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伯氏丧归有日遣立方祭奠1121年 宋 · 葛胜仲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平顶山市临汝镇
灵轜东下启铭旌,羁宦茕茕逗楚城
遣奠聊凭贻厥力,衔哀遥致友于情。
虎闱典教曾同遇,雁塔书名亦并荣。
齿脱发稀吾老矣,可堪回首望前楹。
次韵中散兄庆立方赐第 宋 · 葛胜仲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儿曹春榜预言扬,窃吹知难服士乡。
黄绢未能摛好语,青毡偶幸继前芳。
穿杨喜共东床客,攀桂同标北寺房(自注:鹿苑寺,以其肄业堂榜曰双桂。)
圣世选材如华岳,积尘曾不弃毫芒。
立方和韵复和一首 宋 · 葛胜仲
 押词韵第十部
属疾大废食,始进一麦麻。
客至阙均礼,呼儿办瓜茶。
冷落乏胜事,病苦将日加。
儿曹解人意,为泼闽岭芽。
山深生意足,香味冠百嘉。
依稀仙掌露,彷佛石桥花。
过盏谢新法,失杯戒憎蛇。
甘我舌三寸,浇我书五车
馀沥均学子,少长各有差。
何须待鞠卺,此段固已佳。
人生草头露,迅晷堪惊嗟。
适意贫亦乐,钟鼎来何赊。
今朝复何幸,濯暑分流霞。
苏息问苍生,欲泛牵牛槎。
初得庵基于青山用立方韵请道祖同赋 宋 · 葛胜仲
身閒那赠绕朝,来作菁山数旬客。
结庵痛谢九流宾,轻重嫌人分履屐。
才通箭道菖蒲潭,幼舆政合居山岩。
斗健更须升绝顶,接天巨浸浮东南。
从来不办王济,石磴骑危甘脚历。
欲将土木化荆榛,坐叹清风来入室。
练裙葛帔居山村,共怪膏粱相国孙。
祝鸡为邻言不食,自此相从煮白石
立方韵二首 其一 宋 · 葛胜仲
山村艰食宇昼合,斋钵相呼坐僧榻。
今朝瘦羊忽入馔,云是馂馀彻膢腊。
年大才疏合退休,尚玷恩华只自羞。
赏延亹亹来踵武,命服童孙尚羁午。
立方韵二首 其二 宋 · 葛胜仲
仕宦由来须遇合,未遇杜门宁穴榻。
尊无泛蚁浪经春,突有悬貆偶乘腊。
郡印还官得小休,桑枢席门何足羞。
幽居不羡裴掌武绿野堂前桥号午。
立方辟小阁附火兴之侄作诗劝会客次韵 宋 · 葛胜仲
吾儿玄学师老怀,严持月六八关斋。
新来五辛不入口,坐使妻叹生不谐。
自言丈室净名量,惟期禅侣来存访。
栗里岂独尊常空,亦乏秦声乱舂相。
朝来天雨瑶花霏,句如连璧来交辉。
鹿柈茶果亦易具,不尔恐致膏肓讥。
幻界政应频燕喜,酒尽为谋当更起。
趋庭为尔复缓颊,一杯既空难但已(以上《丹阳集》卷一八)
沈调葛立方绍兴二十九年六月 宋 · 朱倬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三五、《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二
奸赃巨蠹,前知临安县,赃污狼籍。
帅臣毛友枷项禁勘,狱情已具,而遇大霈。
弟该执政,擢自冗散,躐帅七闽,张大海寇,以为功,诬罔君父,滥进官职。
福州寺院,自张守恶关节之弊,革以实封,则贿赂公行。
福建货盐之弊,已为重困百姓,诏旨矜恤,深照民瘼,悉不顾,自卖安抚私盐,督责严酷,杖背相望。
乞行贬窜,为赃吏之戒。
立方污贱躁进,先因赂该之婿,自曹郎而旋至侍从
今又赂该之子,自起废而遽萍乡
秦桧时,曾乞以不合者立为党碑。
虽不自从,人皆愤怒。
望赐罢黜。
葛立方吏部侍郎 南宋 · 周麟之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一二、《海陵集》卷一六
天官之有大小宰,首冠六卿
吏部之有文武铨,同分两选。
思得清通之彦,助予综覈之公。
具官某学世其家,器优于用。
早储乔松之令望,尝历握兰之显曹。
昨去周行,久纡隽望。
迨辟至公之路,尽收遗野之贤。
召以名郎,登于宰士
纠违省闼,实多详整之称;
结好邻邦,不负光华之遣。
肆图嘉绩,亟置从班。
尔能使法行而无阻格之私,吏畏而绝奸欺之弊。
斯乃称职,往其懋功
可。
葛立方考功员外郎孙仲鳌司勋员外郎 南宋 · 周麟之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一二、《海陵集》卷一六
稽岁阅之浅深,覈芳阀之虚实,铨曹所以弊吏治明赏典。
兹者为尤严,非练达之才不轻畀也。
以尔立方智识明敏,业世其家;
以尔仲鳌器局宏深,誉闻于时。
顷者召试列于兰台,积有刊正校雠之勤。
况兹兼摄既久,绰著能名,申命即真,佥言惟允。
宜图报塞,嗣有褒嘉。
可。
葛立方奉使回转一官制 南宋 · 周麟之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一四、《海陵集》卷一八
朕兴五利以冀戢兵之福,稽六德以观出使之能。
虽聘事之有常,岂褒恩之可后。
尔以通才周当世之务,以广业济前人之休。
自历清涂,寖飏令闻。
弥纶省闼,每能纠庶事以参稽;
明习宪章,可以使四方而专对。
授彼如丝之辔,焕乎于隰之华。
展币旋归,既驰驱之靡惮;
释骖加劳,宜礼乐之未忘。
爰贲陟科,用遵彝矩。
往祗予涣,益懋厥劳。
可。
葛立方磨勘左朝散大夫 南宋 · 周麟之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一五、《海陵集》卷一九
侍从之臣,持橐簪笔在朕左右,本不以岁月为资,尚何徇考功课吏之法哉!
然九官亮工,舜有陟典;
四善分最,唐优选司。
邦彝至公,朕不敢废。
具官某学蕴渊茂,自其家传。
雕龙之文,益振于后。
而游刃所至,皆能以辨治见称。
入掾宰司,出将使事,进联天官之贰,底绩多矣。
朕方使之铨综人物,则较年序进,当以汝先。
夫为官择人,既因能而授之职,积日曰阅,又会课而升厥阶。
兼工者以待天下之才,朕固将为士大夫之劝。
服我褒命,益勤以祗。
葛立方文集后 南宋 · 葛郯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七○、《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
太上更化,伯父被召复为郎,数日,沈公该始除参知政事
而言者乃谓赂该之子得之,后议该者往往以为口实,而伯父亦卒以此一跌不振。
伯父既捐馆,诸孤上书叫阍,下其事于吏、刑部
而吏、刑部考冤状甚白,谓伯父除郎乃绍兴二十五年十二月十八日,而沈该参知政事乃当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也。
葛丞相 南宋 · 曾丰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七四、《缘督集》卷一三
仆闻之:万斯通之谓道,一适其可之谓时,亿兆众所赖、千百世所法之谓事业。
道有经有权,时有常有变。
故遭时之常者事业成于经,遭时之变者事业成于权。
古之大臣,始终遭时之常者,八元八凯是也;
始终遭时之变者,伊尹是也;
始遭其常,中遭其变,终又举变而归常者,周公是也。
时之常变虽异,而元、凯、各以其道通之,应常中经,应变中权,故事业之归不害其为同。
下至于汉,始争雌雄,姑置勿论。
萧何高帝,时则有黥、彭之变,故一以信谨应。
陈平惠帝,时则有吕禄之变,故一以智谋应。
魏相相宣帝,时则有云、山之变,故一以严毅应。
之后,曹参专之,镇以清静;
之后,周勃专之,镇以重厚;
之后,丙吉专之,镇以宽大。
后之三公,岂固与前者异哉,时有常变,道有经权然也。
有功于高帝固矣,而法家心密,往往招疑。
有功于文帝固矣,而术家心深,往往招忌。
有功于宣帝固矣,而儒家心径,往往招怨。
使不各以经道通之,则疑忌怨之积,岂不又与激相等哉?
所不满人意者,之道,非吾儒之道。
故其所应,未尽中经,其所成,可谓近功,未可为远业。
厥今何如时哉?
论多故耶,边烽不闻;
谓小康耶,物论有骇;
要其至当,则变伏于常,常函其变之时也。
补衮之责,正在中书
设今留公先事而去,则阁下为何、为、为可也;
不然,后事而去,则阁下为、为、为可也;
又不然,姑留焉,阁下容有可诿,曰:「吾副尔」。
今也留不曰留,去不曰去,一以权应,则常形犹在,一以经应,则变證已潜,难乎其为阁下计也。
盖尝思留公信谨似,严毅似,所少者平之智谋也。
故应常中经,应变未中权。
何则?
君子求退,小人求进,此其时也。
留公进君子,退小人,其志太锐,其迹太露,断蛇不殊,困兽犹斗,故一时之间,君子以进,小人以退,曾未几何,退者复谋进,进者复求退,势之所激,无怪其然。
大抵君子小人之势相容则安,形则激。
为今计,君子求退是矣,阁下不可遂其求,遂则孤,孤则摇。
小人求进是矣,阁下不可沮其求,沮则迫,迫则合。
要当杂以经权之道通之,一泯其迹,两安其心。
君子不摇,譬则虎犹恋山,藜藿之采未至于无禁;
小人不合,譬则云已散空,日月之蔽未至于已甚。
阳为无他,阴实有待。
或者机会至焉,吾之事功成矣。
狄梁公用此道也。
阁下胸中别有成算,非人所知也,仆其退听。
否则,道有适今,智无厌故。
不备。
葛常之立方犀表帖赞 南宋 · 岳珂
文康之学导其源,文定之学浚其流。
三世之帖俱传于予家,其亦足以见植槐之志,而占良冶之裘也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