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寄清真观提点余复初 元末明初 · 谢应芳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出处:龟巢稿卷十七
祖饯昔年诗最好,客来今雨话玄都。
步虚坛上三花树,读易窗前九节蒲。
恬养气同龟息静,清修容胜鹤形癯。
儒林老友袁真士,曾道区区折简无。
京口邬生雅好游忽贻诗以余善病而慰之赋此为答 明 · 张元凯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良朋多雨散,生计总萍浮。
贫也吾非病,何哉尔好游。
扁舟常访戴,孤剑欲依刘。
行橐空如,神钱讵肯留。
太霞宫(有二道士善鼓琴) 北宋 · 孔武仲
五言律诗 押灰韵
谁氏夸豪力,琳宫一手开。
光辉动金碧,潇洒绝尘埃。
煮石洞中火,流霞天上杯。
篮舆穿翠樾,只为听琴来。
访藤县王明府隐居公曾令香山,与余善 明末清初 · 欧必元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沧洲别几日,白发遂成翁。
剩有烟霞癖,因高彭泽风。
开园依郭北,种菊傍篱东。
为爱门前水,藤江一棹通。
樊山先生余善愁赋诗寄慰勉和四首奉答 其一 辛亥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十六
自别江南岭南,人何媸丑物何妍。
朝云岂惯朱崖地海雪方成赤雅篇。
青鸟四千馀里降,素蟾二十一回圆。
蛮荒赢得吟奇景,花落花开在半天去年木棉句。)
樊山先生余善愁赋诗寄慰勉和四首奉答 其二 辛亥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十六
屈指投荒倏两年,似从天上望人间。
化为南斗旁边客,行到中华尽处山。
那有绿珠为眷属,已无红玉作容颜。
却攀准轼纲铨辈,两宋人才尽往还。
樊山先生余善愁赋诗寄慰勉和四首奉答 其三 辛亥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十六
高州更在海云中,半壁西南落日红。
且让指挥神电卫电白县前明神电卫。),不教提举洞霄宫
杏花时节潇潇雨,薏苡功名跕跕风。
欲觅当垆何处有,醉乡只合访无功。
樊山先生余善愁赋诗寄慰勉和四首奉答 其四 辛亥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十六
闻公两鬓尚青青,棋局消磨玉早平。
不学木兰黑水,自携花蕊上青城
一生剑胆琴心事,诸老裙腰扇角名。
料得石湖石帚,还应爱听小红声。
赠山中道士善 元末 · 余阙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山中道士绿荷衣,新抱瑶琴出翠微。
已与尘缘断来往,逢人犹鼓《雉朝飞》。
宁阳周太师母年九十馀善饭而健喜而咏之以当登堂之一拜也 清 · 吴雯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莲洋诗钞卷二
太母年九十,康健不用扶。
将无有道然,岂但天秉殊。
太母于吾母,其义犹为姑。
小子别庭帏,今已九月馀。
梦想念慈颜,惟恐色不愉。
忽闻太母健,其心怡然舒。
太母九十既如此,吾母七十必安居。
归述太母吾母前,即以太母为母娱。
吾母闻当拜太母,遥遥东望整襟裾。
太母有道授吾母,临风专望北来书。
陈母大耋之年夏之日其初度也诸子承母命谢客秋八月始举觞伯子习形家言雅与余善余不遑为母寿则赋近体一律属其诸孙应熊氏歌以侑觞云 明 · 汪道昆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出处:太函集卷百十六
悬帨薰风绣户扃,汗衣赤日绮筵停。
金茎恰喜供仙露,宝婺俄看次寿星。
陶侃牛眠元有母,陈完凤卜讵无灵。
漫誇八十生人少,池上蟠桃叶正青。
(公副晋臬与余善中丞董公淑化 其二 明 · 王世贞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共誇三晋地,前后拥朱轮。
人自风尘老,公偏日月新。
更衣向星使,把酒慰波臣。
总有明河在,蹉跎敢问津。
张左虞都尉故与余善每过弇中风流谑浪飞白无算余犹以酒客卤莽遇之后稍出其诗余稍稍称然不觉其异也及集成而丐余为叙因赋诸友篇左虞仅居四十人之一耳去年左虞死余不能往吊以香帛寓之而无主丧者孟秋之朔偶摊书出晒于散帙中探得他诗读之不甚快最后一卷极清新丽雅之致句字有力格韵不凡而忘其谁作以集考之则左虞制也不觉失声而泣吾愧钟子期多矣遂成一七言律而会其子授官奔丧归并书诸友篇寄之俾焚于棺所逝者有知将从夜台沽酒三叫称快余亦可以无憾艺林矣 明 · 王世贞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都尉频过白接䍦,酒酣时自觅钟期
虽成玄晏先生序,未表邯郸幼妇碑
岂为兜鍪宽自狎,还从凿落误深知。
今晨散帙初开眼,大雅中兴定不疑。
沈君五十时其子乡进士昌期余善 明 · 王世贞
 押阳韵
沈君不作黄头郎,行年五十鬓未苍。
有子器业如东阳,贤书姓名标大桁。
归来拜进南山觞,守令羔雁罗中堂
里门大旗当风扬,摐金伐鼓奏丝簧。
客称既醉主未央,但令玉液盈银缸,明年之乐不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