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宣奉大夫邹应龙再辞免除资政殿学士庆元府沿海制置使恩命不允不得再有陈请诏 南宋 · 许应龙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一六、《东涧集》卷一
徒得君重,暂司制阃之权;
勉为朕行,庸壮海邦之势。
胡封囊之荐奏,谓陈力以不能。
毋乃过谦,非予所望。
况晋升秘殿,盖将昭体貌之隆;
苟曲徇雅怀,何以重股肱之寄。
其祗承命,毋复重陈。
所辞宜不允。
宣奉大夫新除礼部尚书邹应龙辞免兼修玉牒官恩命不允诏 南宋 · 许应龙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一六、《东涧集》卷一
编年以纪帝系而载其历数,及朝廷政令之因革者为玉牒,以宰臣提纲而命从臣以修之,盖重其事也。
擢居是职,必择鸿儒。
以卿魁伦硕望,直谅多闻。
晋长仪曹,已著寅清之誉;
进读经幄,复殚启沃之忠。
俾兼职于纂修,胡抗章而逊避。
毋稽朕命,往服厥官,所辞宜不允。
宣奉大夫新除礼部尚书邹应龙辞免兼侍读恩命不允诏 南宋 · 许应龙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一六、《东涧集》卷一
朕若稽古训,图济治功,乃择儒绅之英,俾陪经幄之邃。
以卿学问渊粹,议论正平,怀尊主庇民之心,有博古通今之识。
可辅成于台德,宜进读于迩英
盍体至怀,亟殚素蕴。
胡执谦冲之意,尚陈逊避之章。
所辞宜不允。
宣奉大夫礼部尚书修玉牒官侍读邹应龙辞免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权参知政事恩命不允诏 南宋 · 许应龙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一六、《东涧集》卷一
卿自掇魁伦,遍更清要,出藩入从四十馀年,每怀静退之心,未展经纶之蕴。
属更大化,图任旧人。
进读经筵,每及三边之备禦
究心兵略,见于十事之开陈。
宜陟枢庭,仍参大政,当以平时之议论,亟图今日之事功。
胡固执于谦冲,乃力形于逊避。
其祗承命,以副眷怀,所辞宜不允。
端明殿学士中奉大夫新除签书枢密院事权参知政事邹应龙辞免同提举编修经武要略恩命不允诏 南宋 · 许应龙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一六、《东涧集》卷一
圣祖神宗,克振炎图之业;
明谟睿断,具存要略之书。
非赖编摩,曷昭轨则?
然任提纲之寄,实资执政之臣。
卿有学有文,能定能应,既处枢机之地,宜参总领之司。
必撮其要举其宏,纂成钜典;
庶显哉谟承哉烈,启佑后人。
往究乃心,毋斁朕命,所辞宜不允。
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签书枢密院事权参知政事邹应龙乞解机政不允诏 南宋 · 许应龙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一六、《东涧集》卷一
方事之殷,正资长策,奉身以退,难徇雅怀。
已曲示于勉留,胡复申于前请。
精加葆啬,自底康强。
勿云陈力以不能,当以体国而为念。
其安厥位,用副予怀,所请宜不允。
太中大夫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郑性之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签书枢密院事权参知政事邹应龙端明殿学士朝请大夫同签书枢密院事李宗勉以郁攸挻灾乞退归田里不允诏 南宋 · 许应龙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一六、《东涧集》卷一
祝融为沴,盖过在于朕躬;
近辅抗章,谓咎繇于臣等。
力求解职,将以弭灾。
然移疾于股肱,曷召和于形气。
侧身修行,朕方怀兢业之思;
同寅协恭,尔盍尽赞襄之力。
惟交修其不逮,庶有感以必通。
兹所当为,岂宜引去,所请宜不允。
宣奉大夫邹应龙礼部尚书 南宋 · 许应龙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一九、《东涧集》卷四
不见贾谊,久勤宣室之思;
佥曰伯夷,宜锡秩宗之命。
肆颁召节,趣使造朝。
具官某器度恢宏,风规峻整,奥学探圣贤之蕴,魁名满宇宙之间。
入则遍历于清华,出则荐临于藩屏。
属予践阼之始,畀以纳言之司。
胡厌直于承明,乃久安于真馆。
虽辞荣避宠,固欲全素节之高;
思治励精,讵可后旧人之任?
遂颁涣渥,复位文昌。
其殚日月献纳之忠,益振夙夜寅清之誉,以阶大任,式副具瞻。
邹应龙加恩制 南宋 · 许应龙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二○、《东涧集》卷五
天施地生,丕展精禋之报;
祖功宗德,并严升侑之仪。
惟时文昌,实陪祀事。
既均敷于惠术,盍宠畀于褒章。
具官某才擅无双,名推第一。
出藩入从,已登常伯之尊;
避宠辞荣,久处祠庭之逸。
然苍生愿起于谢傅,而宣室兴思于贾生
屡膺召节之颁,晋陟仪曹之长。
甫登清著,即侍亲祠,迨熙事之告成,广湛恩而敷锡,载加多邑,以奖贤劳。
其益懋于远猷,用对扬于休命。
邹给事应龙(一) 南宋 · 陈宓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五六、《复斋集》卷一一
某窃以三阳交泰,众正汇生,恭惟某官德被远徼,威望䇄然,高厚骘相,台候动止万福。
某顷冒布鄙诚。
人还,蒙问遗宠甚,不胜铭
胡秀才之行,虽志在诇兴寝,而迫于亲戚情谊,遂至僭控其私,干犯崇严,跼蹐待罪。
敢图大人君子笃于慈爱,既不督过,既赐遣使移文,又资胡生糇粮,使忘羁旅之劳,若恩意至矣,感激谓何!
又蒙亲染华翰,宠喻委曲,重以远物,颁贶之厚,此皆非某所亲得于先生长者也,多言曷谢。
淮泗前此之事已矣,不复道。
近闻对境蜂屯不可测,蜀中尤可虑,大抵在我初无成谋,视敌勤怠喜惧,韩子所谓「天下之祸,莫大于不为而为者」,敌至而不知。
夫以天下九分之二,日夜训国人而讨之,犹恐不支,安坐而不为,则亦不思之甚耳。
制司治器械下诸郡,造铠甲无虚日,今之桂府不止江山甲天下而已也。
然长虑深思,岂能一日自安耶。
某材识卑闇,试一小垒犹患日力不给,甚思自放于闾里,以收过时辛苦难成之功。
它无足进于门墙,它日因风得蒙教诲,不敢请也。
某不敢别幅申寿母国太夫人起居,敬想备福天畀,靡待赘祷。
大眷共惟均介殊祉。
内机中大昆季不敢拜状。
星江凡委,九顿首以请。
邹给事应龙(二) 南宋 · 陈宓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五六、《复斋集》卷一一
某窃以春序方新,积雨初霁,恭惟某官镇抚方面,德威旁达,百城安妥,二仪骘相,台候动止万福。
某自去秋蒙颛使问遗,虽旋脩谢,不尽恳诚。
冬间之戍,拟走介恭请诲饬,且述感荷之私。
而到郡以来,旱疠大作,药病粥饥,奔走闾阎,累月而后宁。
蠲租减赋,籴米劝分,迨今尚费区处。
心志为之凋耗,虽平生慕用之地,亦复因循不勇。
岂谓一世大贤居方伯连帅之尊,而迂轸门阑旧物若此,至枉亲翰墨重币。
念小人有母,眷待而宠荣之,礼意倒置,拜受感惧,几欲无言。
仰惟先生以忠君体国之心,行爱民惠下之政,去岁之旱,闻及湖湘,不有仁贤,曷苏疲薾?
想数百万□户熙然,无异乐岁
不然官出镪籴,以中价惠民,不知常平亦有可恃之积与否?
盖产米之地,平时多忽而不讲,一旦缺乏,又已后时,延平是也。
某倾帑以市米,补所减万三千石之数,而民间所积,比常年虽不及半,而入冬禁不许下三山帅宪屡欲通放,某以书力为百姓致祷,幸而赖此,米价不至踊贵。
常平只有六千石,已仓司许粜济。
又丐庙堂僧牒七十道,尚未得报。
似闻邵武、建上却又八分收,本州不容不措置。
恐尊意亦欲知之,但识闇才浅,昧于应变,先生幸教之,不胜拳拳。
亟专人控谢,不究鄙怀。
仰乞倍万保重,前辂事枢之拜。
邹给事应龙(三) 南宋 · 陈宓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五六、《复斋集》卷一一
窃以春序向分,韶华正丽,恭惟某官帅阃崇严,德威兼济,高厚骘相,台候起居万福。
某去秋尝僭越申敬记府,犯分有请,恃出门墙之旧。
自后仆仆之戍,未尝不引领西向。
仰惟先生道德文章照映当世,暂临方面,绥戢氓蛮,隐然长城,国势九鼎。
识者谓居中制外,使天下被用儒之福,始穆舆情。
某何敢重为世俗谀语!
自惟庸琐,才智两疏,去秋丐祠不获,黾勉来星渚。
郡旧号道院,财用亦饶,不谓三年之间,两旱一涝。
去冬十月望日,某始到任,是时三邑检放犹未定。
某自入邻境,考之人言,三邑通放七分以上,郡计枵然,廪无一月之储。
征商昔称苛细,悉与宽减,以是商旅粗免怨嗟。
而军食并无所仰,加以救荒后时,控告庙堂,引援近比,求给度牒为军粮、赈贷籴本,已蒙劄下仓司应副。
文移往复,有填壑者,不免援淳熙朱文公故事具奏,乞以上供折帛钱逐急济粜。
自效待罪,臈杪春初粗免流移。
此皆先生平昔教诲,不敢一毫上累知遇。
一书述诚,因循至今,聊疏所由,仰祈矜恕。
浮光之围已解,边头绎骚,事可虑者非一,帅阃必知其细。
无繇侍函丈之侧,唯愿为斯文保重。
代回邹泉州应龙到任启 南宋 · 李刘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六九、《梅亭先生四六标准》卷五
执草东台,憩棠南国。
言求诸道,驳正之气凛然;
惠歛一州,牧御之材裕矣。
恭惟某官弘深而肃括,明允而笃诚。
魁下三台,付荣进于素定;
胸中五色,肯噤默以求容!
名满四海而守之以谦,忠结两宫而退然不恃。
露门晚讲,缉熙日月之光明;
天禁夕趋,鼓舞风雷之号令。
甚念含饴之乐,力抗陈情之章。
万牛挽之首不回,六鳌去而山为重。
前驱画戟,出镇清源
海道无虞,虽京师九里之润;
天子有诏,则刺史三公之储。
某夙托同寮,尤深赞庆。
烛之武老矣,无能为矣,一力谋归;
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万祈自重。
代回邹泉州应龙贺新除启 南宋 · 李刘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七一、《梅亭先生四六标准》卷七
夏辟三千,参联弗绩;
冬官六十,摄长何庸。
非帡幪实免其震凌,则川薮密藏其污疾。
恭惟某官儒者给事,王之荩臣。
海水簸弄明月珠,兹亦奇矣;
晓漏追随青琐闼,谁其似之。
曲为蟠木之容,未许槁梧之瞑。
然以挂冠之岁月,居然曳履于星辰。
恐啧人言,谁侜予美。
欲乞骸骨而去,更借齿牙之馀。
某视荫可惊,托根自喜。
望崦嵫而勿迫,渐为历吉日之谋;
驱丰隆以寄声,敢致登阆风之祝。
潭州邹帅应龙谢丞相 南宋 · 李刘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七一、《梅亭先生四六标准》卷八
守藩漓水,莫奏肤公;
分阃湘流,又承嘉惠。
仍进璧奎之直,益华翼轸之旁。
知勤洪造之甄陶,敢废小夫之竿牍?
恭惟某官乾坤间气,社稷世臣。
一日万机,殚辅赞弥缝之力;
九州四海,知亲附镇抚之心。
故齐人章章,有侵疆之归;
而魏地纠纠,方乐郊之适。
非用儒无敌于天下,何不战可屈于人兵?
公克成厥终,永息四夷之警;
俾予从欲以治,允为万世之功。
况方中二十四考之书,讵容专五三六经之美。
某久违东阁,幸宅南交,徒以奉萱草之亲,难于恋梅花之外。
所祈便养,径归绵上之田;
亦欲投闲,稍养漳滨之疾。
岂意大钧之坱圠,复容小袖之回旋。
爵禄两崇,敢但袭荆潭之唱和;
中和并布,庶无伤衡岳之扶舆。
回类元唐正奏应龙 南宋 · 李刘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七七、《梅亭先生四六标准》卷一三、《启隽类函》卷五一
学者发凡言例,多违旧章;
大夫精心致思,袖为举首。
幸公言之惟允,何私谢之敢当。
恭惟某人大江炳灵,通泉喷薄。
能赋如勒,夙擅词章;
学《易》于都,更深经术。
究遗经于独抱,会大义于创通。
文成数万指数千,首先鸣于鸡口;
臣书第一无第二,今径蹑于龙头。
惟功名留久远之看,即温饱非生平之志。
察牛堪之意,既不违俗而取名;
知顾郎之恩,更期蓄力而秉志。
某初微风鉴,滥佐星堂。
青袍白纻之糊名,已多迷于方叔
紫磨黄金之定价,愿无负于长公。
徽猷阁学士新知太平州邹应龙明堂加恩制 南宋 · 洪咨夔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八八、《平斋集》卷一八
敕:朕蒐仪先甲,展采上辛。
赋《思齐》之诗,慕亲方切;
稽《我将》之颂,飨帝尤严。
恍三灵之宴娭,遒百禄之来下。
有怀夙望,宜锡蕃釐。
具官某学擅伦魁,望高法从。
居易以俟命,初无徇世之心;
充实而有辉,未究济时之蕴。
试望之于冯翊,得汲黯淮阳
虽广合宫之询,尚迟宣室之见。
维时熙事,丕举庆条。
肆加多邑之荣,庸示名藩之宠。
绥我思成者在于温恪,介尔景福者由乎靖共。
懋展英猷,对扬休渥。
可。
邹应龙父徽赠宣奉大夫 南宋 · 洪咨夔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九二、《平斋集》卷二○
敕:蒇仪世室,备殚飨帝之诚;
肆眚端闱,诞布漏泉之泽。
矧义方之垂庆,宜悯典之追荣。
具官某侃侃德人,怡怡善士。
一真不凿,但知椟玉之藏;
万卷有传,何爱籯金之满。
钟伦魁之雅望,通法从之穹班。
严父之礼既成,显亲之恩可后?
萧零湛露,特升一列之华;
木撼悲风,尚吐九原之气。
可。
邹应龙徽猷阁学士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二四、《鹤林集》卷九
敕:黯能极言以补禁闼之缺,而居官亡以瘉人;
城能引谊以辩忠臣之诬,而为政率书下考。
今有仕为侍从,中外践更,直声夙著于朝端,治行弗闻于州里,是不可以一眚而废其德也。
具官某,蚤擅抡魁之望,偏仪华序之清,三仕于朝,独行其道。
嘉定时,则有封駮皇子之疏;
宝庆时,则有留行侍臣之书。
风节之高,󲦤绅所重。
岂期去国之后,曾乏好仁之称。
居乡无睦姻任恤之声,治郡无岂弟循廉之誉。
纷台章之交上,凛王度之靡容。
肆从公言,姑寝新命。
尔其充仪朝之德美以善俗,励事君之节操以表民,勉图令猷,以俟褒诏。
可。
邹应龙上表辞佥书不允批答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三六、《鹤林集》卷一二
卿历践词垣,直青琐闼,动阅三四十年,英名高节,朕知其有廊庙之器久矣。
借筹密席,参贰宰涂,尚恨其晚,复何以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