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题目
奏弹邓洵武第一状 北宋 · 陈次升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四二、《谠论集》卷三、《宋史》卷三二九《邓洵武传》、《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七六
臣伏闻秘书少监邓洵武除同修正史,舆议未允者。窃以「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王言如纶,其出如綍」,言命令一出而不可反也。洵武前日史院留之,朝廷谓其不可,遂行寝罢。今又有此差除,众议籍籍,以为命令反覆如此,何以明是非、别贤愚,而取信于天下乎?况洵武父绾昔为御史中丞,专事奸佞,求媚大臣,为安石求赐第,荐安石子雱及其婿蔡卞馆职。神宗皇帝察见底里,亲批圣语:「操心颇僻,赋性奸回,论事荐人,不循分守」。今洵武修史,岂能公心直笔,以发挥神考之盛德,而不能掩其父之恶乎?兼洵武学问荒唐,众所共知。前日蔡卞报绾之私恩,及欲褒饰妻父安石之美,故置洵武于史院,以备检讨,士人莫不指笑。今令同修正史,尤非所宜。伏望圣慈断自宸衷,特赐寝罢,以允公议。
奏弹邓洵武第二状 北宋 · 陈次升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四二、《谠论集》卷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七六
臣近弹奏秘书少监邓洵武不可同修神宗皇帝正史,不蒙施行,须至再渎天听者。窃以史官直笔,取信万世,祖宗以来尤为慎重。咸平初修《太宗皇帝实录》,钱若水主其事,荐起居舍人李宗谔等数人充史官,真宗皇帝指宗谔曰:「自太平兴国以后,皆昉在中书日事。史策本凭直笔,傥子为父隐,何以传信于后代乎」?除宗谔不许,馀悉可之。且宗谔文学才名,显于一时,议论坚正,信于朝廷,真宗皇帝以此尚不授之史官,而洵武人材凡下,词笔缪陋,不可比拟宗谔一二。昉亦当时名相,非若邓绾之奸佞。兼绾自为御史知杂以至御史中丞凡六七年,论事不少,颇僻为多,洵武岂不为父隐乎?何以取信天下后世?前日既已罢之,今日又有此差除,公议实为未允。伏望圣慈以国史为念,特赐追寝除命,无使小臣得逞其私。
论邓洵武不宜兼编修神宗实录 北宋 · 龚夬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八○、《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七六
臣伏睹制命,以秘书监邓洵武兼编修《神宗皇帝实录》者。臣恭惟神宗皇帝在位一十九年,励精政事,百度修明,当有一朝盛典,垂范万世,光耀无穷者也,宜得博学纯儒端正之士以任其职。洵武何人,乃与此选?臣谨按,洵武中怀险诈,内行污恶,谀谄权要,缙绅不齿。东观长吏,已为冒荣,岂容滥厕史笔,滓秽先朝大典?臣愚伏望圣慈追还成命,别选名流,以慰天下之望。
邓洵武转官制 北宋 · 邹浩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二五、《道乡集》卷一五
敕具官某:朕惟神宗皇帝妙与道会,肆笔成书,集以宝藏,就委史局。尔于致力,最为有年,宠进一官,用旌勤勚。仰惟宸章在上,灿若日星,垂照万世,而尔独以编次迁焉,尔亦预有无穷之荣。
被责三十年蒙恩召还行在方驻跸钱塘书呈子常侍郎 宋 · 赵令畤
七言绝句 押词韵第一部
三十馀年一梦同,向来朝士尽沈空。
如今白首趋行阙,不是当年长乐钟(宋岳珂《宝真斋法书赞》卷二四)。
赐新除知枢密院事邓洵武辞免不允批答 北宋 · 慕容彦逢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二二、《摛文堂集》卷三
朕惟本兵之府,天下武政总焉,嘉与不二心之臣,图回万务,以靖四方。卿学术弘深,器识高远,端亮之节著于朝伦,忠谠之言简于朕志,乃以旧弼,擢长枢廷。宜体朕怀,往祗厥服,何为谦挹,尚勤训词!
赐新除知枢密院事邓洵武辞免不允批答仍断来章 北宋 · 慕容彦逢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二二、《摛文堂集》卷三
朕以卿帷幄旧臣,谋谟之嘉,素履之美,眷察盖有素矣。擢长枢廷,方伫进为,撝章继陈,殊咈朕志。毋烦训诰,往懋承之。
尚书右丞邓洵武可尚书左丞制 北宋 · 慕容彦逢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二三、《摛文堂集》卷三
敕:朕敷求一德之臣,与之共治。惟中外万务,总于文昌,而左右二丞,实司筦辖,更践厥次,必惟其人。具官某识度高明,谋谟忠亮,夙以儒学,扬历要涂,业履之优,简在朕志。曩自宪部,擢与机衡,居多建明,国是允赖,宜膺宠命,进服左纲。于戏!惟虚厥心,乃能振举枢宪;惟正厥己,乃能纠率官联。往服朕言,勿替素守。可。
邓洵武除中书侍郎制 北宋 · 慕容彦逢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二三、《摛文堂集》卷三
敕:朕考择臣邻,与图邦治,惟右省号令所自,实司化源,用人于兹,夫岂轻授?具官某直方不挠,宽裕有容。学总六艺之文,识通万微之要。扬历华贯,致位近司,谋猷惟嘉,翼赞国是。比以序进,延寘左纲,忠恪之诚,益契朕志,宜膺宠命,升贰西台。于戏!立政惟其当,故德泽下流;用人惟其能,故德业交举。往摅远业,勿替朕言。可。
赐知枢密院事邓洵武已下罢散天宁节道场香酒果口宣 北宋 · 慕容彦逢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三三、《摛文堂集》卷九
有敕:卿诚深享上,义切爱君,兹原甲观之祥,式效华封之祝。有蕃赐予,爰示眷怀。
天宁节尚书省御筵赐知枢密院事邓洵武已下酒果口宣 北宋 · 慕容彦逢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三三、《摛文堂集》卷九
有敕:卿服在帷幄,时为股肱,兹逢纪庆之辰,爰锡示慈之宴。仍加好赐,其体至恩。
赐新除知枢密院邓洵武口宣 北宋 · 慕容彦逢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三三、《摛文堂集》卷九
擢长枢廷,蔽自朕志,继陈逊牍,殊咈眷怀。趣宜钦承,勿勤多训。
资政殿大学士中太一宫使兼侍读邓洵武除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制 宋 · 翟汝文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六、《忠惠集》卷二
维昔三川之旧邦,自周九鼎之卜宅,图书所出之地,风雨所交之畿,而况列圣陵寝之所在,原庙衣冠之所游,非我旧人,孰分忧顾?具官某器博而用远,实茂而声宏。觐自洛师,勉留祠馆,数祈均逸于外服,每秉劳谦之小心。朕惟大臣中外之迭居,嘉贤者进退之以礼,时乃旧治,式图尔居。予欲宣力于四方,用观赋政,尔惟乃心在王室,其尚告猷。
崇恩太后祔葬以邓洵武等应办园陵事务诏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八五、《宋会要辑稿》礼三四之二(第二册第一二八六页)
将来五月二十七日崇恩太后祔葬永泰陵,以资政殿大学士、提举万寿观邓洵武为园陵监护使,越州观察使李瑰为提举修奉园陵,户部郎中张谔兼权京西路转运副使,京西路转运判官吴长吉,等应办园陵事务。
跋邓文简公谏伐燕云奏 南宋 · 袁说友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八、《东塘集》卷一九
读文简公谏伐燕云之奏,慨念国运之兴衰,版舆之离合,盖流涕痛哭而有不忍言者。呜呼悲夫!自古忠臣谏士,其忧深虑远,言弗见听,而乃得名于事定之日,此忠臣谏士之幸,非国之福也。使汉高听娄敬之言,唐太宗纳魏徵之谏,则平城七日之围,不能成功之悔,岂复为汉、唐羞也!敬有封侯之赏,而徵有仆碑之事,此岂二公所愿耶?文简公之疏奏墨未乾,而中原之祸已溃裂四出,今七十馀年,未闻强人意者,此文简公之甚不幸。然公岂欲吾子孙怀忠追远于数十载之后,以伤今思古哉?则又文简公之尤不幸者也。呜呼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