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延陵怀古三首 其一 延陵季子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八六
假守延陵盖州季子之虚也。迨暇,登城游目,四顾慨然,想见季子之风烈。既而问诸故老,古今之士,或邑于斯,或寓于斯者,得三人焉,作《延陵怀古》辞。
荆之溪兮澹以幽,惠之山兮云侔。
思君子兮不见,莽草树兮脩脩。
面句吴兮东而坐,背朱方兮北卧。
齐楚岂不强而大兮吾王以妥。
贤于国其无裨兮,不曰季子存而吴贺。
彼懵者之躗言兮,谓兆亡于让王。
弗丕承于考心兮,用永五湖之与三江。
祀太伯其忽诸兮,顾袭誉于子臧
曾不知民无让而不立兮,自古皆有亡。
诹屺岵与锄箕兮,畴莫知其重轻。
若千乘暨箪豆兮,絜丰约而则明。
迨躬逢而利怵兮,亦几何而靡争。
谓吾札之不懿兮,札亦恬受而茹声。
思复思兮君子,乾坤毁而日月息兮,则君子之亦死。
延陵怀古三首 其二 兰陵令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八六
密云兮终风,健顺闭兮罔寸蹊之通。
喟葵丘践土而迹熄兮,矧冀方岐山之与逢。
单棠溪以铸兵兮,靡遗蒲于董泽。
燕簴无趾而造齐庙兮,楚氓而秦其魄。
斗六王于一说兮,微仪衍之舌而不国。
嗟若先生兮,鸡知时之不如。
储唐虞之故冕兮,鬻洙泗之敝裾。
乘方轮与折轴兮,欲先鞭而疾驱。
岂不家捐而人弃兮,载之万世之亨衢。
繄素王兮中都,若兰陵兮圣之徒。
征九伯而佩六印兮,晞二邑宰而不得俱。
傥不欲以天球玉磬而贸康瓠兮,嗟尔后死者其舍诸。
延陵怀古三首 其三 东坡先生 南宋 · 杨万里
 押词韵第二部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八六
吹赤壁之月笛兮,瞻黄州雪堂
弹湘妃之玉瑟兮,织天孙之锦裳。
招先生其来归兮,何必怀眉山之故乡。
历九州而犹隘兮,诞寘之祝融之汪。
酌乳泉以当醴兮,餐荔子以为粮。
葺榕叶以作屋兮,托桄榔之荫以为堂。
驱海涛以入砚滴兮,挽南斗文星于笔铓。
昌黎兮欧阳,视先生兮雁行。
韫不泄兮忠愤,炯不掩兮文章。
镜湖兮九关,营菟裘兮是邦。
予之来兮云暮,与先生兮相望。
视履迹兮焉在,问故宫兮就荒。
俯仰兮永怀,渺山川兮苍苍。
延陵怀古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八六
假守延陵盖州季子之虚也。
迨暇登城,游目四顾,慨然想见季子之风烈。
既而问诸故老,古今之士或邑于斯、或寓于斯者,得三人焉,作《延陵怀古辞》。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1205年 南宋 · 辛弃疾
 押词韵第四部 创作地点:江苏省镇江市北固亭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中原行怀古 南宋 · 汪莘
汉家中原一百州,故老南望空悠悠。
问君北贼何足道,坐守画地如穷愁。
不共戴天是此仇,生不杀贼死不休。
诸公但能(原缺,据名贤集补)安身计,更无一点英雄气。
遂令多士皆沉醉,绝口不复言时事。
恭惟主上天勇智,皦日平生复仇志。
秋色平场千万骑,望里亭亭黄屋至。
六军拜手呼万岁,报恩便欲无生意。
西风萧瑟天无云,引领蟠冢愁黄曛。
白衣不得见天子,道人何得愁朱门,可怜泾渭胸中分。
愿起沔阳死诸葛,作我大宋飞将军
程枢密 其一 南宋 · 程珌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厚德推吾党,脩名霭(四库本作蔼)列绅。
明经魁别幕,仗节聘殊邻。
南峤思良牧,西枢失重臣。
龙原高冢在,千古卧麒麟
程枢密 其二 南宋 · 程珌
五言律诗 押佳韵
忠壮源尤远,新安盛莫偕。
千年瑶斗柄,一夜玉楼阶。
学业光文简,仪刑谢艮斋
晓钟传恨处,清泪落天涯。
程枢密 南宋 · 程珌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九六、《洺水集》卷一六、《新安文献志》卷四六
呜呼!
祝融之派,有墨岭之峰兮,郁千仞之孤苍。
峙一气之清淑于两仪既分之后兮,钟异人于山之阳。
馀数千载以来兮,盖法从之相望。
独玉枢之一星兮,甫再见于黟、宁之二邦。
唯公早岁兮,颉颃于词场,于蕃于宣兮,嘉绩多于阜康。
归侍玉皇香案兮,簪笔而持囊。
乃一朝贰本兵兮,盖将登庸乎赞襄。
海宁天荒之既耕兮,乃弗竟乎千载之明良。
呜呼!
畴昔之夜,瞻乎紫垣之旁。
云曶合兮飞扬,掩瑶魁兮失光。
太史占之,曰是何祥。
呜呼!
允怀平时,谱牒梓桑,言论所及,家国皇皇。
里社数条,谋之孔臧
曰立忠壮之庙,徙闵口之屯兮,言而未偿。
惟望牛之奇伟兮,盖参订之甚详。
曾浃侍之踰旬,乃变起于杳茫。
羞蒲供之萧萧,诵真谛之琅琅。
魄之降兮佘山之冈,魂之升兮白莲之方。
浙江之波,上严君之濑,以达于练溪之浦兮,此心盖随之而南翔。
然耿耿兮终莫降,徒清泪兮涨涛江。
敷文阁学士通奉大夫程珌该庆典转正议大夫 南宋 · 洪咨夔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八七、《平斋集》卷一七
敕:奉寿卮于长乐,方深追慕之悲;
通禁籍于甘泉,尚共荣怀之庆。
有嘉宿德,何爱崇阶!
具官某学邃而识融,履纯而养厚。
济时谹议,五英六茎之和;
华国高文,四琏八簋之古。
自玉堂之引去,每宣室之兴思。
胡扼虎关,尚闲驹谷。
复非遽复,已萌于硕果之馀;
睽不终睽,必合于遇雨之后。
首进班于穹阁,仍赋廪于珍台。
在尔初无慕爵之心,惟朕盖有懋官之典。
肆加蕃锡,庸侈殊私。
施戟方新,宁郁起家之望?
佩囊惟旧,毋忘存阙之忠。
可。
正议大夫程珌磨勘正奉大夫 南宋 · 洪咨夔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八九、《平斋集》卷一八
敕:等六曹而上课,严三岁之迁;
四品而升秩,重八年之转。
虽循彝典,实著恩章。
具官某粹学渊深,英规山立。
谋猷献纳,备殚日月之忠;
典册铺张,叶应风云之会。
繇殊庭之引兴,每魏阙之存心。
积阅既深,陟明可后?
飞鸿自适,初何计于穹阶?
鸣鹤相求,肯尚遗于宿德?
可。
程珌所拟先大父赐谥忠穆制词 南宋 · 岳珂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五九、《鄂国金佗续编》卷一六
右劄词,翰林学士程公珌所拟撰也。
王初宝庆乙酉诏书,寔先赐谥忠穆
程公刑部尚书与今吏部侍郎王公塈对掌纶掖,始聆昕庭之旨,跃然喜曰:「此圣上初政大庆赏,足以慰天下公议矣」!
退即拟制,以俟录黄之下。
继而宸衷未惬,犹曰:「穆不如武,当以诸葛亮郭子仪二谥之美者,以旌异之」。
于是复改忠武
画旨至中书,适王公当视草,遂朌今制。
继而程公以书来曰:「某甚愿附名英烈,而词头适不相值。
念具藁已成,虽不得敬宣德意,而快睹之初心,不可不著见。
已寘所集外制中,而表其事于其下,闻将嗣《金佗》之编,幸并传以示来世」。
因录以寄。
呜呼!
代言凤池,忠邪之所取正,即更定之次第,以知上眷之宠,因所录之颠末,以见人心之公,天下从可知也。
先王于是不亡矣!
既刻是编,不敢负程公所以加垕九京之意。
辄叙梗概,以为附录云。
谨识。
程珌等诏宝庆二年二月初一日 南宋 · 宋理宗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六六、《咸淳临安志》卷一二、《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卷三一、王圻《续文献通考》卷四三
国家三岁取土,试于南宫,盖公卿大夫由此其选,事至重也。
朕属在哀疚,未遑亲策,爰咨近列,往司衡鉴。
卿等宜协心尽虑,精加考择。
夫文辞浮靡者,必非伟厚之器;
议论诡激者,必无正平之用。
去取之际,其务审此。
至若场屋私弊,售伪乱真,成法具存,所当申饬,毋使侥倖者滥进,而忠朴者见遗,庶几今日设科求贤之意,获收异时分职为民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