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题目
寄卧云先生 北宋 · 黄裳
卧云先生由内观,谓使妻子忘我难。
顾予且不自有父,安得有汝为悲欢(自注:君方致道之时,忍情割爱,以绝累为急。其子访而得之。君曰:吾且不自有父,安得有子哉?忽逃而去其子,复失所在。)。
武林溪上乃所寄,今且几岁无往还。
源头流水去复去,落花缤纷春屡残。
秦人汉世不须问,寂然自在桃花湾。
嵩岳游人忽相逐,群碧插空三十六。
渔人不见空怀想,路迷山口今谁访。
几时行,几时归。
本无行止吾何疑,岂将眼力随尘机。
行亦可,归亦可。
长沮桀溺非通道,此生未必山中老。
卧云先生西游序 北宋 · 黄裳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四八、《演山集》卷一九
昔闻江东之士有得方外趣者,弃绝其妻子,游荆湖间,寓居武陵溪上,为卧云庵,吟诗以自适,读庄、老、释氏之遗书,意解而忘象,步趋绝尘,若将不可以几及者。后求其人,则曰先生姓某名某。予闻其风,想见其为人,十年于此矣。今予为太学官,先生由桃源得道友适然而西,将为嵩华之游。予谓有无能为而逃于隐者,有不可为而权于隐者,有玩山水之胜而溺于隐者,有以高尚邀世而伪于隐者,先生之游皆非是也。无能为,非其才;不可以为,非其时;邀世玩物,非其志。以谓智效一官,特为声色势利所役,为物者细,不能为我者大,先生下视此属,以为不足为而不为者也。以为道与物相为得丧,惟道之从则丧物,惟物之从则丧道。方其致道,不能以吾嗜欲情爱置之义刃之上,割绝而弃之,是人望道而愈远者也。孔子、佛、老之圣,岂一世之积哉?盖尝无自而可矣。今而后乃能无入而不自适焉。及其成德,不为缘累所制,则市廛乡闾之隐,与桃源、嵩、华无以异也。然则先生之行,非浩歌远引,穷日之力而去者。异时江湖之上,当复邂逅,解颜一笑,不然期于无何有之乡,同归而尽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