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潜京尹说友户侍 南宋 · 陈著
 出处:全宋文卷八○九五、《本堂集》卷六九
恭审疏纶天阙,叠组地官
公则自明,辇毂肃清风之扇;
整然后暇,版曹资馀刃之游。
凡有识知,交相庆忭。
恭惟某官浑身颜、孟,当世
人杰地灵,立天璧两峰之上;
体宏用博,在《周礼》一部之中。
况加践履之真纯,所在勋名之掀揭。
比由水漕,升镇日几。
狱市丛难,拂刀芒而牛解;
山棚挺警,动弓影而猿号。
郁如包老之神明,绰有欧公之风采。
思国计,本系民曹。
方上下以利交征,不堪着眼;
而东南之力以竭,何忍及肤。
是非俗吏之所知,必得真儒而后托,庶其仁义之泽,行乎财赋之间。
兼领有馀,大任伊迩。
某强颜学制,束手治棼。
幸尝接迹于龙门,欣听除音于驿置
簿书法律之所絷,莫旅贺裾;
知本末源流之有关,正观造化。
谢京尹潜户侍说友举缴劄 南宋 · 陈著
 出处:全宋文卷八○九六、《本堂集》卷七一
某区区摧谢之私,以饬圆椟,兹有馀忱,敢以手毕控,首祈鉴宥。
某山林之痼,无时世妆;
藜藿之癯,无食肉相。
非才入仕,触事面墙。
敛然自量,过者谁顾?
先生方以翟公药笼、季公龙门收拾天下英俊,一盼其青,乃属之某,旁观者讶,俗流谓何。
意图在履屐间周旋,造物阻之,得邑浙东,去光躔三百里而远,而犹以正供奉约束,且于左右本未尝相离也,故得恃以为泰山底柱。
凡有应接,凡所讲析,频焉而忘其渎,方焉而忘其忤,凛凛乎亦自分其罪斥之必及。
大化坱圠,春风无私,吹上九霄,期待加等,恍不知今日为何日,此身为何身也!
感烈之馀,辄因心原,骈成数语,以上干于师听。
蒙赐览掷,乃荣乃幸。
若夫归倚之情,岂笔舌能究?
上京潜户侍说友 南宋 · 陈著
 出处:全宋文卷八○九六
某事师门,如子事父,凡事惟直述。
某既受异知,凛凛弗称,而未尝敢行怪。
今偶忤贵势者之三事适并,亦知先生处烦剧之任,不当屑屑渎听,再四筹之,舍仞墙又无以告,用敢条陈。
一、为邑之哗民相华等,以族之相文四之己业,投献于全察史槐卿,三帖书屡移文,委本县扦钉,及据相文四之陈状,并将官籍契勘,乃知相华本无产业,特因乞觅借贷者,不厌所欲,举而妄献之
某因书历陈其不可,拒绝之者。
历八十日,略不见听。
将相文四次男相开二及其孙等私自擒搏前去,某遂申闻台府,乞移文全府,仍追断妄献人,仍将其按罢,以谢百姓。
蒙宪一判甚严,计使一判继之,使府则判呈字不复行。
今全府虽放相开二等,而又将相文四长男相开一执留苦楚。
某只得追究,而全府怒不已。
此得罪于府第一也。
一、为邑人张太博家干者魏彭凌其子县尉之弱,而盗侵财物,诡其主总干之户,而瞒避赋役,逃乡而背其主家,摈妻而昵其子妇。
某因张尉有词,除坟墓基屋外,籍其田租数十石归县申府。
使府已特判给榜矣,而魏彭又逃寨归投全府,节使允坚帅坐又帖寨放魏彭,且专人追吏索案,某坚执而不发。
某又申台府,蒙宪使一判甚明,使府亦已为收专人及申计台,而承受惧弗敢投。
其魏彭方且与全府干人王直及哗党祝祐等百端经营,必欲成其缪计,诉词纷纷焉,度帅坐亦不得以而行。
全节使亦非其本意,特其干人恣肆依冯。
此某之得罪于府第者二也。
一、本县系孔道,朝夕有差舟之扰,稍子方元四不伏差使,至当厅咆哮,因讯问送中门。
未断治间,忽钱卿可则之子,见任越之帅干,其宅眷自台过邑,元四之党以其船揽载,挟势擒去县杂职吴潮,缚其船头,箠掠濒死。
某差厅子传语,不听;
县尉徐涘请见,又不听。
既而县卒就市拖一人至,曰:「此船上水手也」。
及诘之,则知是带行人,随使之去,且以一劄一状申帅干,可谓委曲存体,而吴潮竟不放回。
至次日,未免将方元四断示,稍立县家纪纲。
岂谓帅干者,以福邸为主,反诉之府,以为本县打劫,追逮吏卒空一县。
且对移,以本府指使,而鞠勘吏卒方严,意必欲逐去县令而后已。
盖因去载钱卿有一干人董奎者居于县,为十虎头,名百家干,依凭掀舞,流毒涨祸,百里苦之。
前政欲去之而未能,某因事断锁之,又申前帅编置之,自谓稍为百里吐气。
今日之事,乃所以修怨,不极不止。
此某得罪于府第者三也。
今全、钱与福邸合以去令为度,某于一去甚轻,但恐徒为摧抑牵制,而不使之快活赋归。
吏卒既空,纪纲尽废,尚何精采可以兴起视听?
尚何颜面可以亲近士民?
以两年三个月之功夫,豪强奸妄颇为之帖息,纲解颇为之齐整,扫去白撰,截定预借,亦无负于教诲扶持之素。
而一旦理不胜势,䲡鳝舞而狐狸号,非木非石,如何忍受?
何职何事,如何苟且?
惟去为是,而令无自去之理,此所谓莫知为计也。
区区欲乞师慈宛转区处,全其未至败缺之身,开其尚可奔走之路。
此事若得元老有闻,则百怪自定。
某欲冒昧申闻,又无从可达,或蒙九鼎之重,屑一转语,非惟为某一身,为一县、为天下立纪纲也。
县事虽微,关系实大,惟公造是依是归。
干冒峻严,某伏楮战汗,仰丐台察(《本堂集》卷七一。)
搏:疑当作「缚」。
谢京尹潜户侍说友举升启 南宋 · 陈著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一、《本堂集》卷六二
举词云:「才具既优,风力尤劲。
蔼然邑最,溢于涂歌」。
应诏荐词云:「端介而不徇乎物」。
山邑承流,徒重拙劳之愧;
地官荐士,误叨特达之知。
得之若惊,感而至激。
自古在昔,知人为难。
子游学爱之心,必之武城而后见;
鲁恭理之迹,不往中牟而奚闻?
孰有身居紫清界之间,而能目及尘埃吏之底?
况如某者,荼之味,之宿根。
苦无他求,本是山林之性;
贫不自活,勉为墙屋之游。
偶然得官,知其非分。
亦曰一命以上,皆可及人;
苟得百里而君,庶几行志。
幸获逃于选阱,遂来溯于县滩。
顾瞻雪溪,密迩霞峤。
谓山深俗美,可适意以鸣琴;
而世异事殊,竟投身于沸鼎。
然而迂乃其学,拙本于资。
纷乎应酬而无涯,随所牴牾而罔觉。
居今之世,岂其徇俗之皆非;
泥古之心,亦以信书之成癖。
怪屡遭其吠日,毒且伏于含沙。
自顾此身为何人,安能每事而尽善。
惟知无过之地,当反而求;
如其获罪于天,殆不可逭。
况善政本不在于催科之末,而近制乃以为课吏之先。
国用之需,固日捉襟而见肘;
民生之困,又以剥床而及肤。
缓之则上无以供,急之则下益以病。
两难之际,相体者谁?
兹板曹属之我公,而儒术行乎天下。
以不可违之期会,请捷于应声;
以未易治之奸蠹,闻严于束湿。
伊主维其已幸,何推借之敢望。
莲非富贵之花,濂翁自爱;
杞为苦硬之叶,坡老所求。
遽削奏通,以阶荣进。
载披华衮,益悚私襟。
五技易穷,于才具乎奚有;
一痴不化,谓风力而则非。
何最状之足歌,恐执事之过听。
兹盖恭遇某官斯文元气,善类泰山
运用天下之规模,十分正当;
揭取人才之衡鉴,一切平明。
凡或品题之过情,盖有作成之深意。
遂从属部,首举非才。
某敢不谨谨受持,惺惺点检。
功名馀事,惟忧道谊之难盟;
宇宙中间,幸有门墙之为主。
寸丹所倚,点墨非诬。
太师平章魏国贾公潜侍郎之作 宋 · 陈存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先腊催开万玉林,人心悦处即天心。
山河洞彻重瞳远,宫阙高寒一柱任。
瑞应崆峒知有日,尘清洄曲在斯今。
神功变化无留迹,便放阳春捲积阴宋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九七)
上京潜尚书(代赵总干 宋末元初 · 俞德邻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七九、《佩韦斋文集》卷一五
王国多士,半归京兆之龙门;
侯幕迂儒,拟玷平原之鹗表
虽恐再渎则不告,或者三语而见知。
呫嗫以前,陨越于下。
铺观往代,有感前修。
广汉擿伏发奸,庭有缿筒之设;
张敞召偷补吏,境无枹鼓之鸣。
此其治办之功,真是尹釐之式。
然至和颜而接士,与夫显善而表贤,必特著史册之中,于以示诗书之味。
盖弹压检御,所以福京师
而汲引提衡,所以培善类。
怀哉古道,属我明公
伏念某偶掇儒科,素无俗韵。
大痴小黠,固尝三揖以送穷;
凿方规圆,终不再拜而乞巧。
自入古润州之幕,幸逢赵南海之贤,首借吹嘘,慨相料理。
第七日窍一,虽开浑沌之聪;
六月累三,未就痀瘘之技。
凄其四顾,谁复二天?
独忆曩时,来观上国。
古谓知己正如此耳,方仰羡于明公
人于同年亦有情乎,早辱私于难弟。
谩效操蹄之祝,靡虞按剑之疑。
盖亦贸贸而来,非敢盻盻而望。
讵图揽掷,竟免谴何!
宁戚之歌,鬷蔑之言,既许陈其瑰怪;
匠石之睨,伯乐之顾,将可望于荐闻。
顾非近水之楼台,难比成蹊桃李
依然瑟缩,自笑觊觎。
独闻还贽之盛心,雅念成章之小子。
春风送暖,固难阴涸之先;
秋月扬辉,似可婵娟之共。
辄赍函而荐贡,庶推毂而有期。
三上书,三及门,虽愧数干于光范;
一举手,一投足,将遂转致于清波。
兹盖恭遇某官廊庙钜公,乾坤间气。
山房掌计,掊克遂息,政不在于吏能;
希文尹京,閒暇自如,殆皆本于儒术。
皇眷已纡于献纳,缁衣不倦于招徕。
肆令江国之下僚,隃跂平津之新閤。
某极知稠叠,所恃含弘。
传圯下之素书,傥念子房之再至;
匣中孤剑,应为钱子之长鸣。
和贾平章咸淳庚午冬大雪遗安抚潜侍郎 南宋 · 鲍度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一陶催发万园林,平施工夫天地心。
计出陈奇歼巨寇,盟推滕六长诸任。
三登气象先呈腊,一统封疆后视今。
多谢玉龙擎重力,太平蓑笠好溪宋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九七)