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次韵和表臣惠符离去岁重酝酒时与杜挺之李宣叔王平甫饮于阻水仍有酱之遗1056年 北宋 · 梅尧臣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创作地点:安徽省宿州市泗县
赠以榴花酒,沉清贵隔年。
不忧航滞碛,为汎盏如船。
加品盈盘内,无花到眼前。
还招李杜醉,野酿莫称贤。
徐城杜挺之王平甫1056年 北宋 · 梅尧臣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创作地点:安徽省宿州市泗县
十里五里一值浅,千愁万愁过徐城
王君论与河流阻,杜老谈思月色清。
岸若屹墙空自面,树如张盖欲谁倾。
二人党(四库本作傥)及亲朝夕,更晚更迟何计程。
依韵和王平甫见寄 北宋 · 梅尧臣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兄为太守两轮朱,仲泛吴人燕尾舻。
且看洞庭多橘柚,莫怀江国有枌榆。
少游山水殊非俗,老爱诗书又似愚。
百事输君休问我,风沙不比在云湖
阻风寄刁安国1051年 北宋 · 梅尧臣
五言绝句 押药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江风裂瓦鸣,浦口惊波(据残宋本,万历本、宋荦本作浪)作。
君驾何不来,客心空寂寞。
醉中和王平甫(用其韵)1056年 北宋 · 梅尧臣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创作地点:安徽省宿州市泗县
王瓜未赤方牵蔓,李子才青已近樽。
我最年高杂年少,风流还有杜陵孙。
依韵和王平甫见寄 北宋 · 梅尧臣
 押寒韵
尊王兴霸国,古莫重齐桓。
仲尼书大法,亦莫重更端
文章革浮浇,近世无如韩。
健笔走霹雳,龙蛇奋潜蟠。
飏风何端倪,鼓荡巨浸澜。
明珠及百怪,容畜知旷宽。
其后渐衰微,馀袭犹未弹(夏校:疑殚讹)
我朝三四公,合力兴愤叹。
幸时构明堂,愿为栌与栾。
期琢宗庙器,愿备次玉玕。
谢公唱西都,予预欧尹观。
乃复元和盛,一变将为难。
行将三十载,衣被剧纤(据残宋本,万历本、宋荦本作织)纨。
后生喜成功,往往舞朱干。
君家兄弟贤,挺拔尤坚完。
譬彼登泰山,孰辨云径槃。
忽在高高巅,两腋犹插(据残宋本,正统本、万历本、康熙本作抑)翰。
我久知子名,曾未接子驩。
前者和君诗,薄言惭儿(夏校:疑为鼠之误)肝。
淮南喜子来,袖刺字未漫。
明日闻渡江,留书特相安。
今又获嘉辞,至味非咸酸。
阻浅挺之平甫来饮1056年 北宋 · 梅尧臣
 押词韵第七部 创作地点:安徽省宿州市泗县
泛淮忌水大,我行浩以漫。
溯汴忌水浅,我行几以乾。
偶与困滞并,将独为此难。
穷堤有来客,芬芳可与言。
共休绿榆阴,置酒聊慰安。
主人虽仓卒,犹得具甘酸。
酸渍楚梅青,甘摘樱丹。
引觞吞日光,耳热不复叹。
俛仰已陈迹,未可忘兹欢。
谁思费生术,幻惑宁盘桓。
依韵和表臣闻与挺之宣叔平甫1056年 北宋 · 梅尧臣
 押支韵 创作地点:安徽省宿州市泗县
舟浅不能进,反羡车马驰。
同行各在野,有酒相与期。
堤上闻禽处桑间落日时。
使君赠,更饮更追随(自注:表臣是日送蒸羊、笋束。)
释闷(呈挺之平甫1056年 北宋 · 梅尧臣
 押药韵 创作地点:安徽省宿州市泗县
燕丹未归马未角卞子抱玉无两脚。
孤城食尽兵未却,度笮中怀挂一索。
我辈于此酒宜酌,百岁千秋奈何乐。
吴冲卿学士王平甫淮甸会予予久未至冲卿平甫作诗见寄答之1056年 北宋 · 梅尧臣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老马力尽道路长,岂若壮骥思腾骧。
项穷临流叹不逝,燕骨埋没庸可伤。
我今六十趋南北,饥肠不足面黧黑。
少年心志一点无,千里区区安所得。
往居闾闬(据残宋本,万历本、宋荦本作门)乏经过,闭门读书多废食。
便从冠带向仕途,强颜希禄非贪职。
昨逢王倩昧平生,一见如旧心相倾。
谈经树下任日炙,酒狂便欲骑长鲸。
谁意同行有迟疾,先入大梁凡几日。
大梁故人怜钝衰,迭为寄唱辞严密。
卒章言买羊与酒,虽齿动摇能饫溢。
亦知红颊教新成,更愿旧朋邀六七。
王平甫拟离骚1057年 北宋 · 梅尧臣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识君兮不早,君尚少兮我老。
兮多薰,搴杂佩兮芳芬。
倏往兮随,心俯仰兮徘徊。
与识吴兮吴乐,尝适楚兮楚悦,君何为兮我阔。
麒麟絷兮不驰,凤皇蔽兮挑达。
均莫悲兮别离,怅公子兮何之。
大江兮无波,奉赤鲤兮藉
芼莼荇兮陈羹,亲意得兮忘荣。
世反是兮从贵,聊送君兮伤情。
王平甫惠画水卧屏1058年 北宋 · 梅尧臣
 押萧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临流别君时,羡君观吴潮。
君行识我意,遣画一幅绡。
画作绕床屏,滔滔随惊飙。
前浪雪花捲,后浪白马跳。
宛然千万重,不似笔墨描。
窊亚乱我目,坐卧疑动摇。
夜灯照河汉,如有织女招。
朝日下天窗,东海秦桥
秦桥不可度,织女不可邀。
但慕乘桴公,空能诵唐尧。
尝闻挟柘弹,意必在食鸮。
终当五湖上,归去学渔樵。
王平甫下第安国 嘉祐四年1059年春 北宋 · 欧阳修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归袂摇摇心浩然,晓船鸣鼓转风滩。
朝廷失士有司耻,贫贱不忧君子难。
执手聊须为醉(一作酒)别,还家何以慰亲欢。
自惭知子不(一作未)能荐,白首胡为侍从官。
王先辈安国赐及第熙宁元年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欧阳文忠公集》卷九六
某启:伏审先辈显承严召,明试雄文。
立若堵墙,骇笔端之洒落;
程之衡石,留帝览以称嗟。
遂膺赐第之荣,式副求贤之意。
讲明仁义之奥,久以充中;
发挥德业之光,实从兹始。
凡居交旧,孰不欣愉?
雅眷不忘,惠音斯及,其为铭佩,难罄敷宣。
王平甫教授赏花处惠茶韵 北宋 · 邵雍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太学先生善识花,得花精处却因
万红香里烹馀后,分送天津第一家。
王安国奏状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五○、《华阳集》卷七、《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三四
右,臣窃观汉之取士非一路,每诏郡国举茂材、孝廉与夫文学之高第,又令丞相御史采质朴敦厚、谦逊有行者而举之。
间有灾异,又博采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人。
汉所以同风三代者无异术,特以得人为盛尔。
伏见应茂材异等科王安国翰林学士安石之弟,行义纯茂,而学足以明先王之道。
其少已自高,耻与天下士出入场屋间,况肯晚同门荫子弟,以茍一时之进哉!
今年将四十,身不得厕皂衣之列,行与陛下之民老于太平无所为,士大夫咸为惜之。
夫三岁一诏贡举,而实学者未必尽得,制科所得,又不过一二人,岂若博取而广收之?
安国者,傥得间有所收,不亦为明朝得人之庆乎?
伏望特许如王回孙侔黄君俞等例,除一恩命。
且令于国子监讲解,以试其长。
或不如所举,臣当坐冒闻朝廷之罪。
和酬王平甫道中见寄1076年 北宋 · 曾巩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南昌市
安危魁柄倚谁操,敛笏千官拱赭袍。
能有本根持国论,岂须毫发间戎韬。
征求藉藉人多困,羁旅皇皇我亦劳。
栖宿与君何计得,半生飘荡似风毛。
拟试制科王平甫策问一道1054年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三七、《曾子固集》卷一二 创作地点: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
问:盖闻至治之世,教化明而风俗美,士之处者皆笃于自治,而仕者皆能称其官。
当是之时,百度修而万事理,故上下富足,百姓和乐而臻于仁寿,施及鸟兽草木,皆遂其性,至于蛮夷戎狄莫不欣欣附焉。
其所繇者何术而至于斯欤?
今士寡廉耻,而希合苟且之俗盛,至于举选甚弊而百职未修,上下之财不赡于用,元元匮急而轻于抵罪,鸟兽草木未尽遂其性,蛮夷戎狄至勤于禦备之策焉。
其不能方古者何谓欤?
夫事其末而欲及其本,与泥其迹而求合其变,皆不可也。
然则仿于古而不迂,近于今而不卑,必有其道可得而言焉。
孔子语为邦,曰「乘商之辂,服周之冕」,乐则曰《韶》舞。
今考其事尚可复于当世欤?
如不可复,则兴今之礼乐者将何说欤?
子大夫其悉陈焉。
王平甫文集序元丰元年1078年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五三、《元丰类稿》卷一二、《曾文定公集》卷六、《曾子固集》卷二一、《南丰曾先生文粹》卷三、《文献通考》经籍考卷六二、《文章辨体汇选》卷三○六、《八代文钞》第三二册、道光《东乡县志》卷二一
王平甫既没,其家集其遗文为百卷,属予序。
平甫自少已杰然以材高见于世。
为文思若决河,语出惊人,一时争传诵之。
其学问尤敏,而资之以不倦,至晚愈笃。
博览强记,于书无所不通,其明于是非得失之理为尤群。
其文闳富典重,其诗博而深矣。
自周衰,先王之遗文既丧。
汉兴文学犹为近古,及其衰,而陵夷尽矣。
至唐,久之而能言之士始几于汉,及其衰,而遂泯泯矣。
宋受命百有馀年,天下文章复侔于汉唐之盛。
盖自周衰至今千有馀岁,斯文滨于磨灭,能自拔起以追于古者,此三世而已。
各于其盛时,士之能以特见于世者,率常不过三数人。
其世之不数,其人之难得如此。
平甫之文能特见于世者也。
世皆谓平甫之诗宜为乐歌,荐之郊庙;
其文宜为典册,施诸朝廷,而不得用于世。
然推其实,千岁之日不为不多,焦心思于翰墨之间者不为不众,在富贵之位者,未尝一日而无其人,彼皆湮没而无传,或播其丑于后。
平甫乃躬难得之姿,负特见之能,自立于不朽,虽不得其志,然其文之可贵,人亦莫得而掩也。
平甫之求于内,亦奚憾乎!
古今作者,或能文不必工于诗,或长于诗不必有文。
平甫独兼得之,其于诗尤自喜,其忧喜、哀乐、感激、怨怼之情,一于诗见之,故诗尤多也。
平甫居家孝友,为人质直简易,遇人豁然推腹心,不为毫发疑碍,与人交,于恩意尤笃也。
其死之日,天下识与不识,皆闻而哀之。
其州里、世次、历官、行事,将有待于识平甫之葬者,故不著于此云。
元丰元年
王平甫熙宁十年十月二十一日1077年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七一、《元丰类稿》卷三八、《曾文定公集》卷一二、《曾子固集》卷三四、《皇朝文鉴》卷一三四、康熙《西江志》卷二○二、《古今图书集成》文学典卷一二六 创作地点:福建省福州市
呜呼平甫
决江河不足以为子之高谈雄辩吞云梦不足以为子之博闻强记。
至若操纸为文,落笔千字,徜徉恣肆,如不可穷,秘怪恍惚,亦莫之系,皆足以高视古今,杰出伦类。
而况好学不倦,垂老愈专,自信独立,在约弥厉。
而志屈于不申,材穷于不试。
人皆待子以将昌,神胡速子于长逝!
呜呼平甫
念昔相逢,我壮子稚
问托婚姻,相期道义。
每心服于超轶,亦情亲于乐易。
何堂堂而山立,忽泯泯而飙驶
皎皎而犹疑,泪汍汍而莫制。
聊寓荐于一觞,纂斯言而见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