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题目
求言诏(文帝后元年三月) 西汉 · 汉文帝
出处:全汉文 卷二
间者数年比不登,又有水旱疾疫之灾,朕甚忧之。愚而不明,未达其咎。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过与?乃天道有不顺,地利或不得,人事多失和,鬼神废不享与?何以致此!将百官之奉养或费,无用之事或多与?何其民食之寡乏也!夫度田非益寡,而计民未加益,以口量地,其于古犹有馀,而食之甚不足者,其咎安在?无乃百姓之从事于末以害农者蕃,为酒醪以靡谷者多,六畜之食焉者众与?细大之义,吾未能得其中,其与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士议之,有可以佐百姓者,率意远思,无有所隐(《汉书·文纪》)。
与匈奴和亲诏(文帝后二年六月) 西汉 · 汉文帝
出处:全汉文 卷二
朕既不明,不能远德,使方外之国,或不宁息。夫四荒之外,不安其生,封圻之内,勤劳不处,二者之咎,皆自于朕之德薄,而不能达远也。间者累年,匈奴并暴边境,多杀吏民。边臣兵吏,又不能谕其内志,以重吾不德。夫久结难,连兵中外之国,将何以自宁?今朕夙兴夜寐,勤劳天下,万民,为之恻怛不安,未尝一日忘于心,故遣使者,冠盖相望,结辙于道,以谕朕志于单于。今单于反古之道,计社稷之安,便万民之利,新与朕俱弃细过,偕之大道,结兄弟之义,以全天下元元之民。和亲以定,始于今年(《汉书·文纪》)。
遗诏(文帝后七年六月) 西汉 · 汉文帝
出处:全汉文 卷二
朕闻之,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且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今崩,又使重服久临,以罹寒暑之数,哀人父子,伤长老之志,损人饮食,绝鬼神之祭祀,以重吾不德,谓天下何?朕获保宗庙,以眇眇之身,托于天下君王之上,二十有馀年矣。赖天之灵,社稷之福,方内安宁,靡有兵革。朕既不敏,常畏过行,以羞先帝之遗德。惟年之久长,惧于不终。今乃幸以天年,得复供养于高庙,朕之不明与嘉之,其奚哀念之有?其令天下吏民,令到,出临三日,皆释服。无禁取妇嫁女祠祀饮酒食肉:自(《宋书》作「其」,今《史》《汉》皆作「自」,《续汉·礼仪志》下注补引亦作「自」。)当给丧事服临者,皆无践,经带无过三寸。无布车及兵器。无发民哭临宫殿中。殿中当临者,皆以旦夕各十五举音,礼毕罢。非旦夕临时,禁无得擅哭临。以下,服大红十五日,小红十四日,纤七日,释服。它不在令中者,皆以此令比类从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霸陵山川因其故,无有所改。归夫人以下至少使(《汉书·文纪》又见《史记·文纪》、《宋书·礼志》二。)。
遗匈奴和亲书(文帝后二年) 西汉 · 汉文帝
出处:全汉文 卷二
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使当户且渠雕渠难,郎中韩辽遗朕马二匹,已至,敬受。先帝制,长城以北,引弓之国,受令单于,长城以内,冠带之室,朕亦制之,使万民耕织射猎衣食,父子毋离,臣主相安,俱无暴虐。今闻渫恶民贪降其趋,背义绝约,忘万民之命,离两主之欢。然其事已在前矣。书云:「二国已和亲,两主欢说,寝兵休卒养马,世世昌乐,翕然更始」,朕甚嘉之。圣者日新,改作更始,使老者得息,幼者得长,各保其首领而终其天年。朕与单于,俱由此道,顺天恤民,世世相传,施之无穷,天下莫不咸嘉。使汉与匈奴邻敌之国,匈奴处北,地寒,杀气早降,故诏吏遗单于秫檗金帛绵絮它物岁有数。今天下大安,万民熙熙,独朕与单于为之父母,朕追念前事,薄物细故,谋臣计失,皆不足以离昆弟之欢。朕闻天不颇覆,地不偏载,朕与单于,皆捐细故,俱蹈大道,堕坏前恶,以图长久,使两国之民,若一家子,元元万民,下及鱼鳖,上及飞鸟,跂行喙息蠕动之类,莫不就安利,避危殆。故来者不止,天之道也。俱去前事,朕释逃虏民,单于毋言章尼等。朕闻古之帝王,约分明而不食言。单于留志,天下大安。和亲之后,汉过不先,单于其察之(《史记·匈奴传》、《汉书·匈奴传》)。
奏议孝文为太宗庙 西汉 · 申屠嘉
出处:全汉文 卷十四
丞相臣嘉等言:陛下永思孝道,立昭德之舞,以明孝文皇帝之盛德,皆臣嘉等愚所不及。臣等议曰:功莫大于高皇帝。德莫盛于孝文皇帝。高皇庙宜为帝者太祖之庙,孝文皇帝庙宜为帝者太宗之庙。天子宜世世献祖宗之庙,郡国诸侯宜各为孝文皇帝立太宗之庙,诸侯王、列侯使者侍祠,天子岁献祖宗之庙。请著之竹帛,宣布天下(《史记·文纪》、《汉书·景纪》)。
定孝文帝庙乐诏(景帝元年十月) 西汉 · 汉景帝
出处:全汉文 卷二
制诏御史:盖闻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制礼乐各有由。闻歌者所以发德也,舞者所以明功也。高庙酎,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孝惠庙酎,奏《文始》、《五行》之舞。孝文皇帝临天下,通关梁,不异远方;除诽谤,去肉刑,赏赐长老,收恤孤独,以遂群生;减耆欲,不受献,不私其利也;罪人不帑,不诛无罪,除肉刑,出美人,重绝人之世。朕既不敏,不能识。此皆上古之所不及,而孝文皇帝亲行之,德厚侔天地,利泽施四海,靡不获福。明象乎日月,而庙乐不称,朕甚惧焉。其为孝文皇帝庙为昭德之舞,以明休德。然后祖宗之功德,著于竹帛,施于万世,永永无穷,朕甚嘉之。其与丞相、列侯、中二千石、礼官具为礼仪奏(《史记·文纪》、《汉书·景纪》)。
祷高祖孝文孝武庙 西汉 · 匡衡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四
嗣曾孙皇帝恭承洪业,夙夜不敢康宁,思育休烈,以章祖宗之盛功。故动作接神,必因古圣之经。往者有司以为前因所幸而立庙,将以系海内之心,非为尊祖严亲也。今赖宗庙之灵,六合之内莫不附亲,庙宜一居京师,天子亲奉,郡国庙可止毋修。皇帝祗肃旧礼,尊重神明,即告于祖宗而不敢失。今皇帝有疾不豫,乃梦祖宗见戒以庙,楚王梦亦有其序。皇帝悼惧,即诏臣衡复修立。谨案上世帝王承祖祢之大义,皆不敢不自亲。郡国吏卑贱,不可使独承。又祭祀之义,以民为本,间者岁数不登,百姓困乏,郡国庙无以修立。《礼》,凶年则岁事不举,以祖祢之意为不乐,是以不敢复。如诚非礼义之中,违祖宗之心,咎尽在臣衡,当受其殃,大被其疾,队在沟渎之中。皇帝至孝肃慎,宜蒙祐福,唯高皇帝、孝文皇帝、孝武皇帝省察,右飨皇帝之孝,开赐皇帝眉寿无疆,令所疾日瘳,平复反常,永保宗庙,天下幸甚(《汉书韦玄成传》)!
太宗论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七
文帝慈孝,宽仁弘厚。躬修玄默,以俭率下,奉生送终,事从约省。美声塞于宇宙,仁风畅于四海。(《御览》八十八。)文帝思(《书钞》作「急」。)贤甚于饥渴,用人速于顺流。(《北堂书钞》十一、《御览》八十八。)《三国‧魏文纪》注引王沈《魏书》曰︰「文学诸儒,或以为孝文虽贤,其于聪明,通达国体,不如贾谊。帝由是著《太宗论》曰:」
昔有苗不宾,重华舞以干戚;尉佗称帝,孝文抚以恩德。吴王不朝,锡之几杖,以抚其意,而天下赖安。乃弘三章之教,恺悌之化,欲使曩时累息之民,得阔步高谈,无危惧之心。若贾谊之才敏,筹画国政,特贤臣之器,管、晏之姿,岂若孝文大人之量哉(《魏志·文帝纪》注引《魏书》)?
汉文帝赞 西晋 · 挚虞
四言诗 押文韵 出处:全晋文 卷七十七
汉之光大,实惟孝文。
体仁尚俭,克己为君。
按辔细柳,抑尊成军。
营兆南原,陵不崇坟(《初学记》九)。
请高祖太宗俱配昊天上帝表 隋末唐初 · 李绩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五十三
臣闻殷荐上帝。事有明文。祖宗并列。抑惟通轨。虽三五以降。损益不同。汉魏以还。沿革殊致。至于帝郊严配之仪。尊祖敬宗之典。固以因心宏范。缘情作则。孝思圣敬。迥冠往初。茂实宏规。遂高终古。伏惟高祖太祖皇帝改物创业。拨乱反正。受终明三统之历。执竞隆七百之基。御极垂衣。称物平施。随山静稽天之浸。授首扑燎原之灾。元功畅于六虚。圣绩覃于四海。巍巍荡荡。无得而称。太宗文皇帝凿乾履度。括地提衡。剪修蛇于洞庭。戮蚩尤于中冀。戡召雨追风之孽。轶断鳌炼石之勤。微禹之功。用轸宣尼之叹。曰文之德。实符姬旦之时。睿智神武。含宏光大。深居高视。怀日月以炤临。刚健柔明。体乾坤之博厚。求贤劳于宵梦。拜善急于朝餐。总宇宙以弥纶。运阴阳而陶铸。变浇伪于华胥之俗。还淳朴于大庭之辰。九译同文。八荒顺轨。人神以合。祥瑞毕臻。巢凤下窥。游麟易扰。山车泽马。远服瑶池之驾。醴泉甘露。近充上寿之尊。优游垂拱。制礼作乐。远镜百王。独为称首。再造区夏。重安宸极。昊天成命。二帝受之。升降节文。不宜差别。而肃恭禋祀。缀兆分位。升中告禅。天地别飨。乖严父配天之文。失尊亲加隆之数。今归功中岳。请以二帝并配。窃以太穆皇后造舟备礼。爰定厥祥。处人伦之经。居风化之始。追踪文母。播美周嫄。文德皇后伣天作合。曾沙表庆。功侔十乱。化被二南。两圣既巳配封。则二后应须配禅。申宸思淳深之极。宏圣朝敬爱之旨。自我作古。闻之往策。周制所定。夫何足云。斯乃振扬休烈。昭宣懿范。请存乎不刊。永贻来叶。
汉文帝幸细柳营赋(以将军出令汉帝徐行为韵) 唐 · 冯韬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十一
虏犯榆塞。军屯柳营。观文帝劳师之礼。得亚夫为将之名。其始也。威独立。气横行。由棘门而及灞上。列千骑而陈五兵。羽卫爰来。威仪既盛。马壮而尘起。旗整而风劲。全忘以律。自矜万乘之尊。是用加嚣。未发三军之令。及其回凤盖。驻金舆。师徒方俟于倏往。介冑俄惊其勃如。人心为之激发。天步为之踌躇。方警跸之初传。自南自北。洎銮铃之有节。匪疾匪徐。伟夫推毂而行。受脤而出。苟心腹之无二。视尊卑之如一。足使他将颜厚。馀凶股慄。戈鋋有耀。压灞水之波澜。士马无声。悄辕门之风日。焜耀今古。光昭典坟。振天声于绝漠。笑儿戏于诸军。山河保誓。竹帛垂勋。守官而敢违上命。不战而自息祅氛。时也暴去彊秦。功成大汉。炎火兴而刘氏将炽。旄头耀而胡偫尚叛。思堂堂之阵。用拓封疆。得赳赳之夫。以平祸乱。宜其威加异类。才出非常。精贯金石。贞含冰霜。近镇秦城之上。遥临渭水之将。观尔类之可歼。师安得夺。谅我战之则克。敌何以当。国家威武有制。寇销蜂虿之毒。臣展爪牙之卫。斯幸也诚则可嘉。殊足称于其帝。
汉文帝罢露台赋(以百金休功万国从化为韵) 中唐 · 李程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十二
伟汉文之君临。惟宫室有度。以兆庶为心。安不忘危。岂劳力于累土。用过乎俭。亦轸虑于百金。惧乎设怨。将以激劝。若台之是修。唯德之不建。是故绝役心于制造。宏俭德于亿万。乃言曰。台者高峙。路者四通。不足避燥湿寒暑。无以受朝聘会同。奚必居高为明四目。远听为达四聪。不重敛何以就役。不劳力何以成功。由是却匠人之计。全王者之德。岂啬于财。实肥于国。虽百工麇至。无所作则。庶人子来。曷由陈力。言之既终。人故适从。板筑之功既绝。寻尺之材勿庸。柱础不施。宁转他山之石。栋宇罢构。匪斲徂徕之松。若夫气候为备。顺时布化。谅惟国之有恒。成兹台之何暇。南至以望。太史每升以观台。仲夏而居。有司自设其高榭。亦何用土木特建。丹艧勤修。诚无用之作。非不朽之谋。岂止全十家之中产。贻百代之良筹。彼晋灵登临。我则绝弹人之戏。宋平兴作。我则无筑者之讴。式昭莫大之见。用保无疆之休。不然。何以绍祉祖宗。垂芳简册。踰俭约于三五。延载祀于二百。岂不以肇于露台。播无为之嘉画。
汉文帝母薄太后庙赋诗 唐 · 牛僧孺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香风引上大罗天,月地花宫拜洞仙。
具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年。
请详定太祖太宗昭穆奏 北宋 · 宋湜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三、《太常因革礼》卷九二、《宋会要辑稿》礼一五之二六(第一册第六六四页)、《群书考索》前集卷二九、《文献通考》卷九三
伏以百王之制,以功德为祖宗;七庙之中,以父子为昭穆。圣贤垂范,典礼具存。恭维太宗以上圣之资,缵下武之运,圣德大业,垂于无穷,百代不迁,盖其宜矣。然令定昭穆之位,则太祖皇帝之弟也。窃详三代而下,至于唐朝,兄弟相继则多,昭穆之位,未之见也。况古之鸿儒贺循、温峤之徒,议其事者甚众,历代遵守,以为定规。今详所议,皇帝有事于太祖庙室,称孝孙,凡此二事,臣窃疑焉。欲望重下有司,审加详定。如前代帝王,有兄弟相继而昭穆异位,及天子于伯父有称孝孙者,即依据遵行;如其不然,则望并依历代之议,庶无差失。
乞采太祖太宗真宗事迹不入正史者别为一书奏(天圣五年十月) 北宋 · 王曾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五、《太平治迹统类》卷二七
唐史官吴兢于实录、正史外,录太宗与群臣对问之语为《贞观政要》。今欲采太祖、太宗、真宗《实录》、《日历》、《时政记》、《起居注》,其间事迹不入正史者,别为一书,与正史并行。
南京鸿庆宫修殿了毕告迁太祖太宗御容青词 北宋 · 胡宿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一
伏以肇基王业,昭建灵宫,参图睟仪,夹侍道祖。适因迁御,复此即安,严奉若初,祗告惟悫。
按:《文恭集》卷三三,四库传抄本。
论文帝不能用颇牧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六、《宋景文集》卷四三
昔汉文帝尝叹廉颇、李牧之为人也,曰:「吾独不得颇、牧时为吾将,何忧匈奴哉」?冯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于时匈奴新入朝那、北地,杀略尤众,边郡之士萧然苦兵,民屋云骚。帝意弥属,卒复问曰:「公何知吾不能用也」?唐因具道古之遣将也,阃以内天子制之,阃以外将军制之,号令赏罚不从中复。今陛下罚太重,赏太轻,虽得颇、牧,无能为矣。帝说其言,以为中尉。原夫汉承孤秦之敝,民厌六国之乱,战力既屈,衣食未殖。是时,汉兴四十馀岁矣,痍伤甫起,歌吟仅息。遭冒顿之强运,席平城之衰气,厚币以怀之,和亲以导之。彼犹不悛,乘我未备,虔刘我民庶,荡摇我边疆。中国之民,发軵相继。而文帝鉴寐良将,咨诹群议,思得大捍民患,一当单于者。斯正圣人锐志求治之秋也。夫不忧患则虑不深,不激切则言不行,故冯唐之言颇、牧之事,将以感悟明主,奋发至治也。夫以文帝之圣,宽而御下,德而化人,䌷绎优游,忠利憯怛,天下之吏,责成于理,高祖旧臣,相继而相,而唐岂不知之?是使颇、牧生乎其时,我知其必能用矣。夫用之不尽其效,则如不用;思之不求其人,则如勿思。《周书》曰:「未见圣,若不克见圣;既见圣,亦不克由圣」。此唐所以激励其治,底慎其终,成其求人之心,摩其将怠之志。几微之兆,见乎此矣。使死者可作,岂不念唐言而委任责成哉!凡人臣高论万乘之前,激昂当世之事,称古之成,必使夐乎若不及,诫今之乱,必使瞿然如将至。然后可以动容于主上,成绩于百辟。若唐之论,夫岂远哉!噫,虽然,唐之论兵,惜其不极于王道,而终入于战国也。若称古之遣将既尽矣,吾谓当遂推召伯、方虎之佐以成其义,不当近取颇、牧媮合茍胜之计也。且文帝继暴乱之末,敦清净之风,较其资材,不下成康,岂宜复以纵横之说引喻之哉!且文帝之世,单于五犯中国,帝但遣将出兵,尽境而退,此可知帝之不乐穷追极战,挐祸伤民也。故揖将军于细柳,屈己以尊亚夫,叹李广之能战,惜其不遇高祖。仁者不务战胜而好自修也,明矣!冯公之言,得无微过乎!
太祖太宗真宗故事序(庆历四年九月) 北宋 · 富弼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群书考索》前集卷一七
编成一书,置在两府,俾为模范。三朝赏罚之权,威德之本,责任将帅之术,升绌官吏之法,息费强兵之制,禦戎平寇之略,宽民恤灾之惠,笃亲立教之风,御臣防患之机,察纳谏诤之道,率编录焉。
乞立太祖太宗之曾孙奏 北宋 · 吴奎
出处:全宋文卷九八五、《国朝诸臣奏议》卷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八三、《九朝编年备要》卷一五、《太平治迹统类》卷一一、《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五一、《宋史》卷三一六《吴奎传》、《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卷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七三
臣闻王者以社稷为本,宗庙为重。社稷必有奉,宗庙必有主。今陛下在位三十四年而嗣续未立,天地祖宗开发圣意,不然,何故陛下无大过、朝廷无甚失,辄降如此之灾异乎?在礼,大宗无嗣,则择支子之贤者。汉成之于哀帝,孝和之于安帝,皆兄弟之子也。若以昭穆言之,则太祖、太宗之曾孙;以近亲言之,则太宗之曾孙,陛下所宜建立,用系四海之心者也。陛下春秋犹盛,俟有皇子,则退所为后者,颇优其礼于宗室,臣子之心,谁曰不然?陛下勿听阴邪巧计,以误大事。假如仓卒之际,柄有所归,致社稷宗庙不血食,书之史册,为万世愤,臣不愿陛下以圣明之质,当危亡之比也。此事不宜优游,愿速裁定。定之不速,必有奸人阴贼其间。然亦不独陛下之过,辅弼之臣未闻力争,致宗祀无本,郁结群望,感召沴气,毒流天下。所宜深罪,推之咎罚,无大于此。
年节起居宣祖永安陵太祖永昌陵太宗永熙陵真宗永定陵仁宗永昭陵英宗永厚陵表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六三、《华阳集》卷一○
伏以日躔虚次,斗建寅初,起岁事于东郊,动春华于上苑。恭惟尊谥皇帝隆名盖古,厚泽加民。万国来庭,犹想献珍之会;五陵连陌,空成拱木之阴。夙荷遗谋,内深驰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