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赵普枢密使建隆三年十月辛丑 五代至宋初 · 宋太祖
 出处:全宋文卷二
王者端居九重,驭朽敢忘于大业;
躬决万务,坐筹思得于良臣。
而况故人,燕赵奇士,霸府早推于佐命,公朝允协于陟明。
具官赵普识洞化原,才优王佐
契风云之玄感,禀象纬之纯精。
首参开国之功,实负致君之略。
已升宥密,方隆乃眷之恩;
未正枢机,岂称畴庸之典?
俾膺重任,用奖元勋。
尔其佐佑冲人,缉熙庶绩,无忝股肱之寄,勉伸帷幄之谋。
往其钦哉,服我光宠。
按:《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中华书局一九八七年校补本。
赵普拜相制乾德二年正月庚寅 五代至宋初 · 宋太祖
 出处:全宋文卷三、《宋大诏令集》卷五一、《皇朝文鉴》卷三四、《宋宰辅编年录》卷一、《宋四六选》卷二
闳、散同功,归马遂隆于周道;
、张叶力,断蛇因肇于汉基。
必资佐命之臣,以辅兴王之业。
推忠协谋佐理功臣枢密使光禄大夫检校太保御史大夫上柱国天水县开国伯食邑七百户赵普,功参缔构,业茂经纶,禀象纬之淳精,契风云之良会。
洎赞枢机之务,屡陈帷幄之谋。
沃心方伫于嘉猷,调鼎宜膺于大用。
俾践台衡之位,仍兼书殿之荣。
尔其罄乃一心,熙予庶绩。
君臣相正,勿忘献纳之规;
夙夜在公,勉致隆平之化。
往服休命,无愧前修。
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功臣散官、勋、封如故。
赵普罢相授使相开宝六年八月甲辰 五代至宋初 · 宋太祖
 出处:全宋文卷七、《宋大诏令集》卷六五、《宋宰辅编年录》卷一
代天治物,厥功既成;
仗钺临戎,所委尤重。
虽弼谐而是赖,且劳逸以宜均。
眷惟孟津,介于河洛,素为奥壤,况乃近藩,爰命台绅,俾分阃寄。
尚书左仆射门下侍郎、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赵普,昔在霸府,实为元勋。
始当草昧之初,首赞经纶之业,千载起兴王之运,十年居调鼎之司,帷幄伸谋,股肱宣力。
燮和万汇,已施济物之功;
镇抚三城,适表藩垣之贵。
帅坛受任,相印兼荣。
永隆屏翰之权,更励始终之节。
可特授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使持节孟州诸军事孟州刺史、充河阳三城节度、孟怀等州观察处置、管内河堤等使,仍改赐推忠佐同德翊戴功臣
赵普 五代至宋初 · 宋太祖
 出处:全宋文卷八
朕与卿平祸乱以取天下,所创法度,子孙若能谨守,虽百世可也。
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一,光绪二十六年广雅书局刻本。
赵普 北宋 · 赵炅
七言绝句 押虞韵
忠勤王室展宏谟,政事朝堂赖秉扶。
解职暂酬卿所志,休教一念远皇都民国北坑《五云赵氏宗谱》卷一 《五云赵氏宗谱》:太平兴国八年春正月丞相赵普力辞其职,太宗见其恳切,遂允其请,罢为武胜军节度使。帝于长春殿饯行,亲作诗以送之云云。)
赵普昭文相太平兴国六年九月辛亥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宋大诏令集》卷五一、《宋宰辅编年录》卷二
协比耆德,皇王之大猷;
图任旧人,邦家之令典。
其有功宣缔构,望著岩廊,出领蕃宣,入奉朝请,舆颂所属,嘉言孔彰,宜膺作砺之求,再授秉钧之寄。
开府仪同三司太保天水郡开国公赵普,建邦元辅命世伟才,早践台衡,载更时序。
萧何画一之法,著于庙堂;
甘盘旧学之臣,屈在班列。
朕方寤寐良弼,寅亮天工,询于元龟,历选群后。
用烦旧德,弼予眇躬,外以镇抚四夷,内以平章百姓。
康济庶务,当思舟楫之言;
品题群材,俾适轮辕之用。
左右寡昧,臻于治平,毋使、房、杜专美于前代也。
可守司徒、兼侍中昭文馆大学士
赵普罢相授太尉侍中武胜军节度使太平兴国八年十月己酉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太宗皇帝实录》卷二六、《宋大诏令集》卷六五、《宋宰辅编年录》卷二
入总国政,实冠三司之崇;
出分阃寄,聿当二老之任。
所以推恩礼于辅弼,伸倚注于勋贤。
斯为大猷,岂敢虚授?
开府仪同三司、守司徒、兼侍中昭文馆大学士、梁国公赵普,挺钟间气,富禀谋明。
草昧之初,缔构之功克著;
岩廊之上,启沃之效居多。
朕畴咨老成,参用旧德,再授盐梅之寄,用师药石之言。
弥缝之绩既彰,调燮之勤斯著。
烦我耆艾,职兹枢衡;
授以蕃宣,均其劳逸。
用加掌武之秩,以增卫社之雄。
大启南阳,夹辅王室。
检校太尉、兼侍中、行邓州刺史武胜军节度使
赵普手诏雍熙三年五月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七、《太平治迹统类》卷三、《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一、《宋史》卷二五六《赵普传》
朕昨者兴师选将,止令曹彬等顿于雄、霸,裹粮坐甲,以张军声。
俟一两月间,山后平定潘美田重进等会兵以进,直抵幽州,共力驱攘,俾契丹之党远遁沙漠,然后控扼险固,恢复旧疆。
此朕之志也。
柰何将帅等不遵成算,各骋所见,领十万甲士出塞远斗,速取其郡县,更还师以援辎重,往复劳弊,为戎人所袭,此责在主将也。
况朕踵百王之末,粗致承平,盖念彼燕民陷于边夷,将救焚而拯溺,匪黩武以佳兵,卿当悉之也。
边防之事,已大为之备,将来敢肆侵挠,必当尽歼族类,卿勿为忧。
社稷元臣,忠言苦口,三复来奏,嘉愧实深。
赵普昭文相端拱元年二月庚子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七○、《太宗皇帝实录》卷四三、《宋大诏令集》卷五一、《宋宰辅编年录》卷二
尊贤养老,上古格言;
念旧录勋,前王令典。
而况再登廊庙,三秉节旄,始终不易于纯诚,出入咸膺于大用。
爰畴茂德,用降徽章。
山南东道节度襄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检校太师、兼侍中、许国公赵普,大昴储祥,维嵩挺秀。
翊天飞之景运,名冠王公;
台辅之嘉谟,功书简册。
早从黄閤,荐拥高牙。
隆中尽偃于仁风,岘首赓歌于善政。
加以心惟许国,道在安民,封章屡纳于忠言,致理率陈于正道。
佑予凉德,繄乃宗臣。
朕所以卜在会朝,委之论道。
彝伦未叙,将俟于缉熙;
庶政阙然,伫期于寅亮。
是以辍从藩辅,复践岩廊。
帝保之崇资,冠鸾台之旧列。
上公而询庶政,弥切倚毗;
昌洪业以永丕图,更资光辅。
可守太保、兼侍中、昭文馆大学士
赵普加恩制淳化元年正月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宋大诏令集》卷五九
门下:咨询旧德,尊重大臣,实有国之徽章,乃为君之巨美
朕之元老,何让古贤!
适当覃庆之辰,首举畴庸之命。
扬于著位,斯叶至公。
具官赵普,道比,才兼
创业弼谐于先帝,守文佐佑于冲人。
进则尽忠而言,退则归美于上。
三登黄阁,人推燮理之功;
连拥碧幢,吏服廉平之政。
书诸国史,格彼上玄。
称汉室之贤,房、杜济唐宗之美,校其勋德,未接声容。
间以偶失宣调,遂婴微疢,虽居假告,常渴仪刑。
深持知止之心,叠上陈情之表,言皆切直,意足嘉称。
然而上台之位虽虚,求旧之思益切。
方伸毗倚,不允敷扬。
献岁之发春,属改元而建号,荣加奉邑,兼益真封。
于戏!
书契以还,君臣之际,上以用贤为急,故亲而信之,以保其终;
下以徇节为诚,故爱而戴之,同厎于道。
况我兴隆之运,式繄镇静之才,更竭谋猷,毋烦训诫。
可。
赵普罢相除兼中书令河南尹淳化元年正月戊子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宋大诏令集》卷六五、《宋宰辅编年录》卷二
带河之誓,萧相首于群臣;
分陕之寄,周公冠于二老。
矧乃公宣缔构,绩著岩廊,恳辞金铉之崇,愿遂安车之志。
不加殊礼,曷报茂勋?
开府仪同三司、守太保、兼侍中、昭文馆大学士上柱国许国公赵普,宇量渊深,风规震肃。
翊戴先帝,实有佐命之勋;
弼谐冲人,益见匪躬之节。
而自再持将钺,三冠鼎司,鬷假宣猷,寅恭协德。
小大之务,知无不为;
夙夜之勤,寖以成疾。
聿遵赐告之典,恳陈避位之言。
喻之再三,终不可夺。
巩、洛之地,成周旧壤。
王畿之广,实切于保釐;
京邑之重,允瞻于表则。
乃兼八柄之秩,往抚千里之邦。
宠章,式资卧理。
可依前守太保、兼中书令、行河南尹、兼功德使、兼西京留守
赵普手诏淳化元年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东都事略》卷二六、《宋史》卷二五六《赵普传》
开国勋旧,惟卿一人,不同他等,无致固辞。
俟首途有日,当就第与卿为别。
赐问太师赵普淳化三年四月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宋会要辑稿》礼四七之二(第二册第一四七一页)、《东都事略》卷二六、《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卷三六、《宋史》卷二五六《赵普传》
皇帝问太师:顷以微疴,恳求引退。
朕以居守二宅之重,中书八柄之剧,虑其职务,尚烦耆耋,爰改维师之秩,用谐就第之安。
解簿领之纠纷,加药石之治疗。
公家之事,不挠于襟灵;
师臣之心,益劳于寤寐。
必应闲适,已遂康宁,行闻有瘳,与朕相见。
今遣使往彼抚问,仍赐饲羊、上樽,具如别录。
太师其爱精神,近医药,强饮食,以副朕眷注之意焉。
师魏国公尚书令真定王赵普神道碑淳化四年二月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宋朝事实》卷三、《名臣碑传琬琰集》上卷一
唐尧在位,圣贤谓之叶符;
虞舜得人,天地以之开泰。
八方理定,千载会昌,必旌柱石之材以观其壮节,盐梅之寄以济其和平。
是故应运握图,明王圣帝,受天宝命,开国承家,无不用忠确间世之臣光辅基业,股肱心膂之士共同甘辛。
万代通规,一时遭遇,保全令德,克荷洪勋者,其故真定王之谓矣。
王姓赵氏,字则平
其先颛顼之裔,佐禹平水土,是谓柏翳帝尧赐姓曰嬴氏造父其后也。
有功于周穆王,受封于赵。
周德下衰,叔带去周适晋,六卿取晋,遂开国焉。
今为常山人也。
王蕴人伦之风概,禀山岳之仪型,晦而不彰,宽而无挠,竭其诚志,有始有终,无善不臧,非义勿取。
顷自我太祖周世宗南平淮甸,水陆兼行,龙虎震威,号令始发,捷如影响,冥契神人。
是时擒其伪将皇甫晖滁上
王时为郡之参佐断事明敏,狱无冤者。
太祖闻名,召见与语,深器之。
洎后太祖仗钺左冯,因辟为同州节度推官,历华台、许田、濉阳三镇从事
在幕府也,恭敬畏慎,尽竭赤诚,夜思昼行,勿矜勿伐。
可谓龙吟虎啸,云起风从,如怀万顷之陂,遭遇承平之会。
太祖光宅天下,龙跃商丘,知有佐时之才,早定君臣之契,擢为谏议大夫枢密学士,仍颁金紫以荣之。
是岁,上党李筠叛,太祖将议亲征,委之留守,调发军实。
王以为圣上躬擐甲胄,臣子宜效驱驰,乃陈恳上言,乞扈从銮辂。
洎中途进策,曰:「陛下初登宝位,应天顺人,将制骁雄,光耀神武。
兵机贵速,不尚迂迟,若倍道兼行,掩其仓卒,所谓自天而下,不战而成擒也」。
太祖深纳其,举兵速进。
未诣长平,李筠果拥众出战。
于时灵旗指寇,勇士齐心,叛帅自焚,馀党就戮。
旋又维扬帅李重进,包藏祸心,阻抗王命。
太祖便殿召对,问攻取之策。
王筹其缮修孤垒,倚恃长淮,而士卒离心,资粮乏绝,以顺讨逆,动必成功。
太祖深然之,乃亲御六师,长驱淮楚,不逾数月,果尔荡平。
驾回,酬其功赏,阶授金紫,加太保,充枢密使,仍赐功臣之号。
爰自累代以来,朝廷多故,诸侯专制,兵甲乱常;
加以僭伪未平,师旅未备,馀风未殄,思有以革之。
王以庶务草创,深惟远图,利害靡不言,纤微靡不达,忠尽其力,无转规,启心不疑,振举风俗。
故得遐迩悦服,政令惟新,皆其功也。
乾德中,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因之大用,出于流品矣。
太祖观其才智,凡事责成。
既升近密之权,可观立功之效。
英声为之间出,文物为之复兴。
戮力同心,如石投水,固已萧、张让行,姚、宋推功,鱼水之欢,未足为比。
惟诚惟信,少是少非。
扬历艰难,上副弼谐之任;
明哲兼济,聿臻命世之才。
忠顺,纯诚克著。
恢张出之于人表,翊戴以助于康平。
徇公灭私,不忘片善;
用心合道,逆邪求知。
开宝六年太祖王始佐创业,克志升平,伐罪吊民,开扩疆土,下西蜀平南越,擒吴会,来北戎,威德绥怀,无远不至,云龙际会,大通合符,十有馀年矣,知无不为,甚烦神用,务均劳逸,以优荩臣,寻授太傅,佩相印,持节河阳
洎朕嗣守丕图,勤修庶政,腹心之寄,中外攸同,特授太岳宫,使相如故。
乃眷并汾,民坠涂炭,戎车一驾,逆垒宵降。
既静妖氛,爰覃爵赏,改太子太保,增加井赋,北连朔峤,东尽海嵎,唐郊,尽为王土。
朕尝念往年之旧德,褒赏辅弼之殊勋。
帷幄之谋,明于果断,思置之左右前后,任以耳目股肱。
粤自藩垣,入居廊庙,久竭弼谐之道,更资调燮之能,遂徵授守司徒、兼侍中昭文馆大学士
三阶已正,百度惟贞,忧国忘家,直亮在意。
常诫诸弟诸子,以为受宠逾分,富贵逼身,一领名藩,再登上相,以身许国,私家之后,吾弗预焉。
尝念顷自宥密,升于宰辅,出入三十馀年,未尝为亲属而求恩泽,尔等各宜砥砺,无尚吾过。
故自至末,亲党无居清显者。
昔《春秋》美大夫羊舌肸,谋而鲜过,惠训不倦,王复有焉。
八年,以襄、邓之俗,狱讼攸烦,惠彼疲民,寄之元老,下车布政,乡闾阜安。
事有未便于民者,削而去之;
利于民者,举而行之。
豪猾畏威,鳏寡怀惠。
暨改辕襄汉,民之去思,如失父母。
时也得病于南阳,经年未差,就移汉水,重镇便藩。
常思报主之诚,每怀忧国之忠,乃心王室,时有箴规。
上表引唐姚元崇十事,陈古今治乱之由,极人臣献纳之意。
兴怀慷慨,词甚激切,揣摩时事,居安虑危,此又其忠荩也。
朕以历代耤田,其礼久废,劝农务本,其可忽诸?
乃命有司,举行旧典,改元布庆,帝载惟熙,造膝沃心,惠我耆德。
而王久违宸扆,思拜阙庭,既累进于直言,宜载践于寝庙,复授太保、兼侍中、昭文馆大学士
居云霄之上位,擢列辟之资。
烛幽明而无怠无荒,报恩荣而可大可久。
刑政之务,知无不为。
功绩播于谋猷,群庶谓之明哲。
献替之职,理事皆通,不惮劬劳,夙夜匪解,可以传闻清世,书于简编。
而连岁之间,风疾频发,愿避贤者之路,乞归闲散之官。
朕以勋旧之臣,方深倚注,命驾临问,涕泣兴言:齿发虽衰,痾瘵未退,天之宠,力所不任。
特授太保、兼中书令洛阳留守
又经岁,疾势转深,上表坚乞退避,以禳灾眚。
勉强诲谕,志不可夺,乃册拜守太师进封魏国公,就便颐养。
太医中使,不绝于路,颙望有瘳,别加殊渥。
岂期美疢,王遽弥留,以淳化三年七月十四日薨于洛阳之私第,享年七十有一。
朕览表惊嗟,悲恸累日,不待巫祝桃茢,亲临其丧,赙服举哀,辍视朝五日。
右谏议大夫范杲持节,策赠尚书令追封真定王,特赐谥曰忠献,吊祭赗赠之数,并给加等,以尽君臣之礼焉。
四年二月,命有司备卤簿,葬于洛阳北邙之原,而合祔焉。
呜呼!
梁木斯坏,哲人云萎,若济巨川,予将安寄!
王性本俊迈,幼不好学,及至晚岁,酷爱读书,经史百家,常存几案,强记默识,经目谙心,硕学老儒,宛有不及。
既博达于今古,尤雅善于谈谐。
马伏波词辨分明,杜征南手不释卷。
见事而敏,抱器自然,壮志无穷,日新其德。
许国常存于怀抱,令誉以至于名彰。
其为子也,孝养于亲,动不违礼,友爱于昆弟,严慈于子孙。
其仕于公也,奢俭酌中,贞忠许国,名器能守,谦卑益光。
德崇勋,辉映朝列,宠遇之盛,古今罕闻。
自再入庙堂,时陈规谏。
负荷重寄,常怀启沃之心;
竭输忠忱,以待公家之事。
万石君之周慎,孔光之谨命,之智略,房、杜之经纶,举而兼之,斯谓全德。
朕于早岁,尝与周旋,而节操有恒,始终无玷。
台铉之任,处辅弼之司,既集大勋,荐膺典册,纪其功烈,宜在旗常。
昔唐虞之得商之任虺、益,有周以闳、散佐佑,炎汉以弼谐,用能寅亮帝谟,缉熙庶绩。
俦庸比德,今其胜哉!
天不憖遗,予何自律?
乃迹其景行,勒之鼎彝,昭臣范于将来,庶令名之不朽。
铭曰:
应运开国,股肱任贤。
委以心腹,操执弥坚。
实犹令德,王猷周旋。
裨赞明圣,厥位名传。
信任得人,方言柱础。
鱼水同心,君臣盛美。
夜寐夙兴,有终有始。
进思尽忠,见义从矣。
退思补过,器识安闲。
攀龙附凤,备历艰难。
纵横志大,接对温颜。
官崇荐陟,善恶之间。
近密公朝,与夺非类。
禀性怀柔,区别利害。
践扬贵职,绰有奇才。
经纶宏异,学识通该。
赫赫皇猷,恭恭近侍。
任以机权,宠彰名器。
启沃王命,业茂勋崇。
南征北伐,平荡奸雄。
日侍冕旒,情伪明察。
假仗天威,好生恶杀。
若闻喧骇,事不忸怩。
堪为国重,制断临时。
性直如绳,酌中如砥。
孝悌于家,简编信史。
惟公之德,间代英灵。
非义不理,庶务乃馨。
积善夤缘,敦厚必显。
文教潜敷,声闻自远。
殊勋表信,追思念功。
素推臣节,泽被无穷。
奇士挺生,民安俗阜。
允洽克从,礼让规矩。
悲风飒飒,夜杳冥冥。
咨嗟永隔,精魄长扃。
丧此贞纯,曷终暮景。
魂影已沈,去路斯永。
庙堂师傅,丘垄幽泉。
勒铭翠琰,不胜潸然!
赵普雍熙四年十二月 北宋 · 赵元僖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八、《宋史》卷二五六《赵普传》、《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三二
臣伏见唐太宗魏玄成房玄龄杜如晦明皇姚崇宋璟魏知古,皆任以辅弼,委之心膂,财成帝道,康济九区,宗社延洪,史策昭焕,良由登用得人也。
今陛下君临万宇,焦劳庶政,宵衣旰食,以民为心,历选前王,诚无所贬,而辅相之重,未偕曩贤。
况为邦本于任人,任人在乎公共,公共之道莫先于赏罚,斯政之柄也。
茍赏罚匪当,即淑慝莫分,朝廷纪纲,渐致隳紊。
必须公正之人,典掌衡轴,直躬敢言,以辨其得失,然后彝伦式序,庶务康济。
开国旧老,得参帷幄,厚重有谋,忠诚言事,不苟求恩顾以全禄位,不私徇人情以邀名望,此真圣朝之良臣也。
窃闻憸巧之辈,朋党比周,众口嗷嗷,恶直丑正,恨不斥逐遐徼以快其心。
何者?
盖虑陛下之再用也。
然公谠之人,咸愿陛下复委之以政事,启沃君心,羽翼圣化,国有大事使谋之,朝有宏纲使举之,四目未察使明之,四聪未至使达之。
官人以材则无窃禄,致君以道则无苟容,贤愚洞分,玉石殊致,当使结朋党以驰骛声势者气索,纵巧佞以援引侪类者道消,沈冥废滞得以进,名儒懿行得以显,大政何患乎不举,生民何患乎不康?
匪踰期月之间,可臻清净之治。
臣智虑庸浅,发言鲁直,伏望旁采群议,俯察物情,苟用不失人,实邦国大幸。
赵普配飨太祖庭制咸平二年二月十二日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四、《宋大诏令集》卷一四○、《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后集卷六、《宋史》卷二五六《赵普传》、《渊鉴类函》卷五六
朕听政之暇,观书益专,遂见国初始经王业,我太祖皇帝将膺帝箓,已肇人谋。
当或跃之,属艰难之际,周微吕望,安能定不拔之基?
汉匪萧何,无以佐勃兴之运。
时则有故太师、赠尚书令、追封韩王谥忠献赵普,蕴负鼎之雄才,蓄经邦之大略,首参密画,力赞沉机。
识冠人彝,才高王佐,翊戴兴运,光起鸿图。
吕望四伐之勋,萧何指踪之效,殆无以过也。
辅弼两朝,出入三纪,茂岩廓之硕望,分屏翰之剧权。
正直不回,始终无玷,播为巨美,勒在丰碑。
实千载之伟人,庶九原可作
烈魄未陪于严祀,彝章曷称于有知?
宜预飨于大烝,永同休于宗祏,兹为茂典,以答旧勋。
遂俾缙绅,详求典故,考行既闻于馀裕,出纶必叶于通规。
义著幽明,道符今古。
宜以配飨太祖庭,仍遣官奏告本室。
按:《宋会要辑稿》礼一一之一(第一册第五五五页)。又见同书又礼一一之二(第一册第五六一页)、礼五九之一二(第二册第一六七五页)。
忠献令公功德疏 北宋 · 黄裳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六七、《演山集》卷二九
岳神何往,一归丹府以难寻;
枥马既鸣,三对薰风而有感。
因届外除之日,用伸中动之情。
伏惟某官十载钧衡,人受其赐;
两朝勋策,天与之符。
令德可称,曰韩曰范;
灵气所盈,匪甫匪申。
志轻华衮之荣,体胜丘山之重。
儒生感旧,谁求请毕之言?
虏主追亡,应展窃图之像。
弓箭手巡检赵普迁一资御批熙宁三年十二月庚午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四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八
观其应敌,颇有智数,可迁一资。
赵普孙诏绍兴元年正月二十二日庚申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五八、《宋会要辑稿》崇儒六之二五(第三册第二二八一页)、《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一
赵普佐命之勋,犹汉萧何,今子孙流落,所宜悯恤。
令诸州郡博加寻访,如法敦遣赴行在,量才录用。
赵普五世孙六房各二资诏绍兴五年八月八日己酉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九○、《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二
赵普太祖开基,非其他勋臣之比,官其五世孙六房各二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