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天童无用净全禅师塔铭 宋 · 钱象祖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一四、《吴都法乘》卷五上之下、《天童寺志》卷七
暨阳有大比丘名净全,翁氏子。
无用,其自号。
朴野无仪饰,风神秀异,面目奕奕有光。
幼失所恃,长与父兄躬耕,凡至林壑泉石间,必宴坐忘归,人已异之。
甫冠,从大悲山辨禅师出家,复以典略无所解,乃幡然入径山,投大慧杲公
公问曰:「汝有何能」?
答曰:「能打坐」。
曰:「打坐何为」?
师曰:「若问何为,直是无下口处」。
大慧已知为法器。
时有王族以一度僧牒施,命其给侍者十辈各探筹以卜其分缘,师信手拈出而首得之。
师时韬光不耀,人以为椎鲁,故列下陈。
九人者意皆不能平,谓师非其伦,不应倖而有之,更相评语。
复命探之如初,师再获,若是者三探三得之,众始骇服。
遂师杲公,祝发具足戒。
尝请益,曰:「但起灭不停处看」。
夙夜参究,曾不少懈。
一夕,闻山门宵逻者传呼照管火烛,忽有所警省,乃疾趋方丈。
喝云:「去,得之本有,失之本无,宜息狂躁」。
师不觉泪下,寝食俱忘,若有所负。
因入室,举「灵云见桃花,那里是他不疑处」,师拟开口,遽批颊一击,豁然顿有契悟,即说偈曰:「灵云一见两眉横,引得渔郎良计生。
白浪起时抛一钓,任教鱼鳖并头争」。
复哂曰:「汝既知老僧不瞒尔,宜自善护」。
顾侍者曰:「这拙汉披剃未几,便能性躁如许,三十年后,人望其风不及」。
杲公既未寂时,瞎堂远无庵全水庵一门庭角立,师咸往扣焉。
入闽见木庵,举「有句无句,如倚树」。
师云:「燋砖打著连底冻,忽遇树倒藤枯时」。
「如何」?
师云:「正在半涂」。
「因甚沩山呵呵大笑」?
师云:「忍俊不禁」。
水深相契重,以大法炬许之。
自是问答勘,与师无不机投道合,多所发明,因留数载。
后出岭峤,游吴中拙庵光公灵隐,延师典宾
混源密公主净慈,命分半座,为众入室。
师志在晦藏,无应世念,然天禀夙成,不假师授。
不识一丁字,而吐词发语,形为偈颂,老师宿学所不能及,斯亦奇矣!
尚书尤公袖褒、宝文王公厚之过门神出,部使者相与劝请主狼山,师勉为一出,淳熙十六年开法。
师嗣大慧,移锡苏之承天、宣城之广教、建业宝宁
师之住宝宁也,余时守籥,病在丐閒,得请将归,师退院事,许以相从,为天台游。
病中日得晤师,闻法音如药石。
天童适虚席四明,首闻师道价,亟驰书逆师,自是法道逾行,衲子风趋座下。
余假守会稽,时复杖锡相过。
公退之暇,犹得共说无生,多至夜分。
还山未几,已报示疾,说偈而寂。
开禧三年六月廿九日也。
其徒用师治命,持其坏衲袈裟以见遗意,且侍奉师躯于寺之西麓,应庵华禅师香火同龛,对峙浮图以瘗之,号双塔
应庵与师为伯仲,亦法门殊胜事也。
行春秋七十一,腊四十五,度弟子五十,从师入道者骎骎见于湖海矣。
师机锋峭峻,惟以单提直截锻鍊学者,住持未尝泛应同众,清风凛然,其法行未尽遍录,而已流传大千。
其门人思卓以余有旧且厚善,远来需余铭。
铭曰:
振宗风,作狮子吼
妙法无边,空诸所有。
优钵罗花,开扬启后。
为世导师,禅林日茂。
太白峰前,双窣堵波。
亘千万年,高风不磨。
天童无用禅师语录序嘉定元年九月 南宋 · 陆游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三四、《渭南文集》卷一五、《敬止录》卷二七、《天童寺志》卷八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
虙羲一画,发天地之秘,迦叶一笑,尽先佛之传。
净名一默,曾点一唯,丁一牛刀,扁一车轮,临济一喝,德山一棒,妙喜一竹篦子,皆同此关捩,但恨欠人承当。
天童无用禅师盖卓尔能承当者。
未见妙喜大事已毕,岂有住山示众之语可累编简哉?
放翁谓若不投之水火,无有是处。
韩退之所云「火其书」,其语差似痛快,又恐退之亦止是说得耳。
五百年后,此话大行,方知无用,与放翁却是同参。
嘉定元年秋九月丙辰序。
访五子山无用禅师(山,清嘉庆平远县志》卷五作“石”。 ) 明末 · 黄锦
五言律诗 押冬韵
石林高几许,金刹隐中峰。
白日空山梵,清飙静夜钟。
竹窗回翠壁(回,清林杭学康熙潮州府志》卷一六作“横”。 ),危磴俯长松(俯,清嘉庆平远县志》卷五作“倚”。 )
坐听无生语(生,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一六作“师”。),何时杖锡从。
无用和尚惠鞋 南宋 · 释梵琮
七言绝句 押阳韵
信手裁成任短长,密通一线透中央。
看来只是旧时底,著了何妨到处行。
全无用语录 南宋 · 楼钥
 押宋韵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七六
全公无用无用之用。
生前已自无用,死后葛藤何用。
虽然如是,善用者必自有用,不善用者不如勿用。
试问大众,如何则为善用。
有时拈起一枝草作丈六金身,有时把丈六金身却作一枝草用。
按:《攻愧集》卷八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