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湖州作山水横轴吴希全家藏其子诚伯求苏养直赋诗语特奇妙遂用其韵同赋 宋 · 林敏修
明窗十日复五日,出此湖光与山色。
前身画师语不妄,文侯乃是金门客
乍从云际辨远岫,争数乔林誇眼力。
(原校:一作波)漂菰米岁事空,水滨柱(《宋诗拾遗》卷一○作枉)下南飞鸿。
欲投晓渡唤舟子,急桨已入昏烟中。
径思天边问归路,错认江乡旧洲渚。
能传万里在尺素,豪夺应防卷寒雨(同上书卷四)
陈蒙太社令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九九、《后村先生大全集》卷六二
二令列于奉常,清选也。
尔名父子,文献典刑于是乎在,异于由贵介而进者矣。
益养资望,以俟简拔。
可。
秋夜过陈伯求邓君肃张仪仲钟会贞小饮 明 · 黎民表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矶边泛滟水平池,百堞凉云静不移。
白练醉书逢大令,朱弦新调有钟期
风沦鱼藻千重锦,月写菱花一曲眉。
自是仙源难得到,阮郎归去莫相思。
张仪仲陈伯求过北园草亭 明 · 黎民表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野客归来问旧溪,遥林应与北山齐。
沧溟雨气垂天际,越井风光在竹西。
过客长留门外履,新诗多满壁间题。
辟疆自有田园兴,花下壶觞屡为携。
秋夜与张仪仲陈伯求黄仲孝张合卿过小楼 明 · 黎民表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四部
千里相期兴不虚,林塘犹是落花馀。
云间明月频更烛,雨后新荷急溅珠。
玉树风流吾独倚,碧云襟韵更谁如。
蓬蒿寂寞青溪里,赖尔能来问隐居。
临川张清伯求志斋 南宋 · 黄震
 出处:全宋文卷八○四八、《黄氏日钞》卷九一
孔门称隐居以求其志,非徒曰归洁其身之谓也。
大丈夫生天地间,当为天下国家用,故穷居隐约日夜讲求,无非求其所以致君泽民者,此孔门求志之士也。
临川张清伯负迈往不群之气,历览江淮险要,结交当世名公贵人,此其有志当世为何如?
晚岁草茅严陵自号求志斋,且自述其所以求志者甚悉,辞旨慷慨,读者瞻张清伯之志,可谓久而益壮者矣。
然志在我,命在天,而用不用在时。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一唯安其所遇,斯可尔。
夫子曰「志于道」,孟子言「士尚志」,亦惟仁义焉是求。
愿清伯惟求其在我以听之。
三月晦日同弟观侄津往宝幢哭刑部伯求弟道从茅山东林寺弟观有诗三首因次韵 其一 东林寺 南宋 · 陈著
五言律诗 押萧韵
投憩得幽寺,便忘行路遥。
竹边流水过,门外好山朝。
金相已流土,海音无复潮。
池檐立良久,老衲忽相邀。
三月晦日同弟观侄津往宝幢哭刑部伯求弟道从茅山东林寺弟观有诗三首因次韵 其二 寺前即事 南宋 · 陈著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劫火不飞处,便如仙洞源。
载秧交野艇,卖笋到僧门。
潮水河分港,南风雨暗村。
家山百里外,回首已黄昏。
三月晦日同弟观侄津往宝幢哭刑部伯求弟道从茅山东林寺弟观有诗三首因次韵 其三 坐雨 南宋 · 陈著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山泉今已矣,开落梦中花。
欲哭青松墓,却留黄檗家。
眼花飞作练,心事苦如
造物故相阻,雨阴殊未涯。
与弟观侄津哭伯求弟道茅山东林寺坐雨 南宋 · 陈著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西来本自趁晴天,雨卧东林日似年。
百念已成沈水石,一行真坐逆滩船。
何妨华鄂添诗集,暂与阇黎结饭缘。
决意明朝向东去,山堂未到已潸然。
伯求弟鞫狱明允今日行刑而雪应祈喜而赋诗 南宋 · 陈著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敕香勤雪未如期,谁信沈冤在狱扉。
玉阙晓俞三覆奏,瑶妃夜剪六花飞。
从知刑罚分明处,最系天人感应机。
喜极吾家有宣静,眼中琼树转光辉。
昌化县贾太傅似道(先注隆兴府南昌县,会伯求蒙自衢州淮西总领。避嫌申庙堂,两易浙县。入劄,点临安府昌化县。) 南宋 · 陈著
 出处:全宋文卷八○九九、《本堂集》卷五七
兄弟私嫌,方窘戴星之步;
庙堂公造,遽从易地之申。
特达成全,侥倖遭际。
窃以馈边之职,数路受容;
避亲之条,一家为始。
乃若名衔之不系,而于钱谷以相关。
情以圆融,则国家之事废;
势以捍格,则手足之义伤。
守株可乎,易辙是矣。
然非妙回斡于化钧之下,洗拘挛于例簿之中,安得此时,各从其便?
伏念某梅枯犹活,荼苦如甘。
受命父师,凛兢兢乎本色;
授徒乡曲,凄冉冉其中年。
偶叨雁塔之题,获玷鹭洲之长。
遂因阐导,益自琢磨。
误蒙当路之见知,狎上公车之辟置。
振衣岳麓,拜揖南轩遗教之风;
回棹秦淮,盘薄西山旧游之地。
颇自矜于屡遇,已皆出于一陶。
兹抱宓琴,将趋齐戍。
仲氏忽叨于易节,事权则任于饷师。
据其官称,淮西而已;
闻其财计,江右则多。
而况南昌,实负洪府
上下相承接之际,人情甚难;
形迹在嫌疑之间,物议必及。
惟有他为之问路,庶几可免于触藩。
爰自饷师,辄投椟请。
岂其多事,急殆类于鸰原;
或者包荒,兼爱推于乌屋。
果累衡平之听,曾无剑案之疑。
惟意所求,如响斯答。
鼷鼠劳千钧之弩,良骇旁观;
蚍蜉徙寸壤之封,竟谐善避。
唐昌之为邑,乃周畿之附庸。
窃于旧闻,得其大略。
山深俗犷,轻生颇甚于他乡;
土瘠民贫,艰食常如乎饥岁。
将具宣清明之化,使相安迂拙之规。
欲免旷瘝,终归坱圠。
兹盖恭遇某官忠扶汉鼎,顺格舜琴。
谦避师垣,肯以元勋而自处;
勇推相印,第于重事以难辞。
故以大公而聚众贤,若曰当今之第一义。
苟利吾国,虽平生异趣而亦亲;
或犯有司,无左右偏私之为累。
以至尘埃之吏,皆在权度之中。
猥使疏庸,过叨委曲。
某敢不仰怀恩纪,退服官箴。
同气夤缘,幸已忝公门之桃李;
初心学爱,尚无惭山县之竹松。
欲报之深,有言则浅。
伯求 南宋 · 陈著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二
帝倚经纶,民歌衮绣。
俊烈继澶渊之躅,昔易而今尤难;
亚师开淇澳之封,勋高而赏未称。
律钺举夏官之旷典,鼎折垂秋壑之修名。
恭惟某官手援乾坤,忠贯日月。
天台四万八千丈,生才夫岂偶然;
中兴一百三十年,评功谁出于右?
安危攸寄,夷险弗渝。
草木知名,蛮貊之邦行矣;
金石励志,宗庙之灵闻之。
恢乎全能,卓有高识。
致广大,岂虚喝者比;
尽精微,匪琐隘所知。
武侯治巴蜀之规模,开布广集;
晋国昌黎僚佐,魁磊宏深。
凡此设施,谁其企及?
儿童颂君实,公亦何心;
父兄视子仪,士皆用命。
顷亡人之盗政,致狂胡之寇边。
回思去秋,曷至今日。
旬宣远驻,本由奸计之害贤;
声援近连,乃见皇天之祚宋。
传犬羊之偷渡,拥貔貅而疾驱。
彼但乘候吏之不虞,亦岂料令公之忽至。
军情感奋,狄胆顿寒。
尘氛八阅月之缠延,腥膻数千里之蹂践。
孰酝透鄂之毒,孰兆踰湘之妖,孰蔓衅于寿兴,孰稔灾于临瑞?
豫章之郊邑,与康庐之山川,郛堞虽全,聚落多毁。
投机勿容穟,讵宜汉贼之两同;
乘舟而遇风,奈何秦越之相视?
凛若建瓴之直下,非但积薪之将然。
败绩滔滔,凡东倾而西仆;
纯忱炯炯,独左支而右吾。
义不与之俱生,众皆乐为殊死。
誓天对越,随地扫除。
昔简编,纪大功烈。
次山磨崖之颂,顾禄儿之荼毒已深;
誇公异露布之文,然奉天之播越颇久。
矧江沱之不竞,书胜捷者无多。
谢氏淝川,兵听指踪之归一;
虞公采石,敌方求济于未登。
孰比今兹,夐超亘古。
深惟社稷之计,正欲图安于未危;
忍贻君父之忧,何待救祸于既极。
备殚忠力,迄奏肤公。
振声威于体统散漫之中,复境土于要害湮夷之后。
释俘累者,奚啻三万口;
脱锋刃者,岂直亿兆人。
喜溢重瞳,欢腾生齿。
长江而鏖雠虏,不数公瑾之英雄;
挽天河以洗甲兵,真若少陵之诗咏。
某寒乡晚出,末学无堪。
兹逢魁柄之维新,俾以谫材而掌故。
理当屏汰,敢独祈庇厦之私;
时际肃清,盖上为宗枋而贺。
脩辞冗,犯分凌兢(《本堂集》卷六四。)
此题似有脱文。
伯求弟死与侄洙 南宋 · 陈著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六、《本堂集》卷八一
春初到今,虽得风传书馆消息,但欠一专遣,谓诸儿有入城暇,可聚首审其详也。
耄境担多事,日复日如梦中。
夏五之三日,忽长孺来,首问吾侄动静,乃知有衰斩之痛。
凄其生事,年至七十,亦今之死得其所者矣。
然汝于此大事,良不易办,须毁不至病,以求无愧于礼则可。
惟是母殡在室而父继之,至此则不容更托故以迟其葬。
古者礼称其家,虽歛手足形而窆,礼所许可。
为吾侄计,当痛绝世俗之费,但于家后之山,卜其稍稳便包藏去处合葬,砖灰石工费外,一毫不徇浮议,只在一月之内能了,是足为孝。
我本自来,而近百病捷出,以息计活,势有不可行。
诸儿又通皆在外未回,回则或有来者,而未可准。
且贫不能助,惟溯风一恸而已。
或恐有以异教诱其轻举,汝必自能底柱,当不待我谆谆。
我年事至此,近兄弟之存者,仅尉兄弟、远兄弟,如山堂诸弟,今又无几,岂不可重哀也哉!
长孺便,寄尺纸数字去,馀须别遣也。
老伯书致三侄。
后批云:切不可为阴阳乱说所夺。
有方道不利等说。
若曰求利其亡者,则万万无此理。
若曰欲利其后,则因父以求利,是大不孝,况必无此理。
我见山泉伯不知道理,日夜以阴阳为惑,试看蟠奥之域,今日其后何如?
吾侄孝道,当自有所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