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渎山大玉海歌(玉海色黝碧径五尺深二尺强量容三十石因势成器外琢诸海物皆凸起元至元二年泐成敕置广寒殿今在西华门外) 清 · 李锴
 押词韵第十一部
于阗太璞濡深青,龙膏麟髓凝苍精。
白虹界天月死魄,古斑黝泽同晶莹。
乾坤灵宝尚舆致,九牛汗喘来燕京
玉人磨砻靡岁月,仰盂呀口如天成。
刳剔动肉不动骨,元气灏瀚栖百灵。
神龙攫电野马走,鳞甲张满飞石鲮。
海波浴日日转匿,伏阴糅作云霞蒸。
淩兢魑魅辟不若,规模禹鼎援图经。
轮广丈五深二尺,注酒不啻如淄渑。
琼华岛中广寒殿,高寒六月留清冰。
神物纳入诸品却,五山珍榻差抗衡(三年五山珍御榻成亦命置殿中)
此时元氏主中夏,薛禅雅量吞沧溟(国人尊世祖曰薛禅皇帝)
东南片水实视此,沼吴会见游鱼烹。
时移世换玉云改,涂泥汨没归沈冥。
风飙回首岁五百,覆以屋瓦谁经营。
迦陵仙音若相吊,佛灯鬼火同荧荧。
我闻玩物有深戒,玉杯漆器非仪型。
天球不渝石鼓卧,辟雍东序长崇谹。
谢丞相(除秘书省正字日)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九、《文山全集》卷七
窃禄丛祠,方重素餐之愧;
备员蓬馆,遽叨黄纸之除。
由大钧之无垠,故小子之有造。
辄摅短浅,庸渎高深。
伏念某大江以西,一介之下。
幼蒙家庭之训,每欲行其本心
长读圣贤之书,初何补于当世?
从事一研,起身诸生
偶遭际于圣明,获侥逾于科第。
君恩天大,若为报称之图;
流俗波颓,常有激昂之志。
当前年之赴阙,适强寇之临江,亲见主忧之时,不胜臣辱之义。
陈师江浒,怅无一障以宣劳;
奏疏公车,倘冀九重之易听。
奔命而归田里,举目而尽干戈。
江迥川平,非赖整顿乾坤之手;
糜沸云扰,几无戴履天地之身。
骨肉幸全于山林,顶踵皆归于造化。
琳宫香火,揆始分而已逾;
石室诗书,寻初心而未究。
敢图菲采,获备茹连。
使当登崇俊良之时,而秉校雠图籍之笔。
贤人在内,幸无正朋字之讥;
世运方平,雅有读秘书之暇。
顾兹甚宠,非所宜蒙。
有怀负乘之惭,无任循墙之惧。
使之得进退之正,所以报知遇之隆。
兹盖恭遇某官勋在王家,泽被天下。
圭瓒秬鬯,侈召伯之来宣;
衮衣绣裳,大周公之归相。
既仗笞箠而定大难,将兴礼乐而开太平。
遂使乾清坤夷之馀,转为小往大来之会。
至如公选,亦及凡材。
某敢不勉企前修,恪持素节。
彦博未至堂上,已先蒙许国之知;
器之既入馆中,当不辱温公之荐。
其为恳悃,罔既敷陈。
太常寺簿谢公故第(公名章,字华乡蜀人,寓居南康丞相方叔之侄,自号虚舟咸淳中任国子监簿,上殿抗疏斥贾似道,迁太常簿,拂衣归庐山。以国子丞召,除知辰州,俱不赴,海内高之。丙子及难,弟为水驿云) 宋末元初 · 黎廷瑞
 押阳韵
落日庐阜紫,飞砂湖水黄。
散倦登古原,含悽眺层冈。
丹梯遂寥邈(自注:丹梯,谢楼名。),沈(此字及注原阙,据豫章本补)思热中肠。
当年扣玉墀,抗疏何慨慷。
拂衣云壑卧,著书名山藏。
筑园印清流,艺树条孤芳。
英彦集文字,燕席开华妆。
人生既难料,天运亦靡常。
黯黯玄云阴,萧萧北风凉
山流鳌背空,柯改蚁梦荒。
事往迹已陈,名存道弥光
独念平生游,使我重感伤。
破壁嘶瘦马,叠鼓发暝航。
屐痕难重寻,寒苔日苍苍。
高丘渺烟雾,不得酹一觞。
怀哉我先铭(自注:公铭先考墓。),翠琰垂千霜。
俯仰落清泪,目断江流长。
谢德方惠僧统送扇 明 · 金宗直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出处:佔毕斋集卷之一
方外神交有惠休,松风旧(旧疑作蕉)雨忆曾游。
年年六月炎尘涨,分我龙天一掬秋。
谢丞相少保 宋 · 李廷忠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五○、《橘山四六》卷五
前旒疏宠,左棘升班。
论一相而百吏向方,久藉弥纶之益;
三孤贰公弘化,聿观名数之隆。
麻制涣敷,舆情允穆。
恭惟某官大名悬日,浩气塞天,以文章黼黻乎帝躬,以道德经纬乎国事。
子玉系轻重于楚,翕然公望之归;
阿衡实左右于商,简在帝心之久。
翊元圣于艰难之地,镇浮俗以浑厚之风。
邦本不摇,朝纲益振,聚精会神于一堂之邃,折冲压难于千里之遐。
掀蛰奋雷,拔群贤于幽滞;
出云降雨,开九扈之丰穰。
勋纪铭乎旂常,恩华洽于衮舄,方寿秩行东朝之庆,使徽名齐太极之高。
悉赖忠谋,有裨孝理。
爰侈延登之典,载崇特置之仪。
家国两荣,人天胥庆。
汝作舟,汝作砺,方柄用之独尊;
公为保,公为师,又纶褒之相继。
某猥持弱植,允托元钧,亟欲引置于天霄,犹复滞留于客路。
兹闻显拜,顿起懦衷。
望鸱阁而未前,益鞭下乘;
贺燕宫而敢后,祗达空函
魏兵部了翁编修检讨谢丞相 南宋 · 李刘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七○、《梅亭先生四六标准》卷七、《翰苑新书》续集卷三四、《启隽类函》卷二七
郎省真除,叨缀夏官之属;
史闱假宠,仍䌷东观之书。
曾微共二之材,况冒兼三之寄。
一陶厚甚,重拜悚然。
窃以兵书之在史家,近分四种;
文事之有武备,古号二涂。
故长枪大剑虽有毛锥之嘲,而乱臣贼子难免麟笔之惧。
欲兼美职,宜属全材。
如某者见谓迂疏,藐无操挟。
少徒志科名之茍得,壮始知事业之无穷。
顷因去蓬岛之船,甘回泛瞿唐之棹。
既遍尘于藩阃,亦荐驾于轺轩。
州县十七年,讵曰期年之去国;
水陆八千里,宁论千里而见王。
敢图三朝之会同,倏蒙一札之收召。
义难俟驾,礼合造朝。
甫入觐于朵云,遄进班于列宿。
载惟文昌之务,尤严武部之司。
盖五材民并用之,古无去兵之理;
而多垒士之耻也,今当整旅之时。
矧不崇朝之间,兼缀编年之职。
扬雄经岁馀之待诏,仅试郎员
韩愈愿年老而著书,尚辞史事。
蛙固难于语海,蚊讵可以负山!
恭惟某官柱石九筵,权衡庶汇。
皋陶,合稷契,天知许国之心;
伊陟,若巫贤,人仰传家之学。
调十五载更弦之化,收七十城凭轼之功。
虽当百志之惟熙,益思九德之咸事。
必欲与天地以相似,不容委人物以眇然。
猥挈孤踪,亦污高选。
某敢不勉思厥职,惟既乃心?
姚崇奏决之材,恐空尘于戎部;
魏收直笔之愿,当图勉于策书。
江淮陈制干韡除监丞谢丞相 南宋 · 李刘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七○、《梅亭先生四六标准》卷七、《翰苑新书》续集卷三四
乌幕充员,方骤通于闺籍;
雉工列属,更躐造于朝绅。
不三阅月之间,乃两承天之宠。
感恩踰分,拊己增惭。
切惟国朝立法之至公,人材循序而后进。
欲其脱选,必限以六考而举以五员;
至若转丞,非内之列院则外之诸郡。
纵有特颁之殊渥,亦难尽越于常规。
盖须得百年几见之人,乃可称一岁九迁之命。
讵容异数,猥及凡材。
如某者禀质颛蒙,赋材迂滞。
蚤记教忠之训,未知造道之方。
摘句分章,粗耻空谈而无用;
陈力就列,岂敢大言以为欺。
容貌不能以胜衣,智略何有于凑辐。
适英主际中兴之运,而遗黎怀内附之思,遂令白面之书生,往赞碧幢之元帅
虽戎政无能为役,然君命宁敢辞难!
齐人归疆,正可闵离离之
周行多士,讵容伐坎坎之檀。
敢图禀议之来,荐沐超迁之宠。
甫离七阶之选,遽参贰监之联。
家人盖有严君,昔居是职;
痴儿未了公事,乃世此官。
既材能不及于中庸,又名实未孚于上下,挈提至此,称塞谓何!
恭惟某官命世宗工,爽邦硕辅。
积十五年秉钧之绩,成七十城凭轼之功。
谓明王立政惟人,当广开于涂辙;
宰相代天理物,难纯用于规绳。
将收度外之材,用作边隅之气。
必使蒙皋比以出,姑为买马首之谋。
故略等夷,特加简拔。
某敢不仰衔恩意,退激懦衷?
指心誓报于宠灵,临事益思于忠力。
得人朝廷,得人幕下,无愧石洪温造之流;
遇我国士,遇我众人,明辨中行、智伯之报。
架阁谢丞相 南宋 · 李刘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七○、《梅亭先生四六标准》卷七、《翰苑新书》续集卷三四、《八代四六全书》卷二六
十年出幕,迷旧迹于新蹊;
一气转钧,纳陈人于故府。
拔之喧嚣倥偬之役,赋以栖迟偃仰之间。
蜕凡骨以渐轻,耸危肝而知感。
切以周九职之任,既重司书
唐六典之分,已存掌故。
至若版曹之籍,专之金耀之藏。
在昔时特曰筦库之官,至圣世则为储材之地。
栽培拱把,备震风凌雨之帡幪;
追瑑玙璠,供方泽圆丘之琮璧。
岂应庸下,偶玷选中!
伏念某质窳无奇,学落不殖。
少时磊隗,尚抱风云之壮怀;
中岁蹉跎,稍除湖海之豪气。
漫焉未能信之仕,已是不足畏之年。
生辰挹斗而扬箕,竟失馀而得少;
奴星结而送鬼,驱去以复还。
周行万里之关山,复累一陶之坯冶。
马伏辕而蜷局,直为仰秣之谋;
燕巢幕以差池,猥沐捲帘之顾。
南宫考艺,滥厕使令;
东阁望尘,曾微恳祷。
忽使接绅緌之武,遽令司几阁之文。
蝇头牛腰,姑备朝廷之遗忘;
鼠牙雀角,仅防吏胥之谩欺。
白日青春,了无公事;
黄帘绿幕,宛是儒生。
非大钧妙播物之仁,则小人无得舆之理。
兹盖伏遇某官经邦硕德,济世元勋。
窃窥尧、舜君民之心,岂数韦、平父子之业。
宝鼎九庙以衣裳之会,金城四方于樽俎之前。
玄龄入相二十三年,求贤则如一日;
吉甫荐士三千馀辈,流泽盖在异时。
顾惭孤贱之踪,亦缀收罗之数。
某敢不温寻宿学,讨理初心?
商财贿,计班赀,恐孤懋懋官之意;
厉廉耻,行礼义,图报先觉觉后之恩。
陈架阁谢丞相 南宋 · 李刘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七一、《梅亭先生四六标准》卷七
赞使指于计台,曾微素望;
主吏文于民部,猥玷清流。
未论分寸之跻攀,且遂斗升之馋嚼。
少安三釜,实感一陶。
惟天朝严法令之藏,不遗片纸;
地官专版图之掌,又异他曹。
凡财货之本末源流,与夫家之施舍戒令,悉从阁束,特设司存。
故凡守金耀之门,多以储玉班之彦。
汗牛充栋,虽同雁鹜之生涯;
待兔守株,或缀鸳鸾之步武。
欲谐众口,必取誉髦。
如某者才不瘉人,学徒是古。
崎岖一第,志其目而中眉;
奔走四方,困于心而衡虑。
亦念圣贤之所立,底须爵位而后传
正己而不求于人,此言何谓;
然居下而不获于上,吾道难行。
冒焉为东阁之趋,志在便南陔之养。
长安之米,众固揶揄;
昆明,再逢摇落。
敢意笃豚鱼之信,不肯遗虮虱之微。
竟挈陈人,俾洿故府。
雀角鼠牙之案牍,善而藏之;
牛溲马渤之阶梯,庶其在此。
伏遇某官乾坤间气,社稷世臣,寸心结人主之知,一力任天下之重。
使宅百揆,久著经邦论道之功;
兹惟三孤,始膺贰公洪化之寄。
文武万邦而为宪,精神千里而折冲。
章章已见于归疆,汲汲不忘于求士。
殆欲市燕人之骏,故先揖越国之蛙。
知某亲老家贫,难以待三年之艾;
怜某身勤事左,无使亏一篑之山。
姑令守几阁之文书,庶或备朝廷之遗忘。
某敢不靖共尔位,增益未能?
芽甲根荄,固已累洪钧之一气;
椳闑扂楔,尚希托广厦之万间。
奉议郎干办行在诸军粮料院谢方叔特授宗正寺主簿 南宋 · 高定子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五、《永乐大典》卷一四六○七
西南之彦,是阐坤珍,予用时拔其尤,嘉其直大之气所钟也。
尔家𡹋下,其炳灵载英之尤者乎?
瑰意琦行,蔚其为士林之特。
岁元命尔以勾瑶籍之稽,意有属焉。
将伯助予,此为之兆。
正字谢宰相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五、《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六六
滥巾双宇,曾微典教之劳;
给札尚方,遽冒正书之选。
据非其称,愧甚于荣。
惟延阁之清游,实儒林之美秩,地邃西昆之玉府,天垂东壁之华星。
历代所崇,我朝尤重。
自昭文直馆秘阁校勘,列职有差;
虽制科入等及进士三人,必试而命。
或被眷知而特召,或由论荐以选除,诗颂杂文以考其能,汉唐问目以观所蕴。
熙宁之初,策以世务;
绍兴而后,踵为旧章。
盖扬以语言,所以旌其进用之殊;
而职以典籍,所以广其见闻之益。
选抡固重,责望匪轻。
而某学不知方,器非涉道。
识字未知于雌霓,岂暇辩讹;
读书莫究于痴龙,敢云博古?
属值临轩之始,偶尘分鼎之科。
脱从事衫,亟趋严诏,入司成馆,荐拜除书。
虽未能赫赫以动人,亦岂解盱盱而随俗。
误知丹扆,金坡
环堵墙学士之观,惭无高论;
兰台令史之选,忽玷误恩。
半生望弱水三万里之遥,一日簉瀛州十八人之后。
属书广内,还儒生灯火之魂;
廪食太官,饫博士齑盐之腹。
思虑专而足以进学,职业省而足以治心。
叠是徼逾,若为称塞!
兹盖恭遇某官甄明庶类,裁叙群工。
既以道佐王,蹑青帷而调象纬;
复推才报国,开东阁以延贤人。
不遗万里之寒踪,俾预八纮之德网。
拔之稠众,被以光华。
某敢不益励后图,勉希前辈
磨丹清墨,岂惟守蠹鱼于文字间;
食檗饮冰,要当收汗马于方寸地。
不负素学,用答隆知。
泉州谢丞相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四五、《鹤林集》卷二五
更化愿治,尽搜西蜀之珍;
视邦选侯,忽畀南州之绂。
非钧所指,谁玉于成?
伏念某狷不通方,癖于嗜古。
饬身粗谨,未尝竞趋名利之关;
履道甚夷,何敢蹴踏险巇之地?
彼谮人者太甚,媢有技以恶之。
指心术而议欧公,殆似尽鬼神而无證;
摘私书而诬石介,几于织贝锦以胥谗。
慨前修之尚然,宜后学之弗免。
赖圣主镜群情而洞照,而元台主善类以阴扶。
竹宫之命甫朌,桐城之符再锡。
靖言若昔,曾忝斯除。
旧物重还,固公朝之简畀;
贪泉一饮,定知清议之不容。
弗控忱辞,恐孤洪造。
恭遇某官皇朝柱石,吾道栋梁。
制行冰清,不改儒生之操;
抡材器使,真知宰相之方。
不惟嘉善而矜不能,又欲举贤而赦小过。
收之末路,借以恩光。
知人能官人,量授靡差于尺度;
造命不言命,曲成又在于毫端。
先抒谢忱,更祈终惠。
温州谢丞相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四五、《鹤林集》卷二五
罢郡閒居,久离扈从;
起家荷宠,复忝藩宣。
退惟踪迹之遐遗,尚玷陶钧之坱圠。
叨荣实惧,拊己包羞。
伏念某本出单平,粗亲词艺,遭逢亨会,遍历清华。
以文字为官常,误被玉音之褒奖;
以言语为职业,滥为时辈之推扬。
然而名出于众,则众所憎;
宠过于人,则人所忌。
杨亿刚介而寡合,则诚有之;
以元之韬晦为未能,亦几过矣。
粤自请麾而去,冀销投杼之疑。
宣化承流,虽无绩效;
牧人御众,粗守廉隅。
然犹罹射影之伤,惟退愿歛形而避。
浮家泛宅,梦虽不到于玉堂;
得禄代耕,身幸偷閒于蓬筚。
林氏宗族,少为朝士,昔尝接武于从涂;
苏公昆弟,相近东方,今又联裾于辅郡。
光生寒阀,恩出大钧。
兹盖恭遇某官一代宗工,三朝寿隽,以黜陟群才为任,以陶镕庶类为心。
贞元朝士无多,每挽推之力;
河南太守第一,又叨表选之公。
重念某所领州事浸殊昔,重之以方千里之旱,加之以食半菽之民,纷罢遣之相仍,凛支持之不易。
谁与领此,厥惟难哉!
某敢不廉以饬身,勤于恤下?
正岁遵治象法,已宽田赋之一分;
春日奉宽大书,自出俸租之十月
赏柑之旧宴,辍梦草之新诗。
专务赈荒,以图报国。
宁国府谢丞相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四五、《鹤林集》卷二五
宪曹亡补,自贻白笔之诛;
朝度从宽,复玷朱轓之宠。
罪深恩重,心悸神羞。
伏念某猥以诸生,闇于大道。
信史册之陈言,而欲以经世;
持词章之末技,而务为胜人。
矧来自于遐方,遂径跻于华路。
足践云气,三为秘府书林之官;
手织天章,两兼北门西掖之制。
入承明则簪笔扈从,对便殿则曳履论思。
地愈禁而官愈清,名益隆而谤益起。
人固憎其盈满,鬼亦瞰其高明。
所以招尤,更将谁咎!
清朝之弘贷,屈公法以曲成
畀以名藩,华之邃阁。
某自凤山之趾,直沿鹊岸而行,水驿三程,陆车四日。
始到郡境,便宣教条,凡兹荷锄之农,莫不扶杖而听。
自言「虽在田野,亦有识知。
恭闻皇上英武而仁,大臣公忠而义。
每发号出令,未尝不布宽大之恩;
每视邦选侯,未尝不择循良之吏。
至遣禁林之牧,来绥古宛之民」。
谓朝庭必有以厚其生,谓太守必有以副其责。
而某器资朴钝,政术迂疏,知不周于一身,才已困于多务。
细考板籍,荡无纪纲。
山乡瘠硗,郡计凋敝。
眼前朱衣三辈,虽有待侍从之名;
案上紫笔一双,已非草诏书之式。
度越三十年之旧典,拓开二千石之良规,苐恐孱庸,所难称塞。
兹盖伏遇某官陶钧善类,长育英才。
以某十载登朝,粗有小廉隅之行;
以某三年入直,屡当大典册之筵。
宁薄元之之罪而与黄冈,轻大年之责而畀临汝
视诸宠数,铭在肺肝。
某誓当庄以临民,勤以莅政。
自尽诸侯所述之职,庶分天子共理之忧。
至于事鞭朴以立威,饬厨传以干誉,固官常之弗赦,亦儒者之弗为。
宫祠谢丞相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四五、《鹤林集》卷二五
屏居近甸,密依槐省之阴;
除吏公朝,新拜行宫之命。
特加于拂拭,想倍费于陶镕。
伏念某学不通今,才非博古。
孤行一意,莫能适道之中;
强附诸贤,宁免近名之累?
彼谮人者一以为韩子言傲相国,而罪我者一以为萧生意轻大臣。
致令坎𡒄之踪,长锢圣明之世。
今去国已九载,而投閒又六年。
闭户息交,犹致求全之毁;
黜居思咎,尚贻无妄之灾。
乌尝虞后羿之弓,龟莫避豫且之网。
属熙朝之更化,辟正路以延贤,包荒不遗,宥过无大。
若匪借紫阁黄枢之重,安得为珍台閟馆之游?
兹盖伏遇某官博大而高明,端夷而雅靖。
谋王体,断国论,盖尝先天下以为忧;
布公道,开诚心,每欲得英材以为乐。
尤笃杏园之好,不遗栎社之材。
王文正之护词臣,每虑言者中伤之害;
赵韩王之进除目,不辞榻前补缀之难。
敢以二贤,期于一相。
若未殒于沟壑,仍冀收之
谢丞相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四五、《鹤林集》卷二五
北斗之口专城,愧无善状;
南箕之舌腾谤,几蹈危机。
朝度之从宽,丐祠官而得请。
伏念某学常泥古,智不通方。
诵佔毕之謏闻,欲扶于世否;
持雕虫之末技,思救于民饥。
志虽广而才实疏,心益勤而力不逮。
暨领海邦之牧,又逢岁事之荒。
蠲夏税六万七千馀缗,每虑邦财之不继;
放秋苗二万八千馀硕,旋忧兵食之弗充。
所以裒赈贫赒厄为一书,创裕民饷军为两库。
只欲相期于安靖,未尝过用其聪明。
岂知横旷野之苍鹰,久已窥上林之飞雁!
既张射忌,又下石焉。
蔡君谟不言政事而喜论文章,岂可谓偏长于文墨?
阳子少说文章而多谈吏事,又何尝不足于吏才?
盖至难欺者匹夫匹妇之辞,而不可掩者时雨时旸之实。
證庶民而有考,对上帝以无惭。
与其好辩以增尤,莫若奉身而早退。
纵停云之蔼蔼,自揭日之昭昭。
敝车羸马,挈家人以行,见者谅其廉谨,斗酒只鸡,酬季弟而别,闻之靡不叹伤。
理终无不定之天,恩自有所归之地。
兹盖伏遇某官才膺帝赉,谱出家传。
手记皆旧典章,岂待善神之护法;
心平无私好恶,何须怪鬼之作诗?
当其未视印以押班,盖已先荐贤而助国。
至今孤远,亦被曲成
某敢不戴金铉之宠光,奉玉隆之真秩?
雪摧霜败,已半枯春畹之
日澹烟轻,更添种沙堤之
既输谢悃,又进祝辞。
谢德方(二)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四七、《鹤林集》卷二七
某前岁定叟归,尝羾情作状。
寻蒙瑶墨下坠,殆如垂露在手,手之不释。
大化更新,诸贤汇进,德方以前官召,殊惬公言。
但某尝读《易》,窃疑《泰》之初九曰:「拔茅茹,以其汇。
征,吉」。
《否》之初六亦曰:「拔茅茹,以其汇,贞吉。
亨」。
《泰》、《否》之时各异,君子小人之进不同,而皆曰「吉」,何也?
及以象考之,则知《泰》之君子,其志在外,凡建事立业,泽物活民,皆外也。
若《否》之小人,其志在君,则止于得君而已。
故一「征」字为君子喜,一「贞」字为小人戒。
德方才到阙,必立登要津。
栾城「正邪不可参用」之对,刘元城「冰炭势不两立」之说,或者以为当作龙象筵第一谛也。
某道方志拙,端平间,开口论事,至为权奸所扼,一摈六年,三遭论罢,凛凛常有不测之忧。
今翳然林水间,更不复言仕矣。
偶得外甥书,却闻朝旆已及修门,殊以为喜。
辄抒一笺,就令致为庆。
馀祈精疏天和,坚保初节,以副友人延瞩。
谢德方(一)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四七、《鹤林集》卷二七
某音题不嗣久矣。
庚寅之秋,曾对说《夜气》一章,占答来教。
江浙望岷峨,相去万馀里,恨不能时以书往复,莹所疑以融会于一,但有怀贤之思耳。
德方神疏而识练,才老而意新,如未望月,如方至川,何可涯涘!
蜀梱贡珍,群英汇进,芳名在周八士之列,甚休甚盛。
好风西归,鹄头之书,当夜下甘泉矣。
某登朝六载,一无补报,滥丞秘府,复贰封曹。
人谓丞为天下之清官,爵乃朝廷之公器,而子兼司之,亦可谓遇矣!
然区区所性所乐,盖不在是。
臣之事君有多少不尽分处,苟尽其分,则虽卑官冗散,亦可以行志。
苟惟不得其职,则虽一岁九迁,天官清华,可以立致,但见其皆外物也。
德方以为何如?
因递函抒贺忱,馀祈为清庙之器珍宝。
被召谢丞相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九二、《铁庵集》卷四五
某仰惟某官有司马公之心,有韩魏公之量,勋劳布在当世,忠勤如出一日。
公皇极用人之道而平持其衡,运帷幄折冲之谋而坐致其归,契天人交感之机而阴寿其脉。
朝野交颂其已效,而又相与瞩望于无穷。
某不佞,敢赓庆历之篇。
某久游江国,席庇云霄。
调元端月,降岳休辰,盖四海所共庆,饬一笺而唯谨。
上有阶符之光,下临翼轸之分,举头辄见盛德,炯焉寸衷,有如此日。
某单寒谫薄,素安平进,半生州县,自分尘劳,为郎过望,敢叹白首!
屏迹闲居,荣进灰冷,大造垂怜,极力扶挈。
将漕三年,摄符至再,职所当尽,何功足言,人情物论,久则生厌。
虽时上公积,而身谋则不敢,欲叠申祠请,又新制所不许,踧踖不皇,无以为谋。
误恩收召,端出望外。
以儒立国,祖宗成范,布列在廷,虽微必谨。
窃计天宠之朌,正是春亨之日,造膝前陈,上可对越,某何足当此!
兹盖某官先生轸怜寒远、吹嘘枯朽之赐。
某铭戴恩纪,退自惟念,控地卑飞,钧天梦断,重整朝衣,入而清光,晋趍黄阁,足旌吾君吾相之遇。
但去国年深,仪状朴野,材俊满前,拙陋奚用!
伛偻循墙,进退维谷,某既百拜申谢,且俯伏俟命焉。
某揆分有严,不敢僭申潭府偓佺之眷、庆源福禄之问。
某伏恐江右合有约束条目,某未行间,敢不谒力奉承?
谢察院方叔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九三、壶山四六
拔自班,骞于院。
方登台之衮衮,局面屡新;
俨执简之堂堂,阵脚随定。
传闻四远,欢喜一辞。
窃惟俊杰均愿于逢时,忠良莫难乎得路。
徂徕著直声于庆历,不到言官;
西塘负奇节于熙宁,竟沦选调。
素负烈丈夫敢言之气,适逢明天子求治之辰,耸观破头,真足落胆。
恭惟某官康时胜彦,振古英豪。
广步阔趋,不识金张之蹊隧;
孤芳独洁,安知牛李之门墙。
窃窥器度之英英,已想风裁之凛凛。
属时乌府,荐易豸冠。
圣上叹曰安得直臣,海内期以必为御史
亲除一出,舆论交孚。
维天下横流之忧,罔知攸济;
而古人不朽之事,尽有可思。
愿铁竖于脊梁,伟玉立而山色。
道将行也,好垂汗竹之芬芳;
时来为之,即听黄麻之宣布。
某耸观除目,殊激懦衷。
皇皇者华,深愧强颜于驾牡;
行行且止,固当歛衽而避骢。
后忻君子之登,敢为当世而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