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题目
和柴(柴字疑衍,天休为郑戬字)天休郑舍人奉祠太一见怀之作 北宋 · 宋庠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初启冬冥琯,知祠亳忌坛。
云璈赓夜曲,琼蕊供朝餐。
真御扶飙远,仙威抱斗寒。
劳君怀晤语,此夕宿坡銮(自注:是夜余亦内当直。)。
和天休舍人奉祠太一宫见寄 北宋 · 宋祁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顺祝斋琳馆,翛然隔世埃。
空歌灵鹄下,祠节宝鸡来。
瑞木千寻竦,仙图几卷开。
如无清夜唱,谁识帝车回。
郑天休舍人言中丞晏尚书西园见忆 北宋 · 宋祁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闻道青云友,曾过广武庐。
中园玩萧寂,嘉树日扶疏。
坞静蝉鸣急,花翻鸟集馀。
赋成谁见忆,唯是沈尚书。
寄会稽天休学士 北宋 · 宋祁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凫乙天遥水驿长,笠车贪贰会稽章。
风从射的迎仙舸,水是山阴作禊堂。
铃阁宴盘留薤白,书林官笔燥雌黄。
庾郎于此情非浅,应许诸人共据床。
送郑天休 北宋 · 宋祁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春筠蒸遍擿锋摧,剡奏飘然别上台。
授简客惊枚乘去,探书人继史公来。
爆桐度曲离筵惨,樵的分风使棹催。
千万禊滨传善序,永和三月有流杯。
寄郑天休 北宋 · 宋祁
七言律诗 押咸韵
翘车交辟滞东南,盘蕙多年歇赐衫。
千日醉醒孤共酌,一书开闭遂空函。
怨归定对王孙草,无恙应随散骑帆。
倾听囊帷奏嘉颂,清时宁忌绛侯谗。
戏答天休 北宋 · 宋祁
七言绝句 押麻韵
老书堆几宁堪读,酸酒盈樽不用赊。
料得君非贪九锡,短辕长柄趣还家。
和天休龙图经句署怀旧忆道卿舍人并见寄 其一 北宋 · 宋祁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帝梧春早二鸾飞,羁羽孤翻得树迟。
今日并巢阿阁畔,依然同识旧栖枝。
和天休龙图经句署怀旧忆道卿舍人并见寄 其二 北宋 · 宋祁
七言绝句 押尤韵
讽书小史非新至,比舍名郎半昔游。
君算青云多少地,三年来作北平侯。
寄天休学士 北宋 · 宋祁
五言排律 押歌韵
春暝蓬山直,知君思绪多。
玉蟾吟泻滴,朱幕卧生波。
谈麈飘无几,书刀削久讹。
鱼沈江上梦,鸡唱汝南歌。
落蒂灯煤暗,双盘露蕊和。
烟浮温室树,云澹客星河。
牟首传清𢧕,章沟叠迥鼍。
子云惟寂寞,尚自奈嘲何。
乞与郑戬下御史台照对水洛事状(庆历四年六月) 北宋 · 尹洙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二、《河南先生文集》卷二一
右,臣准中书劄子,奉圣旨,候潘师旦成资方得交割勾当。臣已具待阙去处闻奏讫。臣切见自来谏官、御史应授差遣,少有于诸处待阙者。臣到庆州未十日,因孙沔陈乞疾患,不赴泾原路,却还旧任,就移臣知晋州;其潘师旦在晋州已一年馀九个月,却令臣待阙,事体之间,深有可疑。臣之私心,实怀忧惧。伏念臣自忝泾原一路寄委,近及一年,凡于戎事,并与狄青商量处置,未尝有毫分差失,亦不敢将近鄙细务,频有陈请,烦渎圣听。其合奏公事,前后多蒙俞允。臣与狄青,虽出处本异,而忠义一心,但专为枝梧昊贼,不敢邀功生事,庶几外禦寇雠,上副寄委。只自水洛城奉圣旨罢修已来,郑戬及刘沪朋党,造作谤言,传于道路,其间多不详其本末。今且以众所传闻者两事明之。一言刘沪所带枷重四十馀斤。且狄青在德顺军枷送刘沪下所司,当捕摄之初,事颇严密,及呼问之际,众谓必行军法,岂可预造大枷,有同儿戏?若本军从来有此大枷,即都转运司合因此别作行遣。以此搆谤,不近人情。一言泾原路经略司令人把定邠州州院门,遂致刘沪疾患。此时臣虽在式假,后来体问得都无此事。且邠州系是环庆路统制,于泾原本不相辖。况刘沪是朝廷送下本州寄禁,若泾原路差人把门,岂得不画时申都转运司,及具闻奏?据此二事,只欲朝廷知泾原路经略司要致刘沪狱死,以快私愤,都无公心。观此用意,实可惊骇。又众言郑戬罢四路后别授朝旨与修水洛城,所以刘沪得免专辄之罪。臣勘会于三月九日,本司准枢密院三月二日劄子云:「据郑戬奏,水洛城并是当司一面兴修,若便中止,实恐生、熟蕃部递相仇杀,却为边患」。贴黄又言:「或且令臣戬在泾州半月日,候许迁等军马回,即起发赴任」。又水洛城已降指挥,令泾原路一面相度指挥去讫。所有许迁等又已别移任使,其兵士等亦系分擘往逐路替换年满及权驻泊人数。奉圣旨:「令郑戬一依所授宣敕指挥,疾速将许迁手下兵马,差使臣管押往指定路分讫,起发赴任」。郑戬既承准上件朝旨,明知水洛城本路得一面指挥,如委实兴修有利,只令论奏,别听朝廷指挥;岂可尚与刘沪文牒,一面督促,及称专奉朝旨,遂致刘沪托此为名,故违本路节制?勘院既不收监取勘,法寺又无较正,以此郑戬所称专奉朝旨,臣实难以晓会。臣与狄青只据本司所授到枢密院劄子内圣旨施行,岂敢曲附郑戬,上违朝命?然群谤之起,亦有所因。郑戬与麦知微交结,情契至深。昨令许迁等军马兴修水洛城,其麦知微系是本路走马承受,却作「都大」名目统管兵马,以至修城,指使工匠,皆望修了迁转。及近边细民,又得弓箭手把土。刘沪不惜财货,招致小人,所以罢修之后,谤议纷然。臣与狄青都不采听,所恃者朝廷公道,所赖者陛下圣明。是以前后所上章奏,惟论国家利害,不与戬辈争辨是非。至于京师书问,亦皆断绝,即不知戬辈谤臣更有何事,朝廷闻臣更有何过。直至今来臣未得赴任,方始自疑。兼臣昨于本司备录到水洛城始末一宗文字,欲乞令臣暂乘递马赴阙面奏事状,及乞将郑戬等所奏臣事降下,许臣分析。臣若曾上违圣旨,矫称朝命,专擅生事,诬谤陷人,如郑戬之罪百分有一,即乞伏刑都市,以励边臣。傥以事体未明,须合證辨,即乞与郑戬一处下狱照对,以明国典。况臣十年之中,三次左降,至于荣进,本不系心,非为降著差遣,方此论列;只缘臣当圣明之朝,被此诬谤,若不陈述,臣虽瞑目,自衔恨九泉。伏望陛下察臣忠愤,闵臣冤枉,特赐早降指挥。干冒宸严,臣无任战越俟命之至。谨具状奏闻,伏候敕旨。庆历四年六月日,朝奉郎、行右司谏、直集贤院、新差知晋州军州事、上骑都尉、赐绯鱼袋、借紫臣尹洙伏奏。
论罢郑戬四路都部署劄子(庆历四年二月)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九、《欧阳文忠公集》卷九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六、《国朝诸臣奏议》卷六五、《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三三、《右编》卷九、《文章辨体汇选》卷一七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伏睹敕除郑戬知永兴军,仍兼陕西都部署。自闻此命,外人议论,皆以为非,在臣思之,实亦未便。窃以兵之胜负,全由处置如何。臣见用兵以来,累次更改,或四路都置部署,或分而各领一方,乍合乍离,各有利害。惟夏竦往年所任,郑戬今日之权,失策最多,请试条列。臣闻古之善用将者,先问能将几何。今而不复问戬能将几何,直以关中数十州之广,蕃汉十万之兵,沿边二三千里之事,尽以委之,此其失者一也。或曰戬虽名都部署,而诸路自各有将,又其大事不令专制,而必禀朝廷。假如边将有大事先禀于戬,又禀于朝廷,朝廷议定下戬,戬始下于沿边,只此一端,自可败事,其失二也。今大事戬既不专,若小事又不由戬,则部署一职,止是虚名。若小事一一问戬,则四路去永兴皆数百里,其寨栅远者千馀里。使戬一一处分合宜,尚有迟缓之失;万一耳目不及,处置失宜,则为害不细,其失三也。若大小事都不由戬,而但使带其权,岂有数十州之广,数十万之兵,二三千里之边事,作一虚名,使为无权之大将?若知戬可用,则推心用之;若知不可用,则善罢之。岂可尽关中之大,设为虚名,而以不诚待人?其失四也。今都部署名统四路,而诸将事无大小不禀可行,则四路偏裨各见其将不由都帅,则上下相效,皆欲自专,其失五也。今都部署是大将,反不得节制四路,而逐路是都帅部将,却得专制一方,则委任之意大小乖殊,军法难行,名体不顺,其失六也。若知戬果不可大用,但不敢直罢其职,则是大臣顾人情,避己怨。如此作事,何以弭息人言?其失七也。料朝廷忽有此命,必因韩琦等近自西来,有此擘画。琦等身在边陲,曾为将帅,岂可如此失计?臣今欲乞两府之臣,明议四路不当置都部署利害。其郑戬既不可内居永兴而遥制四路,则乞落其虚名,只令坐镇长安,抚民临政,以为关中之重。其任所系亦大,而使四路各责其将,则事体皆顺,处置合宜。今取进止。
赠太尉郑文肃公挽词二首 其一 北宋 · 王圭
五言律诗 押萧韵
一擐黄金甲,征西战马骄。
十年边算尽,今日旅魂招。
落月孤营掩,酸风去路遥。
平生忠烈在,史笔冠清朝。
赠太尉郑文肃公挽词二首 其二 北宋 · 王圭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星坠将军府,边山万木腓。
谁言夜舟固,那复玉关归。
旌旆低寒色,箫笳惨夕霏。
所嗟恩馆泪,不到九泉挥。
宣徽使河东经略使郑文肃公挽歌 其一 北宋 · 司马光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璿玑敷帝命,金节护边兵。
尽付将军制,真为儒者荣。
扶摇方上击,濛汜忽西倾。
罢市人相吊,纷纷满百城。
宣徽使河东经略使郑文肃公挽歌 其二 北宋 · 司马光
五言律诗 押萧韵
柳翣丧容盛,江山故国遥。
清时独长往,何日重来朝。
事与秋云断,荣如晓梦消。
西风虎丘路,马鬣又嶕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