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景帝削吴 西汉 · 晁错
 出处:全汉文 卷十八
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故孽子悼惠王王齐七十二城,庶弟元王王楚四十城,兄子王吴五十馀城,封三庶孽,分天下半。
吴王前有太子之隙,诈称病不朝,于古法当诛。
文帝不忍,因赐几杖,德至厚也。
不改过自新,乃益骄恣,公即山铸钱,煮海为盐,诱天下亡人谋作乱逆。
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
削之,其反亟,祸小;
不削之,其反迟,祸大(《汉书·吴王濞传》)
谳狱诏景帝中五年九月 西汉 · 汉景帝
 出处:全汉文 卷二
法令度量,所以禁暴止邪也。
狱,人之大命,死者不可复生。
吏或不奉法令,以货赂为市,明党比周,以苛为察,以刻为明,令亡罪者失职,朕甚怜之。
有罪者不伏罪,奸法为暴,甚亡谓也。
诸狱疑,若虽文致于法,而于人心不厌者,辄谳之(《汉书·景纪》,又略见《刑法志》)
长吏车服诏景帝中六年五月 西汉 · 汉景帝
 出处:全汉文 卷二
夫吏者,民之师也,车驾衣服宜称。
吏六百石以上,皆长吏也。
亡度者或不吏服,出入闾里,与民亡异。
长吏二千石朱两轓,千石至六百石朱左轓,车骑从者不称其官衣服,下吏出入闾巷亡吏体者,二千石上其官属,三辅举不如法令者,皆上丞相、御史请之(《汉书·景纪》)
减笞法诏景帝中六年) 西汉 · 汉景帝
 出处:全汉文 卷二
加笞者或至死而笞未毕,朕甚怜之。
其减笞三百曰二百,笞二百曰一百(《汉书·刑法志》)
谳狱诏景帝后元年正月 西汉 · 汉景帝
 出处:全汉文 卷二
狱,重事也。
人有智愚,官有上下。
狱疑者谳有司。
有司所不能决,移廷尉
有令谳(《刑法志》作「狱疑者谳,有令谳者已报谳」)而后不当,谳者不为失。
欲令治狱者务先宽(《汉书·景纪》)
二千石修职景帝后二年四月) 西汉 · 汉景帝
 出处:全汉文 卷二
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
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
农事伤,则饥之本也;
女红害,则寒之原也。
夫饥寒并至,而能亡为非者寡矣。
朕亲耕,后亲桑,以奉宗庙粢盛祭服,为天下先;
不受献,减太官,省繇赋,欲天下务农蚕,素有畜积,以备灾害,强毋攘弱,众毋暴寡,老耆以寿终,幼孤得遂长。
今岁或不登,民食颇寡,其咎安在?
或诈伪为吏,吏以货赂为市,渔夺百姓,侵牟万民。
县丞长吏也,奸法与盗盗,甚无异也。
其令二千石各修其职。
不事官职耗乱者,丞相以闻,请其罪。
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汉书·景纪》)
重廉士诏景帝后二年五月) 西汉 · 汉景帝
 出处:全汉文 卷二
人不患其不知,患其为诈也;
不患其不勇,患其为暴也;
不患其不富,患其亡厌也。
其唯廉士,寡欲易足。
令訾算十以上乃得官(一本「官」作「宦」,下皆同。),廉士算不必众。
有市籍不得官,无訾又不得官,朕甚湣之。
訾算四得官,亡令廉士久失职,贪夫长利(《汉书·景纪》)
颂系老幼诏景帝后三年) 西汉 · 汉景帝
 出处:全汉文 卷二
高年老长,人所尊敬也;
鳏寡不属逮者,人所哀怜也。
其著令:年八十以上,八岁以下,及孕者未乳,师、朱儒当鞠系者,颂系(《汉书·刑法志》)
劝农景帝后三年正月) 西汉 · 汉景帝
 出处:全汉文 卷二
农,天下之本也。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
间岁或不登,意为末者众,农民寡也。
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吏发民,若取庸采黄金珠玉者,坐臧为盗。
二千石听者,与同罪(《汉书·景纪》)
景帝 曹魏 · 曹植
 出处:全三国文 卷十七
景帝明德,继文之则。
肃清王室,克灭七国。
省役薄赋,百姓殷昌
风移俗易,齐美(《艺文类聚》十二,《御览》八十八)
皇太子启论律吕 南北朝末隋初 · 刘焯
 出处:全隋文卷二十七
乐主于音,音定于律,音不以律,不可克谐,度律均钟,于是乎在。
但律终小吕,数复黄钟,旧计未精,终不复始。
汉代京房,妄为六十,而宋代钱乐之,更为三百六十。
考礼诠次,岂有得然,化未移风,将恐由此。
匪直长短失于其差,亦自管围,乖于其数。
又尺寸意定,莫能详考,既乱管弦,亦乖度量。
皆校定,庶有明发。
其黄钟管六十三为实,以次每律减三分,以七为寸法。
约之,得黄钟长九寸,太蔟长八寸一分四厘,林钟长六寸,应钟长四寸二分八厘七分之四(《隋书·律历志上》)
皇太子启论浑天 南北朝末隋初 · 刘焯
 出处:全隋文卷二十七
璇玑玉衡,正天之器,帝王钦若,世传其象。
汉之孝武,详考律历,纠洛下闳、鲜于妄人等,共所营定。
逮于张衡,又寻述作,亦其体制,不异等。
制莫存,而造有器。
吴时陆绩王蕃,并要修铸。
小有异,乃事同。
宋有钱乐之,魏初晁崇等,总用铜铁。
小大有殊,规域经模,不异造。
蔡邕《月令章句》,郑玄注《考灵曜》,势同法,迄今不改。
以愚管,留情推测,见其数制,莫不违爽。
失之千里,差在毫厘,大象一乖,馀何可验。
况赤黄均度,月无出入(分),至所恒定,气不别
分刻本差,轮回守故。
其为疏谬,不可复言。
亦既由理不明,致使异家间出。
盖及宣夜,三说并驱,平、昕、安、穹,四天腾沸。
至当不二,理唯一揆,岂容天体,七种殊说?
又影漏去极,就浑可推,百骸共体,本非异物。
此真已验,彼伪自彰,岂朗日未晖,爝火不息,理有而阙,讵不可悲者也?
蔡邕自朔方上书曰:「以八尺之仪,度知天地之象,古有其器,而无其书。
常欲寝伏仪下,案度成数,而为立说」。
以负罪朔裔,书奏不许。
若蒙许,亦必不能。
才不逾张衡本岂有遗思也?
则有器无书,观不能悟。
今立术,改正旧浑。
又以二至之影,定去极晷漏,并天地高远,星辰运周,所宗有本,皆有其率。
祛今贤之巨惑,稽往哲之群疑,豁若云披,朗如雾散。
为之错综,数卷已成,待得影差,谨更启送。
《周官》夏至日影,尺有五寸。
张衡郑玄王蕃陆绩先儒等,皆以为影千里差一寸。
言南戴日下万五千里,表影正同,天高乃异。
考之算法,必为不可。
寸差千里,亦无典说,明为意断,事不可依。
今交、爱之州,表北无影,计无万里,南过戴日。
是千里一寸,非其实差。
今说浑,以道(里)为率,道里既定,得差乃审。
既大圣之年,升平之日,厘改群谬,斯正其时。
请一水工,并解算术士,取河南、北平地之所,可量数百里,南北使正审时以漏,平地以绳,随气至分,同日度影。
得其差率,里即可知。
则天地无所匿其形,辰象无所逃其数,超前显圣,效象除疑。
请勿以人废言,不用(《隋书·天文志上》,仁寿四年河间刘焯造《皇极历》,上启于东宫。论浑天,又见《开元占经》一。)
皇太子启 南北朝末隋初 · 刘焯
 出处:全隋文卷二十七
自木铎寝声,绪言成烬,群生荡析,诸夏沸腾,曲技云浮,畴官雨绝,历纪坏废,千百年矣。
以庸鄙,谬甄擢,专精艺业,耽玩数象,自力群儒之下,冀睹圣人之意。
开皇之初,奉敕修撰,性不谐物,功不克终,犹被胄玄窃为己法,未能尽妙,协时多爽,尸官乱日,实玷皇猷。
请徵胄玄答,验其长短(《隋书·律历志下》)
翰林刘学士启 晚唐 · 顾云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十五
某闻郑元之谒马融
不知不去。
赵壹之干羊陟
未遇未休。
三年常在于门庭。
或一日再经其墙仞。
盖以此时儒学。
无出于马公。
当世文儒。
莫先于羊子。
今所以重桴灵鼓。
复扣洪钟者。
实存于此也。
某问不知三。
书惟阙五。
未能窥豹。
强欲知龙。
洎投弃纶竿。
依凭湘帙。
田巴于稷下。
杨震关西
三箧之书。
粗知篇目。
一枚坠简。
微识指归。
栖迟虽甚于苏秦
辛苦近同于宁越
时或严霜届节。
脱叶辞枝。
曲突无烟。
幽窗有雪。
飞文月殿。
欲拟谢庄
染翰兰台
思齐宋玉
实以钝踰庞统
鲁极曾参
三犯龙门。
奔鲸浪。
元珠难得。
空迷罔象之津。
大道多歧。
频洒亡羊之泣。
辄尘藻鉴。
叨献菲辞。
窃自朋游。
或闻推许。
潘生摛锦。
巧借丹青。
谢氏碎金。
猥加流品。
亦复愿披仙雾。
频扣朱门。
冀遂望尘。
不期倒屣。
今则籓羝类窘。
幕燕同危。
正当羸角之时。
未识安巢之计。
辄披肝胆。
来诉融明。
伏以学士辨敌飞龟。
才雄白凤
鉴同止水。
公甚平衡。
润青藻于词林。
于义路。
讲理则丝绳让直。
发言则山岳惭轻。
傥假以风云。
赐之慰荐。
扬雄于汉殿。
郭隗燕台
愿借吹嘘。
岂无裨助。
至于斩衣毕命。
顾印酬恩。
夜盗狐裘。
晓开鱼钥。
凡于死所。
请以身先。
干犯清严。
无任陨越。
谨启。
翰林刘侍郎启 晚唐 · 顾云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十五
某闻皎镜当悬。无疲屡照。
华钟在簴。不阻频铿。
其有饬貌前来。横筳直进。
思投朗鉴。愿听洪音。
孔室高深。前远仲由之恳。
羊门峻阻。难传赵壹之怀。
所以再托笺毫。用为绍介。
吴门钓者。阙里儒徒。
詹何独茧之纶。学杨子雕虫之技。
慕颛孙之干禄。效车子之聚萤
西过许昌。空吟景福。
东游邹鲁。欲拟灵光。
时或风入楚台。雪飞梁苑
偶然成咏。忽尔盈篇。
是用历韩郑之门庭。学杨衡之刺谒。
刻舟琢木。未拟迂疏。
凿枘攻坚。难方龃龉。
以致两临文阵。俱挫笔锋。
东郭先生。将逃滥吹。
步兵校尉。欲泣穷途
然亦默听时谣。颇闻通论。
以为蔡中郎之未顾。则柯亭
张司空之见知。则剑辞圜室。
以时方济会。物有穷通。
须因甄藻之时。冀别沈沦之所。
求诸作者。不在他人。
是以某月日辄贡菲词。上干英眄。
侍郎学士作时仪凤。为国元龟学海波澜。
常融沆瀣。情田垄亩。
曾稔耕耘。属词则丽藻恒春。
视草则文星镇动。言能振蛰。
势可燃灰。傥蒙垂一顾之恩。
出陆沈之所。平生进退。
决在指纵。干犯清严。
无任惶惧企望之至。谨启。
秘阁刘校理启 北宋 · 杨亿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三、《武夷新集》卷二○
窃以中秘之府,实藏王者之书。
简策相沿,规模咸在。
是以麒麟之阁西京典于校雠;
蓬莱之山,东汉徵于兆象。
乃至薛夏建议,内外始分;
郑默励精,朱紫斯别。
既备三阁之制度,且列四部之签题。
施及圣朝,申明前典。
直太微之左掖,飞观云连;
先秦之旧编,缥囊山积。
详延俊乂,崇树官司。
义府攸归,乡材是育。
修书仙殿,远侔置使之雄;
待诏公车,用显得人之盛。
自非髦彦,岂预佥谐?
某官德茂温良,词标典丽。
爰自命乡观国,筮仕策名。
县道临民,适动徒劳之叹;
铨衡课吏,早登尤异之科。
属慎柬之方初,俾有司而试可。
及服勤之云毕,果明诏以畴庸。
棘寺之要官,掌兰台之秘记。
步武石渠之近署,讨论金匮之群言。
扈跸甘泉,即献从臣之嘉颂;
䌷书天禄,伫期太乙之下观。
乃眷方隆,雄飞莫测。
贺内翰刘给事启 北宋 · 夏竦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八、《文庄集》卷一七
右,某:伏以祗奉宠召,劝讲宸闱,伏惟欢庆。
恭以某官道冠九流,识包三极。
辟先儒之塞路,首映人师;
适列辟之旧章,寅裨治体。
外内之猷毕告,天人之爵俱隆。
矧自引避当途,镇临巨屏。
沈规粹范,泯崖略于天和;
鲠议纯诚,留矩模于邦直
高风益邵,清望攸归。
果当缵服之初,显副优贤之命。
丹书访道,礼厚于周臣
重席谈经,事隆于汉会。
繄兹旧德,翊乃圣谟。
咫尺威颜,世逮华光之对;
丹青神化,伫宣台极之晖。
凡在有知,罔不翘首。
某幸窥邸报,方远师门,忭跃之诚,等夷增倍。
知府刘学士启 北宋 · 胡宿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一、《文恭集》卷三○
近以隆冬聿暮,瑞霰其零。
天粹融甘,屏荐瘥之故气;
土膏含润,发丰懋之嘉占。
窃欣时律之和,颇动春螽之跃。
因著击辕之作,仰尘隐几之观。
学将落而有来,文久废而无次。
猪苓至鄙,奚登药笼之收?
鼠璞未屠,甘荐玉人之诮。
周章失次,淟墨交并。
岂谓知府学士,循诱凝怀,秉彝尚德,枉燕公之妙笔,裁汉将之清篇。
洒云朵以封题,遣犀髯而特遗。
筠编恍发,绣段交辉,字截寸金,价超尺璧。
少陵韩苑,悚避风骚之坛;
咸池大章,锵流杳默之韵。
掩郢楼之绝调,诧梁席之诸宾。
忘位貌之威严,乐名教之敦奖。
过私月旦之品,谬借春秋之评。
抚弱质以自惊,眷具僚而胡幸。
者和尚书之什,乐天不系于官资;
中郎之诗,卢谌亦由于故吏
著在旧史,用为善谈。
悉由高世之才,方隆上笏之眄。
孤生何者,素蕴缺然,早繄地饼之名,滥窃庭鹑之食。
陈完弛担,庇宽政以为优;
元叔登堂,承高风而有自。
素飧无咎,荣贶已多。
敢纡正始之音,更重屈尊之礼?
封殖嘉树,比甘棠而不忘;
投报木瓜,枉英瑶而太厚。
伏惟知府学士,仙瀛高彦,王国上才。
能读典坟,过楚台倚相
老于文学,类唐室之次山
聊分银兔之符,未陟金鳌之顶。
行趋召节,入缀近班。
庶几珠玉之篇,便为冠剑之物。
藏于鲁壁,与经义而并陈;
副在晏楹,期来兹而共秘。
永言衔刻,匪克摅宣。
高邮刘国博启 北宋 · 胡宿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二、《文恭集》卷三一、嘉庆《高邮州志》卷一一下
近者奉役外邦,经途乐国。
修名上舍,瞻杰表以弥温;
簉迹末行,挹清言而有味。
怀楚履,展接融樽。
矍圃之宾且贤,滥陪射鹄
太学之欢已醉,未许歌骊。
笃英眄以迥深,刻幽襟而罔报。
属诣斗筲之任,亟奔星火之程。
去丹戟之戎扉,别紫芝眉宇
乃心增系,惟日弗忘。
在信次之甫经,谅宴安之克畅。
伏惟国博,材标磊砢,器韫高閒。
学总群言,荐掌成均之职;
政提众目,远符循传之风。
伫一节之恭趋,期十旬而远至。
勉精恬育,副是牢悰。
南京刘相公启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宋景文集》卷五二、《永乐大典》卷一○五四○
伏审恳辞宰柄,出守留都,确请不回,俞音俄降,伏惟庆慰。
恭以大观文相公照通三极,业茂九歌,感会帝期,弥纶王体。
隐含章而内健,蔼造辟以进思
七年于今,百度咸乂。
功名之地不处,亟露奏封;
进退之正有宜,遂申高节。
冬官之茂秩,帖云殿之秘资。
用付南畿,益衍多户。
宗臣旧法,固自著于庙堂;
仁人乃心,亶不离于王室。
镇息浮动,均一贤劳。
适剖州符,阻通庆谒,钦怀风矩,参激衿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