜尧章稧帖偏傍考。仰字如针眼蟹爪。殊字如蟹爪。列字如丁形。翁覃溪自题缩临兰亭诗。针眼蟹爪间。妙入豪分。上林赋。青琴宓妃之徒。妩媚纤弱。旧唐书。太宗大笑曰。人言魏徵举动疏慢。我但觉其妩媚耳。字格。意在形外曰媚。陶隐居真诰。拘则乏势。放又小则。纯骨无媚。纯肉无力。少则浮涩。多笨钝。)
安知右军千载魂(准按逸少右将军苏文忠墨妙亭诗。千载笔法留阳冰。),不哂刻舟掌屡拊(准吕氏春秋。楚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刻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刻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右军传语。田里所行。故以为抚掌之资。陆云传。张华抚手大笑。苏文忠李邦直诗。抚掌笑颐。)
我亦有感于斯文(准用本序。),养砚舫阁虹光吐(准庚寅春孝明世子洒翰作养砚山房四大字。以赐公铭室。欧阳文忠诗。昔年叨入武成宫。曾见挥毫气吐虹。黄文节戏赠米元章诗。沧江静夜虹贯月。定是米家书画船。准用此意。)
龙砚歌宣庙经筵。问难于诸臣。独郑松江所对甚悉。上喜赐明神宗所赐龙砚一方。丙子乱。抱翁夫人带砚避乱。遇贼伤龙一角。后孙判书益河并磨其一角。今藏于抱翁家。旧时颇有灵异之迹。及磨角后灵验顿衰云。) 清末民国初 · 金允植
 押寘韵 出处:云养集卷之一湿游漫吟
斧柯山中一片云,紫色绿纹滑而腻。
良工雕琢巧如神,老龙喷波墨雨坠。
曾侍玉帝香案前,雀瓦凤咮失妩媚。
张鳞摆颔渡浿流,先王敬受光帝赐。
是时臣澈登经筵,独启天衷演微义。
戴席专据五十重,周弨遂看一朝畀。
澈拜稽首攀之而,王后万年臣鞠瘁。
伤哉孤岛触危锋,一角争似鲁殿岿。
国破家零不独全,泗鼎汉盘义无愧。
蔡琴虽焦发希音,朱槛不改旌美事。
后生安得荐加伤,磨痕铲角比刖劓。
咄咄尚书偏守株,好古不解存羊意。
犹有颔珠抱光明,超拔尖岗吁可异。
我来擎玩拂古尘,腰间御押焕犹记。
试向呴嘘雾屑霏,八十一鳞光润渍。
有时雷雨响空山,栖乌落泊愁林魅。
恐复一夜擘天飞,主人恩重不敢弃。
当年不随轩辕归,至今胡髯堕清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